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真題MPAcc/MBA(附答案+高分範文)
絕密★啟用前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管理類專業碩士學位聯考
【綜合試卷】
一、問題求解:第1~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下列每題給出的A、B、C、D、E五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某車間計劃10天完成一項任務,工作3天後,因故停工2天,若仍要按照原計劃完成任務,則工作效率需要提高( )
A.20% B.30% C.40%
D.50% E.60%
2.設函數(a>0)在(0,+∞)內的最小值為,則=( )
A. 5 B. 4 C.3
D. 2 E.1
3.某影城統計了一季度的觀眾人數,如圖,則一季度的男女觀眾人數之比為( )
A. 3:4 B. 5:6 C. 12:13
D. 13:12 E. 4:3
4.設實數a,b滿足ab=6,|a+b|+|a-b|=6,則( )
A. 10 B.11 C. 12
D.13 E.14
5.設圓C與圓,關於直線y=2x對稱,則圓C方程是( )
A. B.
C. D.
E.
6.在分別標記了數字123456的6張卡片中,甲隨機抽取1張後,乙從餘下的卡片中,再抽2張,則乙抽到的兩張卡片的數字之和大於甲的概率是( )
A. B. C.
D. E.
7.將一批樹苗種在一正方形花園邊上,四角都種,如果每隔3m種一棵,那麼餘下10棵樹苗;如果每隔2m種一棵,則剛好種滿3條邊,這批樹苗有( )棵
A.54 B.60 C.70
D.82 E.94
8.某班的10個學生的語文和數學成績如下表:
設語文和數學成績的平均值為與,標準差為與,則( )
A. B. C.
D. E.
9.如圖,正方體位於半徑為3的半球內,且一面位於球的大圓上。則正方體表面積的最大值為( )
A.12 B.18 C.24
D.30 E.36
10.某單位要鋪設草坪,若甲乙兩公司合作需要6天完成,工時費為2.4萬元,若甲單獨先做4天後由乙接著做9天才能完成,工時費共計2.35萬元。若由甲公司單獨完成該項目,則工時費共計( )萬元。
A. 2.25 B. 2.3 C.2.35
D. 2.45 E.2.5
11.某中學的5個學科各推薦兩名教師作為支教候選人,若從中選出來自不同學科的兩名教師參加支教工作,則不同的選派方式有( )種
A.20 B.24 C.30
D.40 E.45
12.如圖,稜長為2的正方體,被六邊形所在的平面切割成兩個部分,ABCDEF分別為個條稜的中點,則六邊形ABCDEF的面積為( )
A.2 B. C.
D. E.4
13.如圖,汽車行駛72km,需用時1小時,則( )km/h
A.80 B.85 C.90
D. 95 E.100
14.已知以ABC為頂點的三角形中,AB=4,AC=6.BC=8,D是BC中點,則AD=()
A . B. C.
D. E.
15.在數列中,,則=( )
A. B. C.
D. E.
二、條件充分性判斷:第16~25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要求判斷每題給出的條件(1)和條件(2)能否充分支持題幹所陳述的結論。A、B、C、D、E五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試題要求。
(A)條件(1)充分,但條件(2)不充分;
(B)條件(2)充分,但條件(1)不充分;
(C)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但條件(1)和(2)聯合起來充分;
(D)條件(1)充分,條件(2)也充分;
(E)條件(1)和(2)單獨都不充分,條件(1)和(2)聯合起來也不充分.
