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有關重慶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類型。
一、地理位置
重慶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和34個省級行政區劃之一,它位於我國內陸西南部的長江上遊地區,屬於長江及其支流嘉陵江交匯處的丘陵山區,有「山城」之稱。由於重慶的地形崎嶇不平,因此城市的發展形式表現為組團式的城市格局。重慶的區域面積約為8.24萬平方公裡,分別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陝西五省相連。
作為我國人口最大的「市」,重慶的常住總人口約為3101.79萬人,分別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老牌的一線城市還要多,而上一年度的地區生產約為20363.19億元,人均GDP約為6.5萬元,比GDP總量比廣州、深圳都要低。
前面講到了重慶是「山城」,除了西部和西北部屬於四川盆地之外,其餘各個方向均有群山環繞,東連巫山、東南接武陵山、南近大婁山、北靠大巴山,地形相對封閉,僅通過三峽與外部相通。
二、氣候環境
相信大家對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應該不陌生的吧,詩中所描述的「巴山夜雨」恰好是對巴蜀大地多夜雨這一現象最直接的表達。
重慶大部分區域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受地形和氣候的共同影響溼度較高,容易形成雲霧,因此重慶也被稱為「霧都」,比倫敦、東京的霧天還要多。
地處亞熱帶季風區,自然而然有著雨熱同期的普遍規律,但是重慶地形相對封閉,僅向西敞開,「山城」和「霧都」的氣候疊加效應明顯,主要表現為以下3點:
1、白天和夜晚近地面和高空存在熱力循環,當夜晚降溫後近地面上升的熱氣流不斷降溫達到一定的高度凝結成雨滴降落形成「夜雨」;
2、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強延伸到四川盆地東緣,與大陸氣團相遇形成鋒面雨,由於兩種氣團勢均力敵便在此形成準靜止鋒,因此陰雨連綿;
3、受青藏高原的機械阻擋作用和高原自身的熱力作用,一方面西風環流被分成北支流和南支流,分別與西北風和西南風疊加,另一方面由於青藏高原面積廣闊、且海拔高,夜晚盛行高原吹向近地面的風,而重慶向西敞開的特殊地形有利於各路氣流的匯入,因此降雨較多。
最後,由於陰雨連綿的天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較強,因此造成了重慶連日來平均氣溫較往常偏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