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每天上傳體溫就夠傻的了#如今,各地已進入復工狀態,雖然病毒已經得到了控制,但人們緊張的弦還是沒有放鬆,深怕自己一時疏忽而中招,其中發燒是最令人擔心的。其實,發燒並非壞事,它是人體免疫系統抵禦入侵病毒的表現,但每個人的身體溫度各不相同,人們對「發燒」溫度的定義也有所不同?那麼,究竟多少度才是發燒呢?發燒時,我們通過吃退燒藥等手段降溫是否有效果呢?
為什麼會發燒?
我們人體結構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機器,在大腦下視丘的地方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不知是誰在我們的「體溫調節中樞」裡設定了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在37℃左右。可是人體一旦感染等各種疾病,就會出現發炎反應,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做出一些自然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其作用就是為了殺死致病細菌、病毒。
人體正常體溫37℃或已不準
美國史丹福大學曾對人體體溫進行長期的數據採集並研究,發現每過10年,人體的正常體溫就會下跌0.05℉。至今仍無法知道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但根據這個研究,人體正常的參考溫度或許有新的改變,令本身定為正常溫度的37℃不再準確。此外,人們以前多是用水銀溫度計測腋下,而如今則多用額溫槍,且探熱的部位各有不同,導致體溫差距很大。
用額溫槍探熱,多少度算發燒?
額溫槍的探熱部位很多,可分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等。體溫也隨著年齡、每天時間及身體活動而有所變化。不過,仔細閱讀額溫槍的說明書,我們可以根據其提供的體溫參考值,作為發燒的初步評估。各個部位的探熱參考值為:口探37.5℃、耳探38℃、肛探38℃、額探36℃、腋探37.3℃。當體溫高於上述參考值時,便應懷疑發燒及看醫生。
發燒可以吃退燒藥嗎?
從上述額溫槍體溫參考值可知:體溫高於37.5度就屬發燒,而高於38.5度已算高燒。不過,發燒溫度高低只有參考意義,如甲型流感常會在發病短時間內發高燒,然後又會恢復正常。所以,當發現自己可能發燒時,不要恐懼,應及時看醫生找出發燒的成因。有些人認為吃退燒藥就可以降溫,不需要看醫生,殊不知吃退燒藥主要是處理病徵,與疾病本身無關,只是緩解發燒不適,並無法降溫。
發燒應該或不應該做哪些事?
喝水是最佳的退燒方法,最好每隔半小時飲水,保持喉嚨溼潤、小便清透。
運動會流失水分,更增加身體壓力,令肌肉耗損耗費更多能量,對降溫無益。
捂一身汗沒有科學根據,有人會覺得舒服,但也有人體溫則會上升,所以並不可取。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發燒後出現退燒,多數情況下,代表病情有好轉,可能是身體殺死了病毒。不過,在目前環境下,如果中招,退了燒並不代表不會傳染他人,退燒後的首一個星期都可能尚有傳染力,所以要做好自我隔離。此外,如果長時間發燒而不處理,可能會引起發燒的腦炎感染,又稱「燒壞腦」。因此,發燒後及時就醫是最好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