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9日電(記者王默玲、溫競華)「從經濟發展來看,未來城市需要向AI要增長。AI賦能可以讓傳統產業真正從數位化轉向智能化,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智能計算會像陽光、空氣、水一樣,成為城市的一個生活基礎單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說。
在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海分會場,來自上海、廣東等省市的智慧城市領域相關企業、機構代表,圍繞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數位化轉型等話題,探討未來城市的創新理念。其中,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明確智能計算中心的作用,對地方政府如何定位、規劃和建設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有研究機構預測,人工智慧將每年為中國經濟帶來0.8個至1.4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未來人工智慧計算將佔據80%以上的計算需求。」單志廣解釋道,智能計算中心不同於傳統的數據中心,它不只是「存數據」,更重要的是實現高效「用數據」。「智慧城市最核心的就是數據,但大數據得不到有效處理反而會成為負擔,藉助智能計算中心,我們能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讓數據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進而對產業發展及城市治理提供高效支撐。」
不是「錦上添花」,專家們表示智能計算中心在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中,將成為標配的公共基礎設施。「智能算力將像工業時代的電力一樣重要。」浪潮信息副總裁劉軍表示,不論是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還是城市治理的創新高效,都需要依靠智能計算中心這顆「心臟」,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具有公共基礎設施的性質,需要在地區或國家層面合理布局與規劃,讓中小微企業也能用得起,真正賦能千行百業的智能化升級,拓寬經濟增量空間。
單志廣表示:「建成智能計算中心只是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未來還需要政府、業界的協作,在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領域,不斷打通場景與生態,讓智能計算中心發揮出關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