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2020-12-05 三湘都市報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

額溫槍量體溫準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三湘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3月4日,長沙雨花區上海城小區保安正在對小區業主測量體溫。記者 楊潔規 攝

經歷

體溫忽高忽低,「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中午,家住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國際新城的劉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早上遇到的囧事。早上上班乘坐地鐵時,地鐵安檢人員給他測體溫,顯示37.7℃。隨著體溫槍的報警,他在慌亂中被要求複測。

安檢人員告訴他,乘客體溫超過37.3℃,會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信息登記、留置觀察、移送處置。「聽到這裡,我當時就慌了。」

一分鐘後,安檢人員對他進行複測,此次數值為34.2℃,劉先生才被放行。「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劉先生有點懵。

▲3月4日,羅女士使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顯示36℃。

家住望城區的張先生也遇到了類似尷尬的事情,3月1日,他步行八九分鐘到小區門口取快遞,取完快遞再返回小區時,被保安攔下測體溫,「額溫槍在腦門上比劃了好幾下,就是沒任何反應。」保安十分耿直,表示沒量出正常體溫來不能放行。張先生靈機一動,不停用手搓額頭,過了5分鐘再量,額溫槍終於有了反應,35℃,張先生才被放行。

「課本上講過,人體溫度腋窩為36.8℃,口腔溫度為37.2℃,直腸溫度為37.5℃,額頭溫度多少算正常呢。」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單位的保安都遭遇過被測量者體溫過低的情況。為了避免測量誤差,目前不少小區及企業單位都改為測量手腕內側的溫度。

額溫槍顯示體溫正常,醫生卻說發燒了

長沙市民袁女士的遭遇,和以上幾位不同,額溫槍差點耽誤了她的病情。

袁女士回憶說,1月23日,她突然感到全身發冷,預感自己感冒發燒了,於是拿出家中的額溫槍對著額頭掃了一「槍」,結果顯示36.5℃,為正常體溫。

體溫無異常,身體卻在報警,再加上正值疫情暴發期,擔心傳染給家人的袁女士還是趕到附近醫院就診。醫院工作人員對她進行體溫檢測,結果和她在家測的一樣,體溫正常。

但在醫院門診,醫生使用水銀體溫計進行測量後,袁女士驗證了自己的預感,體溫為38.5℃,發燒了。在醫生的指導用藥下,袁女士很快康復了。說起這次經歷,袁女士說,「希望額溫槍能精確點!」

廠家

環境不同,距離不準,會有差異

針對額溫槍測出的體溫忽高忽低現象,三湘都市報記者電話諮詢了長沙一家生產額溫槍的企業客服。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額溫槍檢測出來的數值差異比較大,除了外部環境溫度、個體差異以及測量方式的不準確,可能也跟測溫儀本身有關。

該客服人員表示,非接觸式溫度計的測量距離,直接影響著溫度測量的結果。如果測量距離不準確,很容易導致溫度計的測量誤差值變大。因此,消費者在使用這類溫度計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溫度計的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標註的測量距離進行測量。

記者在歐姆龍品牌額溫槍的使用說明書中看到,其在10℃至40℃的溫度間,且空氣相對溼度不超過85%的條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同時,測溫時額溫槍要離前額1釐米至3釐米。

專家

額溫槍會受環境、季節等多種因素影響

身邊人的溫度都不到37℃?這個現象國外還真有人研究。據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200年平均體溫從37℃降到了36.6℃,下降了0.4℃。

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中心歐柏青看來,人類是不是「變涼」了,還缺少更長期、更科學的統計數據。歐柏青認為,雖然額溫槍能快速測溫,但會受外部環境、測試部位、時間、季節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測出的體溫在正常範圍內可有輕度變化。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宋小琴表示,環境溫度較低,測試額頭的話,測出來的體溫就會有偏差,一般來說,偏差溫度會在0.2℃至0.5℃左右,如果是環境溫度過低,可能偏差還會在1℃左右。