16.有甲乙兩袋獎券,中獎的概率分別為p和q,某人從兩袋中各抽取一張獎券,則此人獲獎的概率概率不低於
(1) p+q=1
(2) pq=
答案:D
17.直線y=kx與有兩個交點
(1)
(2)
答案:A
18.可以確定小明的年齡
(1)小明的年齡是完全平方數
(2)20年後,小明的年齡是完全平方數
答案:C
19.甲乙丙三人都要有不超過10本書,若給甲再加2本,則三人的數量能成等比數列,可以確定甲手中的書的數量。
(1)已知乙手中書的數量
(2)已知丙手中書的數量
答案:C
20.方程有實數根
(1)a+b=0
(2)a-b=0
答案:D
21.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積,O為BC上一點,P為AO的中點,Q為DO上一點,則能確定三角形PQD的面積。
(1)O為BC的三等分點
(2)Q為DO的三等分點
答案:B
22.設n為正整數,則能確定n除以5的餘數。
(1)已知n除以2的餘數
(2)已知n除以3的餘數
答案:E
23.某校理學院五個系每年的錄取人數如表:
今年與去年相比,物理系的錄取平均分沒變,則理學院的錄取平均分升高了
(1) 數學系的錄取平均分升高了3分,生物系的錄取平均分降低了2分
(2) 化學系的錄取平均分升高了1分,地學系的錄取平均分降低了4分
答案:C
24.設數列的前n項和為,則數列是等差數列
(1)
(2)
答案:A
25.設三角形區域D由直線x+8y-56=0,x-6y+42=0與kx-y+8-6k=0(k<0)圍成,則任意的
(1)
(2)
答案:A
三、邏輯推理:第26-55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A、B、C、D、E五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
26. 新常態下,消費需求發生深刻變化,消費拉開檔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在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那裡,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壓倒了對價格的考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是滿足需求。低質量的產能必然會過剩,而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更新換代的產能不會過剩。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一下哪項?
A. 只有質優價高的產品才能滿足需求。
B. 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更新換代的產能不是低質量的產能。
C. 低質量的產能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
D. 只有不斷更新換代的產品才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需求。
E. 新常態下,必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7. 據碳14檢測,卡皮瓦拉山巖畫的創作時間最早可追溯到3萬年前。在文字尚未出現的時代,巖畫是人類溝通交流、傳遞信息、記錄日常生活的方式。於是今天的我們可以在這些巖畫中看到:一位母親將孩子舉起嬉戲,一家人在仰望並試圖碰觸頭上的星空……動物是巖畫的另一個主角,比如巨型犰狳、馬鹿、螃蟹等。在許多畫面中,人們手持長矛,追逐著前方的獵物。由此可以推斷,此時的人類已經居於食物鏈的頂端。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斷?
A. 巖畫中出現的動物一般是當時人類捕獵的對象。
B. 3萬年前,人類需要避免自己被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獵殺。
C. 能夠使用工具使得人類可以獵殺其他動物,而不是相反。
D. 有了巖畫,人類可以將生活經驗保留下來供後代學習,這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
E. 對星空的敬畏是人類脫離動物、產生宗教的動因之一。
28. 李詩、王悅、杜舒、劉默是唐詩宋詞的愛好者,在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劉禹錫中4人各喜愛其中一位,且每人喜愛的唐詩作者不與自己同姓。關於他們4人,已知:
(1)如果愛好王維的詩,那麼也愛好辛棄疾的詞;
(2)如果愛好劉禹錫的詩,那麼也愛好嶽飛的詞;
(3)如果愛好杜甫的詩,那麼也愛好蘇軾的詞。
如果李詩不愛好蘇軾和辛棄疾的詞,則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杜舒愛好辛棄疾的詞
B. 王悅愛好蘇軾的詞
C. 劉默愛好蘇軾的詞
D. 李詩愛好嶽飛的詞
E. 杜舒愛好嶽飛的詞
29. 人們一直在爭論貓與狗誰更聰明。最近,有些科學家不僅研究了動物腦容量的大小,還研究了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數量,發現貓平常似乎總擺出一副智力佔優的神態,但貓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數量只有普通金毛犬的一半。由此,他們得出結論:狗比貓更聰明。
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上述科學家得出結論的假設?
A. 狗善於與人類合作,可以充當導盲犬、陪護犬、搜救犬、警犬等,就對人類的貢獻而言,狗能做的似乎比貓多。
B. 狗可能繼承了狼結群捕獵的特點,為了互相配合,它們需要做出一些複雜行為。
C. 動物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數量與動物的聰明程度呈正相關。
D. 貓的神經細胞數量比狗少,是因為貓不想狗那樣「愛交際」。
E. 棕熊的腦容量是金毛犬的3倍,但其腦神經細胞的數量確少於金毛犬,與貓很接近,而棕熊的腦容量確實貓的10倍。
30—31題基於以下題幹:
某單位擬派遣3名德才兼備的幹部到西部山區進行精準扶貧。報名者踴躍,經過考察,最終確定了陳甲、博乙、趙丙、鄧丁、劉戊、張己6名候選人。根據工作需要,派遣還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若派遣陳甲,則派遣鄧丁但不派遣張己;
(2) 若博乙、趙丙至少派遣1人,則不派遣劉戊。
30. 以下哪項的派遣人選和上述條件不矛盾?
