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快速測量體溫的額溫槍成為復工復產和社區防控的「標配」。人們上下班、進出小區、乘坐地鐵,都要被它來上「溫柔一槍」。然而,不少人發現,額溫槍測出來的體溫忽高忽低,測量結果與實際體溫偏差較大。
新華社圖片。圖文無關
e查到底了解到,在額溫槍測不準的同時,其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而我國尚無針對額溫槍的國家標準,導致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甚至一些「三無」產品利用花錢買證「洗白」,矇騙消費者。本期的e查到底就為您揭開額溫槍測不準背後的隱情。
額溫槍壞了,還是人「壞」了?
據北京晚報報導,3月初,市民盧先生在小區入口處,被物業測出了33℃的體溫。盧先生說,小區物業的額溫槍似乎從來就不怎麼精確,「測出體溫35℃多是常事,能到36℃的情況都少有。這要真遇上個發燒的,能排查出來嗎?」
新華社圖片。圖文無關
與盧先生情況相反,長沙市民劉先生因測出體溫超標,差點被留置觀察。據三湘都市報報導,3月4日早上,劉先生乘地鐵安檢時,額溫槍顯示出37.7℃,按要求這個體溫要進行信息登記、留置觀察、移送處置。在劉先生要求下,一分鐘後,安檢人員對他進行複測,沒想到體溫成了34.2℃,「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劉先生被放行後有點懵。
e查到底發現,有關測溫不準,不管是媒體報導,還是身邊人親身體驗都不在少數。而有些測量人員有時也會抱著「差不多得了」的態度,對著訪客「虛晃一槍」,就算完成了檢測。
玩具企業也在臨時造「槍」
隨著復工潮的到來,額溫槍成為緊俏貨,且一度「一槍難求」。然而,與額溫槍的火爆形成對比的是其產品標準的缺失。據法制日報報導,目前我國還沒有額溫槍相關的國家標準,市場上銷售的額溫槍缺乏標準規範,一些沒有醫療器械三證的企業,如玩具企業,都在臨時造「槍」。這就意味著,部分額溫槍測溫數值存在誤差可能是源於產品質量不合格。
另據新京報報導,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0日,全國有4706家企業從事額溫槍的相關業務。僅2月1日至3月30日間,全國新增經營額溫槍業務企業就達984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993.62%。
e查到底在多家電商平臺搜索「額溫槍」看到,各種品牌商品銷量都不錯,價格從100多到300多不等。記者隨機點開幾個商品,一些知名品牌的介紹中提供了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醫療器械註冊證等,但部分品牌介紹中只有產品說明。
某電商平臺上銷售的額溫槍。網站截圖
三無產品花2萬3天拿證
測溫「失真」,還有可能你遇到的是一個假的額溫槍。
據新京報報導,由於額溫槍的產能有限,一些商販盲目追逐暴利,大量生產、銷售三無額溫槍。由於無法獲得國內審批資質,有「倒爺」通過中介購買認證書,或辦理其他無效的市場認證進入市場。一名認證中介聲稱,花費兩萬元,最快3天就能拿證,「產品質量無所謂。」
在額溫槍交易群中,有「倒爺」發布額溫槍零部件,表示每天都可以組裝發貨。圖/新京報網
據了解,這種花錢購買的證為「CE認證」,而CE標誌是安全合格標誌而非質量合格標誌。額溫槍在我國是國家二類醫療器械,CE認證沒有效力,也不是正規廠商的選擇,但對不法商販來說,是個能獲取消費者信任的對策。
認證中介機構提供的CE認證樣板,而在國內市場並無太大用處。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三無」產品生產商打著品牌的旗號售賣假貨。據廣州日報報導,額溫槍生產廠家倍爾康曾連續發聲明曝光騙子套路,提醒消費者不要上當。
倍爾康在公司官網首頁進行打假。
別被不合格額溫槍「誤傷」
新華社圖片。圖文無關
戰「疫」期間,額溫槍成為了守護我們的一道重要防線。加大監管力度,規範市場準入,才能讓額溫槍在疫情阻擊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法制日報評論稱,有關方面應儘快針對額溫槍出臺產品質量標準和操作使用規範。同時,要嚴格禁止沒有醫療器械三證的企業生產和銷售額溫槍,監管部門應儘快對該行業進行規範並加大監管力度,以避免額溫槍對健康人群造成誤傷或導致疫情防控出現漏洞。
光明日報認為,整治三無額溫槍,要及時有力祭出法律大棒。對那些投機取巧,妄圖發「疫情財」的不法分子,理當以儆效尤,讓市場恢復信心。
漲知識:額溫槍怎麼用?
額溫槍準確度容易受到氣溫、風速等環境影響,我們該如何有效應對、減少誤差呢?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北京晚報、三湘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