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百姓家門口的放心醫院

2020-11-26 三秦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王 坤 記者 阮班慧)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仰終南之雲霧,俯潏水之清湍……

2019年9月25日,秦嶺腳下,古城西安,潏水北岸,一座城與一家醫院,第一次集結起,一支蜚聲海內外的醫學大咖組成的精英軍團,開啟了陝西乃至西北地區醫療的嶄新歷史,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

作為國際醫學旗下集醫療、教學、科研、健康管理、康復保健為一體,按照JCI國際認證和三級甲等標準建設的綜合性醫院,醫院設有「心臟病、胸科、消化病、腫瘤、婦科腫瘤、腦科、血液病、整形、骨科、康復、兒童」等11個專科醫院;設「門診部/急救中心、眼科、耳鼻咽喉外科、泌尿外科、腎臟內科、口腔科」等數十個臨床科室、醫技科室和輔診科室,全院有90多個科室,3590名醫務工作者。

自2019年9月25日開診以來,醫院在門急診總量、病床使用率、臨床手術總量上屢創新高,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人用一腔熱血和萬丈豪情,造福一方百姓。

環境篇:健康新地標

青竹紫衫密織如林,銀杏丹桂蔥翠飄香。

這是一座彩色的城堡,又是一座圍合式建築。

這座超大建築群由四座地下3層、地上11層的L型單體建築與一座方形建築組成。四座L型單體建築分別是綠藍黃粉四種顏色,通過七條連廊,與中間的駝色醫技樓連接。

腦科醫院、整形醫院採用綠色;心臟病醫院、胸科醫院採用天藍色;消化病醫院、骨科醫院、康復醫院、兒童醫院採用暖黃色;腫瘤醫院、婦科腫瘤醫院、血液病醫院則採用粉色。綠藍黃粉的交叉使用,代表醫學各學科之間交叉與融合。L型單體建築三層以下為各專科門診、急診、重症病區;四層以上為住院部。駝色的醫技大樓,內設麻醉手術中心、影像診療中心、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放射治療中心、核醫學科等。

院區建設秉承國際上先進的生態醫院建築群設計理念,園林式布局,滿眼綠影婆娑,就診環境舒適而優美。

高度專業化的空間配置,溫馨體貼的診區設計,從局部到整體,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這顆醫療明珠星光燦爛,璀璨奪目。

團隊篇:醫學新殿堂

這一張張專家巨幅照,是這座醫學新殿堂的驕傲。

高看一眼,厚愛三分,醫院用心引人才、用心留人才、用心用人才,一大批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相繼加入,不管是身懷絕技的「前浪」還是潛力無窮的「後浪」都能在這裡「乘風破浪」,並釋放出強大的「引力場」:從全國28個省市,295所院校,166家醫院,引進了3590餘名人才,碩士以上佔50.5%,博士、碩士導師55人;曾任或現任省級以上學會、協會主要領導職務的69人;享受國務院津貼11人,長江學者2人,在國際學術團體擔任職務的6人;500餘名有在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軍隊醫療衛生系統學習工作經驗。

沒有名師就沒有名科,沒有名科就沒有名院。腦科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唐都醫院腦科醫院原院長高國棟;整形醫院院長、中華整形外科學會前任主任委員、原西京醫院整形醫院原院長郭樹忠;骨科醫院院長、國之名醫、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主委、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院長賀西京;腫瘤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委、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內科原主任南克俊;心臟病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分會常務委員、原西京醫院心臟內科原主任王海昌;血液病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原唐都醫院血液病科原主任梁英民;胸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原西京醫院呼吸內科原主任吳昌歸;消化病醫院執行院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西京醫院消化病醫院消化介入科原主任韓國宏;婦科腫瘤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委員、甘肅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原主任王海琳……一大批在醫界有影響力的大咖相繼加盟。