A. 趙丙、鄧丁、劉戊
B. 陳甲、博乙、趙丙
C. 博乙、鄧丁、劉戊
D. 鄧丁、劉戊、張己
E. 陳甲、趙丙、劉戊
31. 如果陳甲、劉戊至少派遣1人,則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派遣劉戊
B. 派遣趙丙
C. 派遣陳甲
D. 派遣博乙
E. 派遣鄧丁
32. 近年來,手機、電腦的使用導致工作與生活界限日益模糊,人們的平均睡眠時間一直在減少,熬夜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科學研究表明,熬夜有損身體健康,睡眠不足不僅僅是多打幾個哈欠那麼簡單。有科學家據此建議,人們應該遵守作息規律。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學家所作的建議?
A.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抑鬱症等多種疾病,嚴重時還會造成意外傷害或死亡。
B. 缺乏睡眠會降低體內脂肪調解瘦素激素的水平,同時增加飢餓激素,容易導致暴飲暴食、體重增加。
C. 熬夜會讓人的反應變慢、認知退步、思維能力下降,還會引發情緒失控,影響與他人的交流。
D. 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需要休息與睡眠,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睡眠這個讓人短暫失去自我意識、變得極其脆弱的過程並未被大自然淘汰。
E. 睡眠是身體的自然美容師,與那些睡眠充足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看上去面容憔悴,缺乏魅力。
33. 有一論證(相關語句用序號表示)如下:
① 今天,我們仍然要提倡勤儉節約。② 節約可以增加社會保障資源,③ 我國尚有不少地區的人民生活貧困,丞需要更多社會保障資源,但也有一些人浪費嚴重;④ 節約可以減少資源消耗,⑤ 因為被浪費的任何糧食或者物品都是消耗一定得資源得來的。
如果用「甲→乙」表示甲支持(或證明)乙,則以下哪項對上述論證基本結構的表示最為準確?
A. B.C.
D. E.
34. 研究人員使用電腦圖技術研究了母親給嬰兒唱童謠時兩人的大腦活動,發現當母親與嬰兒對視時,雙方的腦電波趨於同步,此時嬰兒也會發出更多的聲音嘗試與母親溝通。他們據此以為,母親與嬰兒對視有助於嬰兒的學習和交流。
以下哪項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員的觀點?
A. 在兩個成年人交流時,如果他們的腦電波同步,交流就會更流暢。
B. 當父母與孩子互動時,雙方的情緒與心率可能也會同步。
C. 當部分學生對某學科感興趣時,他們的腦電波會漸趨同步,學習效果也隨之提升。
D. 當母親和嬰兒對視時,她們都在發出信號,表明自己可以且願意與對方交流。
E. 腦電波趨於同步可優化雙方對話狀態,使交流更加默契,增進彼此了解。
35. 本保險柜所有密碼都是4個阿拉伯數字和4個英文字母的組合。已知:
(1)若4個英文字母不連續排列,則密碼組合中的數字之和大於15;
(2)若4個英文字母連續排列,則密碼組合中的數字之和等於15;
(3)密碼組合中的數字之和或者等於18,或者小於15.
根據上述信息,以下哪項是可能的密碼組合?
A. Ladbe356
B. 37ab26dc
C. 2acgf716
D. 58bcde32
E. 18ac42de
36. 有一6x6的方陣,它所含的每個小方格中可填入一個漢字,已有部分漢字填入,現要求該方陣中的每行每列均含有禮、樂、射、御、書、數6個漢字,不能重複也不能遺漏。
根據上述要求,以下哪項是方陣底行5個空格中從左至右依次應填入的漢字?
