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溫槍你衝著我手腕來?沒錯!測體溫常見誤區了解下!

2020-12-06 騰訊網

出門來一槍

去辦公室一槍

進超市一槍

回家再補一槍

咳咳

此槍非彼槍

是用來測體溫的儀器——額溫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

測體溫成為了我們日常「打卡」行為

不光進入小區

在辦公樓、商超、地鐵等區域

都要接受體溫測量

但有時候發現測得結果不準

或者遇上工作人員不測額頭測手腕

這是怎麼回事?來個說法!

Q:

額溫槍是怎麼工作的?

A:

大多數物體都會向外界不斷的發出紅外能量,通過對這種能量的測量就可以實現讀取物體表面的溫度。額溫槍就是利用這一原理,通過探測器感應人體皮膚表面的紅外輻射,再結合大量的實驗數據,通過一定的數學模型推算出人體相應實際體溫,屬於非接觸式測溫儀的一種

優點是測量快速、便捷、無身體接觸,避免了交叉感染,因此特別適合在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篩查發熱患者的地方使用。

Q:

額溫槍測出的結果為什麼不準了呢?

A:

額溫槍測量出的體溫經常不穩定,讓人對自己的真實體溫狀況吃不準。事實上,額溫槍測量的是人體表面溫度。表面溫度自然最受環境溫度的影響,所以可以知道,額溫槍最大缺點是易受環境溫度影響,誤差較大。比如外界溫度、灰塵、溼度、測試部位、被測人員運動、汗液、新陳代謝、皮膚清潔度等,都會給額溫槍測量準確度帶來幹擾。

Q:

額溫槍很「嬌氣」,應該怎麼使用?

A:

不同廠家的額溫槍會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使用前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建議在16℃~35℃恆溫無風的室內使用,被測人進入室內後需停留5~10分鐘以上,待與室內溫度一致後再進行體溫測量。

在疫情防控階段,若實際情況很難符合室內測量條件,請根據自家額溫槍的「脾氣」,參考以下幾種做法,減小誤差,提高測量準確度:

1、多測幾次取平均值。採用多次測量可以提高數據的可信性,且測量數據相差不大於0.3℃,數據可信

2、多種測量儀器比較。用水銀溫度計、接觸式電子體溫計等測量儀器進行比較。

3、清潔額頭皮膚。皮膚表面有油脂、汗液,建議在清潔後過幾分鐘再測量。

4、調整被測者的狀態。當被測者來自與測量環境溫度差異較大的地方或進行較高強度運動後,應在測試環境內停留5~10分鐘以上,待與環境溫度一致後再測量。駕車人士也可以提前5~10分鐘搖下車窗通風。

5、找合適的參照物,如長時間處於跟流動人群環境一致的正常體溫人士,以他的額溫作為參考值,比這個值高0.8℃以上的都可以定為可疑對象,並請進室內接受進一步的體溫檢查。

6、在容易受到冷空氣影響的室外,採用測量被衣服遮蓋的腕部溫度比測量額溫更能反應實際體溫

7、定期進行校準。可以到就近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進行校準,如校準發現測量儀數據誤差較大、測量重複性差、性能不穩定的,建議停用。

Q:

額溫槍測手腕、頸部,可行嗎?

A:

2月16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目前冬春季氣溫還比較低,如果要用額溫槍測量從室外進入室內的人員,或者在室外使用時,建議測量被衣服或者圍巾覆蓋的皮膚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讀數會更為準確。

不同皮膚部位的溫度是有略微的差別的,在不同皮膚部位進行測量,結果有略微差別也是正常的。有衣物保溫之外,手腕本身的溫度也相對穩定。一般情況下,腕部溫度的變化幅度在1℃左右,比起暴露在外風吹日曬的額頭,波動不算太大。

這裡有必要再補充一點,額溫槍在設計最初,會根據額頭表麵皮膚溫度與人體體內溫度差異進行校正。如果使用者不受測量環境的影響,建議還是遵照說明書來選擇測量部位,是用於額頭還是可以用於額頭之外的地方。

Q:

額溫槍常見使用誤區有哪些?

A:

額溫槍的使用方法非常簡單,一鍵測溫,一點即可,但有的小夥伴還是出現了一些錯誤的用法:

1、測量時接觸皮膚。

額溫計的最佳測量距離應使鏡頭前端距離額頭表面3-5釐米或按照說明書要求測量。同時,接觸皮膚也容易造成汙染。

2、測溫模式選擇「表面溫度」模式。

不同廠家生產的體溫計會有不同的設置方式,請仔細閱讀說明書。通常有「體溫「和「表面溫度」兩種模式,測量體溫時務必要設置在「體溫」模式。

注意,探測頭是額溫槍的重要元件,使用者只能抓碰手柄部位,不要觸碰探測頭。

額溫槍在疫情防控時期

是甄別疑似患者的重要工具。

太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您

體溫測量只是篩查發熱的第一道防線

大家關注體溫的同時

不要忽略了症狀和感受

如果出現身體乏力、咳嗽、腹瀉等症狀

應立即向社區報備!

