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科技傳媒網】見證「北京時間」---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一條長河,從遠古流到未來,時間是一種文字,書寫著數位化的文明……」「時間」從人類意識覺醒開始,便如影隨行,一直伴隨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每一個時代的計時工具,都代表著這個時代最高的科技水平。 

  中國時間即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是怎麼產生的?如何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看到時間的指針,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6月13日至14日,本報記者隨中省主流媒體採訪團,赴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臨潼本部、渭南蒲城授時部、秦嶺深處洛南昊平觀測站,探秘「北京時間」如何發出,見證為了「北京時間」永不停歇、時刻追逐的科技工作者們! 

  西安臨潼:「北京時間」守時地  

  6月13日早上,採訪團迎著早上八九點的太陽,驅車來到驪山腳下的美麗臨潼,走進一座綠樹成蔭的安靜院落。這兒,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本部,就是在這裡,跳動著「中國時間」的脈搏。 

  「1966年,國家授時中心始建於渭南蒲城;1980年將時間基準保持工作和研究工作遷至臨潼,臨潼就成了我國的守時地,當時叫陝西天文臺;2001年3月,改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國家授時中心黨委書記竇忠向記者介紹,這裡是我國唯一全面專業從事時間頻率科學研究和授時服務的科研機構,擔負著國家標準時間的建立、保持和發播任務,同時開展天體測量學、太陽物理、日地關係、天體力學、人造衛星觀測與研究,以及授時新手段等科研工作。 

  50多年來,國家授時中心在地理測繪、地震監測、航空航天、深空探測、衛星導航等領域,以及電力、通信、金融、交通等行業,特別是為國家星箭發射、航天試驗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信號,保障了一系列重大任務的順利完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諸多領域和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時服務,多次受到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嘉獎。

  「時間」是怎麼產生的?科技處副處長任曉乾介紹,世界時是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然而它並不是均勻的系統,隨著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世界時就和穩定的原子時之間產生誤差,就必須通過人工調節的方式使兩者協調一致,就產生了協調世界時(UTC),這實際上就是大家使用的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就是授時中心每天與國際上近80個實驗室比對產生的。  

  「北京時間」產生出來後,怎麼發播出去?如今的授時手段已經多樣化,比如長短波授時、低頻時碼授時、網際網路授時、衛星單向授時、衛星雙向時間傳遞、光纖傳遞等,授時的方法不同,授時精度也就有所不同。授時中心根據用戶的需要,進行不同的授時方式,如果需要毫秒量級的時間,就用短波授時;如果需要微秒量級的時間,可以長波授時;如果需要十納秒量級的時間,就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授時。 

  北京時間的發播準確度如何?記者參觀「時頻基準實驗室」時,正在工作的趙書紅副研究員自信地說:「我國的守時水平世界先進!」 

  她介紹,2013年國際時間局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發布了對各國長達7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北京時間的準確度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三。2013年以來,北京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之間的誤差始終保持在10納秒以內,能達到如此準確度的國家,全球不足5個。

  渭南蒲城:「北京時間」授時地  

  採訪團13日到達渭南蒲城時,已經是下午6點多。距離縣城3公裡的楊莊,在一片開闊地聳立著紅白相間的「鋼鐵塔」陣,在夕陽照耀下熠熠生輝,它們就是北京時間的「發射武器」——短波授時天線。 

  多年來,蒲城人稱這裡是「326」或「天文臺」,北京時間就是從這裡發出!授時部副主任段建文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考慮到時間比對工作收發訊等技術要求,以及信號監測、國際合作等需要,當時的陝西天文臺將天文觀測、時間基準、研究機構和管理機關遷建到臨潼,蒲城成為以長短波授時臺為主的陝西天文臺二部,現在叫「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授時部」。 

  為什麼選擇蒲城作為北京時間的發播地?他說,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被提上日程。蒲城地處我國大陸腹地,離中國大地原點僅100公裡,發射的時間信號便於覆蓋全國;加上這裡地質構造穩定,被地震等自然災難毀壞的係數極小,更重要的也是考慮戰略安全。

  為適應我國戰略武器發射、測控和空間技術發展的需要,1966年國家科委批准開始籌建,代號為「326工程」。1970年基本建成,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發播BPM短波無線電時號。1973年4月,國家決定增設長波授時臺,1985年完成發射系統建設,1986年正式開始我國的長波授時服務。  

  「當時,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難,協作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自主研製生產出了所有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了100%。」常務副主任張曉際自豪地介紹,出於安全考慮,長波授時臺建在了地下,地上只有4座高聳的鐵塔承載著15噸的倒錐形天線體。此後,長短波授時系統又經多次改造升級,始終保持著國際先進水平,2009年發播臺才從地下搬到了地上。 

