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報記者 範開雲
出鏡寶貝:鄭歆淇
如今,家長們對孩子的牙齒健康都格外關注,很多人早早給孩子做了窩溝封閉。但一些家長表示,本以為做了窩溝封閉後就不用擔心孩子有蛀牙了,誰知一年後還是長了黑色的蟲洞,這是怎麼回事呢?牙科專家表示,做了窩溝封閉並不能一勞永逸。不管任何時候,定期檢查和認真刷牙都是很重要的。
什麼是窩溝封閉
窩溝是指在口腔中(牙上凹凸不平表面上的凹槽及溝隙,能夠起到增大咀嚼面積、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有利於把食物充分嚼碎。如果窩溝部位的裂隙比較深,就容易積聚致齲的細菌。因為孩子的刷牙方式通常倉促不認真,不易清潔到位,一旦細菌侵入牙齒就會發生蛀牙。
據了解,我國關於青少年齲齒調查顯示:少年兒童中70%以上的齲齒都發生在牙齒的窩溝部位。
「做過窩溝封閉的孩子,齲齒率明顯低於未做窩溝封閉的孩子。」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主治醫生柏揚表示,給牙齒做窩溝封閉是一種防齲的有效方法。它的原理就是將一種高分子樹脂材料填滿(牙咀嚼面的小窩和溝裂,隔絕外來的致齲因素,達到防齲的目的。但是做窩溝封閉並不能一勞永逸,定期檢查和認真刷牙還是很重要的。
定期檢查和認真刷牙很重要
柏揚表示,很多家長以為,做完窩溝封閉後孩子就再也不會長齲齒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窩溝封閉是一種預防措施,同樣一個孩子,做窩溝封閉後齲齒率肯定會降低,但也不意味著家長可以放心不管了。」
做窩溝封閉的最佳時間是在剛萌出第一(牙的時候,一般在孩子6-7歲時。窩溝封閉是一種預防措施,但不是說做了就一定不會蛀牙。如果窩溝封閉不全,或是做了以後又脫落了,就很容易蛀牙。
另外,窩溝封閉僅對預防窩溝齲有效,而齲病的發生部位不僅限於窩溝,對於兒童來說,兩個牙齒相鄰部位的蛀牙也很常見,而窩溝封閉對除窩溝外其他部位的蛀牙都沒有預防效果。
「做了窩溝封閉以後,最好定期去醫院複查一次,如果發現脫落可以馬上重新封閉。這以後每隔半年最好到醫院檢查一次,定期了解孩子牙齒的狀況。」專家建議,如果做了窩溝封閉,一兩年以後發生脫落,一般不建議重新封閉。因為一方面時隔太久,再次封閉效果可能不好;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良好刷牙習慣已經養成,窩溝封閉的意義也不大。窩溝封閉以後,要保持口腔衛生,認真刷牙、合理飲食、控制零食以及定期看牙醫,一項也不能馬虎。
平日裡,家長要監督孩子認真刷牙。柏揚表示,從孩子第一顆牙萌出開始,家長就要蘸著紗布給孩子擦牙,等孩子再大一些,就要讓孩子學會刷牙。「一開始可以不用牙膏只用牙刷刷,等適應以後慢慢增加牙膏的量。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這些都是必須要注意的。」幾歲孩子適合窩溝封閉
柏揚表示,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可給不同的牙齒做窩溝封閉。
3至4歲的孩子可封閉乳(牙;
6至7歲左右的孩子可封閉六齡牙;
12至15歲左右的孩子可封閉第二恆(牙;
在寶寶的牙齒中,最應進行窩溝封閉的就是六齡牙。六齡牙因在6歲左右萌出而得名,它是萌出最早的恆牙,並且不會被替換,是我們使用時間最長的牙齒。
此外,六齡牙就像房子4個角的水泥柱那樣支撐著上下頜骨和口腔的空間,對整個口腔的牙齒有定位的作用。而且它們是咬合面面積最大的牙齒,咀嚼壓力負擔最大。
同時,因為「六齡齒」的窩溝又多又深,容易藏垢納汙,產生齲齒。因此,牙科醫生呼籲家長要用窩溝封閉保護好孩子的「六齡牙」。
而三四歲的孩子做乳(牙封閉,要看孩子的配合程度和家長的決心。如果孩子抗拒,可以到6至7歲時做。
即使換牙也應保護好乳牙
柏揚表示,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的乳牙反正要換掉,保不保護都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她在就診時就碰到過一個8歲的小姑娘,乳牙壞得很嚴重,正面臨尷尬的選擇。如果不拔,牙齒會壞得更厲害,如果拔了將容易導致錯頜畸形。「乳牙能堅持到換牙,才能保住它的位置。如果提前拔掉,其他牙齒長的時候就會把它的位置佔掉,從而導致牙齒長得不整齊,長大了還要做牙齒矯正。」
所以,家長日常要注意監督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刷牙習慣。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都應該做到。
另外,很多家長知道吃糖對孩子有危害,卻不知道巧克力、蛋糕、含糖餅乾對孩子牙齒的傷害也是同樣大的,尤其是當很多孩子喜歡把糖果點心含在嘴裡的時候。
同樣,很多家長意識不到一點,那就是吃含糖食物的頻率比量更重要。同樣一塊糖,分一次吃完和分三次吃完對牙齒的傷害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吃糖的要求時,與其讓孩子分幾次吃,不如讓孩子一次吃完,然後再給她餵水。「吃完甜食喝口清水太重要了,家長一定要注意。」
對於牙刷的選擇問題,柏揚表示,不管是電動牙刷還是傳統牙刷,只要是能激發起孩子刷牙興趣的,都可以選擇。「不管什麼牙刷,讓孩子愛上刷牙的就是好牙刷。當然,牙刷頭的毛毛要選軟的,這個要注意。」
對於刷牙時間,柏揚表示,刷牙最好能持續三到五分鐘,但是對孩子來說會比較難一些,家長還是視孩子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