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的理想與現實——基於對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的觀察

2020-12-10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摘要:「理想型」數字人民幣具有相對匿名、雙離線支付等獨特功能,其在「雙層運營體系」下被發行流通,並以「帳戶鬆耦合」方式被存儲。在深圳地方政府等機構聯合開展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中,「數字人民幣紅包」屬於政府消費券,而紅包之外、經用戶通過手機銀行APP或綁定銀行卡充值的「數字人民幣」在試點階段不是法定貨幣,不具備與人民幣相同的法償效力,其更近似於商業銀行提供的電子現金。此外,試點的數字人民幣並未體現「理想型」數字人民幣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和「帳戶鬆耦合」存儲模式,且發行主體與「雙層運營體系」不完全符合,具體發行方式以及中間投放機構的準入條件不甚明確。為了給試點階段的數字人民幣提供合法性依據並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央行應當向有權機關申請《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幣管理條例》相關條文在試點地區的調整適用,並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民幣」APP《用戶協議》中央行(數研所)與中間投放機構的權力(利)邊界。

關鍵詞:數字人民幣;法定數字貨幣;消費券;電子現金

引言

數字人民幣(又稱「DC/EP」「央行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是指由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與中間投放機構合作發行、運營的非實體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於2017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以下簡稱「數研所」),開始研發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問題。2019年11月,我國央行宣布數字人民幣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2020年4月,數研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以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的試點測試。在制度保障方面,商務部於2020年8月發布經國務院同意的《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其中提出央行對數字人民幣「制訂政策保障措施」;2020年9月,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人民幣應當定位為現金(M0),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具備接受條件的情況下均不得拒收。[1]

2020年10月,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聯合其他機構面向社會公開進行總金額達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活動,同時,數研所面向紅包中籤人員開放使用數字人民幣載體(錢包)——「數字人民幣」APP。[2]然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作為法定貨幣的人民幣僅包括紙幣和硬幣,未納入非實體的數字貨幣;此外,我國法律法規僅將人民幣發行權授予央行,數研所與商業銀行是否能通過授權方式獲得部分貨幣發行權也存在疑問。在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法律地位不明、相關發行活動合法性存疑的情況下,涉及數字人民幣財產糾紛的解決不免會受到極大影響。

除了合法性問題之外,此次試點活動與央行理想中的數字人民幣是否存在其他差異?如存在差異,央行在未來需要作出哪些安排,以保障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能夠實現央行的研發預期?本文在梳理「理想型」數字人民幣的設計方案以及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內容的基礎上,分析深圳試點的數字人民幣與「理想型」數字人民幣方案之間存在的差異,並從用戶權益保護的視角提出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的優化改進方案。

一、「理想型」數字人民幣的設計方案

早在2014年,央行便成立數字貨幣小組,對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進行初步研究;截止2020年9月,根據央行及數研所負責人的公開演講、論文等文獻可以推斷出理想中的數字人民幣設計方案,包括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意義、可實現功能、貨幣(法律)屬性、發行機制以及存儲媒介。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數字人民幣的設計方案前後發生了部分變化。

(一)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意義

2016年央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對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意義進行了首次總結,之後數研所前所長姚前的數字經濟演講對此作了進一步論述,主要內容可歸納為:第一,提升交易便利、效率與安全,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第二,增強交易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第三,提升宏觀調控與風險防範能力,通過數據追蹤加強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第四,推動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加大金融服務對農村、偏遠地區、弱勢群體的覆蓋。[3]

此外,從2019年6月臉書公司宣布即將發行天秤幣(Libra)[4]後數字人民幣研發進程加速,以及國家領導人的戰略布局可以看出,數字人民幣更承載了鞏固我國貨幣主權、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力的願景,以此抑制公眾對於Libra等加密貨幣的需求,鞏固國家貨幣主權。[5]

(二)數字人民幣的可實現功能

數字人民幣除了具有不可「雙花」(不可重複使用)、可分性、可傳遞性等與實物人民幣相同的功能之外,還具有相對匿名性與可追蹤性、不可偽造、可編程性以及「雙離線支付」等獨特功能,但「可編程性」仍存在內部爭議。

姚前曾撰文認為數字人民幣具有不可「雙花」、匿名性、不可偽造、系統無關性、安全性、可傳遞性、可追蹤性、可分性、可編程性以及公平性十大功能,[6]其中與區塊鏈技術高度相似的功能包括:第一,不可「雙花」與不可偽造性,即對於同一用戶而言,特定金額的數字人民幣與實物現金一樣只能被使用一次,其並不具備數據或信息的重複拷貝特徵,更無法被篡改、偽造或變造。[7]第二,相對匿名性與可追蹤性,即只有央行等監管機構有權完全知曉或追蹤特定數字人民幣交易的雙方身份、交易金額等信息,因而排除了商家對用戶個人信息的獲取權利;而根據早期的「數字人民幣」APP內測版本顯示,用戶在完成特定交易後只能查詢到交易的種類,而不能查詢商家的具體名稱。[8]第三,可編程性,即市場可以參與數字人民幣支付路徑和支付條件等應用功能的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範一飛、穆長春對數字人民幣「可編程性」提出了不同觀點,認為數字人民幣可以加載有利於實現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但對於超過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保持審慎態度,因為「在現鈔上添加額外社會或行政功能實際上有損毀人民幣之嫌」,同時「會對人民幣法償性、人民幣國際化、貨幣流通速度、公民隱私權帶來不利影響。」[9]此外,穆長春還提出了「雙離線支付」功能,即在數字人民幣收付款人在均離線的情況下,只要手機有剩餘電量,兩個手機相互碰一碰就可實時轉帳、實現貨幣移轉。[10]

(三)數字人民幣的貨幣(法律)屬性

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現金)、具有無限法償性,但同時法律可以限制其交易金額。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於2016年首次將數字人民幣定位為「主要替代實物現金」;[11]之後,央行副行長範一飛進一步明確為數字人民幣是「對M0(現金)的替代」、具有無限法償性且不計利息;但與此同時,可對數字人民幣設置每日及每年累計交易限額,並實施大額兌換預約,必要時也可考慮對兌換實行分級收費(小額、低頻不收費)。[12]央行現任行長易綱、數研所現任所長穆長春於2019年再次確認了數字人民幣具有的上述特徵;[13]2020年9月,範一飛對「法償性」的立場進行了部分修正,即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具備接收條件的情況下」不得拒收數字人民幣。[14]

