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0-11-29 漫說健康

隨著新冠肺炎全球性的蔓延,越來越讓人們明白:如果這次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類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血型能判斷易感人群?

為了避免疫情帶來的進一步的損失,人們試圖從中獲取與病毒相關的特徵。

例如,近些天有報導稱A型血的人最易感染新冠肺炎,而O型血的人不易感染。

首先聲明,這個報導沒有正視發表,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得到科學驗證。

說實話,感染的概率也不完全取決於血型,有可能和特定的地區有關。

比如,美洲原住民中的O型血頻率幾乎為100%,所以不管是什麼傳染病,被感染的必然是O型血最多。

區別血型對抗新冠肺炎的說辭顯然站不住腳。

體溫能判斷易感人群?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如今進出小區、超市、企業等公眾場所多一項檢查-測體溫。

又有人試圖從體溫中獲取點真理,所以有人說「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體溫低更易傳染」。

這究竟有沒有道理?

其實並不如此。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

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 Julie Parsonnet 及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eLife 雜誌上發表了一個題為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體溫的下降)的研究論文。

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研究人員還從中對比了歷史上三個時間段的數據,總樣本量約 67 萬:

1860-1940 年:20000多名參與過美國南北戰爭的退役軍人的體溫數據;

1971-1975 年:美國的國民健康調查報告;

2007-2017 年:史丹福大學資料庫內的數據。

下圖從左至右依次是三個時間段樣本的基礎特徵。

最後通過數據分析:每隔10 年,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就會下降 0.03 攝氏度。

最後表明:人類正常體溫已不再37℃,而是36℃。

但是「下降0.4℃」的說法在我們國內尚無數據說明,國外又研究支持。

他們給出人類體溫悄然「下調」的原因如下:

一、居住環境

對於這樣的現象,科學家並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所致,只大體猜測可能與人類居住環境出現變化有關。

人類的居住條件如今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取暖設備和製冷設備齊全,讓人類可以居住在溫度相對恆定的環境中。

這有可能使人體的溫度調節中樞對外界溫度刺激變得遲鈍,從而使得人體體溫出現下降。

二、抵抗病毒的機會變少

還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人體之所以保持穩定的體溫,是為了抵禦一些致命的病毒和真菌等。

而如今醫療衛生條件大大提高,人類受到病毒真菌的感染越來越少,而且還會通過抗生素來協助殺死入侵的病原體,這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減緩,體溫也就出現了降低。

三、生活方式改變

此外還有其他觀點,如人類運動量減少和生活壓力大等,都會影響人類肌肉,從而導致機體新陳代謝能力降低。

因為關於人類體溫悄然「下調」的說辭沒有得到科學的定論,所以至今人們依舊採用原有的體溫數據進行評估,高於37.7℃被認為是發燒狀態。

但是「健康情況下,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人體正常體溫是一個範圍,通常為腋下溫度36.0-37.0℃,口腔舌下溫度36.3-37.2℃,直腸溫度36.5-37.7℃。

而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有關專家表示,體溫越高,會激活體內免疫系統,會有更多的免疫細胞參與,從而能夠更好的消滅入侵的病原體,更好的保護好人體健康。由此可見在體溫正常範圍內,溫度越高,免疫力的確越強。

但是,體溫低也並不代表你處於病態中。

如果排除測量誤差,的確有部分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問題,不能說明什麼。

況且,正常體溫的標準是參與了多數人的數值,套在個體身上不能作為絕對值來看。

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就算是把相同的體溫套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引起的反應也可能不同,比如一個人表示毫無不適,而另一個人可能就是發燒的症狀。

其實,大家也沒必要刻意追求正常範圍內的高體溫。

無論身體體溫處於何種狀態,只要是能保持健康就可以。

畢竟存在個體差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Global warming threatens human thermoregulation and survival[J]. Rexford S Ahima.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0(2)

【2】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J].Protsiv Myroslava,Ley Catherine,Lankester Joanna,Hastie Trevor,Parsonnet Julie.eLife,2020,9.

相關焦點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較真鑑定: 11851年一名德國醫生經過大規模的體溫測試後,計算出人體的基礎正常腋下體溫大約在36-37攝氏度。這個體溫值被各國使用至今,成為普通人也知道的常識。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現在人們的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的平均體溫怎麼來的?  說起這個「37 ℃標準體溫」,還是源自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的研究成果。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一直以來的常識告訴我們,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 深度好文: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體開始變涼了?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無論是進地鐵、超市、小區,人們都會被測體溫,許多人發現測量結果多為36℃多,很少會就在37℃。 不是經常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嘛?但為什麼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人體溫度不再是37℃?體溫過低意味著什麼?對身體影響有多大?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身體的正常體溫應該是37℃,這個溫度剛剛好,說明人體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而隨著新冠肺炎的來襲,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思想,37℃已經不再是人體的正常體溫了,現在的溫度基本都是在36.5℃。
  • 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人體開始變涼了?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過去一個世紀人體體溫正穩步下降 37℃可能不再是人體正常體溫
    過去一個世紀人體體溫正穩步下降 37℃可能不再是人體正常體溫  olivia chan • 2020-01-09 15:12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更我們說,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測體溫的時候都是在36.6℃左右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
    但別忘了近200年時間,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幾乎抵得上以往幾千年,尤其是體力勞動方式的改變,以及抗生素藥物的使用,都會使人體平均體溫出現降低,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形容當前的人體條件:壽命比以前長了,但生命質量卻沒有以前棒了。
  • 回不去的37℃,人類體溫持續下降到底意味著什麼?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測量體溫幾乎成了大家的日常。而提及人體的平均溫度,大部分人腦海裡都會閃現出「37℃」這個數字。多年來,這個數字在醫院病房和生理學教科書中佔有重要地位,被廣泛認為是「正常的」人體平均體溫。但新的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可能要過時了。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
  • 最近天天被測溫才發現: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即37℃,該數值在1851年,被德國內科醫生溫德利希參考了25000個病人腋窩溫度的情況下首次確定,並沿用了相當長的時間,作為人體溫度是否正常的衡量標準,直到一項新研究的誕生。
  • 漲知識丨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2020年上半年期間,人類每日量體溫的次數突破世界紀錄,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體溫低於37度時,將會以最佳的心態邁向嶄新的一天,當人們得知自己的體溫高於37度時,這意味著他很可能會受到嚴格的「保護」。顯然,大多數人類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人們的體溫過低,並非是一個好的徵兆,甚至會因此發生更加可怕的事情。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是37度,那麼,是什麼讓人類深信不疑的認為我們的正常體溫是37度呢?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37°C是人體正常體溫?科學家發現基礎體溫正在下降
    醫學界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在醫學科學界,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最近,被架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是「人體基礎體溫」。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最新研究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現,近百年來,美國人的基礎體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同樣地,當體溫升高時,大腦也會採取措施試圖降溫。人體需要維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行,因為身體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都依賴於各種酶的活性。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酶的活性都會下降,都會影響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導致新陳代謝無法維持正常。那麼,多少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呢?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當體溫降低時,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讓肌肉顫抖,以產生更多的熱量;同時會讓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耗散。同樣地,當體溫升高時,大腦也會採取措施試圖降溫。 人體需要維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行,因為身體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都依賴於各種酶的活性。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酶的活性都會下降,都會影響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導致新陳代謝無法維持正常。那麼,多少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