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體溫37度和36.3度,分別說明什麼?

2021-01-14 小兒外科徐果

雖然今年已經快過去了,但相信很多人依舊還是有經常測量體溫的習慣,誰能想到每天測量體溫竟然能變成日常操作,不過畢竟已經還沒有全部結束,時不時地還會冒出病例來,我們依舊要做好防護和檢測。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37度和36.3,分別說明什麼?真的是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嗎?接下來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下,漲漲知識。

01正常的體溫是多少度?

正常體溫其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溫度值,而是一個範圍,是根據多數人的體溫來定的,不是個體的。一般來說,人的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度之間(這裡指腋窩的體溫),不同的部位測出來的問題是有區別的,比如人的口腔溫度在36.3-37.2度之間算正常、肛溫在36.6-37.8之間是正常的。

若體溫超出37.3,就是發熱了,沒超過38度是低熱,在38.1-40度之間是高熱,若超過40度,那就說明很嚴重了,可能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02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36.3和37度,分別說明什麼?

知道了正常體溫的範圍,我們可以知道,36.3和37度都是正常的,若非得比個高下,體溫37度,可能免疫力更強一些。

有研究發現,體溫跟免疫力之間有一定的聯繫,在正常體溫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因為體溫高,能夠更好地激活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發揮他們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抵擋外界的有害物質。另外,體溫也跟人的基礎代謝率有關,正常體溫內,體溫越高,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升高。

既然這樣,那是不是說明體溫越低,免疫力就越差?也不完全是,這樣說不嚴謹,體溫低也要有限度,人的體溫對於生理機能有重要作用,如果體溫持續變低,代謝會失常,也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

03想要提高免疫力,在生活中,不妨堅持做下面幾件事

第一件事是泡腳:腳上有幾十條經絡,每晚睡前可以泡個腳,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就能促進陽氣的生發,還能讓你放鬆身心,睡眠質量也會有所改善。

第二件事是注意保暖:特別是現在到了冬天,氣溫低,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冒,平時要注意添衣,秋衣秋褲及時穿起來,不要光腳走在家裡的地板上,穿拖鞋時把襪子也穿上。在飲食上,多喝熱水,但水溫不要超過65度。

第三件事是每天保持好心情:心情常常被大家忽視,如果生病了,不會覺得是心情差的原因,但其實並不是,心情好壞對於免疫力的強弱有很大的影響。若能每天保持一個好心情,體內的氣機會更通暢,氣血運行正常,身體得到充足的滋養,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能得到提高。

總的來說,在正常體溫的範圍內,體溫越低,免疫力相對差一些,體溫36.3和37度都是正常的體溫,後者的免疫力要更好一些。想要提高免疫力,少生病,以上三件事建議堅持做,一整個冬天你的身體或許會棒棒的。

相關焦點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但也很少會高於36.7℃。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體溫到底在多少度為正常?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新冠病毒爆發後,可能很多人每天最關心的事情,除了口罩,就是自己的體溫和免疫力了,只要體溫稍微有點升高,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即便現在有的人已經開始復工了,在進單位前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的。那麼,體溫與免疫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體溫保持在哪個範圍,說明免疫力還比較不錯?體溫的正常範圍到底是多少呢?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到底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不是正常體溫?關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來了解下。成年人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正常體溫嗎?我們測量體溫,一般都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度,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燒了。
  • 成年人體溫為37度,算發燒嗎?一直是37度,需要看醫生嗎
    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正常的體溫到底應該保持在什麼數值,體溫37度算不算發燒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說明一下。一、人體的正常體溫應該保持在哪個範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測量體溫一般是測量的的腋下體溫。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這幾點提醒必看
    「我的體溫只有35.6℃,正常麼?」「我孩子的體溫37.2℃,是發燒了麼?」「我的體溫一天內怎麼時高時低?」「看到網上說,體溫高一些,意味著免疫力強一些,是這樣的麼?」……今天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武漢晚報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體溫低免疫力就差?近日,網上盛傳,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
  • 體溫偏高怎麼辦?先別慌,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往往越強
    正常情況下,成人腋窩處的體溫為36—37度;口腔內的體溫為36.3—37.2度;肛門處的體溫為36.3—37.5度。兒童的體溫會稍微比成為高一些,只要不超過成人正常體溫的0.5度,一般都是正常的。若測量出的腋窩的體溫超過了37.3度,口腔內的體溫超過了37.7度,肛溫超過了38度,體溫就屬於發燒了。
  • 人的正常體溫不是37°麼?為啥有人說36°?我們的體溫在下降
    體溫每下降一度,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上升一度,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但有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心裡一涼,完了,我現在的體溫可能36度多一點點。史丹福大學曾經發表過一分一些研究,而在這分析研究當中我們不難發現,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持續下降,不到200年的時間裡面已經下降到0.4度,從37度降到了36.6度。所以我們一部分人在生物學課本上所選查到的那一部分常識,或者就是在生物學課本上查到的人類的體溫是37度,這句話要稍微做一點點的變通了。
  • 你的體溫還有37度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3招或有幫助
    在量體溫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體溫並沒有37度!而是在36度多一點。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人體的溫度是37度。那麼,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呢?人體正常的體溫是37度的說法,起源德國的一個內科醫生,他叫溫德利希。1851年,他收集了大約26000名正常人的體溫數據,發現大家的體溫基本上都是37度。
  • 你的體溫還有36度8嗎?研究表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
    由於受到相關肺炎的影響,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測體溫的習慣,正常來說人的體溫應該是36度8左右,接近37度,但是經過長期測體溫會發現現在人的體溫都有所降低,基本上都在36度3或者4左右。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
  • 體溫不是越低越好,長期低於36度,顯示身體有「病變」,4招拯救
    可以說每個人都盯著自己的體溫,生怕體溫超過了37度,哪怕到了36.9度也是心裡顫顫的,不過有人注意過嗎?是不是不有時候自己的體溫測出來會低於36度呢?雖然沒有超標會感覺比較安心,但如果測出來的體溫經常低於36度以下是不是也沒事呢?
  • 體溫36度正常嗎 體溫偏低怎麼辦
    身體正常體溫在36—37度左右。但是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體溫一直在36度甚至更低一點,便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本文詳細的講解了人體體溫的奧秘。體溫36度正常嗎?男女老幼的體溫有什麼差別?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該怎麼做?相信你看完會有所了解。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體溫能判斷易感人群?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如今進出小區、超市、企業等公眾場所多一項檢查-測體溫。又有人試圖從體溫中獲取點真理,所以有人說「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體溫低更易傳染」。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
  • 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翻倍,科學提高體溫8個妙招
    冠狀病毒的傳播,讓大家對體溫開始格外敏感。在檢測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正常溫度範圍內(腋下溫度範圍36.0℃~37.0℃),有些人的體溫偏高一點,而有些人的體溫卻偏低。(上圖:不同年齡段白人和黑人的平均體溫圖標,年齡越大,平均體溫越低)→晝夜節律影響體溫,晚上體溫偏向於更低一般情況下,晚上入睡前,人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疲倦,這個時候體溫偏向於更低,身體最疲累的時候,體溫往往最低(通常是在清晨的某個時候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格芬君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人體正常平均體溫是37℃」的起源在我國,人們習慣於測量腋窩溫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測量其他部位的溫度,應該被默認為測量的是腋窩溫度。但,而事實上,人體正常的腋窩溫度並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