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得病難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我防禦太強了!!!
大腦內有一個護城河,叫做血腦屏障。
它就像是一個過濾器,過濾一切外來的可疑物質,保護大腦的安全。血腦屏障阻擋了細菌和毒素,但是問題來了,當大腦真正生病的時候,這道防火牆或者是護城河又顯得過於冷血無情,就連救命的藥物也被拒之門外。就像現實中的護城河一樣,如果挖的太深,一旦城市裡面發生了災難,外來的救援也進不來。
所以當醫生治療腦部的腫瘤或者是神經系統疾病時,能用的藥物真的是少之又少,即使可以用藥物,很多時候只有不到30%的藥量可以進入大腦。如果想要有足夠的藥物進入大腦,那就不得不增加人體整個的給藥量,太大的劑量又會把我們的肝臟和腎臟弄壞。許多藥物在軀體治療腫瘤的效果很好,但是很難進入大腦。所以對於腦膠質瘤的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還有種辦法,直接在顱骨上鑽個洞,把藥物打到大腦裡。這個方法並非沒有人嘗試,但是創傷過大,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然而腦部的腫瘤,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這些疾病的治療都迫切的需要一種能讓藥物穿透血腦屏障的方法。
如何突破血腦屏障呢?其實全世界許多實驗室夜以繼日的研究,就是希望找到這樣的方法。一般對於脂溶性高分子量比較小,化學結構比較簡單,游離的藥物,它的血腦屏障通過率一般就高。所以人們會想辦法把藥物的分子做的小一點,再包裹在納米材料中,或者讓藥物和能進入大腦的其他分子綁定在一起,共同進入大腦。
這個領域就是醫學,生理學,藥學和材料學的交叉部分,每一年都有很多神奇的新發現。近年來又有很多新的方法,我來跟你聊一聊,第一超聲法,它就是將化療藥物通過微小的氣泡,注入到患者的血液裡,微小的氣泡在血液裡流到全身各處,包括腦部,患者的頭上戴一個很小的超聲波發射器,藉助磁共振的引導,可以在大腦裡特定位置發生震動,迫使構成血腦屏障的內皮細胞分開,而血液中的化療藥物就可以從間隙穿過,達到腫瘤細胞附近。
這個通過超聲振動的方式,打開血腦屏障只是暫時的。大約12小時之後,血腦屏障就會逐漸關閉,恢復正常。第二種就是病毒載體法,其實用病毒來攜帶基因進入人體?早已不新鮮了。通過重新編程剝奪病毒的複製能力,讓這個病毒不再有傷害和傳染性,病毒同時具備體積小的優勢,運用基因編輯的技術,調整病毒的外層的DNA,就可以賦予它更強的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讓這個不致命的病毒帶著我們的藥物感染大腦。第三就是晝夜節律的影響,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發現,最近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血腦屏障的打開,居然是有晝夜節律的,晚上的通透性比白天高。研究發現,夜間緊密的血腦屏障的間隙的變大,通透性更高,雖然這個發現是在果蠅身上證實的,但是對於人類也產生了類似的結果。
眾所周知,白天大腦的細胞都在比較飽滿和膨脹的狀態,而細胞間的間隙非常狹窄。夜晚的睡眠狀態下細胞的活動減弱,大腦裡的代謝垃圾Aβ得以清除,這是人們在解釋阿爾茨海默症發病機制的時候,偶然間發現的,血腦屏障在晚上會打開的更多,那未來的作用於大腦的藥物如果吃過就睡覺,或者是在晚上睡眠的時候吃,那效果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