A. 數、禮、樂、射、御
B. 樂、數、御、射、禮
C. 數、禮、樂、御、射
D. 樂、禮、射、數、御
E. 數、御、樂、射、禮
37. 某市音樂節設立了流行、民謠、搖滾、民族、電音、說唱、爵士這7大類的獎項評選。在入圍提名中,已知:
(1)至少有6類入圍;
(2)流行、民謠、搖滾中至多有2類入圍;
(3)如果搖滾和民族類都入圍,則電音和說唱中至少有一類沒有入圍。
根據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流行類沒有入圍
B. 民謠類沒有入圍
C. 搖滾類沒有入圍
D. 爵士類沒有入圍
E. 電音類沒有入圍
38. 某大學有位女教師默默資助一位偏遠山區的貧困家庭長達15年。記者多方打聽,發現做好事者是該大學傳媒學院甲、乙、丙、丁、戊5位教師中的一位。在接受採訪時,5位老師都很謙虛,他們是這麼多記者說的:
甲:這件事是乙做的。
乙:我沒有做,是丙做了這件事。
丙:我並沒有做這件事。
丁:我也沒有做這件事,是甲做的。
戊:如果甲沒有做,則丁也不會做。
記者後來得知,上述5位老師中只有一人說的話符合真實情況。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做這件好事的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E. 戊
39. 作為一名環保愛好者,趙博士提倡低碳生活,積極宣傳節能減排。但我不贊同她的做法,因為作為一名大學老師,他這樣做,佔用了大量的科研時間,到現在連副教授都沒評上,他的觀點怎麼能令人信服呢?
以下哪項論證中的錯誤和上述最為相似?
A. 張某提出要同工同酬,主張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不分年齡,級別一律按件計酬。她這樣說不就是因為她年輕、級別低嗎?其實她是在為自己謀利益。
B. 公司的績效獎勵制度是為了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它對所有員工都是公平的。如果有人對此有不同意見,則說明他反對公平。
C. 最近聽說你對單位的管理制度提了不少意見,這真令人那以置信!單位領導對你差嗎?你這樣做,分明是和單位領導過不去。
D. 單位任命李某擔任信息科科長,聽說你對此有意見。大家都沒有提意見,只有你一個人有意見,看來你的意見是有問題的。
E. 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直接看到的事物才能確信其存在。但是沒有人可以看到質子、電子,而這些都被科學證明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該觀點是錯誤的。
40. 下面6張卡片,一面印的是漢字(動物或者花卉),一面印的是數字(奇數或者偶數)。
對於上述6張卡片,如果要驗證「每張至少有一面印的是偶數或者花卉」。至少需要翻看幾張卡片?
A. 2
B. 3
C. 4
D. 5
E. 6
41. 某地人才市場招聘保潔、物業、網管、銷售等4種崗位的從業者,有甲、乙、丙、丁4位年輕人前來應聘。事後得知,每人只能選擇一種崗位應聘,且每種崗位都有其中一人應聘。另外,還知道:
(1)如果丁應聘網管,那麼甲應聘物業;
(2)如果乙不應聘保潔,那麼甲應聘保潔且丙應聘銷售;
(3)如果乙不應聘保潔,那麼丙應聘銷售,丁也應聘保潔。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甲應聘網管崗位
B. 丙應聘保潔崗位
C. 甲應聘物業崗位
D. 乙應聘網管崗位
E. 丁應聘銷售崗位
42. 旅遊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遊客可以跟團遊,也可以自由行。自由行遊客雖避免了跟團遊的集體束縛,但也放棄了人工導遊的全程講解,而近年來他們了解旅遊景點的文化需求卻有增無減。為適應這一市場需求,機遇手機平臺的多款智能導遊APP被開發出來。他們可定位用戶位置,自動提供景點講解、遊覽問答等功能。有專家就此指出,未來智能導遊必然會取代人工導遊,傳統的導遊職業行將消亡。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論斷?
A. 至少有95%的國外景點所配備的導遊講解器沒有中文語音,中國出境遊客因為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對智能導遊APP的需求比較強烈。
B. 旅行中才會使用的智能導遊APP,如何保持用戶黏性、未來又如何取得商業價值等都是待解問題。
C. 好的人工導遊可以根據遊客需求進行不同類型的講解,不僅關注景點,還可表達觀點,個性化很強,這是智能導遊APP難以企及的。
D. 目前發展較好的智能導遊APP用戶量在百萬級左右,這與當前中國旅遊人數總量相比還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市場還沒有培養出用戶的普遍消費習慣。
E. 國內景區配備的人工導遊需要收費,大部分導遊講解的內容都是事先背好的標準化內容。但是,即便人工導遊沒有特色,其退出市場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43. 甲:上周去醫院,給我看病的醫生竟然還在抽菸。
乙:所有抽菸的醫生都不關心自己的健康,而不關心自己健康的人也不會關心他人的健康。
甲:是的,不關心他人健康的醫生沒有醫德。我今後再也不會讓沒有醫德的醫生給我看病了。
根據上述信息,以下除了哪項,其餘各項均可得出?
