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Beam 體驗:最適合小戶型家居的智能音箱?

2021-01-15 愛範兒

要說新派家用音頻,最不得不提的還是 Sonos。

直接讓音箱接入網絡,然後再用手機控制它來播放流媒體服務的內容,這個玩法在傳統的家用音頻系統裡面還是很少見的。

而且,Sonos 所構想 「全無線化系統」 支持 「不斷添加」。雖然目前還沒能從 5.1 突破到 7.1 的限制,但這種可以不斷疊加的做法確實多了一些新玩味。

再加上,他們一直把產品的側重點放在 「軟體更新」 和 「產品線擴充」 這兩個層面上。比起 「更新舊設備」,Sonos 更提倡的是 「更新固件」 和 「添置新設設備」 來補完用戶體驗的空缺,這個做法也跟傳統家用音頻品牌的做法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你看到,Sonos 新品的部署其實不那麼規律,而產品推出的節奏也更像是 「不按規則出牌」。至少在 「客廳影院」 構建完成之後,他們的品分支也變得分散,PLAYBASE 之後突然又把目光轉向智能音箱,這種 「看似無心實質有意」 的跳轉,確實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現在,思維較 「跳躍」 的 Sonos 又把目光移動到了 Soundbar 上,這次要搗鼓的是主打小體積的 「minibar」—— Sonos Beam。

在這款主打小戶型家庭的 MiniBar 產品上,Sonos 也投放了很多期待。他們想 Beam 既可以聽音樂也可以滿足家庭影音的需求,既要像 「賢內助」 一樣當家庭中控,也要做智能音箱處理家外事。

但經過體驗之後發現,Sonos Beam 依然能夠處理好聲頻方面的需求,不論是家庭影院還是單純的音樂播放其實都還可以。但要是在這個智能化還沒有完全起飛的地方,Sonos Beam 的智能化還是有點水土不服。

不,像 Sonos

在發布的時候其實已經看到了,Sonos 還是堅持之前的設計風格。

比起之前 Sonos PLAY:1 的那種大面積同色調分色的方向,Beam 走的這種整體統一啞光質感貌似更深入民心。

的確,Sonos Beam 和之前推的 PLAYBAR 一樣有著同款設計主調,它們都只有黑白兩種配色。而 Sonos Beam 這次做得更加徹底,不管是 Logo 還是按鍵都整合成機身的顏色,一體性更強。再加上,Sonos 在機身材質上加入了一些新的處理,即便是白色機身也不那麼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變黃。

外觀風格倒是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外觀配色變得更 「純」,視覺效果更統一了。而主打小戶型家用場景的 Sonos Beam,外觀上的核心賣點還是體積。

Sonos 這次是從機身入手,相比 PLAYBAR,Sonos 官方表示 Beam 已經壓縮了將近 60% 的體積。體積壓縮後,擺放就可以變得更加隨心所欲,不管是掛牆還是平面擺放都不會佔據太多地方。

Sonos Beam 省地方的另一點是,它沒有附帶獨立的低音炮,這一點和 PLAYBAR 的玩法是一樣的。要是用戶還需要一個外置低音炮,那也就只能選擇 Sonos 自家的 SUB 了。

就外觀而言,Sonos Beam 其實沒有太多的需要多說的地方。就跟它的外觀設計一樣,這是一款走極簡風格到了極致的產品。

極簡到把按鍵 「融入」 到機身上,接口也通過最傳統的方式收納在原有的位置,整個機身的遮蓋、一體性都做得不錯,這是 Sonos 在外觀上繼體積之後最可取的地方。

或者有些用戶會覺得這種新設計不那麼像老的 Sonos,但其實這正是 Sonos 想走的新方向。要做全面的家居融入效果,今天的新設計是必然的選擇。

智能化,你還 「水土不服」 嗎?

