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星球大戰中的服裝設計美學

2020-12-05 水木致尚藝術設計考研

相信看過,甚至沒看過的朋友們都對《星球大戰》中的一句話耳熟能詳(不是 I am your father!!)

那就是——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原力與你同在)

這也是為什麼昨天(5月4日)會被影迷們稱作星球大戰日的原因(諧音梗,5月4日英文May the fourth 音同 May the force)

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實在是很難get到星戰的點——明明是極具先進化的未來世界,卻到處都是上世紀的服裝風格;明明是能使用原力的絕地武士,卻依然使用遠古時期的冷兵器打架;明明是全宇宙文明大發展的世界觀,卻僅僅就幾個主角來拯救世界,劇情單調的甚至不如動畫。。。

沒錯,星戰看上去確實就像網絡上的爽文一樣,圍繞著主角拯救世界從開始至結束,但我們也應該先清楚,我們是以2020年的眼光去看待一個1977年就上映的片子,在那個時代那個美國,星球大戰系列帶給人們的不光是視覺上的衝擊與劇情上的新穎,能讓其熱潮延續至今,並依然靠情懷就能輕鬆上10億票房的原因,還在於其對美國潮流文化與設計美學根深蒂固的影響。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移民國家,除了當地的印第安人是真正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外,其他民族均來自世界各地。有些是為了擺脫飢餓,有些是為了可以自由地選擇宗教信仰,大多數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以及實現自己的夢想。

只看這一背景就能確定星戰為什麼會在美國受歡迎,因其反映的正是美國的多人種交流、多元文化共存的現象

如圖,美國的克萊斯勒大廈就是標準的裝飾主義風格建築,融合了各種元素的產物

1977年5月25日,星球大戰正傳系列第一部《星球大戰:新希望》橫空出世,因其物資預算問題,僅在全美32家電影院上映,但卻立馬成為黑馬,其服裝設計師——英國插畫家、服裝設計師約翰·莫洛(John Mollo)獲得了1978年的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這也是星戰系列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大獎的提名。

導演喬治·盧卡斯深受日本導演黑澤明《羅生門》、《七武士》的影響,是個狂熱的日本武士迷,在星球大戰中也常見日本風格的造型。

對黑澤明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也能看得出來,星球大戰在劇情方面借鑑了《戰國英豪》(描繪了敗軍之將保護公主攜帶重金穿越敵陣的故事),,並成功地將武士造型融入進了科幻未來主義風格中。

在星球大戰之前,幾乎所有的科幻電影人物造型都是單調的未來主義連體緊身衣(原諒我cue一下星際迷航)。

據博物館技術總監和首席策展人瓦萊麗·斯蒂爾所說,在《星球大戰》之前,科幻戲服陷入了「一種陳詞濫調式的未來口吻」:銀色斜條紋連身褲;輕薄的緊腿希臘羅馬戰士服裝,或是寬大的現代造型。「所有能聯想到星際旅行之類的東西,都非常60年代。」

但《星球大戰》採取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策略:它的衝鋒隊,達斯·維德,以及敵人的戰士都穿著約翰·莫洛設計的帥氣、精簡、樸實的軍裝。正如盧卡斯從黑澤明的武士電影參考了情節和人物,戲服也從日本傳統服飾中吸取了的靈感。

而服裝設計師約翰·莫洛與插畫師拉爾夫·麥誇裡(Ralph McQuarrie)打破常規,著眼於武士與和服文化

整個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絕地武士之光劍就是日本武士刀造型的延伸。

而黑武士Darth Vader的黑色盔甲造型,也不難讓人聯想到日本民俗風格的武士盔甲

而絕地武士的造型也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日本的浪人

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設計者也並沒有完全的照搬大和民族的服飾,而僅僅改了一點點細節——將大廓形外衣改成了近乎單色的長袍——就在一件浪客服上衍生出了一種歐洲中世紀的風格

這種日本戰國時期室町時代與歐洲中世紀結合的折衷主義,既能體現當時絕地武士凋零,隱於闤闤之中的浪客之感,又能通過單色中世紀袍服強調絕地武士的精神修煉。

約翰·莫洛從導演那得到的要求非常簡單:「觀眾一定不能有意識地注意到戲服。」換言之,每個人的服裝、卡通風格,應該直接表達出他們的個性,以至於讓戲服和人物的行為和表演融為一體。即使達斯·維德的制服顯然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也是根據這條準則來設計的。

