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能活著進入太陽中心,他會看到什麼景象?

2020-12-26 姿勢分子knowledge

前言

在現代天文學建立起來之前,人類始終都不知道太陽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那個給我們提供溫暖和陽光的天體,總是那麼神秘。

為了解釋太陽的本質,古人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猜想。中國人認為,太陽其實是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名叫金烏,也叫赤烏,是有三隻腳的烏鴉。古希臘人則認為,神話中的阿波羅每天駕著戰車從空中飛馳而過,就是我們頭頂上東升西落的太陽。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不過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那就是恆星。恆星主要由宇宙中最豐富的氫和氦元素組成,同時還有其他的元素,不過其含量都微不足道。

有些人可能會有所疑問:氫和氦在地球上都是氣體,那麼太陽難道就是一個巨大的「氣球」嗎?我們是否能夠穿越這些氣體,進入到太陽的中心呢?今天,咱們就來展開一場太陽之旅。

綿延數千萬公裡的熱

太陽的半徑大約是69.6萬公裡,但絕不意味著它的熾熱到這裡就結束了。想一想吧,距離太陽5790萬公裡的水星,表面溫度就已經高達463℃了!

而NASA在2018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預計最接近太陽的距離是616萬公裡(目前還沒有實現),科學家就已經為它準備了能夠承受至少1400℃高溫的設備。由此可見,即使在遠離太陽的位置上,溫度也非常高。

為了完成這次太陽中心之旅,我們假設自己乘坐的是完全絕熱、抗壓……總之就是無敵的宇宙飛船,確保我們能夠或者完成這次旅行,見識到恆星內部的恐怖環境。

當然,我們距離太陽的內部還遠呢。你會發現,在距離太陽還有幾百萬公裡的時候,溫度將會非常高,這裡就是太陽的日冕

日冕是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結構,不過通常不算作太陽的半徑裡,平時我們也看不見,只有日食的時候能夠發現。它的厚度有數百萬公裡,粒子的密度達到了10^15每立方米,都是質子、電子等各種等離子體。這裡的溫度,可以達到恐怖的100萬攝氏度

色球層

穿越日冕之後,日子就好過一點了,因為我們已經來到了日冕以下的色球層和日冕一樣,色球層平時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它的亮度不及下面的光球層,只有後者的1%左右。即使是在日食的時候,想要看到色球層也並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在食既前幾秒鐘或者生光後的幾秒鐘,才能看到像玫瑰一樣絢麗的紅色結構,那就是色球層。

(圖片說明:色球層)

在色球層裡,我們要穿行2000公裡,即使是現在的高鐵也要花上至少6個小時!而且,隨著我們穿越色球層靠近太陽本體,溫度也會從最外側的數萬攝氏度降低到幾千攝氏度。在色球層底部,我們就會經曆本次旅行最涼快的時候了。接下來的旅途,將會越來越熱。

光球層

光球層的邊緣就是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太陽了,這裡也是我們對太陽進行觀測、研究的主要目標。

光球層的厚度只有500公裡,只佔了太陽的一小部分。但是,這裡的景象可謂是精彩紛呈,你會看到黑子、光斑等各種太陽活動以及太陽的米粒結構。

  • 黑子

太陽黑子並不黑,在這裡你會發現它同樣非常耀眼,只不過和周圍接近5500℃的環境相比,它只有4000℃左右,顯得有點黑而已。

(圖片說明:太陽黑子)

  • 光斑

有一部分與黑子有關,這種光斑通常寬5000-10000公裡,長度可達50000公裡,是地球直徑的4倍。和黑子無關的光斑則比較接近圓形,直徑只有2000多公裡,並且壽命也很短。

(圖片說明:太陽光斑)

  • 米粒結構

別被這個名字所蒙蔽,實際上米粒結構的直徑通常都有1000-2000公裡。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是沸水裡不斷上升的氣泡,從物理學上講就是對流的結果。下圖是迄今為止人類拍攝到最清晰的太陽表面圖像,來自於GREGOR太陽望遠鏡。

(圖片說明:GREGOR太陽望遠鏡拍攝的米粒結構)

而這張太陽黑子的照片則更加壯觀,甚至很有窒息感

(圖片說明:GREGOR太陽望遠鏡拍攝的太陽黑子)

