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等死

2021-01-08 看電影看到死

看死君:本期「花園」欄目,帶來去年另一部大熱的LGBT電影《每分鐘120擊》。相比關於個體命運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部講述90年代法國抗艾運動的電影,無疑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文末福利)

在去年第70屆坎城電影節上,《每分鐘120擊》展映後,呼聲很高。儘管主席阿莫多瓦讚譽有加,但之後的角逐中未能摘下金棕櫚,只拿到了評審團大獎。而後在奧斯卡上,也未能入圍最佳外語片九強,頗為遺憾。

但我們一直相信,一部電影的好壞,不僅僅只是用獎項來衡量,總有一些價值是比獎盃更厚重的存在!

「這是一場政治的葬禮,也是我想要的葬禮。帶著我的屍體上街遊行,吹著口哨與號角。」

羅賓·坎皮略的《每分鐘120擊》是一部奇妙的電影,它的奇妙在於,影像如同病毒吞噬細胞那樣有著沁入骨髓的感染力,或者就像是在顯微鏡下靜看細胞的分裂與融合,感嘆生命的偉大,每一幀都是脈息的波動。

當然,我們並不能指望能從這部電影獲得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那樣的勵志精神,也不能期望像《費城故事》一樣來愉悅自己的愛之神經。

我們得到的只是一樁樁觸目驚心的現實事件,我們看到的只是愛滋病人面對困境的真實反應,我們聽到的只是遊行的呼喊聲,做愛的喘息聲,病榻的哀嘆聲。

可是,這些「只是」暗藏了那個愛滋年代多少的無奈,憤慨,激揚,痛苦。九十年代的法國是愛滋病爆發最嚴重的時段,就像電影裡所提到的那樣:16歲的男孩第一次和同性做愛,就染上了愛滋。那這究竟是誰的過失?病毒攜帶者,還是男孩本身?

或者是那個漠視愛滋的大眾,藥廠,政府。當sean和nathan談到這個問題時,原本很激進的sean講述了他被染上愛滋經歷的時候,並沒有一味地責怪誰,只是淡淡地說了句「責任是分割的」。

他嘴裡說著「疾病定義了我們」,同時又身體力行去做自己。他是愛滋病人為自己爭取權力的楷模,也是那個時代悲劇的犧牲品。

電影最出色之處在於它真實刻畫了愛滋病人的形象,沒有過多戲劇化的表現,也沒有採用紀錄片式的臨摹,而是將那個時代的背景和團體「刻」出來,打磨拋光,背景生動了,角色在那個處境下自然也就活了。

就像對於愛滋組織ACT UP的展現,全稱是「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愛滋病人團結起來爆發能量)。從電影一開始,氣氛就被高壓緊張的會議帶起,響指贊同,噓聲反對。成員之間的對抗、爭吵、商議,讓整個故事變得極為真實而立體。

我們在銀幕外看他們開會,似乎有一種看紀實片的感覺,也許會感到一絲冗長,但慢慢地我們便會感到仿佛有一顆熾熱的心在跳動,就像電影裡經常會出現一種動感的音頻,它似乎始終在提醒著銀幕裡的人:要一直戰鬥下去。

影片前半段著眼於描寫激進的群體運動,對政府的驕傲遊行,對藥廠的撒血示威,驚心動魄,又詩意盎然。這尤其歸功於導演對其極為藝術性的處理手段,以及對整部電影構架的編排和搭建。

不斷地利用閃回來豐富電影的敘事層次,並將節奏保持在一個頻率,讓觀者能保持一定時間的耐心。最為稱絕的是對事件本身的詩化,比如飛散的塵埃,融化在顯微鏡的細胞下;悠揚的塞納河,卻是血淋淋的紅色,讓人置身於魔幻時刻。

也許你還會記得那個歷史系學生的喃喃自白,他向我們講述的是法國二月革命的故事,畫面卻是愛滋病人示威遊行的紀錄影像。憂鬱的旁白,殘酷的影像,聲畫的分立,卻讓人感到一種言不由衷的哀嘆。

這樣的電影拍出來,不單單是為愛滋病人發聲,它更多的其實在於指明一點: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擁有著相同的權利,都不該被漠視。沉默=死亡,這是遊行示威中的一個鮮明標語。

這句標語數次出現在電影裡,旨在說明: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愛滋病人都不能被簡單對待,更不能被輕易忽視。也許你們的莫言,就是他們的末日。