而這樣的造型,也影響到了當時處於後現代主義設計與極簡主義等設計思潮下的人們。

最先產生的變化,就是日本設計師開始大量湧入北美市場。

最著名的當屬山本耀司,他仿如先知一般,提前預料到了星球大戰的大爆,在星戰上映的同一年(1977年)在東京推出了自己的Y系列,在其第一個女裝系列中,對日本和服等傳統服飾進行了重新設計,設計師山本耀司是八十年代闖入巴黎時裝舞臺的先鋒派人物之一。

之後,他與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一起,把西方式的建築風格設計與日本服飾傳統結合起來,使服裝不僅僅是軀體的覆蓋物而是成為著裝者、身體與設計師精神意韻這三者交流的紐帶。

此前歐美一貫注重凸顯人體曲線的服裝設計(參考前文提到的星際迷航系列)

而那時日本時裝則是注重對輪廓的解構,例如三宅一生1982年Kamiko系列,在過去了十多年後,又再次在《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中大放異彩,前傳三部曲的服裝設計師特麗莎·比格在借鑑 「Kamiko」系列設計下,又採用傳統的日本Shifuori面料縫製。

如圖,1982年,ISSEY MIYAKE「紙衣」

而當時的美國青少年們或許不會猜到,在之後賣了40年情懷的國民電影,主演卻脫離了西方的時裝與文化傳統。

就在《星球大戰1、2、3》上映的時期,日本經濟迅速崛起,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四處收購企業,日本設計師也開始統治時裝世界。

在歐美不乏有人從電影中看出了某種暗示:日本就是片中的某個邪惡帝國。如此看來,片中三位英雄的衣著就成為西方與日本關係的有趣對應:漢·索羅穿得像美國西部片裡的牛仔,穿齊膝長靴,重爆破手槍插在槍套裡,吊在大腿上;服裝師莫洛是英國人,他給萊婭公主穿上白色長袍,把她打扮得像未來主義風格的伊莉莎白女王一世,仿佛要接受洗禮,她的純真又讓人回憶起早期好萊塢劇裝大師亞德裡安(Adrian,1903-1959,好萊塢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服裝師,代表作有《綠野仙蹤》服裝設計)裝扮出的青春玉女;盧克·天行者則身披修士一樣的絕地武士袍子。

而文化的交流是雙向的,《星球大戰》的戲服不僅深受日本文化和潮流的影響,同時也產生了反作用。

在美版《Vogue》1977年11月刊中,《星戰》中的人物便陸續成為了「Fashion Icon」,與麻豆們共同出演了「The『Force』of FUR」(皮草原力)的大片,還真得佩服C-3PO、黑武士的時尚表現力呢~

作為全身黃金的3PO。。。身為美漫粉的我不自覺的聯想起了即將上映的、背景處在七八十年代的女俠。。。

Gucci也曾經借鑑楚巴卡而出過一款鞋子

Rodarte's的兩位創始人均是《星戰》系列的死忠粉,2014年秋冬的Rodarte採用了尤達、漢·索羅以及《星球大戰》電影中太空場景的印花。而最新《原力覺醒》也以「Force 4 Fashion」這個特殊的設計合作著稱。

Thornton Bregazzi就曾在成衣中加入了星戰的角色印花,而巴西品牌Triton對《星戰》電影似乎更加狂熱,用太空棉和漆皮拼接造出了女裝版的暴風兵盔甲,是不是被這些設計師的腦洞驚呆掉了!

Rodarte's 2014秋冬系列

Givenchy的2013春夏系列的這條長裙以萊婭公主的經典裝束為靈感,古典和科技美學的碰撞!

星戰前傳三部曲裡 艾米達拉女王的造型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經典造型之一

從這套紅色暗紅色的禮服中柔和的肩部線條和裙身寬大的廓形讓她整個人呈現出一個三角式的鐘形,而垂順的披肩也與王座禮服挺括有型的披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的內斂與低調,與最初登場時的形象大相逕庭。臉頰上的兩抹紅點也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

然而,最最影響深遠的,當然還是萊婭公主的金色比基尼造型啦

Princess Leia萊婭公主扮演者Carrie Fisher是老三部曲年代的國民女神。那身金色比基尼令億萬觀眾魂牽夢繞,在當時可以說是全美國男性的夢中情人吶~~

最後,以一個優衣庫的紀念T-恤來結束今天的科普吧

裡面的印花是世界電影百大名句之一,達斯維德的經典臺詞「I am your father」,其中I則沿用了光劍的造型,雖然簡單,但意義非凡,對星戰迷來說絕對是必備收藏!!!(學長我就有一件呢~~~)