(四)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機制

央行在「雙層運營體系」下通過「100%準備金兌換」方式將數字人民幣投入市場流通。周小川於2016年首次提出要基於現行「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機構」的二元體系來完成,之後姚前曾提出「按需兌換」(以替代現金為目的,允許非銀行主體以1:1的比率,將銀行存款轉化為數字人民幣)以及「擴表發行」(基於貨幣政策需要,通過資產購買發行數字人民幣)兩種雙層投放體系。[15]之後,範一飛確定了與姚前提出的前一種體系相似的方案——代理投放機構向央行按100%全額繳納準備金之後才可向市場投放數字人民幣,以保證數字人民幣不超發;[16]這種方案有利於充分利用商業機構現有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具有不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帳戶結構等特徵。[17]

在機構設置方面,姚前曾撰文總結了數字人民幣的「一幣、兩庫、三中心」架構,但之後央行及數研所未再重新提及該模式。姚前所構想的「一幣」即由央行負責「幣」本身的設計要素和數據結構;「兩庫」即數字人民幣發行庫(在央行私有雲上存放發行基金的資料庫)和數字人民幣商業銀行庫(商業銀行存放數字人民幣的資料庫);「三中心」分別是認證中心(央行對相關運營機構及用戶身份信息進行集中管理)、登記中心(數字人民幣產生、流通、清點核對及消亡全過程信息)、大數據分析中心(反洗錢、支付行為分析、監管調控指標分析)。[18]2020年10月,「長三角數字金融數據中心」在蘇州成立,該機構作為數字人民幣的主運營中心,未來將承擔數字人民幣的生產、發行、運營等功能,這實際上將「三中心」的職能進行了合併。[19]

(五)數字人民幣的存儲媒介

數字人民幣擁有「帳戶鬆耦合」模式,該模式可同時發揮帳戶與數字貨幣的優勢。周小川於2016年首先指出數字人民幣可適用於「基於帳戶」(account-based)的體系,也可適用於「不基於帳戶」(即業界所稱的「基於價值/代幣」,value/token-based)的體系或二者分層並用。之後,姚前詳細介紹了與銀行帳戶系統對接的「鬆耦合」模式,即在商業銀行傳統帳戶體系(帳號使用、身份認證、資金轉移等)上,引入數字貨幣錢包屬性(類似「保管箱」,銀行將根據與客戶約定的權限來管理保管箱,如必須有客戶和銀行兩把鑰匙才能打開),實現一個帳戶下既可以管理現有存款貨幣,也可以管理數字人民幣。[20]之後,範一飛、穆長春再次確認了數字人民幣的「帳戶鬆耦合」模式,認為數字人民幣可脫離傳統銀行帳戶實現價值轉移,使交易環節對帳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在提升貨幣流通便捷程度的同時實現反洗錢等目標。[21]

數字人民幣的存儲媒介與其底層技術緊密相關,而目前數字人民幣的底層技術並不固定,區塊鏈僅為備選技術之一。姚前撰文認為要對區塊鏈等技術兼收並蓄,除了區塊鏈技術,還需要關注其他正在競爭和發展中的安全技術、可信技術,比如可信可控雲計算,特別是晶片技術。[22]易綱、穆長春重申了「技術中性」原則,即數字人民幣「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目前採用純粹的區塊鏈架構無法實現我國零售支付所需的高頻信息處理能力。」[23]

二、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與數字人民幣發行支付流程介紹

(一)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概述

2020年10月8日,由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主辦的「i深圳」手機APP發布「禮享羅湖促消費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此次活動由羅湖區政府、央行深圳支行、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以及國有四大銀行深圳分行合作開展,相關機構通過搖號抽籤的方式,向5萬名中籤人員發放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根據《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申領及發放規則》(以下簡稱《發放規則》)的說明,「預約登記時所處地理位置在深圳市行政區域內」的個人,可於10月9日0時至10月11日8時在相應界面填寫個人資料、選擇個人數字錢包開立銀行並成功填寫確認碼後完成預約。[24]

如抽籤預約成功,中籤人員(以下簡稱「用戶」)可根據中籤簡訊指引下載安裝「數字人民幣」APP,註冊登錄並開通預約時所選銀行的個人數字錢包,領取紅包。此後,用戶僅能在羅湖區轄內已完成數字人民幣系統改造的3389家商戶[25]使用紅包,無法轉給他人或兌回至本人銀行帳戶;用戶無需綁定銀行卡,但如果交易金額超過紅包金額,支付扣款時將優先使用紅包,不足金額可通過四大行任意一家銀行對錢包進行充值或綁定後補足。[26]此外,《發放規則》中的「常見問答」對紅包的效力進行了說明:「本次活動發放的紅包等同於現金使用,可參與商家的其他優惠」。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18日24時紅包有效期截止後,已下載「數字人民幣」APP的用戶仍然可以進行充值與提現。

截至10月18日24時,約有47000名中籤人員成功領取紅包,交易金額約為876萬,此外部分中籤人員還對本人數字錢包進行充值,充值消費金額90.1萬元。[27]

(二)「數字人民幣」APP錢包的主要功能

通過目前網絡的非官方流傳資料顯示,「數字人民幣」APP中的「數字錢包」可實現以下功能:[28]

1.通過二維碼與NFC「近場支付」[29]收付款。APP首頁有「上滑付款」和「下滑收款」字樣,用戶點入後顯示付款碼界面,可以掃描商家的二維碼或為商家提供自己的二維碼進行支付。與此同時,收付款碼界面還提供「碰一碰」功能,用戶可在付款碼界面通過「碰一碰」功能,將手機靠近商家的NFC讀取設備後完成網際網路支付(類似於「雲閃付」APP的NFC支付);此外,用戶也可在收款碼界面通過「碰一碰」功能向另一數字人民幣客戶進行NFC收款。