對流層

穿越了光球層,我們就要進入太陽內部了。第一站,我們將要進入到太陽的對流層。這裡的厚度可能達到了15萬公裡,流體靜力學平衡被嚴重打破,因此這裡的物質不斷上升、下降,對流非常劇烈。外層的各種太陽活動,或許都與對流層有關。

輻射區

這大概就是整個太陽內部旅程中耗時最久的一段了,整個輻射區從0.25個太陽半徑區域延伸到約0.86個太陽半徑附近,其厚度接近43萬公裡。就算是坐飛機,也至少需要18天的時間才能穿越這個距離。

輻射區的內部就是太陽核心了,因此,輻射區承擔了將太陽核心處產生的能量運輸出去的重要職責。核心區產生的能量會以光子的形式向外釋放,在遇到其他粒子後將能量傳遞給這個粒子,這個粒子能量過高又會釋放新的光子,如此反覆向外傳遞。因此,太陽最核心處產生的能量,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來到太陽表面。

在輻射區,太陽的溫度已經高達70萬攝氏度,相當恐怖!同時,強大的磁場和恐怖的輻射及高能粒子,都足以讓任何物體瞬間灰飛煙滅。不過,為了保證大家能看到太陽核心,我們就假設自己的太空船無所畏懼吧。

核反應區

從太陽最中心到0.25個太陽半徑處,就是太陽的核反應區了,這裡是太陽內部能進行核聚變的場所,太陽釋放的所有能量,追根溯源都是來自於這裡。

在這裡,太陽的溫度已經高達恐怖的1500萬攝氏度,壓力也達到了地表大氣壓的3000億倍!在如此恐怖的條件下,連氫原子也承受不住,以至於相互結合,形成了氦。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內部每秒鐘就有6噸的氫發生聚變,產生5.96噸的氦,其餘部分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去,照亮了太陽系。不過,考慮到太陽的質量有大約2000億億億噸,即使以這樣的速度消耗,太陽也能夠燃燒到大約50億年以後。

而上個月,科學家也終於證實,太陽內部不僅有氫到氦的聚變(質子-質子反應,也叫pp 反應),還有碳氮氧循環過程( CNO 循環)

結尾

好了,親愛的旅客,我們本次太陽核心之旅到這裡就結束了。以目前的科技,我們是不可能真的進入太陽內部的,這些景觀也都是科學家們觀測後分析的結果。也許隨著未來的研究,科學家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那時候我們或許要重新展開太陽內部之旅了。

下一期,咱們反其道而行之,從太陽出發,去見識一下整個太陽系,看看從太陽到太陽系邊緣,我們能看到哪些沿途景觀,下期再見~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太陽和整個太陽系的知識,也歡迎來到我的課程《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咱們一起來了解一個不一樣的太陽系~