A. 甲認為他不會再找抽菸的醫生看病。
B. 乙認為上周給家看病的醫生不會關心乙的健康。
C. 甲認為上周給他看病的醫生不會關心醫生自己的健康。
D. 甲認為上周給他看病的醫生不關心甲的健康。
E. 乙認為上周給甲看病的醫生沒有醫德。
4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不戰,戰必勝矣。
以下哪項是上述論證所隱含的前提?
A. 得道者多,則天下太平。
B. 君子是得道者。
C. 得道者必勝失道者。
D. 失道者必定得不到幫助。
E. 失道者親戚畔之。
45. 如今,孩子寫作業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事,大多數中小學生的家長都要面臨陪孩子寫作業的任務,包括給孩子聽寫、檢查作業、籤字等。據一項針對3000餘名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84%的家長每天都會陪孩子寫作業,而67%的受訪家長會因陪孩子寫作業而煩惱。有專家對此指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相當於充當學校老師的助理,讓家庭成為課堂的延伸,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的論斷?
A.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輔導孩子獲得各種知識本來就是家庭教育的應有之義,對於中低年級的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父母陪伴尤為重要。
B. 家長通常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有的晚上要加班,有的即使晚上回家也需要研究工作、操持家務,一般難有精力認真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家長作業」。
C.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會使得孩子在學習中缺乏獨立性和主動性,整天處於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既難生法學習興趣,更難養成獨立人格。
D. 大多數家長在孩子教育上並不是行家,他們或者早已遺忘了自己曾學習過的知識,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孩子。
E. 家長輔導孩子,不應圍繞老師布置的作業,而應著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到新奇、快樂。
46. 我國天山是垂直地帶性的典範,已知天山的植被形態分布具有如下特點;
1. 從低到高有荒漠 森林帶 冰雪帶等
2.只有經過山地草原,荒漠才能演變成森林帶:
3. 如果不經過森林帶,山地草原就不會過渡到山地草甸:
4.山地草甸的海拔不比山地草甸的低,也不比高寒草甸高。
根據以上信息,關於天山植被形態,按照由低到高排列,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 荒漠 山地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森林帶 山地草甸 高寒草甸 冰雪帶
B. 荒漠 山地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高寒草甸 森林帶 山地草甸 冰雪帶
C. 荒漠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森林帶 山地草甸 高寒草甸 冰雪帶
D. 荒漠 山地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森林帶 山地草甸 冰雪帶 高寒草甸
E. 荒漠 山地草原 森林帶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甸 高寒草甸 冰雪帶
47. 某大學讀書會開展「一月一帶」活動。讀書會成員甲乙丙丁戊5人在《論語》《史記》《唐詩三百首》《奧德賽》《資本論》中各選一種閱讀,互不重複。
已知:
1. 甲愛讀歷史,會在《史記》和《奧德賽》中選一本
2. 乙和丁只愛中國古代經典,但現在都沒有讀詩的心情
3. 如果乙選《論語》,則戊選《史記》。事實上,每個人讀選了自己喜愛的書目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哪項?