Sonos One 推出之前,他們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智能化計劃。

第一步是亞馬遜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引入,讓音箱們具備智能化的基礎。然後就是進一步的產品化,Sonos One 的出現是整個 「客廳音響系統」 開始智能化的苗頭。加入這款產品之後,用戶不單只能夠聽音樂或者做家庭影院,也可以用它來完成智能音箱的需求,如查天氣等。

這次推出的 Sonos Beam 則是更進一步,位於家具中心的它要成為整套智能家具的中控。

Sonos 在發布 Beam 的時候已經提到,Beam 也是支持亞馬遜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如果要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的話,Beam 也可以連接 Rokid 來實現中文語音控制。

很尷尬的是,Sonos 並不是內置了 Rokid 的助手,而是要通過 Rokid Mini 這款智能音箱來實現智能控制。而我們手上也沒有 Rokid Mini 這款智能音箱,Alexa、Google Assistant 這些在國內也都是 「水土不服」 的方案,所以還是未能夠體驗其智能化效果。

除了這一點,Sonos 在體驗上的優化還是比之前多了。

初上手的裝配,Sonos Beam 比之前整套客廳影院要容易得多。因為 Soundbar 要擺放的位置其實有很大限制,你不是掛在牆上就是放在電視面前。也是這個原因,軟體的空間檢測壓力也會降低,再加上新推出的 Sonos 不需要網線接入就直接使用,Sonos Beam 和單個 Sonos One 要組合起來也很方便。

至少,不需要再像之前那樣辛苦,把時間都浪費在識別和軟體連接上面了。

當然,客廳影院系統也包含著很多設備,工作量自然大得多。這也說明,如果是你跟著 Sonos 的產品節奏買,那後期添加的功夫確實還真的能少一點,這就是 Sonos 的 「產品添置文化」。

但如果 Sonos 能再化簡一下適配的步驟,那相信後追整套配置的新用戶也不會那麼辛苦。

另外就是,Sonos Beam 對網絡環境的要求還是很高。在安裝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提示 「網絡無法連接」,如果怕這個麻煩,還是讓你的 Sonos Beam 直接接網線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兩點是,Sonos Beam 其實也提供了 HDMI 接口。這對於不支持無線輸入的電視,還算友好一點。但它沒有配備獨立遙控,這在普通 SoundBar 產品裡面應該是很少見的。

但考慮到 Sonos 的產品一般都是用手機來控制的,所以沒有遙控這個確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機頂有按鈕,用戶也可以通過那個來控制播放。使用起來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接入電腦的無線音像那樣。

還需琢磨的 「萬金油」

雖然都是 Soundbar 類型的設備,但 PLAYBAR 和 Beam 代表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設備。

PLAYBAR 是正規選手,不管是尺寸還是配置都是按照標準方向走的。更多時候,它是有自己專注的領域。如果要更好的體驗,那把整套 Sonos 客廳影院配齊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但 Beam 作為一款跟著 「中小戶型家庭」 需求衍生出來的 Minibar 產品,它更多的是強調緊湊性、高度整合和空間節約能力,意思就:

一個人能做完的,最好就不要讓兩個人去做

Beam 自身就是一個高度集成的 3.0 系統, 低音單元放在機身正面上,而機身兩側的內部有兩個斜切放置的喇叭,用來增強環繞聲表現。用戶也可以再購置 Sub 和兩個 Sonos One 來整合成一套新的 5.1 系統,以滿足自家的音頻需求。

這樣跟之前的由 PLAYBAR 組建的系統相比,確實要簡單不少。不管是設備的數量、佔用空間還是價格,其實都降下來了。對於小戶型來說,確實是個好方向。

聲音方面,Sonos 一直都是走 「家庭影院 + 音樂」 兩個方向,所以聲音的調教會比較萬用。從上次試聽的感覺中了解到,Beam 的聲音素質其實並不差,但整體的聲音方向其實還是往家庭影院的方向偏移的:

▲(歌手:陳柏宇 | 專輯:告別之後原聲帶 | 音源:Spotify )