2.密碼支付與小額免密支付。用戶在掃描商家的二維碼或靠近具有NFC讀取功能的POS機終端後,需要輸入密碼以完成支付。另一方面,在用戶首次打開付款碼界面時,APP自動顯示「小額免密支付」支付選項,該選項提示「開啟小額免密後,使用本數字錢包出示付款碼向商戶支付時,付款金額不足500元的交易無需驗證錢包支付密碼或其他交易指令認證」。

3.餘額顯示、存取款、轉帳以及交易記錄。在點擊「錢包管理」選項後,APP界面會顯示具體的餘額(餘額附近顯示人民幣經典圖樣以及錢包所屬銀行)、詳細的交易記錄(有顯示商家信息,非匿名),以及「存銀行」、「充錢包」兩個選項。其中,如用戶打算點擊「充錢包」進行充值,可通過四大行手機APP轉帳與直接綁定四大行銀行卡兩種方式,[30]用戶也可選擇錢包所屬銀行之外的銀行的APP或銀行卡進行充值。如用戶打算將錢包中的餘額轉讓至另一用戶,可以在相應界面通過填寫另一用戶的手機號或錢包編號進行轉帳。此外,錢包餘額上限、單筆支付上限、日累計或年累計支付上限的具體金額視錢包的安全等級而定。[31]

此外,根據「數字人民幣」APP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用戶服務協議》(以下統稱為《用戶協議》),數研所負責提供、維護該APP以及APP中數字錢包的綜合管理(包括協助開立、協助註銷錢包,記錄錢包交易信息等),運營機構(四大行)則負責提供數字錢包的具體服務(如轉帳、存取款等)。

(三)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支付流程介紹

目前已公開的信息並未披露此次試點活動中數字人民幣的具體發行模式。而根據《用戶協議》的規定,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清算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1 數字人民幣支付與清算流程

用戶在中間投放機構開設數字人民幣錢包後,可以通過充值業務將銀行活期存款1:1「轉換」為數字人民幣,此「轉換」一經生效,即表示中間投放機構已發行相應金額的數字人民幣;目前尚不清楚的是:中間投放機構在此次試點中通過何種方式向央行(數研所)獲取數字人民幣。之後,用戶在具有數字人民幣收款條件的商家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中的餘額進行支付,商家最終收到的並非數字人民幣,而是其POS機終端所指向的收單銀行進行「轉換」清算後,為商家的銀行帳戶增加的銀行存款餘額。目前同樣尚不明確的是,在涉及數字人民幣跨行存取款、轉帳行為時,由何主體或基礎設施主導進行跨行清算活動;據推測,數研所可能會成立類似於網聯清算平臺的清算基礎設施,以滿足數字人民幣跨行存取或轉帳的需求。

三、深圳試點數字人民幣與「理想型」數字人民幣方案的差異

前文已對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意義、貨幣屬性、可實現功能、發行機制、運營機構設置、存儲媒介進行了梳理。深圳此次試點活動作為數字人民幣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測試」,其意義不言自明,因此下文主要從可實現功能、貨幣(法律)屬性、發行機制、存儲媒介四方面對深圳試點數字人民幣與「理想型」數字人民幣方案的差異進行比較。

(一)可實現功能的差異

如前文所述,理想型數字人民幣具有特定技術(如區塊鏈)條件下的不可「雙花」(不可重複使用)、相對匿名性、可編程性以及「雙離線支付」四大獨特功能,但從公開信息中可以發現,試點的數字人民幣並未體現出這幾種功能。

首先,實現特定技術條件下的不可「雙花」,需要形成多個記錄數字人民幣創造、移轉與回收信息的登記主體,以實現多個信息登記副本以相互印證。然而,目前用於信息備份的數字人民幣登記主體尚未正式運行,根據《用戶協議》的介紹,「數字人民幣」APP所涉及的相關交易信息登記均由數研所負責,中間投放機構並未參與登記,用戶只能基於對數研所的信任確保登記信息的真實性。因此,此次試點中的數字人民幣未實現特定技術條件下的不可「雙花」功能,其仍然在傳統中心化的信息驗證系統(如央行運營的大小額支付系統)下運行。

其次,相對匿名性要求只有央行等有權機關才可以查閱、追蹤數字人民幣的交易信息,但用戶目前可以在「數字人民幣」APP中查閱每一筆交易的商家具體名稱,因此尚未完全實現對用戶的匿名處理。

再次,此次試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測試數字人民幣錢包和數字人民幣自身基本性能的運行情況,相關支付領域也僅涉及特約商家,尚未進入更深層次的數字人民幣業務擴展活動,因而無涉「可編程性」。

最後,目前「數字人民幣」APP只提供了網際網路條件下二維碼和NFC兩種收付款方式,並未提供收付款人一方在線即可完成支付的「單離線支付」[32]乃至雙方均離線也可完成支付的「雙離線支付」方式。

(二)貨幣法律屬性的差異

深圳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中的「數字人民幣紅包」與經手機銀行APP轉帳或綁定銀行充值後的「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外的錢包餘額)」在貨幣法律屬性上存在根本差異,因此下文將對二者分別進行論述。

1. 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法律屬性

從《用戶協議》以及具體發行、支付流程判斷,數字人民幣紅包是一種作為支付工具使用的政府消費券,其並非法定貨幣。

一般而言,在經濟下行導致社會消費需求不足時,政府可能會通過直接向民眾無償發放現金(即「直升機撒錢」)或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刺激消費。消費券一般有期限限制、不能兌現,且只能在指定商家使用;同時,消費券又可根據使用門檻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設最低消費額度的「滿減」消費券,這種消費券與商家發放的優惠券基本無異,本質為合同價款的抵減,在國內外屬於主流類型;另一種是不設置最低消費額度的消費券,數字人民幣紅包便屬於此類型。[33]

除了有刺激消費的功能外,數字人民幣紅包作為「數字人民幣」APP推廣的「促銷」手段,還有助於吸引用戶往錢包中「充值」數字人民幣、培養用戶使用習慣,並通過用戶的相關轉帳支付活動向數研所反饋數字人民幣的結算效率、市場使用偏好等信息。

