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AI要增長?專家:未來城市需要一顆智能計算「心臟」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19日電(記者王默玲、溫競華)「從經濟發展來看,未來城市需要向AI要增長。AI賦能可以讓傳統產業真正從數位化轉向智能化,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智能計算會像陽光、空氣、水一樣,成為城市的一個生活基礎單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說。

在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海分會場,來自上海、廣東等省市的智慧城市領域相關企業、機構代表,圍繞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數位化轉型等話題,探討未來城市的創新理念。其中,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明確智能計算中心的作用,對地方政府如何定位、規劃和建設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有研究機構預測,人工智慧將每年為中國經濟帶來0.8個至1.4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未來人工智慧計算將佔據80%以上的計算需求。」單志廣解釋道,智能計算中心不同於傳統的數據中心,它不只是「存數據」,更重要的是實現高效「用數據」。「智慧城市最核心的就是數據,但大數據得不到有效處理反而會成為負擔,藉助智能計算中心,我們能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讓數據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進而對產業發展及城市治理提供高效支撐。」

不是「錦上添花」,專家們表示智能計算中心在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中,將成為標配的公共基礎設施。「智能算力將像工業時代的電力一樣重要。」浪潮信息副總裁劉軍表示,不論是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還是城市治理的創新高效,都需要依靠智能計算中心這顆「心臟」,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具有公共基礎設施的性質,需要在地區或國家層面合理布局與規劃,讓中小微企業也能用得起,真正賦能千行百業的智能化升級,拓寬經濟增量空間。

單志廣表示:「建成智能計算中心只是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未來還需要政府、業界的協作,在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領域,不斷打通場景與生態,讓智能計算中心發揮出關鍵作用。」(完)