A. 甲選《史記》
B. 乙選《奧德賽》
C. 丙選《唐詩三百首》
D. 丁選《論語》
E. 戊選《資本論》
48.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暇的偉大人物。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如果我們只為自己勞動,我們的事業就不會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
B.如果我們為大家而獻身,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C.如果我們沒有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所感到的就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
D.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不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重擔就能將他壓倒。
E.如果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但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而且還能夠成為完美無瑕的偉大人物。
49~50題基於以下題幹
某食堂採購4類(各蔬菜名稱的後一個字相同即為一類)共12種蔬菜:芹菜、菠菜、韭菜、青椒、紅椒、黃椒、黃瓜、冬瓜、絲瓜、扁豆、毛豆、豌豆。並根據若干條件將其分成3組,準備在早中晚三餐中分別使用。已知條件如下:(1)同一類別的蔬菜不在一組;(2)芹菜不能跟黃椒一組,冬瓜不能跟扁豆一組;(3)毛豆必須與紅椒或韭菜同一組;(4)黃椒必須與豌豆同一組。
49.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芹菜與豌豆不在同一組
B.芹菜與毛豆不在同一組
C.菠菜與豌豆不在同一組
D.冬瓜與青椒不在同一組
E.絲瓜與韭菜不在同一組
50. 如果韭菜、青椒與黃瓜在同一組,則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芹菜、紅椒與扁豆在同一組。
B. 菠菜、黃椒與豇豆在同一組。
C. 韭菜、黃瓜與毛豆在同一組。
D. 菠菜、冬瓜與豇豆在同一組。
E. 芹菜、紅椒與絲瓜在同一組。
51.《淮南子·齊俗訓》中有曰:「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為酸,或以為甘,煎熬燎炙,齊味萬方,其本一牛之體。」其中的「熬」便是熬牛制湯的意思。這是考證牛肉湯做法的最早文獻資料,某民俗專家由此推測,牛肉湯的起源不會晚於春秋戰國時期。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測?
A.《淮南子》的作者中有來自齊國故地的人。
B.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經開始使用耕牛。
C.《淮南子·齊俗訓》記述的是春秋張國時期齊國的風俗習慣。
D.《淮南子·齊俗訓》完成與西漢時期。
E.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經有熬湯的鼎器。
52.某研究機構以約2萬名65歲以上的老人為對象,調查了笑的頻率與健康的關係。結果顯示,在不苟言笑的老人中,認為自身現在的健康狀態「不怎麼好」和「不好」的比例分別是幾乎每天都笑的老人的1.5倍和1.8倍。愛笑的老人對自我健康狀態的評價往往較高。他們由此認為,愛笑的老人更健康。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調查者的觀點?
A.病痛的折磨使得部分老人對自我健康狀態的評價不高。
B.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得老年人生活更樂觀,身體更健康。
C.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中,女性愛笑的比例比男性高10個百分點。
D.老年人的自我健康評價往往和他們實際的健康狀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E.樂觀的老年人比悲觀的老年人更長壽。
53.闊葉樹的降塵優勢明顯,吸附PM2.5的效果最好。一棵闊葉樹一年的平均滯塵量達3.16公斤。針葉樹葉面積小,吸附PM2.5功能較弱。全年平均下來,闊葉林的吸塵效果要比針葉林強不少,闊葉林也比灌木和草的吸塵效果好得多。以北京常見的針葉樹國槐為例,成片的國槐吸塵效果比同等面積的普通草地約高30%。有些人據此認為,為了降塵,北京應大力推廣闊葉林,並儘量減少針葉林面積。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有關人員的觀點?
A.植樹造林既要治理PM2.5,也要治理其他汙染物,需要合理布局。
B.闊葉林與針葉林比例失調,不僅極易暴發病蟲害、火災等,還會影響林木的生長和健康。
C.建造通風走廊,能把城市和郊區的森林連接起來,讓清新的空氣吹入,降低城區的PM2.5。
D.闊葉樹冬天落葉在寒冷的冬季,其養護成本遠高於針葉樹。
E.針葉樹冬天雖然不落葉,但基本處於「休眠」狀態,生物活性差。
54—55題基於以下題幹:
某園藝公司打算在如下形狀的花圃中栽種玫瑰、蘭花、菊花三個品種的花卉,該花圃的形狀如下所示:
