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溫度不再是37℃?體溫過低意味著什麼?對身體影響有多大?

2020-11-29 三九養生堂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身體的正常體溫應該是37℃,這個溫度剛剛好,說明人體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而隨著新冠肺炎的來襲,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思想,37℃已經不再是人體的正常體溫了,現在的溫度基本都是在36.5℃。

低溫的情況,以前多數都是出現在女性身上,因為女性體寒,體溫有降低也正常,而現在不再是女性專屬,男女都一樣了,有不少人的體溫還會低於36度,若是一直保持體溫過低,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體溫為什麼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體溫會出現下降,跟現在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全球的氣候也在發生變化,而人體因為平時的生活習慣不佳,飲食、作息的不穩定,使得身體受到傷害,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出現低溫的情況。

還有一個因素是身體中溫度上升,也就是出現發燒的情況,都是身體在抵抗細菌,將細菌殺死後,溫度就會恢復正常。而現在的醫療設備比較先進,身體有什麼問題,很快就處理,那麼體內也不需要上升了,就會出現下降的情況,久而久之,體溫就會下降了。

體溫過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

體溫恆定,說明身體穩定,一旦過於低下,損害就大了,或許比發燒的危害還大。當體內的溫度下降1度時,身體中的代謝率就會下降12%,免疫力也會下降30%左右。體溫太低之後,免疫力不足,身體會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態,體內的各個部位都會受損,腸胃、肝腎的能力下降。

此時的身體中因為代謝力的下降,就容易出現內分泌失調的情況,對於女性而言,會影響到雌激素的分泌,卵巢和子宮都會出現問題,有下降的情況,月經開始變得紊亂,周期、經期持續時間以及經血都出現改變,對身體造成直接損害。而且還會加重身材變形,皮膚長斑的情況。

對於男性來說,全身的精力會下降,手腳不再像之前那樣一直處於溫暖的狀態,並且身體中的肝腎受損程度會加重,因為男性平時就喜歡喝酒抽菸,會使得腎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現男性方面的問題,並且還會影響到體內「小蝌蚪」的數量以及質量,出現不孕的情況,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體溫過低,對心臟以及血管的負擔大,還會影響到血液的流通,四肢的末端因為低溫的原因,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血管收縮異常,會有僵硬、抽筋的情況,若是出現次數頻繁,需要警惕心血管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一定要注意一些。

體溫下降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若是一直過低,對身體的危害大,需要注意調理,平時吃點熱性的食物,並且注意飲食的規律,提高免疫力,每天還可以泡泡腳,促進血液的循環,幫助提高體溫,每天的運動不能少,特別是久坐或者是久站的人,一定要增加活動量,減少損害,讓體內的溫度上升。

