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萊塢大片這麼火?美國好萊塢大片背後的美國文化元素闡釋

2021-01-08 英語名師王樹振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同時也是傳達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以商業為目的的好萊塢電影,憑藉菜單式、全球化的運作推廣,被看做世界電影的典範。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很好地塑造、傳播了美國形象和美國文化價值觀,以至於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不得不擔心美國 文化帝國! 的侵略會壓制甚至取代其他民族文化,造成文化價值的單一化。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力量,除了美國大國的政治、經濟、商業影響力,美國電影產業的製作模式,精巧的故事敘事方法等原因外,還有一種重要的內在因素,那就是好萊塢電影呈現的美國文化價值核心觀念。

在好萊塢製作的大量電影中,都充分展示了這種美國文化價值觀,其核心就是人道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環保主義、美國夢與大眾文化等。

一、拯救落後國家與人道主義

美國的基督教信仰賦予其「己所欲,必施於人」的宗教使命感,因此,美國為扮演「全球警察」的角色、拯救落後國家、維持全球秩序、推行「美式民主」、實施人道主義找到了所謂的「法理」依據,而好萊塢影片《太陽之淚(Tears of the Sun)》(2003)則滿足了美國民眾的宗教心理,正是對這一宗教元素的闡釋。

在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飾演一位忠誠英勇的美國海軍下屬「海豹」特種突擊隊的隊長沃特斯。沃特斯被海軍秘密授予了一項使命——率一支精幹的「海豹」分隊前往奈及利亞的叢林,營救一位支援當地醫護工作的美國醫生萊娜康德裡克斯。

奈及利亞內戰失控,軍閥武裝屠殺平民,在非洲,這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但由於有一名支援當地醫療工作的美國籍志願醫生萊娜康德裡克留在那裡,於是美軍派出精銳的海軍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秘密潛入這片非洲叢林中營救萊娜醫生。這支小分隊順利地找到了萊娜,但萊娜堅持除非把她照看下的70位難民一起帶出邊境,否則她誓死也不會離開這裡。在這個叛軍盤踞、且充滿著種種未知危險的原始叢林中,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危險,看著堅定地選擇了和自己的病人生死與共的女醫生,沃特斯隊長該如何抉擇?

特種部隊士兵在接受訓練的那一天起就得學會以任務為重的處事原則,而現在則可能要帶上一批與任務無關甚至會彷礙他們順利完成任務的人,把萊娜打暈強行帶走可能更符合現實中的海豹隊員作風,但在電影中編劇正是要故意製造這種良心和命令的衝突,讓這些訓練精良的特種兵在軍人的天職和人道主義之間作出選擇。

儘管此片有粉飾「美國人民解放軍」的高大形象之嫌,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剖析人性、讚頌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電影,片尾有一段話說道:「許多慘絕人寰的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善良人們的不作為」也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思想。

二、剷除邪惡勢力與個人英雄主義

基督教信仰是典型的「一神教」信仰,上帝與撒旦的二元對立凸顯了美國所代表的正義力量,因此剷除邪惡勢力,也被其看做是自己責無旁貸的宗教使命;而在剷除邪惡勢力的過程中,受希臘神話影響,美國人推崇個人英雄主義,有著普遍的「阿克琉斯」情結。《颶風營救(Taken)》就是對此具體的闡釋。

本片講述了已退役的國家特工布賴恩一心想做一名稱職的父親,彌補過去對女兒肯姆所失去的父愛。

剛滿17歲的女兒肯姆執意要與朋友19歲的阿曼達去巴黎度假,看著女兒第一次離開父母,布賴恩心中忐忑不安。就在肯姆與同伴抵達巴黎寓所後,一夥綁匪衝進房間將二人劫持。通過前特工搭檔的幫助,布萊恩查出這是一夥以販毒與組織賣淫為主的犯罪集團,其背後勢力異常龐大。

