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就是發燒?體溫低容易患癌?有關體溫的6個問題,醫生告訴您

2020-12-05 荊山浮屠話健康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緣故,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加強防疫,使用的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測體溫,來檢測是否有人發燒、發熱。不過,人們對發燒的溫度,似乎有不一樣的說法,甚至不同測體溫方式,得到的結果也不同。那麼究竟什麼是正常體溫,而多少度才是發燒呢?

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一種生病症狀,也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這說明人體的免疫系統一切正常,通過發熱等一系列措施來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認為發熱的原因有三類:

1、感染:當身體或者某些部位感染細菌和病毒,導致的炎性反應。

2、炎症性因素:患有影響免疫系統的疾病,如類風溼、紅斑狼瘡、癌症等

3、藥物:一般是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比如注射疫苗等

是不是發燒越高病情越嚴重?

一般認為腋溫超過37.3度為發熱,超過38.5度為高熱,但發熱溫度的高低只有參考意義,並不能因此來判斷疾病的輕重。

人的體溫是變化的?

一般認為正常體溫,是人類人體腦袋裡有個部位叫做下視丘,在其內有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根據正常人體的情況來設置一個體溫標準點,比如這個人身體最正常的時候體溫是37度,那麼他的體溫標準點就是37度,所以每個人的體溫標準點並不相同。而我們認為的標準體溫是統計了大量數據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適合大多數人。

因為有了標準,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標準來判斷人體是否有異常,如果有感染或者出現炎性反應,體溫調節中樞就會將體溫提高,這樣一來,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反應。

不過,有時候人體體溫升高了,但並不是疾病引起的,比如天氣太熱穿的衣服太多,運動的時候,泡溫泉等情況下,體溫也是升高的,但並不是疾病影響,一般找到原因就可以解決問題。

不過,根據最近美國的研究表明,以前認為人體溫度一般為37 ℃左右,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研究人員發現,每10年人體溫度就會下跌一些,這可能跟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不過,這項研究或許在告訴人們,人體正常的參考溫度或許有新的改變,讓本身定為正常溫度的37度不再準確。

體溫低增加患癌風險?

據研究顯示,體溫降低一度,基礎代謝大概會下降12%,會加速老化、熱量消耗緩慢,還容易發胖。除了這些影響外,體溫太低也可能會令患癌風險上升。國外的醫學雜誌指出,研究利用老鼠作實驗,結果發現處於溫暖環境中老鼠的T細胞,相比處於溫度低的老鼠的T細胞,會分泌更多的抗癌物質。研究人員同時發現,處於溫度低的老鼠,會傾向會更易接受腫瘤,而不去對抗它,其癌細胞會生長得更快,擴散得更早。不過研究人員指,未來仍需進行更多研究,去證明相關結果。

為什麼新冠肺炎要測體溫?

因為發燒為新冠肺炎常見症狀首位,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導,新冠肺炎中出現症狀最多的是發熱,約為87.9%,其次是乾咳約為67.7%,排名第三的是疲勞,大約是38.1%,第四位是有痰,為33.4%,很多人認為較多的呼吸急促只能排在第五位,只有18.6%,根據以上數據,我們能看出來,測體溫是篩查新冠肺炎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額溫測量誤差較大?該注意哪些事項?

測量溫度的方法可分為口溫、肛溫、腋溫、耳溫及額溫等。體溫隨著人的年齡、運動活動、環境而出現變化。不過,作為發燒的初步評估,使用不同方法量度體溫時須仔細閱讀說明書,並留意其體溫參考值。而當體溫高於參考值時,便應懷疑發燒及看醫生。

口溫:高於37.5℃

耳溫:高於37.5℃,或者偏高一點,不超過38℃

肛溫:高於37.5℃,或者偏高一點,不超過38℃

額溫:高於37.3℃,誤差比較大,目前多測手腕溫度

腋溫:高於37.3℃

另外,體溫可分為核心溫度和表面溫度

核心溫度:人體深層組織的溫度,一般測量以口腔、耳道及直腸為主

表面溫度:皮膚組織的表面溫度,一般量度位置為前額及腋下

由於表面溫度較易受到四周環境的影響而有所偏差,為避免量度體溫時有所偏差,要注意下列事項:

在量體溫前30分鐘內,應避免做運動或進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和飲料

量體溫前須了解及正確使用體溫計

表面溫度比核心溫度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所以它的準確度較低,並只會在測量核心溫度有困難時才建議使用。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溫度雖然沒有達到發燒的水平,但感到不適,或已出現一些症狀,應儘快求醫,以免錯誤判斷,而延誤治療。

相關焦點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到底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不是正常體溫?關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來了解下。成年人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正常體溫嗎?我們測量體溫,一般都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度,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燒了。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在多數人看來,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下面醫生給大家詳細說清楚,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並不是很正確的。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37度是大家一直以來認為的正常體溫,一般來說,這是正確的。不過醫生也提醒大家,人的體溫不是固定一個數值不變的,每個人的體溫不完全一樣,測量不同的部位得到的體溫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測量腋溫是常見的方式,腋溫在36-37.2之間是正常的範圍。
  • 成年人體溫為37度,算發燒嗎?一直是37度,需要看醫生嗎
    二、我們體溫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都知道,人是恆溫動物,我們的體溫也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固定值,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身體體溫的變化,例如我們的日常飲食、環境溫度、心情等。總是一天人的體溫也會經歷很多次的波動,大多數人的體溫往往是早上和晚上比較低而中午的體溫最高。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不同人群的正常體溫範圍是多少?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
    人是恆溫動物,健康的人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人們會通過溫度的變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很多人覺得溫度超過了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這樣並不準確。在醫學上看,不同人群的基礎體溫都是不同的,體溫也會受到測溫部位不同,測溫時間差異和季節影響,並不能單純地認為超過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
  • 37度體溫是發燒嗎?主任直言:人類正常體溫一直在改變
    新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正常體溫已經下降了。我們大多數人只有在擔心發燒時才會體溫,比如因為感染或感冒。但體溫可以被許多其他因素所指示和影響;生活方式、年齡和環境溫度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如何散熱。體溫也是代謝健康的標誌。具體來說,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解釋說,體溫反映了新的衰老的代謝率,其中一些與長壽和體型有關。
  • 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發燒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體溫情況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嬰兒,父母也會為他們測量體溫。那麼,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多少度算發燒呢?嬰兒發燒應該怎麼辦?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一般來說,我們測量體溫常用三個部分,是口腔,腋窩和肛門。正常的體溫在肛門處是36.5℃~37.5℃之間,口腔是6.2℃~37.3℃之間,腋窩是35.9℃~37.2℃之間。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測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操作,現在也有不少人復工了,進單位前或回家時或都需要測體溫。很多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測量額頭、手腕和耳後,得到的溫度有所差別,那麼人的正常溫度到底是多少?測量哪裡更為準確呢?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
