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2020-08-05 天文在線

科學家發現,生命可以在以氫為主的大氣中生存。這一發現對尋找生命有一定的意義,但其實它在科學家的意料之中。

在自然天文學研究中,大腸桿菌代表著簡單的生命形式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2007年,一句話改變了薩拉·西格爾的職業生涯——在美國的太空探索中,沒有什麼比遇到外星生命而不知更悲慘的了。

從那以後,西格爾(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就一直在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可能在觀察到生命的同時,卻因為它不像地球上的生命而無法識別它。她說:「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因此,她開始證明生命可以在與我們的大氣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存活,即使是那些100%由氫組成的環境。她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微生物可以在高度易燃的氣體中生長。儘管這一發現對許多微生物學家來說不足為奇,但它確實對在宇宙中尋找生命有一定的啟示。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培養

在大多數情況下,天文學家只能研究像木星和海王星那樣大的行星的大氣層。這些巨大行星膨脹的大氣層比巖石行星稀薄的大氣層更容易被探測到。雖然新技術和工具使天文學家能夠探測越來越小的世界,但這句話仍然適用:星體越大越好。

出於這個原因,天文學家將首先探測到巖石世界周圍以氫為主的大氣層,然後才能探測到類地大氣層。因此,西格爾和她的同事轉向實驗室,看看微生物是否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研究小組分別將代表簡單和複雜生命形式的大腸桿菌和酵母放入富含營養的溶液中,然後用氫氣衝洗。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每隔一個小時左右,他們就會計算實驗臺上的微生物數量,看看這些微生物的數量是否在增加。西格說,如果它們能夠從培養皿中吸收正確的東西,它們就會成倍增長。

實驗結束時,研究小組發現這兩種微生物在氫環境下都能正常繁殖,儘管速度比在空氣中要慢一些。

但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微生物學家肯尼斯 尼爾森(南加州大學)認為這並不奇怪。當你把大腸桿菌和酵母放在葡萄糖肉湯中,它們會發酵,這意味著它們會把糖轉化為酒精、氣體或酸,而不呼吸。因此,它們幾乎可以在沒有大氣的環境中生長。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尼爾森表示,這對微生物生理學家來說很正常。他認為這恰恰說明了跨學科工作會遇到的問題。

身為天文學家而非微生物學家的西格爾承認,她認同他的觀點。但是,相反,她認為這篇論文的一個目標是展示科學之間交流的必要性,即使這意味著向更廣泛的天文團體展示簡單的、已經得到證實的微生物研究。

她說,如果我們想在其他地方找到生命,這種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需要來自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多種科學的信息。我們的結果對天文學家來說是陌生的,因此它的創新只會在天文背景下顯示出來。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這是一種酵母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在自然天文學研究中代表了複雜的生命

搜尋氫氣

有了這些實驗,就沒有必要把重點放在尋找與地球特別相似的大氣層上。相反,在尋找生命的過程中,西格爾認為可以尋找那些充滿氫氣的行星。

但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天體生物學家德克·舒爾茨-馬庫奇(柏林技術大學),對這種方法表示擔憂。

他表示,首先,由於氫元素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中,所以有氫大氣層的巖石行星可能並不多。但如果有,那的確會豐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最新研究表明,氫氣也可以維持生命的生存

此外,微生物發現氫是如此美味以至於舒爾茨-馬庫奇擔心任何生命都會耗盡大氣中的氫。

這發生在早期的地球上。他說:「所以如果我看到一顆含有大量氫的類地行星,那就不是真正的生物特徵,而是反生物特徵。」

儘管科學家們還不能就富氫世界的意義達成一致,但這樣的對話將為未來探測地外生命奠定基礎。特別是如果這些對話包括更多的微生物學家,正如尼爾森所述,因為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生命可以利用氫作為能量來源,不僅保證了生長,而且是茁壯成長。