  記者一步步沿著階梯,走進長波授時地下發播臺,通幽曲轉,竟然深有四層大約26米,牆面堅實牢固,操作間簡潔寬敞,辦公設施保持時代原貌,龐大的各種設備靜靜地原樣「守候」著,是否在等待我們的「喚醒」?。 

  張曉際說:「這些設備雖然淘汰了,但沒有壞!這個地下工程設計可以保證工作一周不出去。」 

  環視這個神秘宏大的地下工程,堪稱一座授時曆史博物館,記者仿佛看到當年那人定勝天、戰天鬥地的感人場景,由衷感嘆老一輩科學家們的愛國真情和奉獻精神,因為常年在地下工作,他們許多人都患有風溼性關節炎。

  洛南昊平:為導航授時「保駕護航」  

  如今,高精度時間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中至關重要的參量,廣泛應用於導航、電力、通信、航空、國防等領域。因此,國家授時中心正在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這在提高國家授時系統的安全性、授時精度和可靠性,對國家安全、科學研究和基礎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的10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 

  14日下午15時許,採訪團沿著曲曲彎彎的秦嶺山路,來到商洛市洛南縣保安鎮的「北鬥村」,即國家授時中心昊平觀測站。 

  年輕的科研骨幹饒永南副研究員,向記者介紹了昊平觀測站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他說,國家授時中心為了在陝西建設北鬥衛星觀測站,尋找了100多個點,優選了5個,最後定在洛南昊平村。2013年開始建設40米天線,2015年10月建成並測試成功、交付使用。觀測站的主要使命就是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及觀測脈衝星等,為高精度時間保駕護航。

  每天,這裡有3個年輕人日夜守候,時時觀測並報告觀測結果。饒永南感慨地說:「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測量誤差,就會導致定位誤差300米。衛星導航系統雖然是一種導航定位系統,但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卻是時間測量。」  

  昊平觀測站站長方福勝說,長短波授時系統所建立的時間基準,是北京時間的源頭,也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間溯源系統,它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領域,成為國家的一個戰略資源。比如,5G通訊就需要高精度時間,沒有時間同步就無法實現高速高帶寬通訊,5G基站有著非常高的時間同步要求,精度要達到十幾個納秒。 

  為了見證中國時刻,不知有多少科學家將他們的青春甚至一生都奉獻給了「北京時間」,「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建成後,必將成為國家授時中心的一張新名片。

 