有些影迷對於影片後半部的兒女情長頗有微詞,但我覺得這才是電影真正的靈魂所在,如果說群體運動是一個客觀視角的展現,那麼個體情感的波折就是主觀顯微鏡下活躍的細胞。就像nathan和sean的相愛,他們的感情線在這部電影看似微不足道,卻又不容忽視。

因為我們終將從團體中擺脫出來,進一步認識愛滋病患者的日常。有對舊愛的回憶,有對成員身份的玩笑猜測,也有兩人激情的纏綿。

不像《阿黛爾的生活》那樣的瘋狂大膽,也不似《請你的名字呼喚我》那樣的風騷撩人,導演更多的是賦予同性之愛一種香汗淋漓的迷情感。

暗色調,被放大的喘息聲,特寫在身體的遊蕩。既有直面性慾的赤裸,也有旁敲側擊的挑逗。一部同性電影如果能把床戲拍好,這部電影可以說就成功一半了。

當然,這裡的「好」不僅僅包括日式同性電影般的空洞唯美,《每分鐘120擊》所展現的是真實的瑣碎,就像性愛前,關於戴不戴安全套問題的探討;親吻的時候,還要顧忌口中的真菌感染。sean和nathan作為一對同性侶伴,他們經歷了相知、相識、相愛、相散。

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只是對於同性而言,這樣的歷程又多了一份坎坷與殘忍。尤其當他們共同置身於大海面前,大遠景,固定機位,兩個身影顯得如此弱小,但畢竟他們是兩個人,相互依靠,彼此撫慰。

電影裡充滿大量的迪斯科音樂元素,從頭到尾,人物就像是處在一個巨大的舞廳,光的跳躍,灰塵的顫動,人物也跟著不停地舞動。

導演用舞廳來比喻回應著愛滋病人爭取權利的勇氣,低頻率的節拍迴響在劇中人乃至我們的周圍,我們能感受的是一種激情,是一種對愛滋患者不屈動力的激賞。

他們會哭泣,他們會絕望,他們會死去,但他們卻又如此生機勃勃,充滿著爆發力,甚至驚人的後挫力。這種「後挫力」在於死者強大的影響(把骨灰散在宴席上示威),也在於電影最後二十分鐘力道十足的迴響。如果說前面兩小時是編導才能的春光乍洩,那麼最後二十分鐘才是真正考驗導演功力的時刻。

就像一輛載滿果實的馬車,走了很長的路,快到終點時,突然果實灑滿一地,我們只顧著趕路,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和果實的模樣。

就像是《伊萬的童年》中所展現的那樣,一地的果實就像是過往的回憶。導演旨在向我們呈現果實的樣子,似乎在對我們說:神經繃的太久,是該松一下了。對sean葬禮各方位的展現,不就是那一地果實:散亂的,無序的,有的還摔壞了。如此幽默,又如此凝重。對死亡的解構,其實就是對生命的正視。

也許我們現在還能夠回想起,nathan和sean之間那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nathan:你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