營救之路危險重重深不見底。幾經冒險打探後,布賴恩找到了這夥犯罪集團的老窩。經過一番殊死較量後,特工布賴恩終於救出女兒,並得到了女兒的原諒,父女之情重新建立。

當布萊恩接到女兒在巴黎被綁架前的最後一通電話,沉著冷靜應戰,並向電話那端的敵人痛下戰書。那一刻,大幕拉開,誰都知道,英雄要登場了。但這個英雄不是為了拯救人類、國家,甚至不是為了正義,除了女兒,他誰也不拯救,誰也拯救不了。在美國好萊塢的文化背景下,布萊恩必須先成為一個英雄,然後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父親。

三、拯救地球與環保主義

拯救地球與環保主義大多體現在好萊塢製作的災難片中,如《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反映了美國人的救世主情結。

《後天》描繪的是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儘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儘量保暖。

與此同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正在紐約與自己心儀的女孩參加一個全國高中競賽,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巨大的海浪從海上撲入紐約城。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

影片中的主人公傑克·霍爾,是作為救世主形象出現的,一方面,作為一個氣候學家,但他成功地預測了災難的發生,儘管遭受質疑和嘲笑,但他依然堅持己見;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父親,他不但成功地拯救了自己兒子的性命,而且在最後幫助國家做出決策,拯救無數美國人的性命。

與此同時,影片借霍爾博士之口指出氣候發生巨變的原因就是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變暖,從而反映了環境保護的主題。

四、美國夢與美國精神

美國人崇尚個人奮鬥,主張通過個人努力在自由的社會競爭中獲勝,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美國社會也瀰漫著自由平等的信念,這也催發了美國人努力奮鬥、生而平等、民主自由的美國精神。而好萊塢製作中也不乏闡釋這一元素的影片,如《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iness,2006)》。

克裡斯·加納是一個聰明的推銷員,他勤奮肯乾努力,卻總沒辦法讓家裡過上好日子。妻子琳達終究因為不能忍受養家餬口的壓力,離開了克裡斯,只留下他和5歲的兒子克裡斯託夫相依為命。事業失敗窮途潦倒,還成為了單親爸爸,克裡斯的銀行帳戶裡甚至只剩下了21塊錢,因為沒錢付房租,他和兒子不得不被攆出了公寓。

克裡斯好不容易得到了在一家聲名顯赫的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然而實習期間沒有薪水,90%的人都沒有最終成功。但克裡斯明白,這是他最後的機會,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唯一路途。沒有收入、無處容身,克裡斯唯一擁有的,就是懂事的兒子無條件的的信任和愛。

他們夜晚無家可歸,就睡在收容所、地鐵站、公共浴室,一切可以暫且棲身的空地;白天沒錢吃飯,就排隊領救濟,吃著勉強裹腹的食物。生活的窮困讓人沮喪無比,但為了兒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信仰,克裡斯咬緊牙關,始終堅信:只要今天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皇天不負苦心人,克裡斯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專家。克裡斯的奮鬥過程,完全可以看成通過個人奮鬥實現美國夢的典範。

五、貴族情結與大眾文化

由於與歐洲歷史上的淵源,美國人骨子裡有著普遍的「貴族情結」,如標榜身份地位、推崇豪門家世,但是廣大的中產階級的存在,又使得美國被打上了有別於歐洲的「大眾文化」的外在烙印。《鐵達尼號(Titanic,1997)》就是對這兩種文化元素的對立衝突的最好闡釋。

1912年4月10日,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豪華客輪鐵達尼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坐上了頭等艙;另一邊,放蕩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也在碼頭的一場賭博中贏得了下等艙的船票。

羅絲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偽的生活,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救起。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傑克帶羅絲參加下等艙的舞會、為她畫像,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1912年4月14日,一個風平浪靜的星期天夜晚,鐵達尼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面臨沉船的命運,羅絲和傑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

影片中以露絲為代表的貴族階層與傑克為代表的普通民眾的相戀與結合,最終又因命運的悲劇而被迫生死兩別,充分體現了美國在處理自身貴族情結與大眾文化時的矛盾性。

結語

總之,好萊塢電影中體現出來的人道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環保主義、美國夢與大眾文化等文化價值觀,不僅是美國發展的動力,也是世界大多數人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好萊塢電影豪華的製作,成功的推廣,不可否認地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標杆,影響著全球的文化價值評判標準。我們應在對其進行客觀評價的同時,吸收有益的經驗,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的電影產業,保持優秀的民族特色,傳播我們的文化價值觀,增強我們大國的自豪感和優越感。