  • 獵奇:37度已不是正常體溫?專家證實每過十年,人的體溫降0.03度
    每當人們感覺自己被感冒困擾的時候,想要知道自己發沒發燒,首先第一項工作,就是要用溫度計測量一下自己的體溫。在人的認知中,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度,如果超過37.5度,就說明這個人已經處於低燒狀態了。37攝氏度是一個人體溫正常的標準狀態,但是這個被人們一致認同的體溫標準從何處得來的呢?這個溫度到底還適不適用現代人的體溫標準呢?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其實經過科學家的證明,37度這已經漸漸不適合用來描述現代人的正常體溫標準了。基本上每過十年左右,人的平均正常體溫都要下降0.03度。
  • 37度就是正常體溫?標準溫到底是多少?體溫過高或過低意味什麼?
    多數人認為體溫的正常值就是37度,超過37度就意味著發燒。其實人的體溫正常值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恆定的範圍。受到晝夜因素、性別年齡、季節氣候,飲食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的體溫會在37度上下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不至於太大。
  • 體溫達到多少度就是發燒了?發燒時,患者應該做什麼?
    很多人都有關發燒的經歷,發燒時,人體的溫度會高於正常的溫度,少數人會有咳嗽或者流鼻涕的症狀,發燒的人要儘量減少外出,注意體溫的變化。部分人對發燒的概念並不了解,也不知道體溫達到多少度就是發燒了,不能採取有效的方法退燒,導致病症加重。
  • 多少度算發燒 37.5度算發燒嗎
    發燒是一種症狀表現,當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受到外界病毒刺激侵蝕的時候就容易引起感冒發燒,我們經常在說發燒的問題,那麼多少度算發燒呢?37.5度算發燒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講解一下有關發燒的一些常識。多少度算發燒?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體溫37度和36.3度,分別說明什麼?
    一般來說,人的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度之間(這裡指腋窩的體溫),不同的部位測出來的問題是有區別的,比如人的口腔溫度在36.3-37.2度之間算正常、肛溫在36.6-37.8之間是正常的。若體溫超出37.3,就是發熱了,沒超過38度是低熱,在38.1-40度之間是高熱,若超過40度,那就說明很嚴重了,可能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 人的體溫為何是37度,而不是27或47度?
    但書上並沒寫數字的來源,孩子們不知道,這個37度的標準其實是從樣本中歸納計算出來的。從1851年開始,一位名叫卡爾·溫德裡希的德國內科醫生用了17年時間,分析了2.5萬名患者的上百萬份腋下的體溫數據,他得出一個結論:人的正常體溫為37攝氏度。這個標準被無數醫學文獻引用,逐漸成為人類的標準正常體溫。一代又一代家長以37度作為標準體溫來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況。
  • 崔玉濤:寶寶37.5度不算發燒
    《媽媽網特稿》成年人正常的腋下溫度在36.0度至37.3度,大於37.3度就屬於發燒了。但是一歲以內的寶寶活潑好動不配合,怎樣測量寶寶體溫才算準確?一歲寶寶腋下溫度在37.5度以內都屬正常。為什麼呢?
  • 中國37.3度美國38度算發燒?中美發燒標準不同之爭
    常見的體溫測量方式包括對肛溫、耳溫、額溫、口腔溫度和腋下溫度的測量。不同測量方式下,溫度測量結果會有不同,發燒標準的制定也應差異化。4. 陳薇院士提到:已經多次提出過中國發燒標準與國際脫軌的問題,但是一直得不到解決。中國發燒標準遵循170年前德國內科醫生根據測量腋窩溫度所制定的標準,依然使用37.3度的標準容易產生誤判,也與國際標準脫軌了。5.
  • 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發熱?如何正確判斷?哪種體溫計好?
    到了醫院,一測體溫,37度3,可沒想到醫生說,沒事,這正常的,並不是發熱。欣欣不解了,體溫超過37度,不就是發熱了嗎?為何醫生說,孩子是健康正常的呢?其實,和欣欣一樣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有不少。最近我也收到不少寶媽寶爸的留言,比如:家長A:"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不是就是發熱了呀"家長B:"給寶寶測量體溫,用哪種體溫計比較好呢?是水銀溫度計,還是電子溫度計..."家長C:「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量口腔溫度了呀,每次量肛溫,寶寶都很痛苦。」
  • 腋下溫度超過37°,是不是發燒了?什麼時候吃退燒藥?醫生告訴你
    疫情期間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測量體溫,溫度一旦超過37℃就會有人害怕。還有部分新手家長看到孩子體溫有些高,就會很慌張的帶孩子去醫院,但兒科醫生的建議嬰幼兒發燒不一定就要去醫院,大家都一個勁地往醫院擠,反而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孩子體溫多少度,才算發燒?出現這種情況,必須送醫院
    孩子不適,家長的情緒也跟著「發燒」。事實上——小孩發燒,家長往往緊張之極,手足無措。無論白天黑夜,一發燒就第一時間往醫院跑。但實際上,小孩發燒,多半不是什麼大問題(當然,有些發燒確是大問題的症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