學科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特色優勢明顯。這裡有學有長、術有專的名師名家;有愛崗敬業、救死扶傷、醫德高尚的名醫名刀;有苦心鑽研、勇於攻關、成就卓著的英才新星;還有追求崇高、做人厚道、為人坦誠的工作人員。

大醫精誠,濟世為懷,今天的國際醫學中心人不忘醫者初心,勇力創新,學科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醫術篇:醫療新高地

海闊多風浪,峰高無坦途。

隨著醫界大咖、學科翹楚、行業領軍人物組成的專家首席團隊亮相,醫學中心人以特有的職業情懷和精湛醫術,誕生一個又一個奇蹟:

在王海昌院長的指導下,心臟內科曾廣偉主任,為一位71歲的主動脈弓潰瘍夾層合併永久性房顫、腦梗塞、腦出血後遺症患者實施了保留左側鎖骨下動脈的主動脈腔內隔絕術+心臟腔內超聲(ICE)指導下左心耳封堵器術,此例手術為世界首例。

心臟病醫院張金洲副院長為一名54歲的國內年齡最大的法洛四聯症患者成功實施外科手術,重啟了患者「生門」;張金洲副院長為一例廣泛心肌橋病人實施國際首創的心肌橋旁路移植手術,與心肌橋松解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相比,應用範圍廣,操作簡單,併發症少,遠期通暢率高。

腦科醫院高國棟院長帶領神經外科團隊成功實施高難度、左側丘腦突出側腦室巨大腫瘤切除術;賀世明主任首創經鼻蝶神經內鏡三腦室底造瘻治療腦積水,為世界首例。

消化病醫院執行院長韓國宏首創的經皮經肝/脾穿刺門靜脈血管定位標記技術,將手術成功率由國際既往報導的47%提升到84%,顛覆了學術界TIPS手術禁忌症。

整形醫院院長郭樹忠教授帶領團隊通過全擴張耳再造技術為小耳畸形患者進行全耳再造,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骨科醫院院長賀西京教授成功實施胸椎後路切開嗅鞘細胞移植手術,標誌著該院在細胞移植治療骨髓損傷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賀西京教授首次採用「3D列印鈦籠植入技術」為一例「頸3-5神經根鞘瘤伴脊髓受壓」的患者解除了痛苦。該方法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短、康復快,有效降低了經濟負擔。

……

截至9月29日,該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完成100例手術。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醫院在腫瘤綜合治療、微創手術、介入診療、精準治療、整形技術和重症技術等方面逐步形成特色和優勢。

名醫名家佑護生命,科技利器助力醫療。截至10月8日,醫院日門診量已突破1397人次、日住院量已突破1215床,門診量225645人次;住院24368人次;手術7669臺,其中三、四級手術佔59.97%。

管理篇:智慧醫院步入新水平

手術室要絕對潔淨、絕對先進、絕對齊全,更要確保醫生得心應手。

因為這裡的一切攸關生命,按照國際頂級標準配備的手術室59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室14間,局部百級手術室3間、萬級手術室41間、負壓手術室1間。在特殊手術室,有術中核磁手術室2間、DSA複合手術室2間、術中放療手術室2間、數位化手術室11間。

醫院通過建設智能化門診、智慧化病房、數位化手術室,遠程5G會診系統、遠程醫療數據中心等,提高了患者就醫體驗及效率;以精細化管理為導向,上線HRP、OA等系統,對院內進行數位化管理;建設建築節能運維平臺,監控各領域基礎設施分布態勢及運行狀況,實現人員、車輛管理安全有序;建設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包含資產定位、人員定位、輸液監測、醫療廢棄物、被服管理等,實時跟蹤等,實現了全閉環管理。特別是一站式保障中心、智能樓宇燈控、氣動物流等,極大保障了患者的基本權益和醫院的運行安全,為高質量醫療服務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珍惜每一次服務,一次做好。護理工作高標準、嚴要求,有溫度、有力度!一站式服務中心相繼開展了接診、陪診、辦理出入院及病例輸送、藥品配送等,服務臨床工作,服務患者。