作者:王樹振

本文由大學英語王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今日-青島]美國維吉尼亞州「灘雲」壓境如好萊塢大片
    [今日-青島]美國維吉尼亞州「灘雲」壓境如好萊塢大片 美國維吉尼亞州「灘雲」壓境如好萊塢大片。
  • 美國好萊塢科幻大片在歷史上的真正出處,99年保密協議背後的故事
    《1999年保密協議》和99年那一戰1999年是人類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年,如果說將人猿開始使用火和工具視為人類文明的開端,那麼1999年差一點就成為人類文明的尾巴。今天當80後和90後聽到00後討論人口問題,覺得地球上人口太多,環境承載力受不了的時候,都會不屑一笑。
  • 《神鬼傳奇》預告片正式發布 媲美好萊塢大片
    《神鬼傳奇》預告片正式發布 媲美好萊塢大片   看慣美國大片的你,也許正在尋找一款可以滿足你追求極致視聽享受的超級大片。   近日,以《神鬼傳奇》"東方傳說"為背景的同名國產大片,首部官方預告片於今日正式發布。
  • 俄羅斯太空片衝擊好萊塢「霸權」 場面不輸大片
    而影片5000萬元人民幣低成本背後的故事,也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了一些啟示。  大場面不輸好萊塢大片  1985年2月11日,前蘇聯「禮炮系列空間站」收官之作「禮炮七號」與地面控制中心失聯,後果無法預計,工程師維克託·阿約金和退役太空人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臨危受命,肩負起這項驚心動魄的太空維修任務。
  • 好萊塢大片上演美國大兵北極基地拯救俄總統,普京幽默回應:爛片
    普京被俄羅斯的記者給「套路」了,免費給好萊塢大片《冰海陷落》打了廣告,儘管他對影片的評價是「爛片」。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的一場記者會上,一位俄羅斯記者獲得了向普京提問的機會,他在現場概述了好萊塢大片《冰海陷落》的劇情:俄羅斯國防部長為了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策劃了一場陰謀,將俄羅斯總統綁架到北極的軍事基地,潛伏在北冰洋深處的一艘美國核潛艇的艇長喬
  • 《獨立日:捲土重來》觀影體驗:充斥著廣告的好萊塢大片
    而現在,隨著3D,IMAX的流行,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放映手段領略到好萊塢大片的瘋狂特效。於是在《獨立日》上映的時候,小編花費了55元大洋購買了一場IMAX的電影票,下午一個人捧著爆米花坐在座位上欣賞起了羅蘭·艾默裡奇為我們打造的一場視覺盛宴。
  • 《獨立日2》+QQ:網際網路產品與好萊塢大片擦出火花
    這是中國網際網路品牌首次植入好萊塢大片。但更多的好萊塢電影,植入的中國元素是中國功夫、中國山水(《阿凡達》)、傳統的道家文化(《功夫熊貓》),但中國觀眾對於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元素一直褒貶不一、持有爭議。有些觀眾表示,是衝著裡面的中國元素去看電影的,這些元素會讓他們感到親切、產生共鳴。而也有不少觀眾表示,傳統的中國符號有時牽強、生硬,很難觸動他們。
  • 大投資電影遭遇票房慘敗 好萊塢大片模式提前衰落
    剛過去的周末夢工廠動畫的《極速蝸牛》、環球的《冥界警局》以及獨立片廠的《赤焰戰場2》票房均不如預期,加上早些時候《巨人捕手傑克》《重返地球》等片的失利,好萊塢大片模式似乎提前衰退。   2013年幾部大片失敗說明整體市場情況不行嗎,不,今夏北美暑期檔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3.8%。主要受益的是中等成本的電影,比如《驚天魔盜團》《辣手警花》《世界末日》以及《神偷奶爸2》。
  • 中國電影應該擁有與好萊塢不同的價值
