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是一種常見的檢測身體健康情況的方法,尤其是在流感和疫情的高發時期,去公共場合先測體溫早已被大眾認可。在測量體溫時,大多數人一般都是保持在36度左右,如果體溫有時達到了37度往上,即使身上沒有難受的感覺,也會感覺十分緊張。
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正常的體溫到底應該保持在什麼數值,體溫37度算不算發燒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說明一下。
一、人體的正常體溫應該保持在哪個範圍?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測量體溫一般是測量的的腋下體溫。現在醫療上規定,人體腋下的正常體溫應該保持在36-37度之間,體溫在37.3-38度之間屬於低燒範圍,體溫在38.1-39之間屬於中度發燒,如果超過39度屬於高燒,如果超過了41度就屬於超高燒。如果我們的體溫超過了40度必須要及時治療,否則很有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當然了,測量部位不同,判斷是否發燒的體溫數值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有些人喜歡測量口腔裡面的體溫,而口腔中的正常體溫一般是36.3-37.2之間。還有人願意測量直腸的體溫,這裡的體溫一般又會高一些,正常體溫大概在36.5-37.7度之間。總之單一的體溫並不能直接的判斷是否發燒,還是要看測量體溫的位置。
二、我們體溫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
我們都知道,人是恆溫動物,我們的體溫也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固定值,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身體體溫的變化,例如我們的日常飲食、環境溫度、心情等。總是一天人的體溫也會經歷很多次的波動,大多數人的體溫往往是早上和晚上比較低而中午的體溫最高。吃完飯後的體溫比吃飯前的體溫高。有的時候人體的體溫甚至會在一整天相差0.5-1度。
三、體溫37度算發燒嗎?
體溫如果是37度,其實是不算發燒的。其實最早期的人類判斷體溫的標準都是以37度為界限,只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人體的體溫普遍大幅度降低,標準體溫才從37度降到了36.6度。
但是實際上,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其實免疫力越強,37度其實並不屬於醫學定義的發燒範圍,如果你的體溫能夠一直保持在37度左右,反而可以說明你的免疫力比其他人強,而且你的代謝效率也比較高,平時不容易生病。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進行鍛鍊,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們的體溫,增強免疫力。
當然了如果你的體溫超過了37.3度,就屬於是低燒了。當然了,低燒其實是不需要太過擔心的,也不需要吃退燒藥,在這期間定時監測一下體溫變化,多喝水。一般如果身體上沒有什麼異常,過不了多久體溫就會慢慢下降。
當體溫超過了38度,就必須要採取一些措施了,可以吃一些退燒藥,注意保暖,幫助身體發汗。如果體溫超過39度,建議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因為體溫過高是很有可能燒壞身體一些機能,一定要重視。
以上就是關於體溫的介紹,總而言之體溫37度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大家完全不需要擔心。另外人體的體溫實際上也並非越低越好,在體溫不超過37.3的情況下,人體體溫其實是越高越好的,因為體溫越高的人免疫力往往會越強。
之所以現在體溫的衡量標準從之前的37度降到了現在的36.6度,很有可能就是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體育鍛鍊,在夏天更喜歡呆在空調屋裡面。建議大家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每天堅持鍛鍊,這樣才能保障有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