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2020-08-06 奇點使者

審核-小文

開篇第一問,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的物種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人類,人類憑藉文明的力量可以降低很多威脅生命的危險因素。也有人會說是自然界中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它們在生態圈的位置足以證明它們的生命力。然而你是否有想過,微生物的生命力比宏觀生物要更強呢?


圖片上傳處理中...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一支科研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深海海底微生物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該科研團隊在南太平洋深海區域採集到一些特殊的深海沉積物,根據鑑定結果該沉積物中竟然存在著已經有1億多年的微生物群落。地球上的微生物幾乎無處不在,為什麼這次在深海發現的微生物群落會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呢?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深海沉積物是如何形成的?

在對這些深海微生物進行分析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深海環境以及深海沉積物是如何形成的。國際上將200米以上深度的海域稱為深海,這與常人認知中的上千米深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深海環境擁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幾乎無光、較高氣壓、水溫低、鹽度高、沉積物多。很少有魚類能夠在深海區域生存,科考人員一般在深海看到的是小型生物和微生物。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深海沉積物的來源可分為陸源物質和海源物質,而大洋深海的沉積物一般來自在大洋中生存的各種生物,大多數是浮遊生物的遺骸。曾有研究發現,大多數可溶解的礦物質會在深海環境的作用下溶解,然後最終沉入海底。然而此次日本團隊還未弄清楚採集到的深海沉積物是如何形成的,但是其中存在的微生物著實讓科研人員感到驚訝。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它們竟然存在長達1億多年

通常情況下,一處已經有上百萬年歷史的沉積物是不會含有太多營養物質,因為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經過海水的化學分解作用、衝刷作用早已流失,因此微生物幾乎很難從中獲取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然而就是在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研究人員依然在沉積物中檢測到了微生物的存在。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據了解,該研究團隊在南太平洋的環流區域進行科考活動,他們在距離海平面3700米以下對深海平原進行樣本採集。在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定位法獲得了沉積物樣本的形成時間,大約在1300萬年前~1.015億年前。然後研究人員對沉積物中的有機物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含有的有機物非常少。

孵化實驗表明,這些微生物依然保持活力

為了研究沉積物中的微生物是否還具有活力,該研究團隊製備了含有同位素標記的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基質,然後將微生物放入其中,觀察它們的生存情況。在觀察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微生物對生存環境變化較為敏感,在短短68天內就已經將微生物的種群數量增加到了4個數量級,而且其中大部分微生物還是好氧細菌。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這項發現有何研究意義?

該發現說明了即使在有機營養和氧氣含量都極低的情況下,某些微生物依然可以生存。一直以來,科學界對真核生物的起源說法不一,而這些微生物的出現為科學家研究遠古生物提供了絕佳機會。無獨有偶,今年一月份日本另一支研究團隊也在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一種特殊微生物,並將其命名為「普羅米修斯」。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由以上發現我們可以得知,如果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誕生於海洋,那麼要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還需要從海洋中的生物入手,尤其是那些歷史悠久的微生物和浮遊生物。