2. 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外的錢包餘額)的法律屬性

(1)數字人民幣在現階段不是法定貨幣

雖然《使用規則》《用戶協議》以及試點活動主辦方的公開表態中均未說明數字人民幣的法律屬性或法律效力,但從央行及數研所長期以來對數字人民幣的「M0」定位,以及數字人民幣名稱本身、「數字人民幣」APP首頁圖樣中推斷,數字人民幣似乎已經具備了傳統人民幣的基本特徵。然而,在目前的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並非法律意義上的人民幣(法定貨幣),因此不具備與人民幣相同的法律效力。

我國現行的貨幣法律法規僅調整實體人民幣,尚未將非實體的數字人民幣納入其中。《中國人民銀行法》(以下簡稱《央行法》)未規定人民幣的具體範圍,但從「印製」「汙損」等詞判斷,該法只將實體人民幣納入調整範圍;而《人民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條則明確規定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一方面,在一般的擴張解釋邏輯下,「紙幣和硬幣」的具體範圍需要考慮立法真意。[34]根據《條例》的立法目的,立法者之所以列舉人民幣的具體範圍,是為了明確要對何種人民幣的加強管理、維護何種人民幣的信譽,最終以穩定金融秩序。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特定種類的人民幣建立了較為成熟可行的發行與流通機制,使其「有可能」被央行有序進行管理,而目前處於試點階段的數字人民幣顯然不符合該要求。此外,《條例》在2000年正式施行後,歷經2014年、2018年兩次修改,該條規定均未發生變動,充分說明了立法者對保持人民幣範圍不變的態度。

另一方面,在「目的性擴張」邏輯下,由於《條例》對人民幣範圍的規定實質是對央行貨幣發行權的界定,該條規定的目的性擴張需要受到公法下法安定性原則、民主與法治國原則等更嚴格的約束。[35]目前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與機制並不十分清晰,相關法律、技術規範可能會頻繁發生變動;此外,數字人民幣試點由央行主導,其目前主要在央行的行政體制內被決策施行,尚未經國務院層級的會議討論或行政法規制定所要求的論證諮詢。因此,《條例》無法通過擴張解釋將數字人民幣納入其中。

綜上,數字人民幣在現行法下不屬於人民幣,更不具備《央行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這一法定償付效力。[36]

(2)數字人民幣在現階段近似於電子現金

根據現階段數字人民幣的交易結構,其本質上是一種「預付價值」,在我國央行制度體系下最近似於商業銀行提供的電子現金。

「預付價值」是用戶使用現金或銀行轉帳向經營者購買、用戶可以在特定商家支付使用的貨幣性價值,其在我國法律體系下包含三種類型:第一,經營網絡支付、(多用途)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以及銀行卡收單等貨幣資金轉移服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幣資金;[37]第二,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法人發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時收取的預收資金;[38]第三,商業銀行經央行批准後發行磁條預付卡或電子現金時所收的款項,或發行儲值卡時所收的款項。[39]

表1「預付價值」的類型梳理

作為由商業銀行發行的支付工具,非實體性的數字人民幣在現階段可認定為央行於2012年頒布施行的《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磁條預付卡和電子現金的通知》中規定的實名「單電子現金」。[40]然而,由於現有電子現金相關法律制度極不完善(僅有《通知》和銀聯內部業務規則),若將數字人民幣直接視同於電子現金,用戶的財產權益將面臨更多的法律風險。例如,由於銀行內部對區分存款與電子現金的管理存在模糊地帶,電子現金在會計上如何界定而納入相應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以及電子現金是否受到存款保險的保護等問題並不明確。

(三)發行機制的差異

1.數字人民幣紅包的發行機制差異

根據政府消費券發放的一般原理,數字人民幣紅包對應的實際政府財政支出由深圳市羅湖區政府發放給四大行,本質上是對深圳市羅湖區政府的債權而非法定貨幣,與法定貨幣的發行機制存在根本差異。

我國目前尚未在全國性層面明確政府消費券的發行機制規定。在公法視角下,政府發放消費券本質為一種財政支出活動,在客戶使用消費券向商家購買商品或服務、政府向商家兌付款項後,財政支出得以完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消費券相應的財政支出應當遵循《預算法》第13條的程序性規定,即財政支出經人大批准的預算為依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41]此次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的合作開展單位並未直接包括深圳市財政局,因此可推定是羅湖區人民政府安排了數字人民幣紅包的相關財政支出。但僅根據該區政府已公開的2020年預算信息以及試點活動頁面的介紹,尚無法判斷此次活動實際支出的876.4萬元資金是否有合法的預算依據。筆者已於2020年10月18日向深圳市羅湖區財政局提交信息公開申請,四日後得到電話回復稱,該筆資金在「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項下列支,具有合法的預算依據。[42]

2.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外的錢包餘額)發行機制的差異

首先,發行主體與「雙層運營體系」不相符合。從廣義上看,貨幣發行權中的「發行」包含了調節貨幣價值、印製、發行與回收貨幣等行為;而根據理想型「雙層運營體系」設計方案,中間投放機構的「投放」權本質上屬於貨幣「發行」權,其代理投放的資格源於央行的授權。與此並不一致的是,根據《用戶協議》的說明,數字人民幣由數研所「提供」、由中間投放機構(即《用戶協議中》所稱「運營機構」)實現「帳戶轉移」。按字面意思判斷,「提供」是數字人民幣貨幣價值從無到有的創造,同樣屬於「發行」權的一種,但「雙層運營體系」並未體現出數研所有權直接以自己的名義發行數字人民幣,其作為央行直屬事業單位在現階段只可履行類似於「印鈔」的職責;另一方面,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中間投放機構承擔了具有一定公法色彩的貨幣投放職責,因此採用與普通支付機構相類似的「帳戶轉移」表述實際上矮化了中間投放機構的地位。