擬栽種的玫瑰有紫、紅、白3種顏色,蘭花有紅、白、黃3種顏色,菊花有白、黃、懶3種顏色,栽種需滿足如下要求:
(1) 每個六邊形格子中僅栽種一個品種、一個顏色的花;
(2) 每個品種只栽種兩種顏色的花;
(3) 相鄰格子的花,其品種與顏色均不相同。
54. 若格子5中是紅色的花,則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 格子2中是紫色的玫瑰
B. 格子1中是白色的蘭花
C. 格子1中是白色的菊花。
D.格子4中是白色的蘭花。
E. 格子6中是藍色的菊花。
55.若格子5中是紅色的玫瑰,且格子3中是黃色的花,則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格子1中是紫色的玫瑰。
B.格子4中是白色的菊花。
C.格子2中是白色的菊花。
D.格子4中是白色的蘭花。
E.格子6中是藍色的菊花。
四、寫作:第56-57小題,共65分。其中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論說文35分。
56.論證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並前後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並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人認為選擇越多越快樂,其理由是:人的選擇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滿足,所以就越快樂。其實,選擇越多可能會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樂。」一個人知足了才會感到快樂。世界上的事物是無窮的,所以選擇也是無窮的。所謂「選擇越多越快樂」,意味著只有無窮的選擇才能使人感到最快樂。而追求無窮的選擇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會感到快樂,那就只會感到痛苦。
再說,在作出每一選擇時,首先需要我們對各個選項進行考察分析,然後再進行判斷決策。選擇越多,我們在考察分析選項時勢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勢必帶來更多的煩惱和痛苦。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們在做考卷中的選擇題時,選項越多選擇起來就越麻煩,也就越感到痛苦。
還有,選擇越多,選擇時產生失誤的概率就越高,由於失誤而產生的後悔就越多,因而產生的痛苦也就越多。有人因為飛機晚點而後悔沒選坐高鐵,就是因為可選交通工具多樣而造成的。如果沒有高鐵可選,就不會有這種後悔和痛苦。
退一步說,即使其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也肯定有優劣之分。人們作出某一選擇後,可能會覺得自己的選擇並非最優而產生懊悔。從這種意義上說,選擇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沒有選好股票而未賺到更多的錢,從而痛苦不已,無疑是因為可選購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57.論說文: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知識的真理性只有經過檢驗才能得到證明,論辯是糾正錯誤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同觀點的衝突會暴露錯誤而發現真理。
56.範文一:
如此論證,豈能服人?
給定題幹從理論推演和實踐分析兩個角度對於「選擇」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選擇越多,可能會越痛苦」的結論。這一論證過程看似道理充足,事例豐富,實則魚目混珠,囫圇吞棗,現將其失誤之處分析如下:
首先,作者偷換了「知足常樂」的真正含義,將其等同於「只有無窮的選擇,才能使人感到最快樂」。這一說法明顯是不準確的,有偷換概念的嫌疑。事實上,知足常樂是指對現實和既得利益十分滿意的精神狀態,並非作者所理解的,需要無窮選擇才能使人感到快樂。
其次,論述者認為:選擇越多,付出的精力越多,帶來的煩惱和痛苦越多。該推理過程明顯與事實背道而馳,有片面看問題的嫌疑。這裡只強調了選擇多帶來的煩惱和痛苦,而忽視了我們應對選擇積累經驗,提升能力,豐富人生的諸多好處。
再次,材料中還提出:選擇越多,失誤的概率越高,產生的後悔和痛苦也就越多。其觀點明顯屬於因噎廢食的片面性結論。難道因為會產生失誤,我們就要原地踏步,靜止不前了嗎?難道錯過飛機,如果沒有高鐵我們就不會後悔、痛苦了嗎?
又次,題幹在最後之處,選擇有優劣之分,而人們往往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選擇越多,後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此處的說法也是匪夷所思的,看問題的角度極端片面化。只看到了選擇失敗的後悔,為何不提選擇成功的喜悅呢?
最後,在各個分論點中,材料還分別列舉了「考卷中的選擇題」、「飛機—高鐵的替代效應」、「股民的後悔」作為作證自己觀點的例子。這明顯屬於以偏概全的做法。首先,這些例子只是極端個例,不足以說明全體。其次,這些例子和觀點之間的關係,都是貌似相同,實則全異的,又豈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呢?