宋小琴說,在目前的疫情下,患者到發熱門診看病,如果額溫槍測溫高於或等於37℃,則需要使用水銀體溫計來複測。

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

連結

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

目前,測量體溫的工具主要包括四種:傳統的玻璃制水銀體溫計;電子溫度計,準確也方便攜帶;耳溫或額溫槍體溫計,居家可備;紅外線體溫計,快速便利。所有測溫工具中,水銀體溫計測量最準確,所以,臨床用得也比較多。

在使用額溫槍測量體溫時,將儀器指向額頭正中並保持垂直,避免衣物或毛髮遮擋,距離3釐米至5釐米;額部出汗會大量散熱,使額部體溫下降,測量時應提前把頭部汗液擦乾,防止測量偏差;在室外時,測量被衣服覆蓋的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會更準確;測量時,建議測3次左右,以平均體溫值為準。

記者 楊潔規

相關焦點

  •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專家:受多種因素影響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不少人遭遇體溫過低情況,人類在「變涼」?楊潔規 攝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發熱意味著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同體溫計有何區別?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
  • 總是測不準,體溫忽高忽低?一圖get額溫槍正確使用方法
    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工作人員都會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有網友說,有的工作人員測額頭,有的測手腕,也有網友反映說額溫槍總是測不準,忽高忽低。那麼額溫槍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該如何正確使用額溫槍呢?小編來給你解答。為什麼要用額溫槍?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附1個最新涉疫點
    ●關於測體溫這些事防疫期間,進出小區、單位、地鐵等場所,測體溫成了必選項~為啥體溫忽高忽低?究竟體溫多少為正常?發熱意味著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同體溫計有何區別?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劃重點01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
  • e查到底|額溫槍測出33℃體溫 如何管好這支「槍」?
    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快速測量體溫的額溫槍成為復工復產和社區防控的「標配」。人們上下班、進出小區、乘坐地鐵,都要被它來上「溫柔一槍」。然而,不少人發現,額溫槍測出來的體溫忽高忽低,測量結果與實際體溫偏差較大。新華社圖片。
  • 額溫槍量出34℃,是我不行了,還是體溫計壞了
    為什麼有時測出體溫忽高忽低? 什麼類型的體溫計測量結果最準確? 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自己量體溫注意些什麼會更精準? 顏姐查了一些資料也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 使用紅外額溫計測溫忽高忽低怎麼辦?專家給出解決辦法
    3月7日,在北京市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針對紅外額溫計測溫忽高忽低、溫度不準怎麼辦?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院長姚和軍給出解釋。對於測出體溫有時會忽高忽低,姚和軍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被測者所在的環境影響了讀數。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如何使用 記者直擊「溫度計實驗室」
    劉偉攝溫州網訊 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紅外額溫計「躺槍」,測體溫有啥可怕的?
    這種溫度計的準確度比較高,誤差一般為0.1℃-0.2℃。非接觸式溫度計包括紅外額溫計、紅外篩檢儀、紅外耳溫計等。沒錯,紅外額溫計就是現在進小區時檢查人員手裡拿的測溫槍了。紅外篩檢儀就是大家在車站、機場等大型公共場所看到的紅外攝像頭並配合大屏幕的較為大型的測溫儀。還有一種用的比較少的紅外耳溫計。
  • 額溫槍測量的準不準呢?為什麼必須用額溫槍測量呢?