相關焦點

  • 如果人類定居火星,會看到什麼景象?科學家:或能看到紫色天空
    如果人類定居火星,會看到什麼景象?科學家:或能看到紫色天空現如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也開始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宇宙的研究,將地球所存在的星系稱為太陽系,而太陽系是以恆星太陽為中心所形成的天體系統。
  • 如果一個人進入黑洞,他會看到啥?一定會死?
    黑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天體,提起它人們不禁感到恐懼,因為黑洞裡面的世界還是未知的,連光都無法逃逸黑洞,所以我們一直看不見黑洞裡面,今天我就來談談假如一個人進入黑洞,他會看見啥?是不是一定會死?
  • 人類能登陸太陽嗎?如果成功進入了太陽內部,又會看到什麼?
    人類能登陸太陽嗎?如果成功進入了太陽內部,又會看到什麼?太陽應該是我們人類比較熟悉的天體了,每一天,太陽釋放的能量都會照射到地球上面來說,如果沒有太陽的話,地球和人類也將不復存在,陽光可以說是我們的生命源泉,當然,在古代的時候,人類本不了解太陽的本質,只能通過神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太陽的崇敬,認為太陽本身就是一位神明,為人間提供源源不斷的光照。
  • 如果進入四維空間,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景象讓人難以置信
    進入四維空間後會看到不同時間段發生的事情根據這個規律,四維空間其實就是三維空間的疊加,而科學家給四維空間的定義是三維空間加上一個時間維度,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四維空間其實就是三維空間在不同時間段的重現,那如果進入四維空間,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呢?
  • 太陽內部什麼樣子?如果有人或者進入太陽中心,是怎樣的經歷?
    太陽內部什麼樣子?如果有人或者進入太陽中心,是怎樣的經歷?古人認為太陽是一個熾熱的火球,是給地球提供溫暖的天體,顯得異常神秘,根本不知道太陽的工作原理和它的本質是怎樣的,在中國古代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也是非常多的。太陽化作金烏,還出現了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
  • 如果一個人進入黑洞會怎樣?
    黑洞到底是什麼?還有「星狀」黑洞,這些黑洞要大得多,並且在超大恆星的中心消失並自身坍塌時形成。最大的黑洞被稱為「超大質量」,它們的酷名字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這些黑洞的質量等於太陽總和超過一百萬,它們位於星系的中心。您可能熟悉我們的銀河系的形狀銀河系 ; 它看起來像是圍繞中心核心旋轉的螺旋形-這是有原因的。
  • 什麼是四維時空?我們進去會看到什麼?
    又比如,引力場增強,時間也會變慢。太陽表面的時間,就比地球表面的時間慢——因為太陽表面的引力更強。中子星和黑洞的表面,引力場比太陽還強,所以在中子星或者黑洞表面待上1天,地球上可能要過上百年甚至上萬年。現在科學家已經證實,黑洞的存在確實會令周圍的空間極度扭曲。根據廣義相對論,光線在正常的空間裡以直線傳播,但當空間扭曲時,光線會隨著空間扭曲的方向而扭曲。
  • 霍金研究的黑洞究竟是什麼?若進入黑洞,會看到什麼奇妙的景象
    眾所周知,對於黑洞,霍金花了一生的時間去研究,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要一起來探討下。黑洞的最先提出者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裡提出了引力場的方程。廣義相對論是我們研究宇宙的一個很有力的工具。之後有個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他通過求解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的引力場的方程,得到了一個解。
  • 太空人進入太空後,能不能看到銀河系?通過宇航頭盔能看到什麼?
    太空人進入太空後(身著太空衣,頭戴宇航頭盔)行走時,通過宇航頭盔能看到什麼景象?能不能看到銀河系?太空人的視野裡有:1.飛船 (白色,很亮)2.地球(各種顏色,很亮)3.不要作死看太陽4.星空,對於地面的觀測者,在完全黑暗的夜裡,即便透過大氣的消光,也是可以看清楚銀河的,說明肉眼暗對光的極限分辨能力足夠。但當視野裡有很亮的物體時瞳孔會收縮,集光能力下降,暗弱的物體就看不到了。比如在黑夜裡對著天文愛好者的方向開手電筒,他會瞎掉...
  • 超過光速就可以看到過去的景象嗎?事實上沒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說法是比光跑得快就可以看到已經過去的景象,這種說法是有緣由的,我們先來闡述這個理論。大家都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可達約30萬公裡/秒。雖然光速非常快,但是由於宇宙非常大,大到光都需要「走」好多年,於是就有了「光年」這個天體距離單位。
  • 一個人掉進木星會看到什麼?理論上可能發現一些飄浮的生命形式
    我曾做過一個視頻,一個人沒穿太空衣,被「裸」送到8大行星能活多久?在內太陽系的四顆巖石行星上,可以發揮想像的餘地還比較大,但在外太陽系的四顆氣態行星或冰巨行星上,就沒多大發揮的餘地了,所以只能草草說幾句,引來廣大朋友的不滿,所以今天就來深入地談談,一個人自由落體掉進木星,會是怎樣的體驗吧。
  • 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的景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見到過嗎?