相關焦點

  • 三疊紀古生物群的世界級寶庫在貴州
    距今2-2.5億年的三疊紀,是古代生物群大量消亡、現代生物群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據介紹,當時貴州大部分地區是被海洋淹沒著的,在貴州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區,尤其以中生代的三疊紀地層分布最為引人注目。巖層的沉積物記錄著大量的地質事件和生態信息,其中有最有名的貴州龍、海百合、魚龍等生物化石是三疊紀的重要特徵。這些化石的發現,使貴州成為當今國際地質界公認的三疊紀沉積巖王國和古生物王國。
  • 科學家在大西洋海岸發現深海珊瑚礁 85英裡長有數千年歷史
    科學家在大西洋海岸發現深海珊瑚礁 85英裡長有數千年歷史  Emma Chou • 2018-08-27 16:32:44 來源:前瞻網
  • 黑龍江海倫發現罕見古生物群
    我國三名古生物學專家經過認真考察,在對黑龍江省綏化海倫市發現的一系列植物、動物化石的研究中發現了這裡的一個罕見的白堊紀生物群。這個古生物群的生物種類豐富,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的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 這個白堊紀生物群位於海倫市井家店林場境內,距離海倫市區75公裡。
  • 粉紅色系外行星已有1.6億年的歷史
    天文學家利用斯巴魯望遠鏡在2013年發現了一顆氣體星球,被命名為GJ 504b,距離我們大約57光年。8月11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計算得出,GJ 504b行星已經有1.6億年的歷史。
  • 日本科學家發現存活超過1億年的海底微生物群落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日本科學家在南太平洋環流區的深海平原以下,收集了1.015億~1300萬年前的沉積物樣本。他們通過孵化實驗發現某些微生物對孵化條件反應迅速,在68天內,其數量增加了逾4個數量級。而在最古老的沉積物樣本中(1.015億年前),他們觀察到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且細胞總數在增加。在這些微生物群落中,大多數是需氧細菌。
  • 美日科學機構已復活太平洋深海細菌 可能有1億年歷史
    有些可能已經有一億年的歷史了,也許它們是地球上最長壽的生命形式。我們已經知道,儘管營養物質普遍匱乏,微生物可以在地球表面以下的深處生存。生物學家認為,微生物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會進入最小活動模式以維持生命。但它們是否能安然無恙地復活,一直是一個疑問。
  • 龍會不會藏在深海裡,所以至今還沒有被人發現?
    正因為如此,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還非常少,全球有五分之四的海洋是人類至今還沒有涉足過。那麼,在廣袤而又深邃的海洋中會不會存在傳說中的龍呢?只是因為龍生活在神秘的深海之中,導致我們一直沒有發現它們?但根據科學家的估計,這只是海洋物種總數的十分之一,還有200萬種海洋生物沒有被發現。因為海洋實在太大了,還有很多地方是完全未知的。
  • 科學家成功喚醒海底「1億歲老細菌」
    經過一番細心照料,日本的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中喚醒一批古老、無聲卻又生機蓬勃的細菌,而它們的年紀……超過1億歲。科學家一直以來都知道,部分細菌有辦法在非常極端的環境中生存,例如:高溫、氧氣稀薄等。而這群沉睡了1億年的細菌,向諸野教授證明了生命的潛質。在這1億年的時間裡,它們伴隨著白堊紀的恐龍生存、死亡,經歷恐龍滅絕,看著哺乳類動物的祖先出現、努力求生,一直到人類的祖先出現,直到今天。超長的壽命就連科學家也摸不著頭緒,諸野教授因此說道:沒有任何微生物學理論可以解釋,但我們就是發現了。
  • 37.7億年前地球海洋已存在生命 深海熱泉或是人類最早的「家」
    英國《自然》雜誌2月28日發表一項生物學重要發現,科學家報告了至少37.7億年前深海熱泉內部及其周圍微生物活動的證據,其代表著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
  • 科學家發現巨型精子,交配時被琥珀封存,至今1億年
    地球存在的46億年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大多我們都不知道。如今所能了解到的一些事,都是通過化石再結合現有的事物,進行推測的。雖然以前也曾經發現過介形蟲化石,這次神奇就在琥珀之中,還看到了一億年前介形蟲的精子。介形蟲作為現存的一種古老的甲殼類動物,它存在於地球上已經有5億年左右。介形蟲的軟體組織,往往很難保存下來。現在大部分的化石,也只是它的外殼。至於億萬年前介形蟲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習性,對科學家們來說一直都是個謎。
  • 地球已有40億年歷史,一定出現過其他文明?科學家說不一定!
    我們時常會說到地球已經有40億年的歷史,大家會斷定人類還沒有出現之前,一定還出現過其他文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因為考古學家時常會發現很多難以解釋的東西,甚至在科學界內公開承認,文明只是一個輪迴,每隔一段時間內會出現新文明。
