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苦惡鳥,2018年五月拍攝於雲南盈江那幫白胸苦惡鳥:鶴形目 > 秧雞科 > 苦惡鳥屬 體型略大(33釐米)的深青灰色及白色的苦惡鳥。頭頂及上體灰色,臉、額、胸及上腹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虹膜-紅色;嘴-偏綠,嘴基紅色;腳-黃色。叫聲:單調的uwok-uwok叫聲。黎明或夜晚數鳥一起作喧鬧而怪誕的合唱,聲如turr-kroowak, per-per-a-wak-wak-wak 及其他聲響,一次可持續15分鐘。分布範圍: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及馬來諸島。
分布狀況:亞種chinensis繁殖在中國北緯34°以南低地。越冬於雲南、廣西、海南島、廣東、福建及臺灣。偶見於山東、山西及河北。為適宜生境下的一般性常見鳥,高可至海拔1500米。習性:通常單個活動,偶爾兩三成群,於溼潤的灌叢、湖邊、河灘、紅樹林及曠野走動找食。多在開闊地帶進食,因而較其他秧雞類常見。也攀於灌叢及小樹上。俗名:白臉秧雞 白面雞 白胸秧雞 苦惡鳥
文字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圖片2018年五月拍攝於雲南盈江那幫
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江瑞德公眾微信號
閱讀推薦
1、每日一鳥(104期)——慄樹鴨
2、每日一鳥(103期)——慄頭蜂虎
3、每日一鳥(102期)——斑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