Sonos Beam 一上手給人的感覺就是很飽滿,整個聲音很厚很飽滿。整體的聲音傾向很均衡,但可能是因為要適應影院的需求,表現會稍稍向中低頻的表現傾斜。

人聲很突出,定位感做的還不錯,歌手的表現不會太鬆散。但人聲的還原還是有些生硬,雖然整個環境能有足夠的低頻包裹,但給人的感覺還是有點乾澀。

細節表現方面,Beam 的聲音延展還好,中高頻突出的時候會聽到有一丟丟生硬,音量大的時候會有些失真的狀況。樂器的分離度一般,尤其是聽中高頻樂器的分離度的時候,一些細節會混在一起。

▲(劇集:《GUNDAM THUNDERBOLT》第一季 | 視頻源:Bilibili | 視頻規格:高清 1080P | 輸入:筆記本 HDMI 輸入電視)

換到電視上看視頻,Sonos Beam 的聲音感覺會更好。原本厚實、低頻飽滿的聲線很適合看電視,尤其是追這種戰鬥比較多的動畫,Sonos Beam 在定位和聲音厚度上的表現會更突出。

另外,Beam 也有不錯的定位感。尤其是第一集自護公國活死人師團與 FA-78-1 戰鬥那段,槍擊的方向感都還原得不錯。尤其是爆炸、光速射出時那飽滿的聲音,Beam 確實做得很好。但如果細節能提上來,讓劇中的 Free-Jazz 能更突出、細節沒那麼 「凌亂」,那 Beam 就真的能夠做到 「影院音樂兩需求合一」 的目標了,現在還是差那麼一點。

「聰明人」 的哲學

總的來說,Sonos Beam 算是 Sonos 為適應新需求推出的產品。

和之前那些的產品不同,Beam 終於都不是一款面向全部用戶的設備。它的意義不在於 「添置」,而在於 「選擇」。

用戶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區分 PLAYBAR、PLAYBASE 和 Beam。這個選擇只跟自己的家用空間有關,和設備的後續支持沒有太大關係,用戶選擇任何一款產品,其實都能夠繼續購買 Sonos 的其他設備來組成系統,真真正正達到 「豐儉由人」 的目標。

以上提到的,其實是家庭音頻用戶的主要思維。添置大於置換,這才是他們的主要消費偏好。

愛範兒在之前的 Soundbar 體驗中提到,家庭音頻用戶其實更偏好 「添置」。很少一般用戶會選擇通過 「置換」 設備來提升體驗,反而他們更樂意去添加一些新的東西來完善自己的體驗。要是產品具備系統式的擴展性,更新的限制也低的話,相信會有更多人去選擇它。

這個其實就是 Sonos 的理念。產品一步步淡化 「迭代更新」 的理念,更多的是以點陣發散的方式來擴充產品布局,達到 「多賣些設備」 的根本目標。舊品也可以通過軟體更新來提升兼容性和部分性能,讓新品更好帶動舊品,從而形成一條密閉的產品法則。

這,也是 Sonos 產品哲學中最聰明的地方。

比起 Sonos Beam 身上那些實打實的賣點,個人覺得能夠自由搭建系統才是 Sonos 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最能夠撼動傳統產品的地方。