相關焦點

  • 淺析視幻圖案的美學觀點對服裝設計的影響,喜歡,就來學習一下吧
    在服裝發展的歷史長河,人們一直都在追求美,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具有完美曲線甚至黃金比例的人少之又少,即使人體模特也難說完美無缺,因此視幻圖案在服裝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二、視幻圖案的美學原理   視幻圖案通過抽象幾何和漸變色彩的巧妙組合,或者光、色、線、形的特殊排列,形成流動與韻律的結合。同時視幻圖案更具表現力,大量的服裝設計師充分利用視錯覺來調整服裝造型也是利用了視幻圖案的美學原理。再如胖人忌穿橫條、瘦人忌穿豎條衣之類,也是利用視錯覺在著裝上取長補短,並應用於審美與設計當中。服裝設計中如果成功地運用了視錯覺,能夠取得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妙的結果。
  • 小狗服裝設計圖片大全 星球大戰狗狗服裝都在這裡
    最近一群星球大戰的發燒友們為自己的愛寵設計了一系列的星球大戰服裝,您別說,看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的,如果拍一部星球大戰狗,這倒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這位「絕地武士」看起來是我們見過最智慧的,看它滿臉嚴肅的表情,似乎知道絕地武士的所有秘密。
  •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展覽:《星球大戰》與服裝的力量
    ——約翰·莫洛,服裝設計師,第四、五部一、裝扮一整銀河《星球大戰》系列的兩個三部曲,前傳與正傳,在服裝設計上採取了兩條十分不同的路徑,其代表為《新的希望》中歐比-旺·克諾比樸素的長袍和《幽靈的威脅》中阿米達拉女王華麗的王座禮服與頭飾。
  • 科幻經典巨製《星球大戰》背後的聲音設計
    經典科幻作品《星球大戰》中的聲音設計即為電影構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片中機器人R2-D2人性化的獨特嗶嗶聲、黑武士的沉重呼吸聲,亦或是光劍的經典嗡嗡聲等,這些聲音對電影的影響力皆不容忽視。製作這些聲音的幕後功臣是傳奇聲音設計師本·貝爾特,入行40多年,貝爾特參與了《奪寶奇兵》、《E.T.
  • 大師的手繪,《星球大戰》概念設計師Iain McCaig作品欣賞丨設計推薦
    、導演、特效、服裝設計、製片……什麼多能做的 Iain McCaig。 作為概念設計師,他設計了這二十多年來眾多經典的特效電影: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球大戰:西斯的復仇》、《星球大戰:複製人的進攻》、《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奇幻森林》、《銀河護衛隊》、《泰坦隕落》、《巨人捕手傑克》、《復仇者聯盟》、《異星戰場》、《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彼得潘》、《星際旅行6:未來之城》、《終結者2:
  • 西鐵城推出五款星球大戰限量腕錶
    [腕錶之家 品牌新聞] 作為迪士尼官方時計合作夥伴,西鐵城推出一系列星球大戰限量腕錶,自10月4日起由H. Samuel獨家發售。該系列的靈感源自星球大戰三部曲,以盧克·天行者主題限量時計為代表,向義軍同盟的英雄致敬。
  • 《星球大戰8》中那些彩蛋,帶你回顧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星球大戰8今天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了,影片故事緊接《星球大戰:原力覺悟》,敘述了悠遠的銀河系中驚駭政權「榜首次序」突擊新共和國首都之後的事。那麼星球大戰8彩蛋有哪些呢?星球大戰8有彩蛋嗎《星球大戰8:終究的絕地武士》現已在國內正式上映了,本片從頭讓人感到了星戰國際那種龐大、悲劇感、信仰,格式開闊,敘事有條有理,人物刻畫很用心,不是那種靠熱烈和花哨吸引人的派頭。特別是影片的美學風格,幾乎是全系列中最超卓的!氣象壯美,意境頗高。
  • 《星球大戰》全系列將登陸上海國際電影節
    新華網上海5月25日電(記者周文其 許曉青)迪士尼影業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日前於此間聯合宣布,好萊塢經典科幻巨製《星球大戰》系列迄今為止的全部6部影片,將於今年6月舉行的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在這6部影片中,《星球大戰IV:新希望》、《星球大戰V:帝國反擊戰》、《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均是首次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內地「星戰迷」有望一飽眼福。
  • 3D藍光原盤-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譯  名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 Star Wars 9 / Star Wars: Episode IX / 星戰9 / 星球大戰
  • 《星球大戰》系列中最喜歡哪個角色?
    茫茫宇宙,除了人類可以想像到的,可以看到的,滿天星鬥,無邊無際的空間,宇宙中未知的一切都領人類充滿了好奇!而《星球大戰》系列以「星球」之間的戰爭為主題,飛船,外星人,絕地武士,星際武器,蟲洞,雷射劍等元素無疑是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