一聲聲感謝,一份份信賴,飽含了所有醫護人員的努力與付出。

服務篇:健康服務步入快車道

醫院先後與20餘家國際頂尖醫療機構互訪交流,洽談合作意向,部分項目已落地。同時,醫院已成為西北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非隸屬附屬醫院。

醫院與陝西省內28家區縣合作醫院代表、高新區18家基層衛生院分別籤署了《區域醫療合作協議》《醫療幫扶協議》,以構建覆蓋更廣大地區、服務更多群眾、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的醫療服務體系。

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醫院開通健康直通車,開通服務熱線和多站點免費班車,方便患者諮詢及來院就診;醫院大樓內開通「招手停」,為患者診療提供便利;開展義診60餘場次,受益12000餘人次;開展腫瘤免費篩查11000餘人次;搭建醫院家庭醫生平臺,針對西安市內不同小區人員結構及常見病,安排相關專業專家「上門服務」,在健康諮詢的同時,提供血糖血壓監測、超聲及心電圖等檢查項目,充分滿足居民健康需求;定期到企業、社區及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舉辦講座;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定期西安市居民提供腫瘤高發部位免費篩查;聯合慈善協會推出「陽光健康工程」,專項救助困難患者;為華為等西安市重點項目、大型企業提供醫療保障及健康指導;為工地、工廠等安全風險較高場所提供CPR培訓,受益群眾達數萬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能真正享受到國際化的優質醫療服務。

在公益的路上,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堅持不懈……

這裡有5G醫療救護車112輛,其中腦卒中CT專用車1輛、新生兒轉運車1輛、負壓功能的轉運車30輛、應急醫療救護車100輛,組建了120人的院內應急醫療救援隊,開闢空中立體救援急診室……

這裡的走廊、牆面、地面、病房都有孩子活動的區域,讓孩子放飛夢想,走廊裡掛滿了孩子們的畫作。

這裡的一切都是為了患者,這是老百姓家門口的國際化醫院!

全年無假日門診,為患者提供與工作日同質化的診療服務;門診按系統劃分診療中心,打破內外科界限,為患者提供放心、暖心、舒心的服務;對全院床位進行動態化管理,資源共享,用科學的方法幫助患者解除病痛,滿足病人的需求。

文化篇:家國情懷新擔當

仁心敬日月,白衣天使名。

醫院把社會責任看作比天還大。

2019年12月4日,一場跨國大救援在這裡上演。一片愛心、百份責任、千斤重擔,溫暖了整座西安城。

白衣執甲,逆行出徵。2月2日,接到省、市衛健委指示後,該院先後抽組6批共計266名醫護人員奔赴前線,其中醫生65名,護士184名,醫療保障人員17名;黨員、退役軍人85名;90後141名,專科醫院院長、科主任佔17%。醫療隊先後整體接管了武漢市第八醫院,並在隨州市中心醫院、長江康復驛站、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光谷方艙醫院和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等7個院區全面開展救治工作。醫療隊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71人,其中危重症患者135人,長江新城康復驛站586人的隔離康復,運用中藥製劑,採用幹細胞及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有效提高治癒率,做到了醫療隊員零感染,收治患者零死亡,重症患者轉輕症,治癒患者零復陽,康復人員順利出倉。

醫學中心人用佑護無法衡量的價值,用使命擔當詮釋了新時代醫者的家國大愛情懷。

這裡,凝聚了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人的智慧與汗水,濃縮了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人的拼搏與奉獻。