其次,「央行-中間投放機構」發行方式不甚明確。此次試點活動的公開信息雖然可清晰表明「雙層運營體系」下中間投放機構如何將數字人民幣移轉至個人用戶(手機APP充值或銀行卡綁定),但卻無法推斷出數字人民幣如何從央行移轉至中間投放機構。這或許與「雙層投放體系」下,央行將數字人民幣移轉至中間投放機構的方式本身存在模糊性、爭議性有關。如上文所言,「雙層投放體系」下央行將通過「100%準備金」向中間投放機構移轉數字人民幣。然而,準備金(率)不僅是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更是商業銀行發放貸款這一核心義務的前提與基礎;如果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的方式僅限於準備金,再加上數字人民幣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存款搬家」局面,勢必將弱化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創造存款貨幣的能力。[43]另一方面,如果為了減輕對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能力的影響而控制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規模,又會與通過數字人民幣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願景相違背。

最後,中間投放機構的準入條件不明確。《用戶協議》規定四大行、微信支付、支付寶是僅有的六家中間投放機構,但深圳此次試點活動僅向四大行開放了錢包設立、轉帳充值權限。雖然「雙層運營體系」方案並未給出,但從需要利用中間投放機構的必要性中可以推斷,中間投放機構必須是提供開立與維護帳戶服務的支付機構,且該機構需要有強大的業務場景生態來支持數字人民幣的流通。不過,現有公開信息均未反映央行採用了何種標準來選擇中間投放機構。

(四)存儲媒介的差異

此次試點數字人民幣未完全體現理想型設計方案中的「帳戶鬆耦合」模式。如上文所言,「帳戶鬆耦合」模式不但可發揮傳統帳戶在身份識別、反洗錢等方面的優勢,還可發揮與區塊鏈相似的「不基於帳戶」功能,使得數字人民幣可以脫離個人銀行帳戶進行移轉,且中間投放機構無法通過控制數字人民幣從事其他金融業務(如發放貸款),此時數字人民幣錢包本質上是一個「上鎖的保管箱」。而在「數字人民幣」APP中,雖然用戶無需通過與其身份完全一致的手機銀行APP的轉帳就可以獲得數字人民幣並可自由支付、移轉,但該獲得方式仍然存在金額限制,只有通過綁定與用戶身份完全一致的銀行卡轉帳才可以提高支付、轉帳的金額限額,其仍需要驗證用戶個人身份信息,而非直接通過驗證數字人民幣自身的真偽進行交易;[44]此外,結合《用戶協議》所規定的中間投放機構「帳戶轉移」職能以及對數字人民幣錢包享有主導運營地位,中間投放機構對用戶錢包擁有很強的控制力,但其是否能夠動用用戶錢包的數字人民幣仍然存在疑問。此外,「帳戶鬆耦合」模式需要依託特定技術才可實現,而此次試點活動亦未透露「數字人民幣」APP採用了何種與傳統帳戶不同的技術。據此,試點數字人民幣仍然表現為強烈的傳統帳戶屬性。

基於上述分析,試點階段的數字人民幣與「理想型」數字人民幣方案仍存在較大差距。雖然此次試點活動主辦方聲稱「目前的試點測試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測試,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但其並未同時對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的法律特徵進行詳細說明,而是讓用戶誤以為該貨幣具有法定貨幣的屬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央行不久前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第二十三條「銀行、支付機構在進行營銷宣傳活動時,不得虛假、欺詐、隱瞞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在數字人民幣試點逐漸擴大、用戶數量增加的情況下,有必要確立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的合法地位以及明確數字人民幣發行主體的權力(利)邊界。

四、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的待改進方案——用戶權益保護的視角

(一)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貨幣屬性的合法性優化

現階段,央行如果決定將試點階段的數字人民幣定性為法定貨幣,並按照原先設想的機制進行發行與流通,應當先向國務院申請《條例》相關條文在試點地區的調整或暫停適用;之後,對於數字人民幣獨特的發行與流通機制,以國務院的名義向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申請《央行法》相關條文在試點地區的調整或暫停適用。

2020年10月,央行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人民幣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為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央行法》屬於「視情安排審議」的預備審議項目;即便2020年底該法修訂草案被提請初次審議,修訂後的《央行法》預計最早也要在2021年底之後生效施行,其無法為生效之前的數字人民幣提供合法性依據。

《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分別規定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有權根據改革發展需要,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決定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或行政法規的部分規定。[45]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於2015年、2018年授權國務院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開發行,調整適用《證券法》關於股票公開發行核准制度的有關規定,以推動註冊制改革。然而,在現階段向有權機關申請法律、行政法規的調整適用,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相較於註冊制改革的法律調整適用區域較為固定(滬深交易所),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區域在目前看來並不十分穩定。根據上文提及的商務部試點方案以及央行負責人的表態,數字人民幣「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第二,基於我國數字人民幣研發進度以及數字人民幣的高度技術性,確定需進行調整適用的法律條文範圍同樣較為困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研發數位化法定貨幣的國家之一,相較於註冊制改革有較多域外經驗可以借鑑,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機制只能主要靠本國逐步摸索試驗;而從目前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與流通機制仍然具有較大模糊性。

此外,數字人民幣作為一種非實體性支付工具,勢必要運用多項技術確保其可穩健運營;雖然央行相關負責人多次表示「不設技術路線」並秉持技術中立原則,但技術的易變性會讓整個改革方案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從而使法律調整適用的範圍存在不確定性。

(二)《用戶協議》中數字人民幣發行主體的權力(利)邊界明晰

在央行成功向有權機關申請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調整適用之前,「數字人民幣」APP中的《用戶協議》應當是直接約束央行(數研所)與中間投放機構在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中的權責邊界的唯一文本。不過,《用戶協議》明確指出「不具備任何法律約束力,不構成我們對您的任何承諾保證」,此外還包含了諸多涉嫌不合理排除用戶權利的條款,使得《用戶協議》的實際效力存疑。

為進一步保護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用戶的合法權益,應當以明示有效的《用戶協議》為基礎,可在明確試點數字人民幣非法定貨幣屬性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央行(數研所)以及中間投放機構的權力(利)邊界,其中重點內容為數字人民幣在「央行-中間投放機構-用戶」鏈條中的發行流程,以及央行(數研所)與中間投放機構對用戶錢包的控制程度。

首先,《用戶協議》應當完善風險提示內容,明確說明試點階段的數字人民幣既不是具有法定償付效力的人民幣,也不是為《存款保險條例》所保障的銀行存款,而是僅可對中間投放機構主張權利的可轉讓債權。