  • 外媒:科學家發現地球最古老化石 迄今已有37億年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 外媒稱,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格陵蘭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化石,其歷史可追溯到37億年前,比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化石還要早2.2億年。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1日報導,負責這項研究工作的臥龍崗大學教授納特曼說,他和他的同事是在格陵蘭島西南部伊蘇阿的變質巖中發現這些高1至4釐米的化石疊層石(stromatolite)。疊層石是藻類繁衍生息形成的生物遺蹟,記錄下了豐富的古環境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 實拍3億年歷史的深海鬼鯊日常,生殖器竟然長在了臉上!?
    最近在美國加州附近的深海中捕捉到一則關於鬼鯊的珍貴畫面
  • 科學家「喚醒」一億年前深海細菌
    科學家在南太平洋海底的沉積物中發現了超過一億年歷史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最初包含多不同的主要細菌類型。隨著2010年的綜合大洋鑽探計劃進行,科研團隊在南太平洋環流的海底平原,距離海平面5.7公裡(3.5英裡的)水下的海床下將近80米處,發現了超過一億年歷史的微生物。
  • 巴西發現45億年歷史的鑽石礦 幾乎與地球同齡
    2019年8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近日巴西一座火山噴發後將大量鑽石帶上地表面。經過地質科學家的現場考察,認為這些鑽石來自靠近地心的一處鑽石礦,已有超過45億年的歷史,比月球的歲數還大,幾乎與地球同齡。科學家相信,在巴西發現的稀罕鑽石是來自一個被稱為「地幔過渡區」的地方,該區域位於地表以下410公裡到660公裡,「這意味著未受幹擾的地幔區域是存在的,它從地球誕生之初就存在,而這些已有45億年歷史的鑽石或許就在這個『過渡區』裡或者比它更深的地方。」
  • 深海發現|一度消失百餘年的「無臉魚」,重現深海海底
    消失一百多年的罕見「無臉魚」,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2017年澳大利亞博物館與聯邦科學魚研究組織在一次深海探索考察中,無意間發現了一種「無臉」的魚類,這種魚沒有眼睛,也沒有鼻子。在人類的記載中也實在極少有記錄可言,於是科學家們將它定性為「新物種」。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需要5億年才能到達,上面或許已有生命
    在地球上,人類是至今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對這個宇宙有著無限的好奇心。有很多人都想要去探索宇宙,他們想要知道,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面有沒有智慧生命呢?其他星球適合不適合人類居住呢?不過,宇宙實在是太大了,人類想要探測這麼大的一個宇宙,實在是太困難了,至今也僅僅只是探測了宇宙當中非常小的一個範圍。人類想要知道宇宙當中 哪顆星球比較宜居,想要知道宇宙當中的哪顆星球上面有生命,是非常困難的。不過,這個難題似乎已經被解答出來了,人類已經知道第二地球了,這個星球就是克卜勒0452b。
  • 巴西發現一座有著19億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火山
    巴西發現一座有著19億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火山 2002年7月28日14:17  人民網   據來自巴西利亞的消息,一批巴西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個有19億年歷史的火山,這可能是至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火山。
  •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時間:2016-06-22 15:0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 說到化石,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遠古時期的一些爬行動物,而一些哺乳動物、樹木、鳥類往往會被大家忽略,殊不知,有些甚至曾經與恐龍同時期存在
  • 始建於隋開皇二年,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
    我國古城很多,有名的也有很多, 古城一般留下古人的生活場景, 今天的小編會介紹很多人不知道的古城, 這裡的古城建於隋開皇二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 建築很有特色,也有民俗風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結晶,按老城的順序今天帶大家來的是古城, 這裡不知道,是深厚歷史的沉澱物, 那是山西省晉中市樓下區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