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窩溝封閉,怎麼還是蛀牙了?」今年四年級的小明做過窩溝封閉,原本以為不怕蛀牙了,沒想到做過窩溝封閉的牙齒還是長了黑點。三年前開始,全市小學二年級學生都可以免費進行第一恆磨牙的窩溝封閉。不少家長認為做了窩溝封閉就一勞永逸,其實做了窩溝封閉以後定期複查和保持口腔衛生也很重要。
寧波市適齡兒童窩溝封閉覆蓋率已達百分之百
有的孩子做了窩溝封閉牙齒還是蛀了
小明從小就愛吃糖,媽媽特別擔心她蛀牙。二年級的時候,接到老師發放的免費窩溝封閉通知單,媽媽早早帶他做好了裡面4個大牙的窩溝封閉。本以為做了窩溝封閉就不用愁了,誰知道過了1年多,媽媽發現小明做過窩溝封閉的一顆牙齒上還是長了黑色的蟲洞。「怎麼做了窩溝封閉還蛀牙,窩溝封閉是不是沒有用?」小明媽有疑問。
同樣是1年多前做的窩溝封閉,市民張女士的兒子的牙齒雖然沒有蛀,但窩溝封閉的縫卻變得發黑了。她擔心孩子蛀牙,趕緊去看牙醫。「醫生說是窩溝封閉的材料部分脫落了,窩溝縫裡被染色呈現黑色,暫時還沒有達到蛀牙的程度,但以後要注意,經常去看牙了。」張女士鬆了一口氣。
據了解,寧波市從2013年起,對全市範圍內小學二年級學生免費實施第一恆磨牙窩溝封閉。2015年9月到今年6月,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項目在全市小學覆蓋率已經達到100%,實際封閉率達到92.06%,有5萬多名小學生接受了窩溝封閉。
寧波市口腔疾病防治臨床指導中心主任應斌斌介紹,窩溝是指在口腔中磨牙上凹凸不平表面上的凹槽及溝隙,能夠起到增大咀嚼面積、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有利於把食物充分嚼碎。如果窩溝部位的裂隙比較深,就容易積聚致齲的細菌。因為孩子的刷牙方式通常倉促不認真,不易清潔到位,一旦細菌侵入牙齒就會發生蛀牙。
據了解,我國關於青少年齲齒調查中顯示:少年兒童中70%以上的齲齒都發生在牙齒的窩溝部位。
「給牙齒做窩溝封閉是一種防齲的有效方法。它的原理就是將一種高分子樹脂材料填滿磨牙咀嚼面的小窩和溝裂,隔絕外來的致齲因素,達到防齲的目的。」應斌斌介紹,研究表明,做過窩溝封閉的牙齒患齲率明顯低於未做過窩溝封閉的牙齒。
做了窩溝封閉不是一勞永逸
定期檢查和認真刷牙也很重要
很多家長以為,做完窩溝封閉後孩子就再也不會長齲齒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做窩溝封閉的最佳時間是在剛萌出第一磨牙的時候,一般在孩子6-7歲。窩溝封閉是一種預防措施,但不是說做了就一定不會蛀牙。如果窩溝封閉不全,或是做了以後又脫落了,就很容易蛀牙。」鄞州口腔醫院副院長謝靜忠介紹,在窩溝封閉操作過程中,封閉劑與牙齒之間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嚴絲合縫,一旦存在間隙,暴露的窩溝就會發生齲壞。而且,做窩溝封閉的六齡牙是口腔裡的「頂梁柱」,咀嚼食物主要靠它的力量,人們在咬合時,六齡牙承受的力最大,不知不覺中就會把填堵材料咬碎。失去保護的六齡牙最容易受到牙斑菌的攻擊。
「窩溝封閉僅對預防窩溝齲有效,也不是一勞永逸。如果封閉劑出現磨耗或脫落,仍有可能出現窩溝齲。」應斌斌介紹,齲病的發生部位不僅限於窩溝,對於兒童來說,兩個牙齒相鄰部位的蛀牙也很常見,而窩溝封閉對除窩溝外其他部位的蛀牙都沒有預防效果。
「做了窩溝封閉以後,最好三個月以後去醫院複查一次,如果發現脫落可以馬上重新封閉。這以後每隔半年最好到醫院檢查一次,定期了解孩子牙齒的狀況。」應斌斌建議,如果做了窩溝封閉,一兩年以後發生脫落,一般不建議重新封閉。因為一方面時隔太久,再次封閉效果可能不好;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良好刷牙習慣已經養成,窩溝封閉的意義也不大。窩溝封閉以後,要保持口腔衛生,認真刷牙、合理飲食、控制零食以及定期看牙醫,一項也不能馬虎。
既然窩溝封閉能有效防止蛀牙,那成人是不是也可以做?謝靜忠介紹,隨著牙齒不斷的磨耗,牙齒的溝壑會變淺,使得食物殘渣不易嵌入,也更容易刷掉,也就不容易蛀牙了,所以成人沒有必要做窩溝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