相關焦點

  • Sonos Beam音響評測:誰說小戶型就不能享受好音質?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這些電視加裝一個SoundBar外置電視音響,體驗一下效果立竿見影。可問題又來了,SoundBar並不算是廉價品,要想使用一款音品較好的SoundBar價格可不菲。這次美國無線智能音響品牌Sonos發布了一款為小戶型準備的電視音響——Sonos Beam,我們一起來體驗下。
  • 體驗完Sonos Beam,不看世界盃也有了打開電視的衝動
    在智慧型手機還沒有快速普及的時代,客廳是一個家庭使用最頻繁的場所,也是家庭成員居家互動的核心區域,但是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設備的發展,客廳反而顯得冷清了不少。如何最大化利用客廳空間,使其在有限空間範圍內承載更加豐富的功能,正在成為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也是Sonos Beam誕生的原因。
  • 一鳴驚人 Sonos Beam智能電視音響評測
    今年6月,Sonos發布了一款全新的智能條形音響——Beam。相比於此前推出的Playbar和Playbase,Beam的造型走的是小巧和緊湊的設計風格;節省空間的同時,也更便於擺放在電視機下方(也可採用掛牆式安裝),使用更加靈活。因此,Beam也更適合應用於臥室等小空間環境。
  • Sonos Beam條形智能音箱發布 售價3980元
    在智能音箱大行其道的今天,似乎每臺能發聲的小箱子都要給自己配上語音助手才算是功德圓滿。雖然之前Sonos已經推出過一款匹配多種主流語音助手的Sonos One智能音箱,但它們似乎仍未滿足,並在最近帶來了一款用於配合電視使用的Soundbar設備:Sonos Beam。
  • 宜家X Sonos是什麼樣的體驗?Symfonisk 檯燈音箱
    顯然對於我這個數碼愛好者來說,這類產品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首先音箱的音質不能差,然後為了搭配筆者的蘋果使用,最後還可以支持AirPlay連結等功能。 前段時間剛好去逛宜家看到 宜家XSonos聯名檯燈無線音箱Symfonisk Table lamp。宜家正好線上舉辦了申請試用活動,而筆者非常幸運獲得了這款產品,今天就和大家來看看這款產品體驗如何。
  •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 意在卡位智能家居入口
    除了以上三點,小度在家智能視頻音箱最重要的,是搶奪智能家居市場入口,而這是將來最大的一塊蛋糕。從這裡,我們也明白了,為什麼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其目的並非這個小小的音箱。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真正的目的和長遠戰略目標是智能家居,是這個無比巨大的藍海市場。而智能音箱,將來最有可能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
  • 尼爾森發布智能音箱品牌認知報告 小度是最智能的音箱麼?
    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正推進智能家居成為重要的落地場景,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智能音箱市場已經成為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爭奪的新賽道。而智能度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標準,不僅是企業搶奪入口的準入門檻,更是搶奪智能音箱市場的決勝因素。在智能音箱對決賽中,「智能之爭」由來已久。究竟哪家智能音箱最「智能」?
  • 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度智能音箱體驗:離真正的智能音箱還很遠
    從使用角度,可以把智能音箱的技能分成2個方面:語音生活助理、智能家居中控。當然,每款音箱也會有一些特色與獨家的功能,比如天貓精靈支持語音購物、訂外賣和充話費功能,它是與淘寶打通的,通過語音形式來下單、充話費,這種體驗還是很不錯的。然後是智能家居方面。
  • 糾結小愛音箱的萬能遙控版和Pro?簡單體驗告訴你誰更適合你
    隨著智能家居的普及,現在家裡面有幾樣智能設備已經不算新鮮事了,而對於智能家居環境來講,除了必要的智能設備外,還需要一個合適的智能家居入口。小米和華為等除了用自家的智能音箱作為入口外,還在自家旗下的電視上也加入了相關功能,更甚者在平板上(比如前上個月發布的華為MatePad Pro)也加入了智能家居的控制。
  • Sonos Beam在中國正式發布 首個中文語音合作夥伴Rokid賦能