相關焦點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如今進出小區、超市、企業等公眾場所多一項檢查-測體溫。又有人試圖從體溫中獲取點真理,所以有人說「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體溫低更易傳染」。這究竟有沒有道理?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37度就是正常體溫?標準溫到底是多少?體溫過高或過低意味什麼?
    多數人認為體溫的正常值就是37度,超過37度就意味著發燒。其實人的體溫正常值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恆定的範圍。受到晝夜因素、性別年齡、季節氣候,飲食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的體溫會在37度上下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不至於太大。
  • 深度好文: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好像越來越「懶」了——吃飯靠外賣,出門就打車,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機器人,隨時可以躺在床上打遊戲,男生打籃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園場景一去不復返。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好像越來越「懶」了——吃飯靠外賣,出門就打車,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機器人,隨時可以躺在床上打遊戲,男生打籃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園場景一去不復返。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一個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同樣地,當體溫升高時,大腦也會採取措施試圖降溫。人體需要維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行,因為身體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都依賴於各種酶的活性。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酶的活性都會下降,都會影響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導致新陳代謝無法維持正常。那麼,多少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呢?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當體溫降低時,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讓肌肉顫抖,以產生更多的熱量;同時會讓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耗散。同樣地,當體溫升高時,大腦也會採取措施試圖降溫。 人體需要維持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行,因為身體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都依賴於各種酶的活性。如果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酶的活性都會下降,都會影響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導致新陳代謝無法維持正常。那麼,多少度的體溫才是正常的呢?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從19世紀到現代,人體體溫持續緩慢下降。 2人體體溫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綜合多種因素的結果,比如現代人不必不再需要為抵抗高溫或嚴寒而付出大量的能量、患感染性疾病的機會也大幅降低等。但體溫下降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呢?是因此更加健康,對環境適應能力更強,還是變得更弱,目前還沒有可靠的研究數據告訴我們是哪一個。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2020年上半年期間,人類每日量體溫的次數突破世界紀錄,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體溫低於37度時,將會以最佳的心態邁向嶄新的一天,當人們得知自己的體溫高於37度時,這意味著他很可能會受到嚴格的「保護」。顯然,大多數人類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人們的體溫過低,並非是一個好的徵兆,甚至會因此發生更加可怕的事情。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是37度,那麼,是什麼讓人類深信不疑的認為我們的正常體溫是37度呢?
  • 人體開始變涼了?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
    帕森內特和她的團隊分析的數據顯示,除去體溫計差異,人體體溫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確實在慢慢變涼。 她和同事通過分析總共677423個人體溫度測量數據,建立了一個線性模型。
  • 人體正常37℃溫度已成為歷史,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無奈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人體正常37°溫度已成為歷史,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無奈揭露真相人的正常體溫是37°。這是一種大眾的常識,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的。然而如果科學家告訴大家這是一種偽科學,也許在幾百年前人的體溫一直都是37°,但是在近200年以來,人的體溫早就已經下降了。這聽上去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呢?因為根據大數據顯示,其實人目前的正常體溫已經趨近於36.6℃了。大約只經過了150年到200年左右的時間,人的體溫就已經下降了0.4℃,說明37℃的體溫早就已經成為了歷史了。那這說明了什麼呢?
  • 過去一個世紀人體體溫正穩步下降 37℃可能不再是人體正常體溫
    過去一個世紀人體體溫正穩步下降 37℃可能不再是人體正常體溫  olivia chan • 2020-01-09 15:12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他當時從25000名患者那裡進行了數百萬次的體溫測量,並基於這些數據撰寫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並設定了奉行了一個多世紀的體溫標準,即37 ℃是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這麼多年來,醫生們也把體溫作為一個關鍵的生命體徵來幫助確定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有證據表明,人體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是為了保持許多器官和化學反應的正常運轉,並有可能防止真菌感染。
  • 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人體開始變涼了?
    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他(溫德利希)幾乎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人,無論他們身體健康還是正在生病。然後,他寫了一本關於疾病引發人體溫度變化的大書(large book)。」帕森內特說,37℃的標準體溫就這樣被課本收錄,也成為了人們的常識。「他記錄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正確的。」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
  • 回不去的37℃,人類體溫持續下降到底意味著什麼?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測量體溫幾乎成了大家的日常。而提及人體的平均溫度,大部分人腦海裡都會閃現出「37℃」這個數字。多年來,這個數字在醫院病房和生理學教科書中佔有重要地位,被廣泛認為是「正常的」人體平均體溫。但新的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可能要過時了。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現在人們的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人體信號:人體有「健康溫度表」過高過低都不好
    如果室溫超過25℃,那麼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你會開始感覺熱、不舒服了。而在夜晚,過熱、過冷都會影響你的入睡速度和睡眠狀況。不過要注意,這個適宜室溫還得隨季節做點調整。一般來說,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微調幾攝氏度。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
    這個只能說是人類進化的必然,因為人體37度的參考標準已經存在近200年了,雖然從生物進化角度講,200年只是彈指一瞬,不足以這麼大幅度的降低人體溫度
  • 人體的平均溫度早就不再是37攝氏度了
    編者按:研究發現,自前工業時代以來,人體的溫度其實是在逐漸下降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降溫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健康和醫學方面的改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生活方式越來越舒適,但具體是什麼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 人體溫度37℃已成歷史,免疫力居然…
    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基礎代謝與任何外在活動無關,是一個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一個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現代人運動量的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普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