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心軸線讓你想起城市,很多人的反應應該和我一樣是北京市, 北京的城市結構是古代帝王的需要,天圓地方……
同樣是世界各地,巴黎,羅浮宮,聖日耳曼城,協和廣場,凱旋門,香榭麗舍田園大街,城市的軸線上連接著歷史和藝術之美, 在華盛頓,白宮、國會山、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和城市的中心軸表達了「政治中心」的意思……世界上很多有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心軸。
在北京,從永定門到天安門,經過太和殿、幹清宮、萬年山,到達鼓樓、鐘樓,中心軸線將內城、外城、皇城、紫禁城一一連接,中心軸線百年的歷史還在繼續, 北京的景點也堆積在這些軸線上,當然也伴隨著地鐵路線。
但是,中國的中心軸線還擁有對稱的城市,除了北京,另一種生活方式還有成都和天地之差,被稱為「慢動作」的城市成都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中國西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源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從公元前四世紀開始,明王朝九世就是「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此被命名為成都,經過4500多年,城址未遷移,城名不簡單, 相繼有七個割據政權建在這裡, 成都一直是各王朝的州、郡治所, 漢是全國五大城市之一, 唐是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 北宋是開封以外的第二大城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
這個城市也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蹟等多處名勝古蹟,是中國最好的旅遊城市之一。
就像北京快的生活節奏出名了一樣,成都的「慢」也出名了。
很多人一提到老成都的味道,就會想起老成都的茶館, 早上的時間從裝滿熱餐具的茶開始。
成都茶館到處都是,茶館多,茶客多,喝茶花時間而聞名,城市發展生活節奏也在加快,但在公園和街頭小巷依然能看到很多喝蓋飯的老成都人。
不僅是茶館,路邊的工匠也不停,坐下來撫摸耳朵要花5分, 不得不說, 還有,我是工匠。
後來趙雷的「成都」著火了, 火到了大江南北,火到了四面八方, 來成都的人更喜歡居酒屋了,但出門的時候也不知道有沒有帶著用心的女孩。
在《中國城市幸福感調查報告》中,成都、杭州、寧波、南京、西安、長春、長沙、台州、銅川、徐州10個城市上榜, 「我住的城市各方麵條件都很好」、「我認為城市的未來會成為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繼續選擇在這個城市生活」、「外邦人給我生活的城市帶來新的活力」……成都的公共服務、包容度、城市未來的期待。
你也想走成都的街道,走春熙路,走寬窄胡同,最後進居酒屋嗎?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