    大家還記得由熱感攝像機拍下來的彩虹屁嗎?那個和額溫槍是一個道理。其實,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額溫槍就是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的。在微博上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
  • 額溫槍測量體溫準嗎?購買時該如何挑選?《第一實驗室》給你答案
    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日前,溫州網絡問政平臺的後臺,有不少市民留言,表示在日常測溫中,額溫槍有時會測出「離譜」的數值,需要多次反覆測量。那麼,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
  • 體溫槍是重要監測工具?用錯了就是個擺設!
    「我昨天晚上在一家快餐店,從進門到吃完,就沒測出體溫。負責測體溫的人說,因為外面太冷,一開門給體溫槍凍壞了。我前面一個人測量的溫度是34℃。」李女士談到體溫槍很困惑,「這樣測得我都快有低體溫症了,會讓人納悶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體溫槍有問題?」紐約時報中文網也對體溫槍提出質疑,內布拉斯加大學全球健康安全中心醫學專家詹姆斯·勞勒博士直言,用體溫槍或許「只是為了做做樣子」。
  • 紅外線體溫槍額溫槍設計原理
    紅外線體溫槍額溫槍設計原理額溫槍主要針對測量人體額溫基準而設計,使用也非常簡單方便。測體溫可以達到一秒即可準確測量。並且不需要接觸人體,隔著空氣即可一鍵測溫。一個完整的額溫槍產品是由外殼、內部電路板及電池三個部分組成,外殼屬於結構工程師設計範疇,需要兼顧輕巧與耐用,下面重點講述額溫槍內部的構造。
  • 電子體溫計、額溫槍、耳溫槍哪款更準確...
    寶寶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兒,估計體溫計是每個家裡的必備品。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難,給寶寶量體溫的麻煩在於:如果測量時間長,寶寶壓根就不願意配合;測不準,寶寶忽高忽低的體溫讓爸爸媽媽們膽戰心驚。小編那個年代一直使用的水銀溫度計(好像暴露了什麼),然而現在各種高科技的體溫計層出不求,電子體溫、額溫槍、耳溫槍,那麼到底哪個更準確,更適合寶寶呢?
  • 振海康 精準電子體溫計 額溫槍
    振海康 精準電子體溫計 額溫槍 2017年09月09日 23:15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振海康 精準電子體溫計
  • 紅外體溫槍測體溫原理,了解一下
    不過倒是對大叔手裡的武器充滿了好奇,居然「一槍」就能測出我的體溫,實在是高啊。好想擁有~ 要知道我家裡也常備有體溫計,但是也只是常見的金屬頭電子體溫計,想著每次放進去都冷冰冰的,實在有點難受。於是上網去搜一搜,居然全部售空,全是預售中。。。看來近期的搶手商品除了口罩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這樣的紅外體溫計了,特別是額溫槍,真是一槍難求。
  • 醫用額溫槍測溫儀生產廠家
    萌鍵科技的友倍康紅外線體溫槍在外觀設計上非常簡潔大方,裝上電池後機身僅有一個實體按鍵,獨特的3D探頭技術,不僅能測耳溫,也能秒變額溫計。只需對準額頭,安全又快捷,當然也能夠識別耳道的彎曲及入耳的方向,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智能自動校準。
  • 額溫槍測溫準嗎?有沒有輻射?疾控專家這樣解答
    額溫槍準不準?為什麼要對著額頭打?輻射會不會把腦袋打壞?會不會把眼睛灼傷?針對市民近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浙江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陸燁副主任醫師進行了詳細解答。1.每天多次用額溫槍測量體溫,會不會輻射過度?不會。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你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因為它的頻率範圍在人眼球可見頻率範圍以外)。
  • 耳溫槍?電子體溫計?測體溫大有講究 | 再見,水銀體溫計
    測體溫不準的現象,常常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環境、測量部位或是操作者的測溫手法不正確等。今天新華君就來指導大家講究地測量體溫。講究一:耳溫槍,不能一塞了之耳溫槍測體溫速度快,2~4 秒鐘就能測出來溫度,是醫院裡護士們的優秀小助手。
  • 額溫槍「發熱」要醫治
    復工潮來臨,額溫槍「一槍難求」 隨著全國各地「復工潮」的來臨,疫情防控成為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測體溫」已經成為一項日常上班的標配。為了保障員工安全集體辦公,很多企業緊急採購口罩、消毒水、額溫槍等防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