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寶媽媽
好奇心與探索欲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天賦,而玩耍和遊戲就是寶寶自我成長的重要,雖然寶寶自己也可以玩的自得其樂。
但是如果有父母的參與,會更好的刺激孩子的成長發育,例如蒙臉實驗就是讓父母用跟孩子做遊戲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這樣既可以拉近親子關係,也得以讓父母及時掌握孩子的發育進程。
小戴在跟幾個寶媽聊天的時候,發現大家都很了解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寶媽小夏說自己的孩子對自己非常有安全感,即使是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不會馬上哭鬧;
寶媽小陳則恰恰相反,她說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不聽話,如果身邊沒有人陪伴,就會哭鬧;另一位寶媽小李則非常高興地說,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比同齡人都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徹底把小戴搞迷糊了,孩子的發育情況自己就能知道?經過大家的熱心講解,小戴終於了解了蒙臉實驗。
原來大家對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都是通過蒙臉實驗得到的。單憑生活中對孩子的觀察,很難了解孩子各感官的發育情況,而蒙臉實驗彌補了這部分空缺,讓父母可以對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什麼是蒙臉實驗
蒙臉實驗就是將紙巾或毛巾放置在孩子的臉上,觀察孩子在沒有視覺依賴情況下的反應,以此來判斷孩子的個體發育程度和感官能力,這是DST發育狀況中的一項檢查,醫生在給寶寶體檢的時候就會進行這個實驗。
什麼年齡段寶寶適合蒙臉實驗
當寶寶開始做感知運動後,這個實驗才會具有準確性,因此在寶寶4-7個月大的時候做比較好,這時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
在進行蒙臉實驗時,失去了視覺的依賴,孩子的其他感官能力會更為清晰,不同的反應則代表了孩子的發育情況,藉由實驗,父母們可以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以及自身的教育是否存在問題。
蒙臉實驗中寶寶的不同反應都代表什麼意思
開心在看不見之後,寶寶不但沒有害怕,反而樂呵呵的手舞足蹈,以為是媽媽在跟自己做遊戲,這樣的反應充分表明了孩子對周圍的環境擁有充足的安全感以及對父母有足夠的信賴,同樣的孩子的性格也會較為開朗活潑。
恐懼當面前有了遮蔽物之後,寶寶變得慌亂不安甚至發生哭鬧的情況,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原因可能是孩子太小了或者是父母給的安全感不夠,父母可以先從自身找原因,之後等孩子大一點之後再帶孩子做測試。
呼吸困難寶寶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時,一定要馬上停止實驗,這表明孩子對實驗充滿了抗拒,可以等孩子6-7個月的時候再來測試,那時孩子對實驗會有較高的適應性,可以避免發生危險。
手動拿掉遮蓋物寶寶能夠自己拿掉臉上的遮蓋物是最佳的測試結果,這通常發生在寶寶6個月之後,表明孩子的各項感官能力發育正常,如果寶寶在6個月之前就已經能夠做到了,則說明寶寶的發育情況非常好,媽媽們可以偷著樂了。
蒙臉實驗方便了父母們自己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在給孩子做實驗時,有些地方需要留心注意,避免錯誤的實驗方式給孩子留下不良影響。
實驗中需要注意什麼
在實驗過程中,父母要著重留心寶寶的反應情況,有很多孩子因為年齡的關係,會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呼吸緊張,驚慌過度等情況,如果孩子出現激烈的哭鬧或蹬腿不安的表現,實驗就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繼續實驗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慌,讓孩子受到驚嚇甚至產生心理陰影。
除此之外,蒙臉實驗只是輔助父母們了解孩子發育情況的一種手段,孩子的發育情況受到先天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共同影響,無法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對孩子的智力情況和未來成長下定義,因此如果實驗結果不理想,父母們也沒有必要太過糾結,合理看待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父母都在滿心歡喜的期待孩子長大,孩子的點滴進步都可以給父母帶來驚喜,很多細微的成長是難以察覺的,這時蒙臉實驗就可以幫助父母更加深入孩子的成長,帶給父母慰藉,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成長。
我是小寶媽媽,一個三歲寶寶的媽媽,在日常育兒中也遇到不少的育兒問題,在這裡希望能和各位寶媽一起分享、探討育兒知識和經驗,一起陪伴寶寶健康快樂成長!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