作者: SHANNON HALL

FY: Pluto Jupite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發現微生物可以在全氫氣環境中生存繁衍
    來源:【cnBeta.COM】科學家認為系外行星K2-18b大氣層主要由氫氣組成,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腸桿菌和酵母可以在100%氫氣組成的大氣層中生存,因此K2-18b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適合生命存在。
  • 研究顯示木衛二鹽水海洋可以製造氧氣和氫氣
    ,或許能夠維持生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認為木衛二冰殼之下隱藏著鹽水海洋,目前,美國宇航局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木衛二地下海洋可能像地球海洋一樣化學均衡,可以維持生命存活。  這對於即將實現的木衛二任務是一個好消息,該任務計劃近距離飛越木衛二,探尋這顆衛星是否存在生命跡象。
  • 科學家發現微生物可在100%氫氣環境中生存,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支持
    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氫氣環境中生存和生長,這表明生命可能在比人類通常認為更廣泛的外星世界中進化。生命不需要氧氣也能生存和生長氫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雖然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有全氫大氣層的巖質行星,但是他們預計這種行星肯定存在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並不起源於水!
    沒有水,生命就無法生存,但是水可以分解 DNA和其它關鍵分子。所以,早期的細胞是如何解決水悖論的呢?2023年2月18日, NASA宇宙飛船將穿越火星大氣層,點燃反推力火箭,降落在火星表面,釋放六輪巡航飛彈「毅力號」。假如一切進展順利,該任務將在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著陸,火星赤道附近一處約45公裡寬的裂口可能曾經是液態水湖泊。
  • 研究稱木衛二地下水可維持生命 氫氧比例類似地球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導 西媒稱,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團隊日前刊登在《地球物理通訊》月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木衛二地下水中存在維持生命形式的必要的化學平衡關係。據西班牙《阿貝賽報》5月18日報導,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堅信木衛二冰封的地表下蘊藏著深邃浩瀚的鹹水海洋。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或能在富含氫的外星星球上存活!
    很顯然,在太陽系,除了地球,暫時還未發現可以適合人類繁衍的星球。那麼富含氫的外星星球能夠養活人類嗎?我們知道,木星的大氣層富含氫,雖然研究人員認為木星上沒有生命,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生命可以在純氫環境中生存。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生命可以在100%的氫氣氛中茁壯成長。這一發現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宇宙中生命如何(以及在哪裡)存在的理解。
  • 生命離開氧氣就不能活了嗎?氫氣告訴你,No~
    這項發現表明,生命可以生存的系外行星環境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豐富多樣。△圖源:Veer圖庫氫氣也能「孕育」生命?氫為主的大氣中含有微量的還原氣體,有利於生命的起源,因為還原前體分子被認為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
  • 生命離開氧氣就不能活了嗎? 氫氣告訴你,No!
    根據近期《自然-天文學》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驚訝地發現,微生物可以在百分之一百的氫氣中生存和生長。這項發現表明,生命可以生存的系外行星環境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豐富多樣。其次,儘管尚不知道氫氣能夠對生命產生多大的毒性(對動物的健康危害僅與通過置換肺中的氧氣進行窒息有關),但過去的研究也未能證明微生物會在純100%氫氣中生長。  而這項研究發現,簡單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大腸桿菌,以及更複雜的單細胞真核生物——酵母都可以在100%氫氣氣體環境下的液體培養基中生存和繁殖。
  • 探討氫氣的生命意義,氫氣存在的價值
    普通人和醫生都應該理解,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對身體的基本功能維持十分重要。我們知道,適得使用醫用氣體能治療疾病,急症患者經常使用氧氣等氣體救命。但是某些不存在缺氧情況時或許可以用氫氣產生治療作用。氫氣在人體上的使用曾經用在潛水醫學領域。氫氣用於大深度潛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氫氣在高壓下麻醉作用小,可以避免大深度潛水使用氮氣產生的麻醉作用。
  • 氫氣作用在於調理
