臨近春節,各大軟體都忙著盤點2020,手帳愛好者們迎來了2021手帳換屆大會:為新的一年做計劃,觀影、讀書、旅行、日程……都需要一本新的手帳本。
手帳究竟有什麼魅力?手帳,發源於日本,目前在國內備受年輕人的歡迎,從簡單的規劃與記事,發展成一種小眾文化,並正在破圈。一本新的手帳,意味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什麼是手帳
手帳,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記錄用的本子。最早的手帳文化來源於日本,日語裡的「手帳」,「手」代表手邊,隨身攜帶;「帳」代表備忘的小冊子。發展到現在,手帳已經不僅是「備忘錄」那麼簡單,而是成為了一個小眾圈層的愛好。 一本精美的手帳,需要具備以下要素:手帳本、配套書衣、鋼筆、彩墨、膠帶、貼紙、手繪文字、墊板……
up主大珏的手帳桌面
簡單來說,手帳可以分為幾個流派。
1.素材拼貼派
手帳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將貼紙、便籤、膠帶相組合,作為日記的點綴。脫離了單調的文字樣式,搭配不同類型和風格的拼貼,使得日記更加具有藝術感,製作和回看也更有成就感。
微博用戶@木子米啊的拼貼手帳
2.時間軸規劃派
備忘錄是手帳最初流行的形式,近年來因為Bullet Journal形式的大火,使得時間軸手帳橫空出世——用精確到每小時的任務規劃,使原先的備忘錄與計劃變得更具操作性。除了精確到每小時的時間規劃,Weekly(周計劃本)也備受喜愛,不少工作黨都利用weekly來記錄工作和生活。
豆瓣用戶「江宇之」的時間軸手帳
3.大觸手繪派
審美會幫助你從素材拼貼派中脫穎而出,而如果你是一個繪畫大觸,則完全可以擺脫素材的限制,天馬行空的記錄生活。手繪派除了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美景,還會藉此開啟一場藝術創作。
豆瓣用戶「弱ruo」的手繪手帳
電子手帳成新趨勢
手帳製作不是一個快速的過程,繁瑣的剪貼讓不少手帳新人選擇了棄坑,而另一批人則發現了手帳的新大陸——電子手帳。所謂的電子手帳其實就是傳統的載體變了,從紙質轉移到了電子設備上。平板和電容筆是電子手帳人的必備品,省去了紙筆的囤貨,還有各種不同樣式的模板,最大的優點就是隨時隨地做手帳,不必「拖家帶口」。
1.獨立設計派
很多具有繪畫基礎的手帳er會選擇自己來設計電子手帳的排版,隨意增添紙張或者類別,方便傳閱儲存。電子手帳的便於攜帶,不少博主都會分享自己製作的手帳模板,便於新人學習和使用。
博主@Elenalin_青青 分享的計劃類手帳模板
博主「少俠喬伊」分享的周計劃模板
2.APP排版派
對於沒有繪畫基礎和手帳新人來說,手帳APP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廣闊的素材庫便於拼貼,既可以套用模板也可以自由發揮。
部分手帳APP
但是,電子手帳也有缺點。平板和電容筆的價格較高,不少APP也是收費制,投入幾千塊、棄坑兩小時。此外,凡是電子設備就會存在沒電的情況,剛好想記錄的時候沒電了,等充完電又沒空就十分尷尬。而且新人還要適應和學習軟體的使用,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入門難度。
手帳影響文具市場
手帳風潮一方面讓年輕的文具用戶對於紙本、筆類文具的需求,從「好用」發展為「既好用也好看、好玩」;另一方面,在IP文創風潮的引領下,紙膠帶、貼紙、便籤、鋼筆、彩墨、印章等手帳副產品成功「出圈」,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品類、新品牌,產品上的圖案和花紋也越來越精緻、眼花繚亂。
up主Rhychel_夏天的文具分享
1.日產文具備受青睞
不只是手帳圈內,現在不少考試用筆推薦中,日產文具已經逐漸佔據主流。海外文具品牌專營店「聯新辦公」將百樂、國譽、斑馬等品牌引入國內,而單只百樂筆均價9元,一套6隻裝的斑馬螢光筆定價30元左右。這些是不少手帳er的基礎必備。比較出名的日本品牌 hobonichi ,光是一本內芯的最低價格都是100元+ ,更不用說加上外殼的完整手帳本,價格直接飆升到了1000元+。不少品牌會推出限定款和聯名款,基本上需要預定才能拿到貨。
hobonichi店內部分書衣
2.國產品牌乘勢追趕
傳統國產文具品牌大多聚焦中低端剛需市場,頭部品牌也佔20%的市場份額。成熟國貨文具品牌「三年二班」正通過打造自身IP、不斷推陳出新來保持競爭力。國產手帳新銳牌「YouthWill有所謂青年」運營2年,今年雙11銷量翻了2番,剛跨過盈虧平衡點,度過了品牌初創的危險期。國產手帳品牌Kinbor、Note For則是依靠平價和聯名,打開了國內市場。
Kinbor盜墓筆記聯名手帳本
不少人抨擊小眾愛好費錢費力,但既然是個人愛好,就值得投入一把。況且,高價的手帳有人買,一兩塊的本子也沒消失。手帳品牌HOBO創始人曾說:「手帳是一種工具,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者自己。出色的不是手帳,而是用手帳的『你』。」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記錄,不論你用的是什麼方法。
(大眾網·海報新聞 編輯 孫蕊 綜合自手帳研究社、豆瓣手帳 小組、新零售商業評論、手帳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