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科幻文學創作領域,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盛世,很多知名科幻作家開始突破創新,將更多領域的新元素融入天馬行空的科幻世界。特別是隨著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何夕、郝景芳、陳楸帆、程婧波、江波、寶樹、張冉、阿缺等眾多一流華語科幻作家作品的問世,中國本土科幻文學創作迎來了黃金髮展期。此前,由博峰文化推出的《星雲志》系列圖書,將獲得華語科幻星雲獎的一系列經典代表作匯聚其中,備受讀者好評。近日,伴隨著又一部作品集《du腦》的上市,收錄了「星雲獎」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獲獎作品的《星雲志》系列圖書也畫上圓滿的句號(下一屆將用新的形式包裝)。
據悉,《du腦》是《星雲志》系列圖書的終結作品,它包含了《罪》、《彼岸花》、《du腦》、《桃花源記》、《濟南的風箏》、《恐懼機器》等7部中短篇科幻作品,全部是第十屆「星雲獎」的獲獎作品。其中,《du腦》描寫了在未來因大腦聯繫現實被滅的世界裡,一系列懸疑特殊的買賣大腦、讀取記憶的事件。穿越時空的愛情和聞所未聞的大腦進化成為作品最大看點。其實,縱觀《星雲志》系列每一部圖書,我們會發現其內容方向包羅萬象,包括時空、維度、意識存在、文明本源、人工智慧、量子物理、末日災難、外星生命等等科幻範疇,每一部都極具學科特色與文本特色。無論是江波、顧適、阿缺、張冉的肆意飛揚,還是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的成熟飽滿,或陳楸帆、寶樹、郝景芳、程婧波的沉鬱空靈,都讓讀者在深度之後無窮回味。
在中國科幻文學從默默無聞走向閃耀的過程中,「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扮演著重要角色。「華語科幻星雲獎」的出現,評獎範圍擴大到所有以華語文字形式表達,讓更多作者有了投身創作的理由,讓所有華語科幻作品都有了得到榮譽的可能。可以說,連續舉辦十屆的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為國內科幻文學最權威、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獎項。與此同時,得到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冠名支持,受到三位「雨果獎」得主劉慈欣、郝景芳、劉宇昆的題詞推薦的《星雲志》系列圖書,也成為見證輝煌十年的裡程碑之作。創作出《流浪地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的劉慈欣更是對《星雲志》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他看來,華語科幻星雲獎讓人看到了近十年華人科幻作家對科幻創作的不懈努力,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科幻文學優秀作品,而《星雲志》正是這努力的結晶。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不僅是檢閱華語科幻創作的標杆,還是觀察華人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窗口。《星雲志》系列圖書也是獻給廣大青少年和科幻愛好者最好的禮物。特別是對於年輕一代來說,科技的未來暢想,家長對青少年孩子的科學科幻故事投資,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科學世界中發揮優勢。這些故事也能讓孩子離開手機屏幕,在科技的世界中感受好奇和熱情!《du腦》的出品上市,標誌著《星雲志》十冊大圓滿收官。未來,博峰文化將推出更多作品,為中國科幻文學產業的繁榮發展而深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