    氫氣是許多游離狀態的化學自養微生物最普遍電子供體,你可以理解為氫氣是細菌生存的能量營養素,氫氣對這些微生物的作用類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對於人類的作用。深海熱液噴泉口附近溶解的氣體中存在大量氫氣,人們根據這個證據推測這裡廣泛分布的微生物也是利用氫氣作為電子供體生存的,或者認為氫氣是海底熱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供應鏈的源頭。
  • 生命離開氧氣就不能活了嗎? 氫氣告訴你,No~
    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呢?它能在什麼樣的極端環境中生存呢?除了地球,生命能在地球之外的環境中存活嗎?離開地球大氣,生命還能生長嗎?這些問題解答起來會很複雜,牽扯到很多化學知識,甚至於科學家們還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這些未知的領域。最近,有了新的進展!根據近期《自然-天文學》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驚訝地發現,微生物可以在百分之一百的氫氣中生存和生長。
  • 實驗室研究發現微生物可以在全氫大氣層中生存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無論我們認為生命是多麼的艱難,它都會不斷地超越預期。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腸桿菌和酵母可以在由100%氫氣組成的大氣層中生存, 這可能對其他星球上的生命產生了迷人的影響。
  • 實驗表明外星環境能夠承載生命
    Hurt)   一篇新發表的論文指出,大腸桿菌與酵母菌等單細胞生物能夠在許多系外巖態行星的大氣中生存。   作為人們尋找外星生命這一龐大工程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知道承載生命的行星在我們望遠鏡的「眼中」究竟是什麼樣的:這些行星到底是否和我們有著相似的大氣?且這些行星上的生命又將如何改變他們的大氣?
  • 美國科學家團隊證實微生物可在100%氫氣環境生存生長!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4日公開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團隊發現,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氫氣氛下生存和生長。這項發現表明,生命可以生存的系外行星環境遠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豐富多樣。我們地球的大氣中,氫氣含量微乎其微,但許多質量大於地球的巖質系外行星,可以在其大氣中保持大量的氫氣。此前科學家就曾發現過有一類比地球略大的「超級地球」,含有此類富氫大氣。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的新研究稱,如果想要通過分析大氣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那麼只關注類地行星是不夠的,最好把有氫大氣的行星也納入研究範圍之中。 當系外行星從其恆星前方經過時,就能研究其大氣組分——此時恆星光必須穿過行星大氣才能到達地球,而部分恆星光會被行星大氣吸收。按照不同波長分解恆星光得到光譜,觀察恆星光譜,發掘其中缺失的部分,就能揭示行星的大氣組分。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 但如果外星生命的化學機制和地球生物不同怎麼辦?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的新研究稱,如果想要通過分析大氣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那麼只關注類地行星是不夠的,最好把有氫大氣的行星也納入研究範圍之中。當系外行星從其恆星前方經過時,就能研究其大氣組分——此時恆星光必須穿過行星大氣才能到達地球,而部分恆星光會被行星大氣吸收。
  • 吸氫氣抗衰的又一例證
    最新研究證明一種抗氧化劑對人的血管老化具有對抗作用,其實血管是組織後勤補給線,是信號傳遞路,人老其實先老血管,血管內皮功能是血管最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最新人體試驗研究證明,能靶向線粒體的抗氧化劑具有對抗血管老化的作用,這證實了過去動物實驗的研究推測。
  • 在純氫氣裡也能活!我們離發現外星生命又近了一步嗎?
    可是,什麼樣的環境才適宜生命存活呢?這樣的環境,其他星球上有可能出現嗎? 最新的研究發現,這個可能性,或許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容易達到——比如,在100%氫氣的環境中,生命也可以存活。
  • 同濟最新研究表明:冰冷的海底巖石裡存在微生物圈
    它們依靠什麼方式維持生命?昨天,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江濤聯合美國學者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海洋下洋殼巖石中的確存在微生物,它們在依賴自養方式生存的同時,更大程度上依靠攝取現成有機物的異養方式生存。研究由此揭示了海洋下洋殼巖石中存在的深部生命圈及其生存策略。過去近20年間,地球深部生命研究取得的重要進展之一便是發現了海底洋殼生物圈。
  • 微生物可在100%氫氣環境中生存!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更容易了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即使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已經讓我們找到了3976顆系外行星,但系外行星離地球太遙遠了。目前僅憑天文望遠鏡還無法對它們進行更直接的觀測,仍然無法確定哪個系外行星是存在生命的宜居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