  • 如何設計具有科幻感的服裝
    人們喜歡這些繪圖是因為它們能讓人領略其他世界的面貌,而如果你花時間自己設計衣服或者建築,亦會體驗到別樣的樂趣。  服裝設計恰好是我在藝術設計方面最喜歡的部分之一,因而以下步驟是我在創作中經常需要要考慮的。  首先,在畫任何東西之前,你需要了解你正在設計的世界。這是一個糟糕的未來嗎?還是理想的未來?
  • 《超級戰艦大戰3》中的星球大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也就是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之戰略防禦計劃,簡稱星球大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稱 Star Wars Program,簡稱SDI)。其作用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際戰略飛彈和太空飛行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本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
  • 《星球大戰 中隊爭雄》中的鈦戰機沒有防護盾
    美國藝電於昨日公布了《星球大戰 中隊爭雄(Star Wars: Squadrons)》的遊戲內容預告,展示了遊戲的單人戰役、多人對戰和可用機種等多方面內容。今日(6月20日),遊戲的創意總監, Ian Frazier則介紹了製作方EA Motive對多人對戰平衡性的設計。
  • 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
    本文從服裝設計中仿生元素的靈感來源出發,從色彩仿生、形態仿生、材料仿生和功能仿生四個方面分析了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並針對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趨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路。仿生元素具有貼近自然的屬性,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能夠打破設計者的固定思維,為服裝設計行業注入活力和靈感,並引領了一股以追求自然和本真為出發點的設計思潮。本研究主要從理論層面對服裝設計中仿生元素的創新運用進行分析和研究,從服裝的色彩搭配、形態設計、材料選用以及功能保障四個方面對仿生元素的創新應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 服裝設計|服裝結構的「解」與「構」!解構主義
    (美學、力學、功能),由此產生新的意義。以逆向思維進行服裝設計構思,將服裝造型的基本構成元素進行拆分、組合,形成突出的外形結構特徵。,解構技法的多樣,使得服裝結構更加具有可捉摸性。一件結構被打破已經失衡的衣服,不能算是解構服裝,而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手法做出新的結構,新的整體性才算是解構服裝。
  • 在《星球大戰9》中,帕皇克隆體的狀態為什麼那麼糟糕?
    在《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中,最大的情節轉折就是希夫·帕爾帕廷的復活,後來才確定這是帕皇的一具克隆體。但是,他的身體狀況為什麼那麼差呢?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他們開始製作新的星戰三部曲,希望結束天行者傳奇並推出新一代的英雄和反派。
  • 斯瑞皮歐和楚巴卡這兩個標誌性角色,如何影響著《星球大戰9》?
    像C-3PO(斯瑞皮歐)和楚巴卡這樣的角色,不論是對《星球大戰》的粉絲還是演員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是出現在J·J·艾布拉姆斯《星球大戰》三部曲中為數不多的關鍵配角之一,作為非人類角色,他們的特殊設計早已影響了遙遠星系的整體審美。
  • 華米科技與星球大戰合作,或將推出聯名款?粉絲自發設計錶盤
    8月16日,華米科技官微發布了一張海報,打出了"May the force be with Huami(原力與我同在)"語句,這是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著名臺詞。這也意味著華米科技正式官宣與星球大戰達成了合作,再次跨界。於是就有網友猜測,華米科技可能會推出星球大戰聯名款智能手錶。
  • 星球大戰專題《星球大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
    《星球大戰2:複製人的進攻》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的第二集,也是星戰前傳的第二部 星球大戰二 與此同時, 歐比旺追查刺客行跡一路深入吉諾西斯星,發現了杜庫伯爵的陰謀,自己卻深陷囹圄。
  • 回顧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和《星球大戰2》,你看過哪一部
    阿瑟爾·登特自認為是個倒黴的地球人,生活中事事不順,他得知外星人為了一項銀河高速公路的工程計劃,而要除掉阻擋工程進行的障礙物——地球。他的好友福特·普裡弗克特承認自己是個外星人,正在地球上尋找新版的《銀河系漫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