sean:我,愛滋病毒攜帶者,就這樣。

恩,就這樣。

相關焦點

  • 愛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愛滋病可怕嗎?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愛滋病專家桂希恩教授指出 ,愛滋病傳播途徑只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 ,其中母嬰傳播是家庭內傳播的主要途徑。桂希恩曾將愛滋病病人接到自己的家中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了 5天 ,他還對 146戶愛滋病家庭進行了調查 , 5— 6年間 , 34戶發生了家庭內傳播 ,佔總數的 23%。他還調查了 9 0對夫妻 ,其中一方感染愛滋病 ,且夫妻生活沒有採取保護措施 , 5年後雙方感染愛滋病 9人 ,夫妻間傳播率為 10%,傳播機率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
  • 愛滋病、B肝和梅毒,哪種病最可怕?危害都不容小覷
    那麼,愛滋病、B肝和梅毒都是比較可怕的疾病,但哪一種最可怕呢?一、愛滋病、B肝和梅毒,哪種最可怕?首先,愛滋病是對人體有極大威脅的疾病,愛滋病病毒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人人慢慢的喪失免疫功能。由上可知,愛滋病、B肝和梅毒可以說都是人體極為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儘早進行有效的治療,都是有可能造成死亡等嚴重後果。因此,愛滋病、B肝和梅毒都是一樣可怕的,難以比較,因此都要注意預防。二、該如何預防愛滋病、B肝和梅毒?
  • 人類歷史上第二例愛滋病治癒者出現:愛滋病其實早已不那麼可怕!
    所以說,HIV病毒本身不致命,但它搞垮了免疫系統,讓患者完全暴露在了病毒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保護,你所能想像到的疾病,都有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這個病人是怎麼被治癒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從第一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柏林病人說起。「柏林病人」名叫Timothy Brown,他被男友感染換上了愛滋病。
  • 薩達姆曾在獄中自曝,被美國折磨不可怕,害怕的是會得愛滋病!
    2003年的三月份,美國藉口伊拉克藏有生化武器和資助恐怖份子,對伊拉克發出通牒,要求薩達姆離開伊拉克並自首,在伊拉克拒絕之後,美國和英國的聯合部隊便悍然對伊拉克發動了攻擊,直到同年12月,薩達姆被美國士兵在他的家鄉提克裡特抓獲,隨後被囚禁了三年,這三年裡薩達姆受盡各種折磨,而根據環球時報報導,薩達姆曾在日記中透露,他最擔心害怕的便是在牢獄中得愛滋病
  • 史上最讓人「畏懼」4種病毒,愛滋病不是最可怕,第一讓無數人喪命
    史上最讓人「畏懼」4種病毒,愛滋病不是最可怕,第一讓無數人喪命。可能大家知道這個病毒的可怕性 ,因為15世紀末,這個病毒在300年間多次在歐洲捲土重來,後世學者估計,共有多達2億人死於這場瘟疫。不過現在天花病毒已經被完全消滅了,也是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唯一一個傳染病。
  • 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這種病——我有愛滋病,就不是人了嗎?
    他想像著家人那種不支持,不理解,排斥的態度,心情複雜。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家人,親戚,朋友還是知道了。  2.無力的吶喊   中國民間抗艾第一人高耀潔曾說:「面對愛滋病最可怕的是無知。」  上世紀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鄉村中,很多村民在賣血脫貧的鼓惑下,因賣血感染了愛滋病。這對當地政府來說是件醜事,因此封閉了村莊,不允許外人調查採訪。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人死之後會變成什麼?我們都聽說過很多鬼魂附體的故事,我的一個同事的嶽母身體一向都很弱,常常被死去多年的小叔子的鬼魂附體,那時她的表情突然變得古怪,說話聲音也變成男人,說話內容非常有條理,非常合邏輯,奇怪的是連他死後的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有時候站在大門外不進院子,家人問她為什麼?
  • 《好死不如賴活著》:一個愛滋病家庭的一年
    而現在,雷妹的生活,需要直面的是「死」字。由於愛滋病,她的兄弟死了,村東邊的李富也死了,村裡的空地上,一座一座的墳頭冒起來了。雷妹覺得自己應該也熬不過這年冬天。雷妹現在的願望是孩子們能好好的。馬深義聽人家說,出生就攜帶愛滋病病毒的小孩兒,只能活到4歲。即使還沒有發病,絕望下的馬深義也想到過死:「我感覺呀,我死了才最好,要按我的想法,我估計我的下半生,我這一生就算完了……」。可家裡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他還是一天天地挺過來了。
  • 愛滋病真的有那麼可怕嗎?這4大誘因需警惕,防範勝於一切
    愛滋病可以說是當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每個人都害怕感染愛滋病。近年來,愛滋病確診人數進一步增加,並有低齡化趨勢,很多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診斷出來的,因為這部分人並沒有真正了解愛滋病的相關知識,所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於預防愛滋病來說,是很重要的。
  • 基因編輯嬰兒:愛滋病不可怕 無知和偏見才可怕
