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體溫不是37°麼?為啥有人說36°?我們的體溫在下降

2020-11-24 趣談唐宋元明清

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

人類體溫正在慢慢下降,與此同時免疫系統也在慢慢下降,這點還是要重視起來的!

很早之前有一些專家,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預測:當人類的平均體溫慢慢下降的時候,免疫力系統也就會慢慢下降。

只不過這一個數據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能把這段數據拿出來給大家看一下,但是大家也沒有必要較真。體溫每下降一度,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上升一度,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

但有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心裡一涼,完了,我現在的體溫可能36度多一點點。也有人會說:我今天的體溫38度多一點點了,如果體溫已經超過了37度,甚至達到了38度,那也沒有必要開心,你這個時候應該抓緊時間去醫院看一看,看看自己是不是發燒感冒了。

好的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類的體溫真的在慢慢下降嗎?我的回答是真的沒有錯,人類的體溫就是在慢慢下降。

史丹福大學曾經發表過一分一些研究,而在這分析研究當中我們不難發現,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持續下降,不到200年的時間裡面已經下降到0.4度,從37度降到了36.6度。

所以我們一部分人在生物學課本上所選查到的那一部分常識,或者就是在生物學課本上查到的人類的體溫是37度,這句話要稍微做一點點的變通了。我們沒有必要拿20年前30年前的數據和現在的數據說事,的確,你的體溫如果高於37度,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

這個時候有人就會問了:那我的體溫究竟去哪了?之前的時候37度剛剛好,為什麼現在36度多才剛剛好呢?我的體溫不應該是37度及以上嗎?這件事情解釋起來就比較複雜了,如果我們解釋的話,必須得從人類的物種起源來解釋,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很容易,那就是人體的自我免疫力。

自我免疫力又分為很多種,所以我們需要在自我免疫力當中再進行細微的差分,那就是你是否強壯。這句話想講起來很多人都能了解了,如果你強壯,如果你很壯實,如果你能打一頭牛,那保不齊你的體溫會比別人的高一點點,也是正常情況。但如果你弱不禁風,如果你閒著沒事的時候就感冒發燒流鼻涕,而且自身免疫力特別差的話,那保不齊你的平均體溫,就要比別人的平均體溫要低一些。

我們的體溫是怎麼變低的?

那有人就說了:我的體溫為什麼慢慢的越變越低呢?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慢慢的越變越低呢?其實這種越變越低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繫,包括但不限於我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簡而言之,當今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我們慢慢的進入全自動化,請注意我們指的是全自動化,在之前的時候大家有沒有這樣讀過這樣一篇文章,是北京天橋的那些力工,這個好像是在清朝時期,指的是北京天橋那邊常年會有一大堆人扎堆,他們可能會做各種各樣的力氣活。

做完活之後通過賺來的錢,來滿足自己家人的衣食住行飲食起居,但是那篇文章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活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或者現在已經被機器取代,那舉個簡單例子,之前的時候,我們最平常不過的給鞋子繫鞋帶,這樣一個機器化的流程,之前的時候都是用人工的我們繫鞋帶。

那些鞋子的鞋帶是怎麼出來的?是人工一下一下給搭進去的,但是後來企業老闆就會發現:這樣做費時費力不說,而且還有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風險,與其如此倒不如用機器來做。

於是我們的鞋子上面的鞋帶十有八九都是機器來做的,它們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去運作,工廠是如此,我們的衣食飲食起居也是如此,現在誰還閒著沒事自己燒菜做飯? 絕大多數都是用電飯煲,有的人甚至連做飯都懶得去做,每天點一份外賣就可以了。

現在沒事就往那一坐,一坐就是10個小時,然後睡上一覺,然後再起來再坐再睡,就這樣一個循環下去就導致我們的日常鍛鍊會變得越來越少,我們的免疫力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差。同樣的道理,我們的體溫慢慢地也在降低。

當然人體的體溫降低還和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但不限於我們周邊環境以及夏天吹空調,冬天吹暖氣所帶來的體溫調節中樞的變化等方方面面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都促使著我們的體溫慢慢下降。