綜上所述,這是一份不嚴密的論證,其得出的結論是不可信的。「選擇越多,越痛苦」這個觀點,還應該進行更加理性、客觀的分析。
56.範文二:
有的人認為選擇越多越快樂,其理由是:人的選擇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滿足,所以就越快樂,其實選擇越多,可能會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樂」,一個人知足了才會感到快樂,世界上的事物是無窮的。所以選擇也是無窮的,所謂:「選擇越多越快樂」,意味著只有無窮的選擇,才能使人感到最快樂,而追求無窮的選擇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會感到快樂,那就是只會感到痛苦。
再說,在做出每一項選擇時,首先需要我們對各個選項進行考察分析,然後再進行判斷決策。選擇越多,我們在考察分析選項時勢必付出更多的精力,也就勢必帶來更多的煩惱和痛苦。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們在做考卷中的選擇題時,選項越多,選擇起來就越麻煩,也就越感到痛苦。
還有選擇越多,選擇時產生失誤的概率就越高,由於選擇失誤而產生的後悔就越多,因而產生的痛苦也就越多,有人認為飛機晚點而後悔沒選擇坐高鐵,就是因為可選交通工具多樣造成的,如果沒有高鐵可選,就不會有這種後悔和痛苦。
退一步說,即使其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也肯定有優劣之分,人們做出某些選擇後可能會覺得自己的選擇並非最優而產生懊悔。從這種意義上說,選擇越多,後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沒有選擇好股票。而未賺到更多的錢,從而痛苦不已。無疑是因為可選股票太多而造成的。
57.範文一:
論辯的意義
知識的真理性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得到證明。那麼,怎麼樣才能在實踐中證明真理呢?論辯無疑是重要途徑之一,通過論點可以暴露錯誤、發現真理、答疑解惑、撥亂反正。
論辯可以明義利。「義利之辯」,這個倫理學中道德評價標準的問題,在中國是由孔夫子最先揭舉的。他在《論語·裡仁》中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身後,孟子積極推行這一學說。翻開《孟子》一書,到出都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的精闢辯論。也正是這些辯論,讓「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在中華大地生根,綿延五千年至今。
論辯可以別是非。真理的標準,並非是主觀臆斷,而是需要在辯論中確定是非。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這次討論中,暴露了我們在前進過程中的缺點、不足、和錯誤。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指導思想,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論辯可以辨正邪。誰對誰錯,孰是孰非,都需要通過辯論來闡明。1915年8月31日,梁啓超在上海《大中華》月刊發表了明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申報》、《時報》等大報迅速轉載,風行一時,在全國激起強烈反響。梁啓超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闡述了反對變更共和政體的觀點,對袁氏意欲復闢帝制的行徑進行猛烈抨擊。這篇文章,不但摧毀了袁氏當國的皇帝夢,也喚醒了民眾的民主意識。
綜上所述,論辯可以明義利,別是非,辨正邪,對於我們前進的意義十分重大,在當下我們更應該注重這樣的形式,推動我們不斷前進。唯有此,才能真正推進我們的偉大事業不斷前進。
57.範文二:
知識的真理性只有經過實踐才能得到證明。論辯是糾正錯誤的重要途徑之一,衝突的觀點可以暴露錯誤從而發現真理。
高分框架: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1.引言,對事物最好的檢驗是看它是否有效,對理論知識最好的檢驗是看它是否有證據。那我們怎麼看這個理論知識是否對呢?
2.衝突發現真理。此處的衝突不是指言語上的齟齬,而是指觀點上的相悖。因為真理的唯一性,兩種相反的觀點不可能同時都對。這時,觀點的衝突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子:日心說和地心說/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伏爾泰與尼達姆生命形成之謎/大陸漂移學說/人工智慧是福是禍。
3.論辯糾正錯誤。理不辨不明。論辯是什麼?是為了自己的觀點,尋找充足的論據和更經得起推敲的論證的過程。不能講獲勝的一方就代表了正確,但可以說他們的論據和論證更充分。例子:莊子和惠子魚之樂/朱熹和陸九淵心學和理學/愛因斯坦和玻兒量子物理/玄奘法師那爛陀寺佛法之辯。
4.實踐檢驗雙方。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要親口去嘗。實事求是。世間萬物,一切在變。只有改變,永遠不變。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起變化,昨天的正確不代表今天也正確,今天的正確不代表明天還正確。昨天的錯誤不代表今天還是錯誤,今天的錯誤不代表明天還是錯誤。所以,不斷實踐,才是檢驗雙方的唯一標準。
5.衝突的觀點很寶貴,激烈的爭辯不足畏,不斷的實踐最重要。在衝突中發現真理,在論辯中糾正錯誤,在實踐中檢驗雙方。形成一個個良性循環,這樣我們也許才能離知識近一點,離無知遠一點。離真理近一點,離謬誤遠一點。
最後不管大家考的怎麼樣,都要積極準備複試,考研英語二答案解析+滿分範文,齊轍老師明天給大家送上,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