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最近一段時間,天氣更冷了,據統計,2020年12月平均氣溫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圖片來自中國氣象局網站
很多同學對天氣、氣候感興趣,也希望能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個相關專業和院校,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收藏哦~~
大氣科學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大氣科學基礎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系統掌握大氣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進行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相關應用的技能,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能在氣象學、氣候學、大氣物理、大氣探測及相關學科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主要學習大氣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受到科學思維、科學實驗、資料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專業訓練,具有進行大氣科學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
主要專業課程:
大氣探測學、大氣物理學、流體力學、大氣化學、天氣學原理和方法、現代氣候學、動力氣象學、中國天氣、氣象統計方法、數值天氣預報、短期氣候預測、氣象科學繪圖
主要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天氣學分析基礎、天氣會商與討論、天氣預報綜合實習、數值預報模式設計與實踐、臨近和短時天氣預報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學生深造方向:
大氣科學、應用氣象、海洋學、水文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
主要就業行業和部門:
氣象、民航、海洋、水利、環保、農業、國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應用氣象學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基礎,掌握大氣科學基本理論以及較廣泛的應用氣象學基礎知識,對與應用氣象學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高新技術以及新興的應用氣象業務有所了解,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在氣象、農業、生態、環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國防、環境生態保護、防災減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有關機構等從事相關應用氣象業務、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較強創新能力且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應用氣象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現代應用氣象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具備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並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
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天氣學原理、動力氣象學、氣象服務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遙感原理及應用、農業氣象學、農業氣象情報預報等課程、城市氣象學、航空氣象學、微氣象學、地氣交換的基本原理、應用氣象學方法、氣候資源學、氣象災害與評估、氣象服務學、GIS氣象應用與開發、氣象大數據。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教學實習、生產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踐:
天氣預報綜合實習、應用氣象綜合實習、微氣象實習、大氣探測實習、農業氣象實習。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應用氣象學、大氣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等相關專業。
學生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與氣象、民航、農業、環境、海洋、國防等相關的科研、教學、管理工作,也可以繼續深造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接下來為想學習大氣科學和應用氣象學的同學們,推薦一所院校,這所院校沒有頂級名校的名氣,但是在大氣相關專業領域還是非常優秀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坐落於南京江北新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學校始建於1960年,應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先後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大氣科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蟬聯全國第一、獲評A+等級,氣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4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