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對體溫也特別關注起來了。測體溫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進小區、進單位,滴一下!
在做網絡諮詢的時候,被問的最多的問題之一也是:醫生,我這個體溫正常嗎?有沒有發熱?37.3℃是不是發熱了?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熱。
你的體溫正常嗎?
這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體溫,看起來簡單,其實並不是,測的方法有很多,設備有很多,是不是發熱還真不是只靠一個數字決定的。
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性別、晝夜、健康狀況、年齡、運動、情緒和時間等多因素等有所波動。
1. 根據測量部位不同。平均體溫由高到低依次為:
直腸 36.32–37.76℃、
鼓膜 35.76–37.52℃、
尿液 35.61–37.61℃、
口腔 35.73–37.41℃、
腋窩 35.01–36.93℃;
2. 根據年齡不同:年輕人(<60 歲)平均體溫(36.69±0.34℃)高於老年人(≥ 60 歲)的平均體溫(36.5±0.48℃)。
3. 根據性別不同。女性的平均體溫(36.65±0.46℃)略低於男性的平均體溫(36.69±0.43℃)。女性在月經前期、妊娠早期體溫較高,排卵期較低,二者的溫差可以達到0.5℃
4. 嬰兒的體溫普遍比成人高;
5. 清晨2點至5點體溫最低,下午5點至7點體溫最高,正常變動範圍在0.5-1℃之間,但如果長時間從事夜間工作者,會出現夜間體溫升高、白天體溫下降的情況;
6. 進食後、運動後、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運動時骨骼肌收縮,均可使體溫略有升高。
體溫是一個變化較大的生命體徵,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被測量者的年齡和測量部位。
發熱的標準是多少?
一般來說,按照發熱的高低(以口測法為準)可以分為:
低熱:37.3-38℃,
中等度熱38.1-39℃,
高熱39.1-41℃,
超高熱41℃以上。
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體溫計(測口溫)
1. 水銀體溫計:是最常見的體溫計,具有價格便宜、操作方便、示值準確和穩定性高的優點,但由於玻璃材質容易破碎,裡面的水銀洩露後,誤服、吸入或接觸一定量後都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目前不推薦使用,特別是兒童。
2. 電子體溫計:是利用某些物質的物理參數與環境溫度之間存在的確定關係,將體溫以數字的形式顯示出來,具有讀數清晰、測量時間短、有記憶功能、對人體無害等優點,它因為安全、經濟、溫度波動小、性價比非常高,是替代水銀體溫計的首選,推薦家庭使用。
對於自覺發熱的病友,我建議是每四小時測一次口腔溫度,記錄下來,交給醫生去判斷。
如果你沒有不舒服、體溫正常,那就行了;
如果你沒有不舒服,體溫高了,多測幾次;
如果你有了不舒服,體溫正常,多測幾次。
看到了這,你是否對測量體溫這件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有問題歡迎留言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