雲破日出山河新,又踏層峰放眼望。

時間總會忠實地記錄下奮鬥者的足跡,上天也總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用力奮鬥,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達!讓我們以「佑護無法衡量的價值」為宗旨,秉承「讓患者有尊嚴的生活,讓醫者有尊嚴的工作」價值觀和「珍惜每一次服務,一次做好」的服務理念,全力打造「咱老百姓家門口的國際化醫院」,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5G+AI腫瘤篩查車全省跑起來 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門口
    5G+AI腫瘤篩查車全省跑起來 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門口 2020-12-01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珠海金灣中醫門診村居全覆蓋,老百姓家門口「免費」看中醫
    -03 13:11:00 來源: 廣州日報 舉報   「我這腰痛持續好幾年了,每次復發到醫院看病都得花不少錢
  • 珠海金灣:百姓家門口「免費」看中醫
    「我這腰痛持續好幾年了,每次復發到醫院看病都得花不少錢。現在每天在家門享受免費中醫理療,又方便又省錢。」家住珠海金灣的付澤文開心地說。昨日,記者從珠海市金灣區獲悉,隨著中醫門診在該區22個村居全覆蓋,居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免費的中醫理療服務,這項百姓點單、人大代表票選出的民生實事得到老百姓由衷點讚。
  • 在家門口可享優質醫療服務 川大華西第二醫院青白江婦女兒童醫院揭牌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青白江婦女兒童醫院效果圖(華西第二醫院提供)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7日訊(記者 胡旭陽 戴璐嶺 攝影報導)7月7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青白江婦女兒童醫院揭牌暨書記、院長任職儀式在成都市青白江區舉行。
  • 32歲腎上腺瘤想去北京治療,卻在家門口的大醫院看好了病
    32歲腎上腺瘤想去北京治療,卻在家門口的大醫院看好了病 2018-06-27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蜜蜂」來到咱社區
    「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午飯是個大問題,但在雁塔路社區,在家門口的愛心食堂老人們就可以在此免費用餐。」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珍珍說,「咱的志願者不僅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同時也儘可能提供更多其他幫助。」愛心食堂還為那些以前很少走出家門的獨居、空巢老人提供了交流的場所。
  • 心臟支架大幅降價能否放心用?官方回應稱監管力度會比過去更強
    心臟支架大幅度降價,老百姓得到來了實惠,減輕了負擔。」11月6日,在濟南一家三甲醫院心內科就診的患者劉女士說,自己看到了國家將心臟支架的價格降低到了中位數僅700元左右,內心一陣激動。「這是個好的開頭,希望以後包括牙齒之類的價格都能降下來,希望政策越來越好。」但也有患者表示擔憂,價格降下來了,質量是否有保障?老百姓能不能用上既放心又便宜的心臟支架?
  • 中國百強醫院排行榜出爐!北京15家三甲醫院強勢入圍!
    中國百強醫院排行榜出爐!北京多家三甲醫院上榜!咱們的北京協和醫院榮居百強榜首!北京的醫療水平真是突飛猛進詳細來了解一下這15家醫院吧!亞洲的神經外科臨床、科研、教學基地WHO在中國的神經科學培訓合作中心"醫德高尚、精益求精、嚴謹求實、勤儉廉潔"為院訓榮獲「首都文明單位」、「全國百姓放心醫院
  •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成都醫院籤約雙流
    鮮榮生在致辭中對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團隊一行來雙辦醫表示歡迎,對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成都醫院選擇雙流表示感謝。鮮榮生說,雙流有輝煌的過去,更期待有更美好的未來,雙流堅持「抓產業必須跳出產業抓產業,抓經濟必須跳出經濟抓經濟」的思路,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角度,把醫療、教育作為雙流構建產業生態圈的重要一環,既推動產業發展,也讓雙流孩子在家門口讀到優質學校,讓雙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先後建成營運區第一人民醫院(華西空港醫院),區婦幼保健院與四川大學華西婦女兒童醫院、區中醫醫院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正開展深度合作