來源:深圳市場監管

相關焦點

  • 額溫槍測體溫究竟準不準?這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 專家來揭開謎底了
    但是問題來了,額溫槍測得究竟準不準,我們在測的時候應該跟額頭保持多遠的距離?315臨近,杭州網和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杭州市消保委聯合推出315特別欄目——《防疫用品怎麼選?專家教你辨別真偽》,通過評測對比小實驗,告訴大家在購買時注意避開哪些消費誤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防疫用品。
  • 額溫槍測手腕更準?會傷眼睛?權威解答來了
    從一「罩」難求變成了一「槍」難求。額溫槍這種平時不太熟悉的體溫計,如今成了我們進入小區、工作場所的第一道關卡。額溫槍是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的,它的準確性卻遭到很多網友質疑。在微博上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有人曾被測出42℃的情況。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額溫槍不準呢?一、額溫槍容易受到氣溫、風速等外界因素幹擾。
  • 額溫槍測體溫不準確?如何正確檢測?看看專家怎麼說
    「開車時車裡打了空調,一定要下車來涼快一下,否則每次測出在發熱!」  「測了好幾次體溫,都不到35℃,我這是體溫過低嗎?」……  最近一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每天進出小區、辦公樓、超市,都會被門口的工作人員對著額頭來一個「嗶」的溫柔一槍。但額溫槍測量出的體溫經常不穩定,讓人對自己的真實體溫狀況吃不準。
  • 頻繁使用額溫槍對身體有無危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額溫槍成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必備的「武器」。出入小區、超市、單位,總有人拿著額溫槍幫你測體溫,但頻繁被額溫槍測體溫時,不少市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會不會對身體有害?會不會間接造成病毒傳播?對此,記者採訪了江門市職業病防治所副所長譚劍明、江門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陳茂餘。
  • 進商超,額溫槍測手腕是什麼操作?有用嗎……答疑來了!
    近期新冠疫情散發,大家可能發現最近進入一些商超也要戴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但也有人疑惑,測體溫時用額溫槍測手腕這是什麼操作?這有用嗎?……小編這就帶大家再來了解下量體溫的一些學問吧~ 正常體溫是多少 人類的體溫會恆定在37℃左右,但37℃只是體溫的一個大概數字,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的部位,體溫也有差異。人體體溫在清晨比較低,近傍晚則會稍高。所以一天內體溫測量結果有輕微差距,這是正常的。
  •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聽到這裡,我當時就慌了。」一分鐘後,安檢人員對他進行複測,此次數值為34.2℃,劉先生才被放行。「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劉先生有點懵。▲3月4日,羅女士使用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顯示36℃。家住望城區的張先生也遇到了類似尷尬的事情,3月1日,他步行八九分鐘到小區門口取快遞,取完快遞再返回小區時,被保安攔下測體溫,「額溫槍在腦門上比劃了好幾下,就是沒任何反應。」保安十分耿直,表示沒量出正常體溫來不能放行。張先生靈機一動,不停用手搓額頭,過了5分鐘再量,額溫槍終於有了反應,35℃,張先生才被放行。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
    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專家介紹,體溫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體溫會隨環境、時間、狀態、年齡、生理等因素而忽高忽低。氣溫高則體溫高,氣溫低則體溫低體溫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在高溫環境下(比如開暖氣的車內),體溫可能會稍有升高,在低溫環境下(比如冬天的室外),體溫則可能稍有降低。
  • 額溫槍測量的準不準呢?為什麼必須用額溫槍測量呢?
    那個和額溫槍是一個道理。其實,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額溫槍就是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的。在微博上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如果跑了步再來測額頭溫度就會高於正常值;但是如果在寒風中站了半小時再來測,溫度又會低於正常值。最主要的原因是額溫槍:方便、迅速、無接觸,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實在非典期間,額溫槍就被廣泛使用了。有網友說:我覺得水銀體溫計最準!
  • 每天要被紅外線額溫槍射好幾次,我需要擔心眼睛受傷嗎?
    而是收集紅外線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紅外線:太陽發出的光線中除了我們可以見到的「可見光」外,還有一端波長太短以至於我們看不見,例如紫外線、X射線等,另一端當然還有波長長到我們也看不見的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等。