    HIV感染者經過 數年的潛伏期後 才會發展成愛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低下而出現多種 機會感染 ,後期 常發生惡性腫瘤 ,並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國報告現 存活 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 789617例 ,報告 死亡245498例 。防治愛滋病任重道遠。
  • 全球最可怕殺人動物:10條命都不夠死
    導讀:別看它們有的體型很小,卻比任何人類都毒,別看它們有的平時很溫順,憤怒起來沒有人能擋得住,別看它們有的不怎麼攻擊人,若被咬上一口,10條命都不夠你死……下面我們就來揭開這十大可怕動物殺手的真面目。
  • 小兒麻痺後遺症不可怕,可怕的是......
    在交通不發達的農業時代,此病為散發狀態,到了20世紀40年代由於經濟的發達,人口流動量的增加,此病出現流行狀態。          幸運的是,我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顧方舟老先生成功研製了液體和糖丸兩種治療小兒麻痺症的活疫苗,這才讓數百萬兒童免於患病。
  • 人類史上傳染病排序,哪種最可怕?
    愛滋病由HIV病毒感染的愛滋病,也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它主要通過性、血液和母嬰傳播,一旦感染愛滋病,體內的免疫細胞會受到攻擊,導致患者免疫功能逐漸下降,直到失去免疫功能。因此,愛滋病患者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甚至會因為小小一場感冒就失去生命,病死率也極高。以上列舉的五種疾病都屬於比較可怕的傳染病,而生活中有五種疾病則被人們誤會已久,它們其實並不是傳染病。別自己嚇自己了!
  • 這種植物太可怕,曬不死,淹不死,葉子落地就生根,讓人很頭疼
    這個植物學被稱為「落地根」,我們叫他「不死鳥」,你們叫它什麼?它的繁殖力太強,淹不死,不怕陽光,很讓人頭疼的植物!朋友送了兩棵落地根,沒看到,看很特別的就行了。在農村,媽媽喜歡養花草之類的東西,把它們移植到家裡菜園的邊緣種下,誰認為因為種了它,開始了「噩夢」,還有一個煩心事。你們見過這種植物的厲害嗎?看看我的處境!
  • 摩羯座黑化後的性格會有多可怕
    一擊不中也不會放棄,而是會越戰越勇,不惜一切代價去戰鬥,直到把獵物吞入腹中。忍耐力強大的摩羯座在黑化後就會很可怕很強。他們習慣用沉默來武裝自己,不願意將過多的情緒表現在自己的臉上,不管什麼事情都能夠保持一定的優雅,仿佛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是個非常理智的人。
  • 世界上最可怕的五大病毒,傳染性極強!
    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病毒,15世界末,歐洲人把天花病毒帶到了美洲大陸上,曾經約有兩三千萬的原住民,百年之後只剩下不到100萬人。直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毒被徹底消滅。不過天花病毒如今還有樣品存在,分別是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及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 單一化,最可怕
    但是,這世界上,最可怕的單一化,就在我們頭上。太陽只有一個,月亮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甚至諸位讀者,世間也只有你一個。單一化的可怕,尤其對於生命系統是致命的。如果一種生命的基因不存在多態性小,極有可能在環境改變的時候,原來的基因不能適應變化後的環境,慘遭滅絕。滅絕的生命多嗎?太多了,地球上從遠古至今的生命,99.87%的生命都已經滅絕了。毫無疑問,這些生物大滅絕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不能適應變化的環境;不能適應變化環境的原因則根本在於基因多態性不夠。簡而言之,就是生物基因的單一性,決定了生物表現的遺傳的表型的單一性。
  • 一種可怕的病毒,沒有疫苗、沒有解藥、最高致死率達到90%
    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害怕,今天說的是一種比『非典』比『新冠肺炎』還要可怕的病毒-伊波拉病毒。沒有疫苗、沒有解藥、最高致死率達到90%。血疫 The Hot Zone (2019)導演: 麥可·烏彭達爾豆瓣評分:8.1主演: 朱麗安娜· 瑪格麗絲 / 諾亞·艾默裡奇 / 利亞姆·坎寧安 / 託弗·戈瑞斯 / 詹姆斯·達西 談論起『伊波拉病毒』,我們恐怕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這是種什麼病毒。
  • 德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急速發展卻不被西方同化
    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中國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很顯然各個國家對於我們的高度,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甩鍋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了,因為特殊所以往往會遭到非議,因為他們覺得你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 失敗不可怕,以失敗者自居才是可怕的人生
    人生,是悲喜交織的旅途,生活時常會有不如意,實現自己不一定有多難,有時它需要的,僅僅是多一點珍惜,多一點清醒,多一點堅持。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有夢才會有遠方,趁著還能啟程,此生總要執著追一次,勇敢闖一闖。只要你足夠努力,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你不放棄,未來一定很美麗。人生旅途中,我們往往都是先遭遇失敗,然後才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