其次,《用戶協議》應當明確央行(數研所)與中間投放機構在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中各自的定位,即數字人民幣由央行發行,由中間投放機構實施代理投放,「數字人民幣」APP涉及的技術服務由數研所提供。因為根據《央行法》第十八條、《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人民幣由央行統一印製、發行,因此人民幣的發行權力僅歸屬於央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及相關學說,行政授權需要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明文規定,因此數研所或中間投放機構在缺乏相應位階授權的情況下,無權以自己的名義發行數字人民幣。

最後,《用戶協議》應當明確央行、中間投放機構對用戶持有的數字人民幣是否可以施加控制;如果可以,那麼需要明確這種控制在法律上屬於何種行為(如託管或保管)。

五、結語

從深圳試點的數字人民幣與「理想型」方案的差異中可以看出,央行(數研所)、地方政府以及商業銀行在推廣數字人民幣時存在著不少法律、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漏洞。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範圍的逐步擴大,央行在行使貨幣發行權這一憲制意義上的國家經濟權力時,應當更為審慎。

在改進試點階段數字人民幣的設計方案後,業界、學界更需要思考的是數字人民幣對財產法體系造成的巨大衝擊,這並非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償性」定位便可輕易予以回應。[46]只有明確、穩定、可預期的法治保障,數字人民幣才能在Libra等加密貨幣、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競爭中更凸顯其優勢。


注釋

[1] 參見範一飛:《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載《金融時報》2020年9月15日,第001版。

[2] 據數據顯示,47573名中籤個人成功領取數字人民幣紅包,交易金額876.4萬元,此外部分中籤人員還對本人數字錢包進行充值,充值消費金額90.1萬元。參見「深圳發布」微信公眾號:《「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圓滿結束》,https://mp.weixin.qq.com/s/srWGlBQM5FPDiQJzT9cqHg。

[3]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京召開》,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008070/index.html,2020年10月22日訪問。

[4] Libra是以區塊鏈作為技術基礎、由Libra協會管理與發行、以各國法定貨幣等價格穩定資產作為資產支持、通過授權經銷商購買或贖回、可普遍用作商品或服務交易媒介的數字加密貨幣。參見Libra:「Libra白皮書」,https://libra.org/zh-CN/white-paper/,2020年11月1日訪問。

[5] 「我們要乘勢而上,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各領域數位化優化升級,積極參與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制定,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參見習近平:《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載《求是》2020年第21期;經濟參考報:《央行官員「畫像」法定數字貨幣》,http://www.jjckb.cn/2019-08/12/c_138302220.htm,2020年10月22日訪問。

[6] 參見姚前、湯瑩瑋:《關於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載《金融研究》2017年第7期,第79-80頁。

[7] 在傳統銀行支付模式中,銀行作為單一中心化支付系統運營主體存在更改支付信息的技術可能性;而在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被應用於銀行支付後,多個銀行共同運營同一個支付體系,如某一運營主體試圖改變支付信息,其他運營主體可迅速發現並作出回應。

[8] 「行動支付網」微信公眾號:《【獨家】數字人民幣正內測有限匿名交易方案》,https://mp.weixin.qq.com/s/4M2MH4PV_Jp1l3wn0qUJsQ,2020年11月17日訪問。

[9] 範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載《第一財經日報》2018年1月26日,第A05版;經濟參考報:《央行官員「畫像」法定數字貨幣》,http://www.jjckb.cn/2019-08/12/c_138302220.htm,2020年10月22日訪問。

[10] 參見穆長春在線視頻課程:《科技金融前沿:Libra 與數字貨幣展望》,載「得到」APP。

[11] 財新網:《【封面報導】專訪周小川》,http://weekly.caixin.com/2016-02-12/100908570.html,2020年10月22日訪問。

[12] 範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載《第一財經日報》2018-1-26(A05)。

[13] 經濟參考報:《央行官員「畫像」法定數字貨幣》,http://www.jjckb.cn/2019-08/12/c_138302220.htm,2020年10月22日訪問;中國人民銀行:《「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新聞發布會實錄》,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895219/index.html,2020年10月22日訪問。

[14] 中國經濟網:《範一飛: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9/14/t20200914_35740307.shtml,2020年11月2日訪問。

[15] 姚前:《數字貨幣的發展與監管》,載《中國金融》2016年第14期。

[16] 範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載《第一財經日報》2018年1月26日,第A05版。

[17] 範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載《第一財經日報》2018年1月26日,第A05版。此外,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模式類似於我國香港地區目前實行的、由特定銀行按照固定匯率向金管局外匯基金繳納美元後發行等值港元的「貨幣局」制度;但與貨幣局制度不同的是,我國央行可通過「授權發行」方式控制數字人民幣的具體發行規模。

[18] 參見姚前、湯瑩瑋:《關於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載《金融研究》2017年第7期,第83頁。

[19] 王茜:《長三角數字金融數據中心在蘇州落成,將承擔數字人民幣生產發行等功能》,載大眾網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2010/t20201026_6897249.htm,2020年11月4日訪問。

[20] 姚前:《數字貨幣與銀行帳戶》,載《清華金融評論》2017年第7期。此外,採用該模式的原因為:第一,首先由於存在多個代理投放的主體,而且各自的業務組織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高度依賴銀行帳戶的話,會導致央行清算系統的複雜度和清算成本的顯著增加。第二,處理邏輯的所有權或控制。如果依賴銀行帳戶與核心集中管理業務,服務是靜態綁定在帳戶體系中的,不同子過程和事務之間將緊密耦合。第三,考慮到多家投放代理機構各自的帳戶體系經過長時間的建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出於不浪費已有IT投入的考慮,採用帳戶鬆耦合的設計來減少平臺依賴性。參見姚前:《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考量》,載《第一財經日報》2018-3-7(A09)。

[21] 範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載《第一財經日報》2018-1-26(A05);經濟參考報:《央行官員「畫像」法定數字貨幣》,http://www.jjckb.cn/2019-08/12/c_138302220.htm,2019年10月22日訪問。

