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道 圖:木痴
莆田被譽為「荔林水鄉」,盛產荔枝,莆田人血液裡甚至流淌著千年荔枝文化。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宋家香」,在全國獨一無二,是莆田重要文化名片。它經歷千年的天災人禍,得以倖存,如今卻「束之高閣、疾病纏身」。不僅如此,近些年來,市裡有些古樹名木也遇到了「生死劫」,生存狀況及保護前景堪憂……
荔枝樹,莆田重要文化名片
莆田因盛產荔枝,素有「荔城」美譽,古時興化府署掛著一幅對聯,寫著:「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這是根植在莆田人血液裡的千年荔枝文化自信。
每年荔枝成熟之季,莆陽大地,蘭水映紅,翠綠的荔枝葉之間點綴著鮮紅的荔枝,一幅荔林水鄉畫卷,緩緩展開。
在枝繁葉茂的荔枝文化中,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樹最具代表性,距今已有1200多歲高齡,是中國最古老的荔枝樹,沒有之一。
「宋家香」原位於城區英龍街原宋氏宗祠遺址中,歸宋氏所有,故名宋家香,是莆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莆田重要的文化名片。
蔡襄著作《荔枝譜》(1059年成書)曾記載:「宋公荔支,樹極高大,世傳其樹已三百歲。」它的果實品質極好,歷史上眾多文人交相稱讚,年邁的蔡襄嘗後寫道:「今老矣,實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樹也。」
莆田本是多颱風、多洪澇之地,千年來更是天災人禍不斷,而「宋家香」獨得上天眷顧,在災禍面前得以存活、煥發生機,已屬不易,實屬幸運。
「疾病纏身」,急需保護
今年盛夏,莆田的荔枝紅了,可「宋家香」卻枯黃了,它四周雜草叢生,藤蔓纏繞,垃圾眾多,枯枝敗葉無人修建,整棵古樹沒有生機似乎「疾病纏身」,令人痛心。
據介紹,舊城改造後,原來規劃以街心花園生態環境對「宋家香」進行保護。但規劃的花園遲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雨棚、廣告牌、停車場等。
「宋家香」則用紅磚堆砌一方天地,被鐵欄無情地保護起來,猶如「束之高閣」,面臨沒有澆灌的水源、被高樓圍住缺乏陽光等問題,處於長期無人管理狀態。
近日,宋氏委員會的成員及一批志願者趕來到「宋家香」處。他們動手清理周邊環境衛生,除去雜草、垃圾,修理樹冠上的枯枝,在地面打孔讓根莖部分透氣吸水等措施。
然而這些遠遠不夠,「宋家香」未採取有針對性的古樹養護、復壯及落實責任養護人員等具體措施。過往市民,甚至不知道這就是海內外有名的千年古荔枝樹,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生存狀況、保護前景堪憂
無獨有偶,近些年來,莆田不少古樹名木也「身患重病」,或者遇到「生死劫」,生存狀況及保護前景堪憂。
作為莆田舊二十四景之一的「南山松柏」(位於南山廣化寺後山),一列列整齊有序的松柏,緊緊地守護著千年古剎廣化寺,可惜幾年前,遭遇白蟻蛀蝕,5棵參天古松接連枯死!
目前,莆田多數古樹名木立地環境條件較差,尤其是分布在市區內的古樹,相當數量有效保護面積不達標,它們被生活垃圾、汙水包圍,加速著它們的衰老。
除了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古樹名木養護普遍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如果碰到地產開發,可能還會遇到以「移植另地栽培」的名義對古樹進行破壞。
延續文化之基、鄉愁之根
都說「十年樹人,百年樹木」,百歲人生,何其精彩,又何況千年樹木?它們歷經千百年風雨,遺存至今,見證過往和未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遺憾的是,很多地方和個人並未認識到古樹名木面臨的嚴峻形勢,忽略其文化和科研等價值,加之沒有穩定的資金保障、技術人員配備等,越來越多的古樹損耗難以恢復。
無庸贅述,「宋家香」對莆田整座城市而言,具有不一樣的意義。不僅僅是「宋家香」,鬧市、山野那些古樹名木已經守候了千百年,它們貫穿豐富多彩的莆田文化,浸染在莆田人心中是絲絲縷縷的鄉愁。
它們如同年邁的老人,需要大家共同的關注和善待,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延續莆田的文化之基、鄉土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