    你見過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嗎?杭州或能看到,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地球上有很多事情是人類根本無法解釋的事情,像地球為何能夠如此運轉多年,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地球上如此適宜的環境,又是從何而來?在杭州市東北80千米米處的海鹽縣,每年10月份的早晨,太陽和月亮會同時升起在天空上,這就意味著太陽和月亮會同時出現,這一現象幾乎很少見,對於一大部分人來說,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很多人比較好奇,為什麼太陽和月亮會同時升起呢?一個是白天的代表,一個是夜晚的代表,根本不會有任何的交接點。
  • 如果另一個太陽進入我們的太陽系,會發生什麼?
    如果另一個太陽進入我們的太陽系,會發生什麼?1908年,一顆落在西伯利亞的小行星大約摧毀了8萬棵樹木,作用範圍達到37公裡,7萬年前,一顆質量很小的紅矮星曾與奧爾特雲擦肩而過,距離最近時僅為0.8光年,之後,這顆紅矮星朝著相反的方向折返而去,因此沒有為太陽系帶來太大的變化。
  • 能看到75億光年前的景象,是否能看到十年前的地球景象?
    這些技術可以捕捉極微弱的光,讓我們看到數十億光年之外的星系。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幾十億年前的星系呢?許多朋友認為人們的眼睛是超光速的,他們的證據是暴力的和直接的,因為他們可以仰望數萬甚至數百萬光年之外的星系。比如,我們人眼能看到位於254萬光年的M31,但是事實上,這個認識存在很大誤解。
  • 在太陽表面出現了奇異的景象,是進入新周期的體現?
    前不久NASA的科學家公布了關於太陽的進入新周期的預測,目前太陽表面進入一個相對比較平靜的時期,在經歷了前段時間日珥爆發的高峰期後進入下一階段的活動周期,科學家發現太陽每11年為一個活動周期,太陽的周期直接影響了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平靜時期的太陽表面幾乎沒有活躍的日珥和太陽黑子出現,當太陽在進入活躍期時會噴發出大量帶電粒子風,此時地球上也會隨著出現各種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所以科學家一直在了解太陽的活動對地球生態的影響程度
  • 如果人類被吸入黑洞,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是否有活著的可能性?
    如果人類被吸入黑洞,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是否有活著的可能性?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它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人盡皆知,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歷史。英國的哲學家就曾表示,宇宙中或許存在著一種密度極大,甚至連光都無法逃逸的星體。
  • 若站在上面,會看到什麼景象?
    站在冥王星上,會看到怎樣的景象?作為太陽系邊緣的一顆矮行星,那裡異常寒冷,即便是太陽也變成了一顆亮星星,「冥王星冥王星」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冥王星發現的歷程是幾代天文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首先,美國天文學家洛厄爾就認為海王星外圍還應該有一顆星球,不然的話海王星的軌道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然而洛厄爾沒能完成他的心中目標就去世了。
  • 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附近,會是什麼景象
    引言: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永遠都會有新發現,往往一些已發現的紀錄也會被逐漸打破。但是宇宙最大恆星這個紀錄至今仍然由一顆名為「盾牌座UY」的恆星保持著,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附近,會是什麼景象呢?人們總喜歡討論一些擁有「之最」名號的事物,例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是什麼,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哪裡等等。這些「之最」在地球上尚且有較為固定的答案,但是放在宇宙中則沒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因為人類目前對宇宙的了解還相當有限,我們現在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恆星、最重恆星或者最亮恆星這些天文現象,可能會隨著人類對宇宙的探測範圍擴大而改變。
  • 進入黑洞會看到什麼?可能是一場穿越未來的神秘旅行
    當大質量的恆星死亡後,它又會演變為更強大的一類天體黑洞。對於黑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雖然我們對它的了解極其少,但是由於大質量黑洞事件視界的存在,我們也不難發現它們。只不過中小質量的黑洞,我們就很難發現它們了。曾經有人提出一個假想:如果我們進入黑洞會看到什麼?可能是一場穿越未來的世界旅行。如果你潛入一個巨大的黑洞之中,想要看看事件視界的另一邊,到底是什麼樣的景象?
  • 觀察太陽以便知道什麼時候能看到極光
    從肉眼看,太陽以持續穩定的狀態釋放能量,在人類歷史上沒有變過(不要用你的肉眼看太陽)。但望遠鏡調整不同部分的電磁光譜揭示了太陽的本質:是一個具有等離子湍流的動態球體,這種動態的磁湍流創造了宇宙天氣。空間天氣大多數時候我們是看不見的,而我們能看到的部分就是自然界最令人驚嘆的景象之一,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