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雖然37度一直以來都被大家認為是正常的體溫,但其實人的體溫也會發生變化,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說年齡、所處的環境等。37度的體溫是科學家測量的人體平均體溫,而測量不同的部位,體溫是略微的差別的。
為什麼大家普通達不到正常的體溫?
37度的體溫是人的核心體溫,最接近真實的溫度其實是肛溫,但是在日常中測量體溫的時候,國人一般習慣於測量腋溫,不是核心體溫,所以測得的體溫沒有達到37度是正常的。人的體溫不是一直都不變的,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會有所波動。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37度的正常體溫標準在現代可能已經不是很適用了,有研究發現,人類的體溫在下降,並沒有達到37度,37度的體溫已經或已經成為歷史。為什麼人的體溫會下降?體溫下降,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人的體溫下降,可能跟使用空調有一定的關係,不管是熱天還是冷天,許多人都會使用空調,長期待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減少出汗,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對體溫產生影響;也可能現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關,勞作的人少了,運動少了,代謝下降,對體溫或也會有影響,故而體溫會下降。
可能有的人認為體溫下降是好事,這就說明不容易發燒,但其實並非是一件好事,體溫不是越低越好。舉個例子,比如陽氣不足的人,普遍體溫偏低,身體經常是發涼的狀態,身體就更加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抵抗力下降,可能動不動就會感冒流鼻涕。
有研究發現,人的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跟著降低,而體溫升高(在正常體溫範圍內),免疫力也會有所升高。在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人的代謝率會升高,對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積極的影響,進而會影響到免疫系統,更有利於激活免疫細胞,對於提升免疫力是有好處的。
所以不要認為自己每次測量體溫,只有36度多一點,覺得是非常好的,其實體溫再升高一點,沒超過37度更好,那麼如何在正常範圍內,提高自己的體溫,增強免疫力呢?
運動是一個好方法,運動可以讓你出汗,代謝也會加快,全身的血液流通會更順暢,細胞會更活躍,基礎代謝率提高了,體溫或有所升高,不僅對提升免疫力有好處,還能控制體重,防止肥胖。
其次,還可以多泡腳,晚上睡覺前一段時間泡個腳,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調動氣血,對調節體溫也有幫助。
總的來說,測量體溫時普遍達不到正常的37度,或許跟以上一些原因相關,37度可能已經不再是標準了,人的體溫在不斷下降,正常範圍體溫低並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