[22] 參見姚前、湯瑩瑋:《關於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載《金融研究》2017年第7期,第81頁。

[23] 經濟參考報:《央行官員「畫像」法定數字貨幣》,http://www.jjckb.cn/2019-08/12/c_138302220.htm,2020年10月22日訪問。

[24] 參見「i深圳」APP:https://coupon.yun.city.pingan.com/web/release/luohu-coupons-booking/index.html。

[25] 根據「i深圳」APP頁面顯示,相關商戶分為「商場超市」「生活服務」「日用零售」「餐飲消費」四大類型,熱門商戶包括中石化、華潤萬家、沃爾瑪等等。

[26] 紅包有效期為10月12日18時至10月18日24時,超過有效期未使用的紅包將由數字人民幣系統統一收回。若發生退款交易,數字人民幣系統將優先退還中籤人員自行充值支付的數字人民幣金額,再退還「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金額。在紅包有效期外發生的退款,紅包會暫時退至中籤人員個人數字錢包,再由數字人民幣系統進行回收。

[27] 參見「深圳發布」微信公眾號:《「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圓滿結束》,https://mp.weixin.qq.com/s/srWGlBQM5FPDiQJzT9cqHg,2020年11月4日訪問。

[28] 此次為了測試的嚴謹性和保密性,整個APP內都採用了測試環境,除了滿屏水印之外,APP全流程內都不允許進行截屏和錄屏。參見佘雲峰:《【獨家】數字人民幣全流程體驗,一文帶你看看沒想到的細節》,載「行動支付網」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4snQn6FrZcltt5RaGErxFQ。

[29] 「近場支付」用戶通過手機向商家面對面進行現場支付,用戶可使用手機射頻(NFC)、藍牙、紅外等通道實現與商家POS機或其他設備的本地通訊。

[30] 由於綁定銀行卡後可以升級為二類錢包,通過綁定銀行卡的可充值每日限額更高。

[31] 根據2020年9月通過網際網路流出的《中國建設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個人客戶服務協議》,數字人民幣錢包類型分為一類錢包、二類錢包、三類錢包和四類錢包。在滿足客戶實名、錢包數量、帳戶類型控制等前提下,用戶可申請辦理錢包類型升降級業務。

[32] 目前,微信、支付寶均支持用戶離線、商家在線情況下,商家掃描用戶二維碼即可完成支付的「單離線支付」方式。

[33] 參見林毅夫、沈豔、孫昂:《我國消費券發放的現狀、效果和展望研究》,載《中國經濟報告》2020年第4期,第25頁。

[34] 參見梁慧星:《民法解釋學》,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224頁。

[35] 參見徐建:《行政審判中「目的性擴張」適用的邏輯與限度——以上海首例「順風車」行政案件為例》,載《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第83頁。

[36] 不過,此次試點活動中指定「特約商戶」接受數字人民幣的方式,可視為通過私主體之間協議間接實現了人民幣法償性的功能。

[37] 參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二條、《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第二條。

[38] 參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第二條、第二十四條。

[39] 參見《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磁條預付卡和電子現金的通知》。

[40] 根據該文件的規定,「單電子現金」是指由商業銀行發行、需要實名認證且不與持卡人銀行卡帳戶關聯的預付價值。

[41] 參見熊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政府消費券發放規則的法律檢視》,載《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第6-7頁。

[42] 根據《深圳市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十條的規定,並結合此次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的性質,此次活動可認定為「本市行政區域內依法登記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且符合要求的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所進行的「優勢產業提升專項」自助,具體為「公共平臺及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資助」。

[43] 有學者試圖區分數字人民幣體系下的「100%準備金」與傳統銀行體系下的「100%存款準備金」,其認為前者是指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有100%的準備金支撐,後者指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與存款之間的比率。參見鄒傳偉:《DC/EP不會造成貨幣超發對通脹影響中性》,載《第一財經日報》2020年5月11日,第A12版。此外,國際清算銀行下屬的支付清算委員會(CPMI)曾區分了法定數字貨幣與「狹義銀行」(narrow banking)的區別:對於法定數字貨幣,民眾直接對央行擁有債權,而在狹義銀行體系下,銀行存款貨幣完全由央行儲備或主權債權支持;法定數字貨幣可以與商業銀行的貨幣共存,而狹義銀行體系下銀行無法創造多餘的貨幣。See Committee on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March2018, p.16.

[44] 按照目前央行的設計方案,法定數字貨幣的金額項目類似於現行紙幣,採用固定面額形式,需要通過不同面額的數字貨幣組合形成對應數量的貨幣,並且在交易中有「找零」環節。參見朱太輝、張皓星:《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機制及潛在影響研究——基於央行數字貨幣專利申請的分析》,載《金融發展研究》2020年第5期,第5頁。