相關焦點

  • 智能創新計算:量子計算潛力巨大、AI落地改變各行各業
    9月20日,在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舉行的2020年科技專家研討會上,多位科技專家聚焦智能創新計算展開研討。李世鵬總結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研究趨勢表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研究正在沿著以下方向發展:機器學習理論方面,向少樣本、分布學習、認知科學方向發展;在多數據源融合方面,向異構數據源融合、主動激勵、因果性和保護方向發展;在多智能體協作方面
  • 京東城市陳旭旭:AI和大數據如何撬動「城市計算」?| AIoT+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峰會在深圳舉行,京東城市計算事業部高級專家陳旭旭在峰會上分享了京東如何用AI和大數據打造智能城市。他們在今年11月20號的「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JDDiscovery)大會」上共同啟動了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城市計算是京東城市重點:讓數據互聯互通什麼是城市計算?陳旭旭拋出了這樣的問題。
  • GTC20|探索 AI 如何賦能視頻分析
    基於 AI 的視頻分析是計算機視覺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從創建 AI 模型到建立實時無縫視頻分析流程,開發者需要強大的工具簡化工作流程,同時獲得高性能和高精度結果。本次會議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開發者及決策者,並向他們展示 NVIDIA 在 AI、智能視頻分析、HPC 以及圖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計算性能如何增長
    原標題: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計算性能如何增長   晶片極限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系校長講席教授、電子工程系教授叢京生先生,日前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第30期「理解未來」講座上,從專業的角度向公眾介紹了摩爾定律的起源、發展及到達巔峰時刻後邁向「終結」時代的發展歷程,講述了半導體行業應以何種心態面對這一必然現象;又該如何積極應對隨之而來的機遇和挑戰。
  • AI計算量每年增長10倍,摩爾定律也頂不住|OpenAI最新報告
    每年增長10倍OpenAI根據這些年的實際數據進行擬合,發現最先進AI模型的計算量每3.4個月翻一番,也就是每年增長10倍,比摩爾定律2年增長一倍快得多。上圖中的縱坐標單位是PetaFLOPS×天(以下簡寫為pfs-day),一個pfs-day是以每秒執行1015次浮點運算的速度計算一天,或者說總共執行大約1020次浮點運算。需要注意的是,上圖使用的是對數坐標,因此AlphaGoZero比AlexNet的運算量多了5個數量級。
  • ACM SIGKDD 主席裴健:AI 要想有突破,「計算-數據-智能」平臺和...
    新的挑戰和機會是如何使得醫療不確定性的降低普惠全球每一個人,而不是僅僅是少數人受益,如何使得降低醫療不確定性的技術被用在向善的地方,避免加劇貧富分化。面對駕馭不確定性的挑戰,企業及其生態要作出根本性的改變。一直以來,企業和生態都以實現既定目標為本,要力出一孔完成從上到下制定的業務指標,最好還能獨立地創造價值。
  • 為什麼AI晶片需要突破馮諾依曼架構?
    數據是有價值的,因為人工智慧(ai)可以挖掘它的商業價值。 為了實現人工智慧,我們必須啟用新的計算模型。關鍵信息有兩個關鍵信息。首先,人工智慧工作量(即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需要一種處理數據的新方法——我們稱之為新計算架構(即計算模型)。「計算架構」的含義以及人工智慧工作負載需要哪些類型的更改將在稍後詳細說明。
  • 一文看懂京東智能城市布局:城市計算的「方法論」
    城市計算平臺——打造城市的作業系統在京東金融的理解裡,城市其實是缺乏一套整體的作業系統的,類似Windows,而他們推出的「城市計算平臺」就是要做這樣一件事。以雄安為例,國家對於其戰略定位非常高,一個設計方案不可能就把雄安城市形態全部鎖定,時間在往前走,也許幾年之後就落伍了。這意味著城市在長久的規劃、運維和預算中持續迭代,城市計算的方案也要適應城市自身的動態迭代過程。因此,京東總結了一套從規劃到運維再到預測,然後預測又去指導未來規劃的一個閉環可持續發展模式。
  • AIOpenIndex發布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城市榜單,中國32個城市進入世界...
    從城市層面,不同城市也根據自身情況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機構,比如中國北京的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加拿大蒙特婁的 Mila 研究院等。  近日,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推出了 2020 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以下簡稱全球 AI 城市榜單)。
  • 數字孿生:從細胞、原子到心臟和城市|新商業攻守道
    我們將邀請國內最具創新思想的企業領袖和富有洞見的專家大咖,圍繞當下社會最關心的數字商業領域的前瞻性、引領性議題,碰撞思想、洞察未來,進而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中,共創數位化轉型之道與轉型之路。新商業攻守道的宗旨是:共創商業新知,啟迪數字未來。
  •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如何建?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經濟增長、便捷移動、舒適環境、智慧民眾、安全生活、公正治理等六個維度都是考量智慧城市發展的依據。伴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很多問題亟待攻克,主要涉及四方面課題,首先城市信息資源過於分散、碎片化,數據較難共享;第二內部管理系統封閉,缺乏公眾參與;第三是缺乏統一信息平臺,無法實現城市全面感知,實現監控與應急聯動;第四缺乏安全保密體系,這是目前比較難以解決的方面。
  • AI是如何檢測色情片的?
    這並不是要降低自動化下真正的人力成本。人們必須對AI進行訓練,並對內容進行分類然後進行標記,以便AI能夠識別哪些不能或可能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這才是未來應有的樣子:公司提供個性化,現成的解決方案,使其全部業務能夠在越來越多的數據上訓練更好的分類器。
  • 北京智源-京東聯合實驗室「城市計算夏令營」正式開營!「城市計算...
    未來北京智源-京東聯合實驗室將繼續通過聯合學術界和產業界優質資源,進一步將前沿技術轉化落地,促進智能城市建設和新經濟產業發展。他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與京東共同探索一條「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新模式,培養一批具備懂業務、懂數據、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 未來的智能形式:人機融合智能
    鑑於此,也許有人會問:」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無人駕駛、類腦計算、智慧城市/教育/醫療/軍事/交通/…等人工智慧技術難道不是新科技嗎?」,若想要聽真話的話,答案就是:「對,這些都不含有新科學原理,都是建立在舊科學原理之上的新的技術組合,只不過讓各種牽引、期待、宣傳、用心等等包裝成了高新科技。「。
  • 華為鄭志彬:如何打造城市智能生命體?|CCF-GAIR 2020
    要打造一個城市有機生命體需要考慮到哪些因素?華為又是如何實踐的?鄭志彬博士的演講中有更多信息。有幾個非常典型的事件:前兩年習總書記到上海浦東的城市運營管理中心視察,他提出城市治理要像繡花一樣,如何通過數位技術的力量,使得這種城市治理能落實到每個老百姓心中今年3月底,習總書記到杭州的城市大腦,在杭州的城市大腦他指出,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到未來的智慧化,是整個城市的發展之路,未來面向超大城市的治理,我們一定要思考如何把數字科技的力量利用起來。
  • 智能技術如何自主?專家展望新一代人工智慧
    要做到像人類一樣觀察和理解世界,計算機需要什麼能力?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看來,這是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1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期間,包括20餘位院士在內的上百名業內專家,圍繞「智能製造」「機器學習」「智慧城市」等熱點話題,展望人工智慧的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使機器具有常識推理和對象屬性識別的能力,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使機器『學會如何學習』。」
  • AI如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百度滴滴曠視華為聯合建言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唐文斌,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等產學界專家代表紛紛發表主題演講。五、華為許映童:未來城市推薦算力的匯聚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以「人工智慧與城市生態創新中心」為主題發表演講。許映童認為,當前AI領域正從「AI+」向「+AI」轉變,應進入第二階段,即千行百業融合AI,用AI解決現有問題。
  • 美國領跑AI創新?福布斯全球AI 創企Top 50
    APPIER這是一家臺北的技術公司,幫助企業用人工智慧獲得增長和成功。66.PERSADOPersado擁有認知內容平臺可產生啟發的語言行動。 是一家用機器學習技術進行語言分析的公司,通過其saas平臺向用戶提供廣告文案攥寫的服務。
  • 當AI「智力爆炸」成為超級智能,普通智力人類是螻蟻/寵物?
    但相反,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AI 智力的爆炸式增長將會超越人類智力,並停留在所謂的超級智能左右的水平上。超智能水平究竟有多高?我們對此暫時毫無了解。但有人堅信,儘管超智能會超出人類的智力水平,但它本身也將具有一個界限或最終優勢。
  • 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
    未來的發展誰也不能說得準。聽到最多的就是醫療、教育、製造業。我沒有從事該行業,做不了深入研究,不敢瞎說。只說說大的方向吧。醫療行業的人工智慧肯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仿真模擬實驗,來形成醫學的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系統。可以嘗試企業通過科研平臺基於學術界新的突破性技術,進行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院進行基礎性的病理診斷、口腔診斷、放射診斷等,以及輔助診斷口腔等的輔助性器官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