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道IPO系列之"首秀復盤"011·【CureVac】#新冠疫苗#
【摘要】CureVac是無限與接近新冠病毒「解藥」的公司之一,其不論是潛力還是商業價值都是一個「香餑餑」。
據適道(ID:survivalbiz)消息,2020年8月14日,德國生物技術公司CureVac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CVAC」。根據公告,CureVac將會發行1330萬股,初始發行價為16美元/股,預計募集大約2億美元,主要用於開發COVID-19疫苗研發。
上市當日以44美元/股開盤來回震蕩,最低觸及36.15美元/股,最終收盤59.9美元/股,換手率177.58%,上市當日漲幅接近250%,總市值98.6億美元。
從實驗小白鼠到研製新冠疫苗
CureVac 創始人名為Ingmar Hoerr,是個德國人。
1990年代,還在讀博期間的Hoerr在小白鼠實驗中發現為小白鼠注射RNA藥物比注射其他藥物效果更好(主要是測試DNA反應),當拿到RNA技術許可之後出售合成的RNA獲得第一桶金。
和大多數醫藥企業一樣,CureVac在早期把絕大部分精力用於產品研發、臨床試驗上,所以在成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未能產生盈利。
量產的關鍵點在其推出了用於實體腫瘤的CV8102藥物以及用於狂犬疫苗的CV7202藥物,之後公司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融資也變得順利。
根據招股書顯示,CureVac收益主要來自於技術突破時得到投資方的大筆資金,另外就是mRNA的專利。不過成立至今依舊「入不敷出」,2018虧損總額為7118萬歐元、2019年虧損9984萬歐元,2020年Q1依舊處於虧損狀態。另外在招股書中披露,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內,CureVac依舊無法保持盈利。
來源:招股書
「伊波拉」爆發之後,CureVac 與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達成合作,CEPI出資,CureVac出技術共同製造量產mRNA疫苗的設備,防止「伊波拉」在歐洲地區擴散。CureVac在本場「戰疫」中表現搶眼,獲得不少市場口碑。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全球許多生物製藥公司紛紛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發,CureVac也不例外。
1月31日CureVac宣布企業正在新型冠病毒疫苗。得益於mRNA的安全性,其在工業量產方面也比其他類型疫苗有極大的優勢,今年3月,CureVac的CEO被邀請到白宮「匯報工作」,白宮對CureVac的方案表示肯定和支持。
全球競爭對手有三家:康希諾也是其一
目前以mRNA研製合成新冠疫苗是全球生物製藥的主流方式,CureVac的主要競爭對手分別是同樣出身於德國的BioNTech公司,以及出身於美國的Moderna公司。國內則是首個A+H疫苗股康希諾生物(06185)。
BioNTech比較「激進」,在尚未成功研製出防禦性疫苗,也沒有獲得上市批准的情況下今年3月份已經和中國復星醫藥達成合作。復星醫藥對BioNTech獲得復星醫藥5000萬美元的投資,隨後又獲得8500萬美元款項,用以加速研製、生產疫苗速度,但BioNTech的疫苗並未經過臨床試驗。
根據BioNTech官網披露,7月13日時旗下先進的兩種候選疫苗BNT162b1和BNT162b2,目前正在美國和德國進行中的1/2期臨床研究中對其進行評估,預計將於本月下旬開始2b/3期臨床試驗,並預計將招募30000名受試者。
但有分析指出,因為監管以及安全性問題,BioNTech旗下的疫苗不論在歐美地區亦或者在亞太地區,短期內都無法上市。
Moderna研製疫苗的進度明顯高於BioNTech和CureVac兩家公司,7月份時Moderna宣布已經完成了二期研究,效果超過預期並著手開始第三期研究。在本期研究中,Moderna將會經過美國監管部門同意之後組織3萬名染疫患者,以100mg劑量測試注射。
美國疫苗公司Moderna今年截至目前累計漲幅已經超過255%。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在疫苗尚未量產前,已經鎖定了4億美元的訂單。美國政府周二又宣布斥資15億美元向Moderna訂購1億劑疫苗,以兩劑接種計算,Moderna疫苗的價格約為30美元。
但在近日,Moderna卻遭到了專利爭議。
Moderna選擇使用脂質納米顆粒 (LNP)來保護mRNA不被人身體的酶降解,可以更好的傳輸到細胞中發揮作用,這也是Moderna第三期臨床試驗新冠疫苗 mRNA-1273的關鍵點之一。而這項LNP技術來源於美國Arbutus公司,Arbutus認為Moderna 的LNP 專利是侵權侵權行為,隨即向法院提起訴訟,Moderna 股票應聲大跌,市值蒸發約 30 億美元。
國內這邊,康希諾在陳薇院士團隊的帶領下,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Ad5-nCoV)的研發目前已經披露了臨床二期數據,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能夠引起免疫反應。
此前康希諾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伊波拉病毒疫苗Ad5-EBOV已取得1類生物製品新藥註冊證書,是中國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重組疫苗產品。
CureVac對比以上三家企業不論在體量、名氣方面呈現弱勢,疫苗研究進度也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但其優勢在於「性價比高」。Moderna 疫苗的測試注射劑量為 100 微克,而 CureVac 疫苗只需 2 微克即產生一樣的效果。在同等情況下,CureVac需要的成本、時間都要優於以上兩家企業,這也是CureVac的核心競爭力。
CureVac更得資本青睞
隨著全球染疫人數逐漸增高,民眾恐慌心理日漸加劇的情況下,誰能掌控新冠疫苗意味著掌控了未來。如今,CureVac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德國軟體巨頭SAP聯合創始人迪特馬爾·霍普(Dietmar Hopp),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以及卡達投資局都是CureVac的投資人。
早在2015年,比爾蓋茨旗下基金會以4000萬美元拿下CureVac的6%股份,同年再出資200億美元為CureVac用於科技研發以及針對愛滋病、伊波拉、肺結核疫苗的醫用試驗。公司成立至2016年,已完成至F+輪融資。
圖: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2017年10月,CureVac與禮來達成了總額高達17.95億美元的合作,開發多至5種癌症疫苗。2018年5月,CureVac在保留德國全球總部和製造設施的同時宣布將擴大其在波士頓的金融和科學業務。
今年3月CureVac的CEO到白宮「匯報」的同時,美國總統川普許諾會為CureVac提供資金加快研製速度,要求CureVac將總部遷往美國,並讓美國獨家獲得其新冠疫苗。
德國政府擔心作為「民族企業」的CureVac被美國收購,於今年6月向CureVac注資3億歐元,獲取了CureVac公司23%的股權。無獨有偶,7月份英國生物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向CureVac注資1.3億英鎊,獲得該公司近10%的股份。
可以說當下的CureVac是無限與接近新冠病毒「解藥」的公司之一,其不論是潛力還是商業價值都是一個「香餑餑」。而且CureVac作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德國研製新冠疫苗的企業,不論是歐洲資還是美國資本本對其關注度非常高,在資本的推動下企業後續升值預期極強。
免責申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選股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歡迎關注適道,獲取一手招股書解讀,和我一起探索商業帝國適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