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37°C是人體正常體溫?科學家發現基礎體溫正在下降
    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最新研究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現,近百年來,美國人的基礎體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此後,醫學界關於「基礎體溫是36.8°C還是37°C」,展開一系列研究和討論。「37 ℃的標準已存在很長時間。但關於發燒,人們想要的並不是一個複雜而深奧的答案,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標準數字,以便判斷自己是否發燒了。」Mackowiak在《發燒:基礎代謝和管理》一書中寫道。Philip Mackowiak著有《發燒:基礎代謝和管理》一書。
  • 我們的體溫為啥偏偏是37℃?原來如此
    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是否想過:不論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差別多大,有一個數字是相同的,那就是體溫是37℃左右。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還是棕種人,也不論你住在赤道還是北極,體溫都基本相同。為何體溫偏偏選擇了37℃?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體溫能判斷易感人群?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如今進出小區、超市、企業等公眾場所多一項檢查-測體溫。又有人試圖從體溫中獲取點真理,所以有人說「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體溫低更易傳染」。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體溫36度正常嗎 體溫偏低怎麼辦
    身體正常體溫在36—37度左右。但是有的朋友發現,自己的體溫一直在36度甚至更低一點,便會擔心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本文詳細的講解了人體體溫的奧秘。體溫36度正常嗎?男女老幼的體溫有什麼差別?要想讓體溫維持正常該怎麼做?相信你看完會有所了解。
  • 真的不是 37℃了,多項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包括絕大多數醫生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我們的正常體溫是 37℃。但生活中我們又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自己量出來的體溫往往是 36℃多,而不是 37℃。
  •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科學家分析,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在離我們並不遙遠的50年前,人們每天都要做很多運動:農村的人要種莊稼或者放牧,即使是城市人群,也會每天手洗衣服、自己做飯、清掃房間;大家出門會優先考慮步行或自行車,閒暇時靠戶外運動打發時間。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特殊時期,測量體溫成為了家常便飯,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幾乎都要先測量體溫,在測量體溫時,聽到體溫是36度多會很放心,但凡聽到是37度,就會比較緊張了,需要再測量一次才安心。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不是以前都說37度是正常體溫嗎,怎麼現在一到37度就懷疑是發燒了?
  • 人的正常體溫為什麼是37℃
    每當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都要用溫度計測量體溫。通常來說,我們的體溫都在37℃左右。
  • 人類正常體溫從過去的37度下降到36.7度,背後的科學原因是什麼?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自然科學課上學到的人體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長期以來筆者也以此作為正常和異常體溫的界限。從去年疫情發生到現在,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會非常留意自己的體溫,而且出門的時候被測溫已經成為常態,這個期間相信許多人都發現,原來自己正常的體溫值肯定都要比37攝氏度偏低一些,而一些小區、商場等場所也將體溫高於37.3攝氏度作為發熱的標準。為什麼人類的正常體溫,現在要比過去發生偏低的現象呢?
  • 人體溫36-37度,貓狗的正常體溫你知道嗎?估計90%的人都會答錯!
    讓我們一起來體驗養寵的樂趣!沒有行動的理想都是妄想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我們人體正常的體溫介於36度至37度之間,尤其是今年的疫情影響,我想絕大部分人都非常關注自己體溫的變化,看看有沒有超過37度,從醫學角度來說體溫超過37.3度就算作是低燒了,如果現階段體溫升高,估計你連小區都進不了,哪裡也去不了了。
  • 人類37℃正常體溫將成歷史,人類體溫正在快速變涼
    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此後,37℃作為標準正常體溫,收錄進入了教科書,成為了常識,也被作為評估發燒的標準,如今已經沿用了近200年時間。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的體溫似乎正在緩慢下降。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交匯點訊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出入小區、超市、地鐵等公共場所都要測量體溫,但小張發現,無論自己還是身邊同事,體溫區間都在36℃多一點,很少出現37℃的情況。,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現代人正常體溫為什麼達不到37度?
    於是如你所見,無論是小區保安,還是村口大爺,又或是超市的守門員,都人手一把體溫槍:一路走、一路測。有網友調侃說:活了這麼多年,對體溫狀況的了解程度第一次超過了存款狀況。在很多機構,執行的標準是:體溫高於37.3度時,會認定為非正常發熱,需要立即送到醫院拍肺部CT以及檢測核酸,而37度到37.3度則要密切關注,絕大多數人的體溫都在37度以下,而且在如此特殊時期,人們都認為身體溫度較低者比較有面子。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事情是這樣的,「人體正常平均體溫37℃」的結論是100多年前一位名叫維德利希(Wunderlich)的德國醫生搞出來的。據信,維德利希當時在萊比錫大學通過對25000人,超過100萬次腋窩溫度測量得出結論:「……正常狀態時,身體溫度能自我維持在37.0°C生理溫度。」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在多數人看來,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下面醫生給大家詳細說清楚,可能很多人一直以來所認為的並不是很正確的。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37度是大家一直以來認為的正常體溫,一般來說,這是正確的。不過醫生也提醒大家,人的體溫不是固定一個數值不變的,每個人的體溫不完全一樣,測量不同的部位得到的體溫也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測量腋溫是常見的方式,腋溫在36-37.2之間是正常的範圍。
  • 體溫提醒了我們什麼?什麼樣的體溫最正常健康
    恆定的體溫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即使體溫發生細小的變化,都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而且,體溫裡蘊藏著很多奧秘,就連人體中活躍的疾病細胞,都有自己青睞的溫度。   體溫,男女老幼有差別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腋窩)。
  • 你的體溫還有36度8嗎?研究表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
    由於受到相關肺炎的影響,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測體溫的習慣,正常來說人的體溫應該是36度8左右,接近37度,但是經過長期測體溫會發現現在人的體溫都有所降低,基本上都在36度3或者4左右。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
  • 獵奇:37度已不是正常體溫?專家證實每過十年,人的體溫降0.03度
    每當人們感覺自己被感冒困擾的時候,想要知道自己發沒發燒,首先第一項工作,就是要用溫度計測量一下自己的體溫。在人的認知中,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度,如果超過37.5度,就說明這個人已經處於低燒狀態了。37攝氏度是一個人體溫正常的標準狀態,但是這個被人們一致認同的體溫標準從何處得來的呢?這個溫度到底還適不適用現代人的體溫標準呢?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其實經過科學家的證明,37度這已經漸漸不適合用來描述現代人的正常體溫標準了。基本上每過十年左右,人的平均正常體溫都要下降0.03度。
  • 確認了,體溫37度的人真的不正常了
    我們一直被教育,37攝氏度是「正常」的體溫。但是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平均體溫已經下降。201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人的正常體溫還要冷一點,約為36.38攝氏度。 現在,對玻利維亞相對偏遠的土著部落Tsimane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趨勢並非偶然,也不是用現代生活方式的就能簡單解釋的現象。相反,即使在醫療條件極差、感染現象普遍的農村和熱帶地區,這種情況也存在。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