  •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專家:受多種因素影響
    楊潔規 攝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為何有時額溫槍測溫數據很低?拿來測手腕可以嗎?答案在這裡
    進出小區、商場、寫字樓,各大車站、菜市場,都有專人舉起一把槍型的測溫儀,對著額頭隔空操作,這種儀器也因此被稱作「額溫槍」。不過有網友反映,額溫槍測出的體溫並不準確,不僅測出了不符合常理的極端低溫,而且幾分鐘內多次測試的數據都會有出入。明明叫額溫槍,為何有的人卻對著手腕、脖子等部位測試,數據真的準確嗎?↑額溫槍測試手腕溫度準確嗎?
  • 紅外額溫計「躺槍」,測體溫有啥可怕的?
    「拒絕測溫闖社區,謾罵他人被拘」「不戴口罩,拒絕測體溫,一掌打飛工作人員的測溫儀」……測溫槍無辜「躺槍」,「測溫槍不準」「測溫槍有輻射」這類說辭不絕於耳,現在是時候來了解一下這一防疫「神器」了。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人體溫度這個概念:人體溫度分為體內溫度和體表溫度。
  • 額溫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哪種更好?我來告訴你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測溫儀有額溫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究竟哪一個更好?下面我來給大家詳細分析。額溫槍和耳溫槍屬於非接觸性測溫儀,水銀體溫計屬於接觸性測溫儀。gt;額溫。 體溫正常時,三種測溫儀所測數值無顯著性差異,可選用額溫槍或耳溫槍替代傳統水銀體溫計,提高工作效率。但在發熱情況下,三種測溫儀所測數值有顯著性差異,傳統水銀體溫計是測溫「金標準」,不能用額溫槍或耳溫槍替代傳統水銀體溫計,避免出現誤差過大的情況,因此,水銀體溫計適合發熱人群的體溫監測。
  • 明明是額溫槍,為啥測手腕?體溫忽高忽低正常嗎?附1個最新涉疫點
    拿額溫槍測手腕溫度合理嗎?1分鐘了解5個關鍵問題劃重點01測出的體溫為什麼忽高忽低?劃重點05明明是額溫槍,為啥對著手腕測溫?防疫期間,額溫槍因避免交叉感染、測溫速度快等優點,被廣泛使用。但額溫槍的弊端也很明顯,容易受到氣溫、風速、汗水、油脂汙垢等因素影響而產生體溫測量誤差。
  • 額溫槍測溫準嗎?有沒有輻射?疾控專家這樣解答
    額溫槍準不準?為什麼要對著額頭打?輻射會不會把腦袋打壞?會不會把眼睛灼傷?針對市民近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浙江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陸燁副主任醫師進行了詳細解答。1.每天多次用額溫槍測量體溫,會不會輻射過度?不會。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你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因為它的頻率範圍在人眼球可見頻率範圍以外)。
  • 額溫槍準不準?有沒有輻射?為什麼要對著額頭打?聽聽專家為你解答
    這麼多問題聽聽專家來解答1.每天多次用額溫槍測量體溫,會不會輻射過度?不會。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你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因為它的頻率範圍在人眼球可見頻率範圍以外)。當保安大叔拿著額溫槍對著你額頭點一下的時候,槍裡的傳感器就可以根據你額頭散發的紅外能量,將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再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一定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最終可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2.額溫槍是怎麼計算出體溫值呢?通常人體溫度在(36℃~37℃)放射的紅外波長為9~13微米。
  • 額溫槍測量體溫準嗎?購買時該如何挑選?《第一實驗室》給你答案
    為幫助市民答疑解惑,即日起,「第一實驗室」欄目正式回歸,記者將一如往常,直擊實驗室現場,通過實驗評測,告訴大家在購買時應注意避開哪些消費誤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品。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額溫槍「發熱」要醫治
    額溫槍在前額處採集體溫方便、簡單、快捷,幾秒鐘的測量時間就足夠了,而且相當準確。原本額溫槍只在醫院使用,少部分家庭會購買使用。目前口罩供需緊張的局面還在繼續,利用紅外線輻射測定體溫的無接觸額溫槍,市場需求也一路升溫,變成了「一槍難求」。
  • 想準確給寶寶測體溫?這5類體溫計的差別要先了解下
    這次我找來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幾種溫度計,咱們一起來看看。相比於前三個溫度計,額溫槍無疑是最方便的。因為它壓根不用接觸孩子,只要在額頭掃一下,一兩秒鐘就能知道溫度,特別適合在孩子睡覺時使用。因為額頭的溫度受環境溫度影響很非常大,比如出汗或剛進入空調房,都會讓額溫發生較大變化,所以額溫槍所測的溫度理論上比水銀溫度計和耳溫槍誤差更大。
  • 額溫槍量出34℃,是我不行了,還是體溫計壞了
    常見的體溫計類型及特點 水銀體溫計 水銀體溫計由玻璃製成,內有隨體溫升高的水銀柱。在醫療領域和普通家庭被廣泛使用。 優點是測量結果準確、穩定性高、價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