http://www.snkjb.com/keji/zhuanti/2019/0708/10024976.html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傳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幾十年來,西安分院幾乎參與了我國迄今為止的所有重大航天活動,見證了我國空間技術與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航天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激勵著西安分院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敢追夢。 據西安分院院長李軍介紹,西安分院的發展與國家空間事業發展同步,記載著幾代航天人奮鬥的艱辛與輝煌。
  • 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在穗舉行
    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現場。 朱漢斌/攝 今天(10月23日)上午,由廣東省科技廳、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廣東對接會在廣州舉行。會前,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會見了前來參加對接會的中科院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一行。 對接會上,何巖、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雅林、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主持。
  • 西安分院開展2020年度「西部之光」立項評審及終期評估工作
    按照《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管理辦法》(科發人字﹝2020﹞59號)以及《中國科學院人事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 「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相關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西安分院於10月中、下旬組織開展 「西部之光」立項評審和終期評估工作。評審會由西安分院副院長楊青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持。
  • 北京時間其實是「西安時間」?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為「北京時間」來自首都北京。其實不然。真正的北京時間,其實並不誕生在北京。反而是在一個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西安。五時區劃分制1966年3月26日,為了統一我國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周恩來總理批准建立了國家授時中心的前身——中科院陝西天文臺。按著國際慣例,各國的標準時間一般都以本國首都所處的時區來確定。
  • 「北京時間」是在西安產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時間」的發播並不在北京。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所講,「北京時間」是在西安產生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它給出的時間叫作北京時間。
  • 中科院傳播局十四五規劃編寫課題組到西安分院調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憲奇教授和鄭斌博士等四人,作為中國科學院「十四五」科學傳播規劃調研課題組成員,在中科院西安分院 陝西省科學院科學傳播辦公室協調聯繫下   當天上午,在分省院機關傳播辦公室、中國科學報社駐陝西
  • 「北京時間」產自西安,你get到了嗎?
    「北京時間」產自西安,你get到了嗎?他跟精準授時的故事其中就提到北京時間來自西安北京時間是從哪兒產生的嗎?北京時間其實是一個定義它是我們國家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而我國的標準時間都是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和發播的為什麼是西安?
  • 中國科學院到底在哪些城市有分院和直屬大學
    【中國科學院到底在哪些城市有分院和直屬大學】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 探秘「北京時間」---中國科學院
    不,北京時間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負責產生、保持和發播的。而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所以說,北京時間是從西安發出的。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用戶通過不同授時手段得到的時間,實際上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歸根結底,所有授時的時間都會溯源到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標準時間UTC(NTSC)。
  • 原來「北京時間」不在北京發播,是在西安產生的
    在最新一期的《開講啦》中,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告訴我們「北京時間」的發播其實並不在北京,關於時間的這些冷知識快來get一下!「北京時間」來源北京?NoNoNo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
  • 「北京時間」來自西安「時間雕刻者」講述背後的故事
    在這一秒裡,地球繞太陽轉了30公裡;飛船飛出去將近8公裡;世界上大約有4個寶寶出生;蜂鳥振翅55次……時間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最近,話題#北京時間是在西安產生的#成為網絡熱門話題,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已達到9602萬。1月5日,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位於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聽科學家講述「北京時間」背後的故事。
  • 「北京時間」來自西安 「時間雕刻者」講述背後的故事
    在這一秒裡,地球繞太陽轉了30公裡;飛船飛出去將近8公裡;世界上大約有4個寶寶出生;蜂鳥振翅55次……時間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最近,話題#北京時間是在西安產生的#成為網絡熱門話題,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已達到9602萬。1月5日,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位於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聽科學家講述「北京時間」背後的故事。
  • 程福波副省長調研地球環境所和西安植物園
    2021年1月4日上午,陝西省程福波副省長到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和陝西省西安植物園調研。在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程福波先後到加速器質譜中心、 古環境研究室的地質與生物巖芯庫、珊瑚年代測定實驗室、氣溶膠與環境研究實驗室和樹木年輪與氣候變化研究實驗室調研,分別聽取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衛健、安芷生和劉禹所長等就研究所30多年來紮根陝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以黃土-粉塵-氣溶膠為學科創新主軸線,廣泛開展國內、國際合作研究概況,和在西部區域環境變化的過程
  • 「北京時間」居然是從陝西來的?
    ,而是來自陝西——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前身為陝西天文臺,是以時間頻率研究、授時服務,由它運行維護的長短波授時系統,是目前在陝唯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承擔著我國高精度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展任務。
  • 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分院正在籌建
    每日甘肅網12月23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武永明)12月22日,一條「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正式籌建,甘肅將再添一所名牌大學!」其主要內容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在蘭院屬各單位12月20日就籌建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到榆中實地考察,並就選址、辦學等相關事宜同蘭州市、榆中縣領導進行了座談交流。」這一消息記者當日從中科院在蘭院所多位知情人士處得到了證實;同時,榆中縣官方信息發布平臺——「榆中發布」12月21日也發布了相關內容,而且雙方表示力爭早日達成合作,使項目早日落地生效。
  • 高考:西安科技大學好還是陝西科技大學好?
    西安科技大學和陝西科技大學,名稱似乎很像,不同之處那可多了去了。地理位置、衣食住行、擅長學科、院校歷史、辦學規模等等方面,差別特別多。今天繆老師就挨個兒來說說吧。看上面的地圖,起點是陝西科技大學,終點是西安科技大學(本科校區)。
  • 北京時間產自西安 時間雕刻者揭秘背後的故事
    「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的時間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介紹,全世界採用區時制,按照地理經度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其中央經線所在的地方時作為該時區的標準時間。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橫跨5個時區,為了統一管理以及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定義一個全國通用的標準時間。
  • 藍田公共品牌「禮遇藍田」發布會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陝西校友...
    參加本次活動的主要領導嘉賓有:陝西電商協會執行會長秘書長郭金生、藍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韓格峰、藍田電商顧問董書奇、縣經貿局局長高健、電商辦主任蒙海勇、副局長楊宏孺等;北大光華西安分院院長姜萬軍、運營中心總監趙錦勇、中航一飛院院長宋科璞、興業銀行陝西分行行長蔡斌、三角防務董事長嚴建亞、陝西錦鵬實業董事長李鵬、布瑞克(西北樂高)董事長梁彥峰;北大光華校友會副會長王寶鑫、袁彥峰、龔昇平、陳文,秘書長安寧及100
  • 西安:科技成為創新發展強大支撐
    ●今年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陝西2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全省20個獲獎通用項目中,西安獨佔19項。●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 「北京時間」產自西安?這些有趣的知識點了解下
    央視節目《開講啦》讓「北京時間」上了熱搜「北京時間」竟然「產自」西安?這個話題引發了全國人的熱議臨潼?蒲城?還是涇陽?「北京時間」到底出自哪裡?在西安,鐘樓和鼓樓就是「授時」的最好見證。漢唐時期「晨鐘暮鼓」,古時以敲鐘和擊鼓的方式告知人們時刻的變換。小紅書@hh鐘聲和鼓聲的渾厚之音,足以在當時傳遍千家萬戶。後來,計時方式改用新器,晨鐘暮鼓之聲便在西安城消失。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我國擁有授時領域歷史傳承的重要地位,後期為了彰顯歷史文化,以表演的形式恢復了報時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