    繼《功夫熊貓》後,好萊塢再走「中國路線」,推出帶有明顯中國元素的大片《木乃伊3》。雖然在中國市場口碑不怎麼樣,但一個多月下來,全球票房已突破3億美元大關。中國元素何以在這兩年迅速成了好萊塢電影的賣點?    9月11日,著名電影理論專家、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錦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 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美國大片不自信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中國文化短波 好萊塢大片在桂林愚自樂園開拍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四日電 題:中國文化短波  故事影片《煙村三月》封鏡  中國第一部將戲曲形式和寫實性表演相結合的影片《煙村三月》五月十一日在江蘇常州正式封鏡。該片主題指向了現代社會中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如何對待愛滋病人這樣一個現實。
  • 談談美國新好萊塢電影與美國新好萊塢電影文化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式舊電影機制分化瓦解,向新的方位變革轉型的時期,好萊塢電影界自身的權利結構、導演群落、表演方法、觀眾群體、電影理論等方面都開始了新陳代謝。20世紀70年代美國好萊塢電影經過變革重組,確立了新的電影機制。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電影進入了多元發展的新時期。
  • 《恐龍人》電影針對好萊塢大片所具有的絕對優勢
    所謂具有的絕對優勢,很簡單,就是好萊塢沒有做到的事情,科幻電影《恐龍人》做到了。
  • 好萊塢大片既視感:絢麗的中學生化學實驗
    拍攝所用的設備和技術均為好萊塢大片御用。將複雜的科學原理,運用直觀的視覺形式呈現出來,作為猿輔導推出的第一期科學可視化視頻,它將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展現24個重要的中學化學實驗反應現象,以及一系列中學化學結構模型的超高清圖片。這些視頻和圖片都將在9月的猿輔導秋季班課中與全國中學生見面,並將免費共享給全國的學校和老師,用於日常課件或教學使用。
  • 《侏羅紀世界3:統治》等大片紛紛延期,「好萊塢大片寒冬」繼續襲來
    《侏羅紀世界3》北京時間10月7日,環球影業正式宣布《侏羅紀世界3:統治》檔期推遲一年,從原定的2021年6月21日改為2022年6月10日北美上映,而近日《沙丘》《007:無暇赴死》《速度與激情9》等多部大片都宣布改檔,往年電影扎堆的聖誕檔如今相當冷清,由於美國疫情遲遲得不到控制,不少好萊塢大片對市場的信心銳減,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大片
  • 堪比好萊塢大片?
    國產電影、電視劇的特效總是被吐槽、詬病,被人戲稱「五毛特效」,錢投進去不少,成果卻是讓人笑掉大牙,與國外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大片一比就相形見絀,觀眾也頗有「恨鐵不不成鋼」的感覺。那麼國產影視真的就沒有「酷炫狂拽叼炸天」拿得出手的特效了嗎?
  • 內地市場成好萊塢「爛片回收站」?
    《環太平洋》、《速度與激情6》、《驚天危機》等好萊塢大片在北美市場遭遇票房滑鐵盧,在中國卻賺了個盆滿缽滿。中國有望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照好萊塢近年經驗,保住中國票房,電影就不會差,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在想方設法打入中國市場。
  • 好萊塢大片暑期檔混戰 《苔蘚》票房破200萬
    好萊塢大片暑期檔混戰 《苔蘚》票房破200萬 時間:2010.07.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編譯/Ben 分享到:
  • 2021年,20部好萊塢大片
    帶大家看看2021年最期待的20部好萊塢大片。1.《謝裡》2021上映日期:2月26日推薦指數:★★★★小蜘蛛+復聯導演羅素兄弟荷蘭弟飾演一名退伍軍人,有戰爭應激創傷。於是他開始吸毒,負債纍纍,先後搶劫了11家銀行。
  • [北京您早]維吉尼亞州「灘雲」壓境如好萊塢大片
    [北京您早]維吉尼亞州「灘雲」壓境如好萊塢大片 維吉尼亞州「灘雲」壓境如好萊塢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