  • 專家:只要不是高天然輻射本底地區無證小煤窯挖出的煤老百姓可放心用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張慶成) 1月16日,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尚兵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專訪時表示,只要不是高天然輻射本底地區無證小煤窯挖出的煤,都不會存在輻射問題,老百姓儘管放心用。
  • 正宗的「華西醫院」到底有幾家?
    今天上午, 咱四川人er的寶藏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錦江院區 建設工程正式開工! 導致現在到底哪些是真正的華西醫院,成為了一個迷…… 其實,目前正宗的華西醫院就三個:國學巷的華西醫院老院區、溫江院區(新院區)、錦江院區(在建)。
  • 醫院門口「捐」骨髓喊價20萬元(圖)
    一男子稱家人急需用錢,在北碚市九院門診大樓貼告示賣200毫升骨髓;市紅十字會表示此舉違法  14日,貼在市九院門診大樓門口的晨報記者裘晉奕攝  華龍網訊(晨報記者裘晉奕)打算捐獻骨髓卻不去相關醫療機構檢查登記,而是將血型資料、聯繫方式寫成告示貼在醫院大門口……14日,北碚區市九院門診大樓門口就出現了這樣一張蹊蹺的告示。
  • 看病就在家門口
    在曲江,這些不是問題曲江新區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意見》,積極推動「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建成落地惠及轄區市民,讓優質醫療資源、醫療服務觸手可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優質醫療。
  • 微聚焦|民生最亮點:「小蜜蜂」來到咱社區
    「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午飯是個大問題,但在雁塔路社區,在家門口的愛心食堂老人們就可以在此免費用餐。」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珍珍說,「咱的志願者不僅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同時也儘可能提供更多其他幫助。」 愛心食堂還為那些以前很少走出家門的獨居、空巢老人提供了交流的場所。
  • 老百姓"小事情"裡的"大意思"
    老百姓心裡的大事,是今年能不能評個職稱、孩子學校的午飯質量不好、門口馬路窨井蓋壞了有沒有人修。孰大孰小,誰說了都不算,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  這幾天上海開兩會,韓正書記說了句話,大概意思是:「要重視老百姓的小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非常接地氣的話。
  • 復工新氣象|走進泰安市中心醫院PET—CT科
    在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因為PET-CT檢查時間比較長,為了更大程度地確保就診患者的安全,保證醫務人員零感染,PET-CT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除了就診前醫院的預約詢問,在PET-CT科門診門口設置二次檢查防控分診,同時減少陪人,嚴格執行患者間隔就診,保證每個患者診療時間。第二、加強消毒工作。
  • 幸運的他倒在了醫院門口……
    幾個月前的一天早上,當他走到醫院東門,準備開始清掃時,雙腿突然無法行走,一頭栽倒在醫院門口。他被好心的路人急急送進醫院急診科,並被診斷為卒中(中風),需要立即進行溶栓治療。5月8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牽頭成立卒中中心聯盟,廣東15市60家醫院將共同打造「5小時卒中救治圈」 ,以降低卒中病死率、致殘率。「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中風患者能儘早、就近獲得規範治療。」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學術部副主任嶽偉指出。
  • 新化縣人民醫院到曹家鎮衛生院開展醫共體指導醫院講學活動
    紅網時刻婁底11月26日訊(通訊員 黎德華 唐潔)近日,新化縣人民醫院分級診療辦組織兒科、心血管內科的專家來到曹家鎮衛生院,為該院的全體醫務人員及鄉村醫師開展了一次精彩的業務知識培訓。新化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陳衛祖講課。
  • 濟南遠大腦康醫院全面開啟「京·魯醫療聯合體」新模式
    「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社會多年的熱門、難點問題,同時「求醫難,求好專家更難」也成為老百姓共同難題。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越發明顯。很多人認為優質的醫院都聚集在「北上廣」,長期公眾扎堆大醫院,造成了通宵排隊掛號、床位一號難求等場景。這樣的狀態不單單加重醫院負擔,同時患者也會錯過治療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