[45] 參見《立法法》第十三條、《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三十五條。

[46] 參見柯達:《貨幣法償性的法理基礎與制度反思——兼論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法償性認定》,載《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0年第6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數字人民幣「多地開花」試點提速 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是「4+1」
    數字人民幣試點呈現提速之勢。根據2020年12月31日深圳官方發布的消息,「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新年促消費活動正式開啟,這是繼2020年10月「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之後,深圳開展的第二次大規模人民幣紅包測試活動。
  • 【深圳發放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已有超1萬餘家商戶試點數字...
    【深圳發放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已有超1萬餘家商戶試點數字人民幣】 據央視,從1月7日起,「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的中籤者,可在深圳一萬多家指定商戶進行消費,使用有效期為11天。本輪發放的紅包總額2000萬,單個金額為200元,領取和使用無需綁定銀行卡。
  • 數字人民幣在上海試點使用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一位醫生正在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的技術,率先藉助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 於亦鳴醫生使用數字人民幣 此次試點的第一位「嘗鮮者」,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發現者——同仁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於亦鳴醫生。
  • 數字人民幣試點,西安能否分杯羹?
    作者:陳述數字人民幣試點銜枚疾進。繼深圳市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之後,蘇州市數字人民幣試點也正式啟動。「雙十二」,蘇州正式推出數字人民幣。有關數字人民幣的熱度持續不減。不久前財新網也報導,第二批試點預計新增上海、長沙、海南、青島、大連以及西安等六地。
  • 數字人民幣真的來了:深圳聯手央行 要發1000萬數字紅包 每人...
    深圳市羅湖區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  8日深夜,深圳微博發布廳發布,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結合本地促消費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聯合人民銀行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  本次試點由深圳市羅湖區出資,通過抽籤方式將一定金額的資金以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方式發放至在深個人數字人民幣錢包,社會公眾可持發放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在有效期內至羅湖區指定的商戶進行消費。
  • 區塊脈動,數字人民幣4+1城市試點,進展及發展史
    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弔詭的狀況:一邊是研究機構和媒體的報告中烈火烹油,花團錦簇,區塊鏈行業不但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各地也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區塊鏈技術落地,區塊鏈技術很快就會走進普通人的生活當中,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中流砥柱之一;數字人民幣4+1城市試點!
  • 多維度解析北京啟動數字人民幣場景試點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IMI財經觀察原文標題:多維度解析北京啟動數字人民幣場景試點2020年12月29日,北京市首個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場景在豐臺麗澤落地。在麗澤橋西的金唐大廈,一家名為漫貓咖啡的咖啡店內,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測試啟動,獲得授權的消費者已經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購買各類商品。
  • 數字人民幣試點再進一步,歡太數科提供場景及技術支持
    近日,蘇州在「雙12蘇州購物節」期間面向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發放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歡太數科結合自身及戰略合作夥伴OPPO手機業務的場景優勢,為數字人民幣紅包提供場景與技術支持。消費者可持數字人民幣紅包,前往蘇州市OPPO多家門店進行消費。
  • 深圳第二輪數字人民幣測試:186萬人搶10萬個紅包
    國內的數字人民幣已經完成研發,目前正在 4+1 地區試點,深圳是最早試點的,現在都開始第二輪了,這次有 186 萬人參與搶紅包。       據 i 深圳公眾號的消息,深圳第二輪央行數字人民幣紅包中籤結果出爐, 超 186.18 萬人進行了 「 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 」 活動預約登記。        按照紅包總數量 10 萬個計算 ,本次活動的中籤率為 5.37% 。
  • 深圳派發的1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到底是個什麼「錢」?
    10月12日晚間,肖楓(化名)等來一條簡訊,只是簡訊中沒有附上數字人民幣App的下載連結,而是與數字人民幣紅包擦肩而過的信息:「千萬別灰心,下次活動繼續參與,錦鯉就是您!」拉卡拉沒有在深交所互動易上直接回復《IT時報》記者對是否參與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的提問,只是表示公司積極參與數字貨幣在支付產品設計創新、場景拓展、市場推廣、系統開發、業務處理和運維等服務環節中。四方精創則表示目前公司有數字人民幣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似乎行動支付的上市公司還未加入數字人民幣試點的熱潮中。
  • 數字經濟時代,銀行怎麼把數字人民幣轉換為實體人民幣價值?
    但數字人民幣已經開始試點並進入我們的生活,這種感覺可能更強烈。8月14日,商務部發布通知,明確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且根據政策保障措施,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率先推進,根據實際情況再擴大使用地區。
  • 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商戶系統改造「無感」 螞蟻騰訊即將入局?
    深圳八合裡潮汕牛肉火鍋相關負責人朱女士告訴記者:在紅包活動前,門店已經從前端體驗到後臺對帳進行過完整測試,11日到12日已有20餘位客戶在門店使用了數字人民幣紅包,單價都超過200元。事實上,在此次大規模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前,已有一些用戶提前嘗鮮。
  • 深圳「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消費進行時 消費領域場景100%全覆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實習記者 廖蒙)自「官宣」將開展數字人民幣第三輪大規模試點以來,深圳「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從試點進程安排來看,本輪試點已於1月4日完成抽籤工作。當前,中籤人員對於數字人民幣紅包的使用正在火熱進行中。
  • 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來了!在深圳個人均可參與預約...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齊金釗 新年第一天,深圳再度派出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中證君獲悉,繼前期「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後,深圳啟動了「新年歡購福田有禮」活動,所有在深個人均可參與數字人民幣紅包抽籤。
  • FM89.2 | 200元數字人民幣面世!
    近日,深圳發放千萬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活動,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從12日起,5萬名中籤的「幸運兒」開啟了使用數字人民幣紅包「買買買」的新奇體驗。目前,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已經正式收官。數字人民幣到底什麼樣子?如何使用?↑圖為數字人民幣app內顯示的數字人民幣樣式。
  • 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親測報告出爐!與支付寶、微信有何差異?
    數字人民幣橫空出世! 10月12日晚18時,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正式面世,引發各界強烈關注。此次活動面向在深個人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紅包數量共計5萬個。據了解,總計1913847名在深個人通過i深圳系統成功完成「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預約登記。也就是說,本次紅包的中籤率約為2.6%,能夠成為「幸運兒」並不容易。數字人民幣的支付形式主要有怎樣的特徵?使用體驗如何?應用場景有哪些?
  • 數字人民幣獲點讚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軼軒) 「福田有禮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啟動後,已有不少中籤的市民陸續前往數字人民幣試點商家消費,那麼市民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的感受如何?試點商家在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驚喜?1月9日,深晚記者走訪福田區數字人民幣試點商戶了解情況。
  • 民生|迎深圳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銀行打響用戶爭奪戰
    深圳近日再度啟動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全市10萬人通過抽籤方式領到了總價值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 深圳近日再度啟動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全市10萬人通過抽籤方式領到了總價值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
  • 數字人民幣全國多地開「花」!今年的壓歲錢何必是紙幣?
    2020年10月10日,深圳開啟「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向市民發放5萬個價值200元的數字消費紅包,價值總計1000萬,支持商戶多達3889家。 ▲京東數科提供數字人民幣試點的線上應用場景 12月29日,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試點應用在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啟動,包括奧運冠軍申雪在內的活動體驗者受邀使用了數字人民幣可穿戴設備錢包
  • 2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來了!有一個神秘功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2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來了!有一個神秘功能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記者 李金磊)數字人民幣紅包又來了!這次是在蘇州。資料圖: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截圖。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