    【TechWeb報導】7月17日消息,美國知名家庭智能音箱系統品牌Sonos於今天在北京正式舉辦了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其最新的智能條形音響—Sonos Beam,同時這款新品也於今日正式在中國上市。Sonos Beam是為了客廳而打造的智能條形音響。
  • Sonos Beam電視音響體驗:可動可靜,音質出眾
    Beam擁有黑白兩種配色,非常的「純」,周圍包裹著格柵紡織布,優雅的外觀讓它在家居環境中十分和諧。Beam儘可能的減少實體按鍵的存在,頂部採用了觸控板,可以控制音量高低、暫停、播放、下一曲,以及使麥克風等功能。以及內置的五個遠場麥克風陣列可實現更好的語音採集和識別。
  • 天貓精靈方糖智能音箱體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018年5月9日,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為我們帶來了一款新的硬體產品——天貓精靈方糖智能音箱,目前這款產品已經抵達我愛音頻網。天貓精靈方糖是繼天貓精靈X1、M1之後的另一款備受關注的智能音箱產品,在具體的使用功能上,它與天貓精靈X1、M1相比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體型卻小巧很多。
  • 不能打電話看視頻的智能音箱不是好音箱-天貓精靈CCH上手體驗
    人工智慧的火熱促使智能音箱成為這兩年最火爆的智能產品之一,市場熱度絲毫不亞於智慧型手機,小米、阿里、百度、騰訊等巨頭先後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大部分智能音箱價格親民體驗新奇。不局限於傳統音箱的造型,眾巨頭又先後加了一塊屏幕,不止要有聲音,還要有影像,甚至於還可以視頻通話。
  • 智能ai音響哪個牌子好_最新十大智能音箱排行榜
    亞馬遜、蘋果、谷歌、BAT等網際網路巨頭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而從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廠商,再到喜馬拉雅、酷狗這樣的內容平臺都來分一杯羹。而專攻智能音箱的創業公司則更多。   從語音控制家居、AI學習了解用戶喜好,再到語音購物、屏幕操控,各家智能音箱的創新之處不盡相同。   「百箱大戰」之中,有哪些產品脫穎而出,適合入手?
  • Sonos Beam vs Sonos Playbar評測
    您已經決定要使用Sonos條形音箱來提升電視的聲音,但您應該選擇哪兩種型號?Beam配備了增強的Alexa智能設計和改進的設計,但Playbar擁有較大的聲音。由於採用了更新,更現代的Sonos設計,Sonos Beam在成為更好看的產品時佔據了早期領先地位。它有白色或黑色可供選擇,並在其頂部面板上提供光滑的觸摸控制。
  • 智能家居變智障?親身體驗4款口碑硬貨 絕不踩雷
    近年來,智能家居炙手可熱,小到智能門鎖、智能音箱,大到智能家電,都已經深入到很多人的生活。然而智能家居高開低走的不在少數,曾經在網上被瘋狂吐槽的智能掃地機,出現滿屋子亂跑、懟牆懟凳子、被頭髮纏住等等問題;雞肋功能的智能門鎖,到門口需要掏手機打開APP,想想掏鑰匙豈不是更快更便利;更別提容易出現各種bug的智能產品,毛病不好找,修也不好修,導致很多用戶花了冤枉錢,得不到人性化的智能體驗。
  • 2019智能家居總結 2020智能家居預言
    消費者對智能家居多品類的產品線沒有清晰的概念,對各種紛繁複雜的協議標準更不清楚,所以必須需要廠家或者平臺方對接好的設備進行場景化展示,才能讓消費者擁有深刻的體驗,用戶觸控或者語音操控面板時,身臨其境的變幻場景功能,這便是展廳的魅力。
  • 誰在鼓譟智能音箱? | 風眼
    其二,市場需求的增長從天貓和小米兩次超百萬的銷售實例就能看得出來,消費者願意嘗試智能音箱這種新的產品和全新的智能家居交互方式。「消費者渴望在傳統家電、傳統音箱的消費體驗之外有新的體驗,而聲音比操作遙控器、操作手機更方便,還可以讓小朋友和老人享受簡單的操作。」小米生態鏈智能產品部高級研發總監陳維揚對鳳凰網科技表示。
  • 小米智能家居分享體驗
    目前很多品牌廠商都在做智能家居設備,但在設備聯動性和使用體驗上很難做出很好的體驗,不過小米生態鏈企業綠米聯創推出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確實做得非常出彩,筆者也有幸體驗到來自小米生態鏈企業綠米聯創推出的智能家居設備。
  • 無緣HompPod首發 智能音箱熱過了麼?
    去年6月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音箱產品HomePod。去年6月可謂是智能音箱廝殺最激烈的時候,國產智能音箱入雨後春筍般冒出。叮咚、天貓、小米等等都發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硬體產品。不少做硬體的廠商也把自己的音箱加了塊屏幕,裝上了安卓系統,號稱「智能」就匆匆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