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版「溫度計」從冰瓶到照子
在中國的科技文化發展史上,遠至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不同的溫度範圍——冷凍、常溫、高溫等溫度測量工具和技術。先秦《呂氏春秋》:「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這種「冰瓶」也叫「水瓶」,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其實現在看來很好理解,瓶子中裝上水,如果水結冰了,表明氣溫很低,進入寒冬;如果冰融化,則氣溫回升。
-
溫度計的前世今生,溫度計的發明發展史
溫度計的發明—從伽利略的「氣體」開始在中國戰國前期,哲學家列子—本名列禦寇所著的古書《列子·湯問》中,就有「兩小兒辯日」的故事,也有「近者熱而遠者涼」的描繪。這就是關於溫度最樸素的經驗性描述。當然,還有稍微高級一點的測溫辦法,燒制陶瓷時用的「照子」就是一例。
-
中國將淘汰「水銀溫度計」
這意味著過去中國家庭常用的水銀體溫計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請看《中國日報》的報導:About 7 million mercury thermometers全國醫院和診所約700萬水銀溫度計或將在年底前被淘汰。在中國,家家戶戶都有水銀溫度計(mercury thermometer),雖然水銀溫度計示值準確、穩定性高,且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使用起來很方便,但是水銀溫度計一旦破碎,內含的有毒水銀會造成汙染,甚至會導致汞中毒。
-
溫度計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然而,溫度計究竟是怎樣誕生的,那些溫度又是怎樣確定溫度的呢?18世紀以前,人們是無法準確表示氣溫的微小變化的。為了測定出如今普通溫度計上的每一個刻度,發明家大約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最初,冷熱是憑人們的感覺主觀臆測的,因為那時沒有溫度計,大多數人說冷了,那就是冷了。
-
迄今最靈敏的室溫納米溫度計|NSR
現有的納米尺度溫度測量方法包括掃描熱顯微鏡、基於超導量子幹涉儀的納米溫度計、基於染料的螢光溫度計等。然而這些技術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總有不完美之處,例如靈敏度低、接觸誤差、螢光不穩定或要求極低的工作溫度。 金剛石溫度計是一個最近出現的替代方案。它利用金剛石中氮空位色心自旋共振頻率隨環境溫度的穩定變化來測量溫度。
-
多功能「影響」熱傳感效果 電子溫度計最不準
原標題:多功能「影響」熱傳感效果 電子溫度計最不準 有市民向《法制晚在室內環境下,測試並讀數(圖中畫圈處)報》反映,自己購買了不同的溫度計,但測溫結果卻不相同。 記者購買了常用的指針式、玻璃管和電子數字式溫度計送至專業實驗室,在常溫、寒冷、恆熱等四種不同環境下進行測試並與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玻璃管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的誤差最小,在0.5℃之內,多功能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最高差5℃。
-
溫度計的演變
根據所用測溫物質的不同和測溫範圍的不同,有煤油溫度計、酒精溫度計、水銀溫度計、氣體溫度計、電阻溫度計、溫差電偶溫度計、輻射溫度計和光測溫度計等。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的。他的第一支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與核桃大的玻璃泡相連。
-
額溫儀又貴準度又低 什麼溫度計最靠譜?
帶著疑惑我們聊一聊幾種常見的溫度計。額溫儀的工作原理是,將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轉換成電子信號,最終呈現出體溫數值,測量過程僅需一兩秒。疫情期間大量使用這種儀器,就是因為它便捷、效率高,但它被吐槽也是最多的。
-
溫度計的前世今生
第一個溫度計的發明者是著名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他同時也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是世界歷史上首次將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三門科學融會貫通於一體的人。他一生的發明研究有很多,被後人世代相襲的發明是鐘錶和溫度計。
-
初中物理——溫度計
溫度計在生活中是用來測量溫度的儀器,最常見的是室溫計和體溫計。溫度計是利用固體、液體、氣體受溫度的影響而熱脹冷縮的現象為設計的依據。有煤油溫度計、酒精溫度計、水銀溫度計、氣體溫度計、電阻溫度計、溫差電偶溫度計等等。
-
全球與中國數顯溫度計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第四節 2016-2026年不同價格區間數顯溫度計市場份額對比 第五節 2016-2026年中國不同類型數顯溫度計產量 一、2016-2026年中國數顯溫度計不同類型數顯溫度計產量及市場份額 二、2020-2026年中國不同類型數顯溫度計產量預測分析 第六節 2016-2026年中國不同類型數顯溫度計產值
-
|溫度計|水銀溫度計|溫標
就是選定測溫性質和溫度的函數關係,最簡單的是假定該測溫性質與溫度成線性關係,滿足t=ax+b。這樣一來,溫度就成了與具體的材料相關的指標。由於各種不同測溫屬性隨溫度變化的規律不同,如果規定一種測溫屬性與溫度成線性關係,則其他測溫屬性與溫度的關係便不再是線性關係了。所以為了保證溫度測量的統一,各種溫度計的刻度和示數必須按照一種溫標來確定,這些溫標統稱為經驗溫標。
-
三種溫度計測溫均不同 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差5℃
有市民向《法制晚報》反映,自己購買了不同的溫度計,但測溫結果卻不相同。 記者購買了常用的指針式、玻璃管和電子數字式溫度計送至專業實驗室,在常溫、寒冷、恆熱等四種不同環境下進行測試並與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玻璃管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的誤差最小,在0.5℃之內,多功能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最高差5℃。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溫度計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溫度計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最後闡明溫度計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溫度計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相關溫度計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溫度計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溫度和溫度計
溫度和溫度計1.溫度的估測:熟悉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如:人最適宜的溫度是23~26℃,我國北方夏天的氣溫一般是30℃左右,北方冬天的溫度一般是-20~-10℃,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等。本題主要考查溫度計的原理、使用及讀數。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故A說法錯誤;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故B說法錯誤;由圖可知,該溫度計的量程是-20~100℃,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溫度計的水銀柱在0℃以上,示數為32℃,故C說法錯誤,D說法正確。
-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兩個溫度計別放在同一個冰箱哦
在查藥品溫度記錄的時候,發現了冰箱裡有兩個溫度計。因為當初項目啟動的時候,多拿來一個。我想多一個也好,萬一其中一個溫度計壞了,至少還有一個backup。所以,提到兩個溫度計的時候,我還很得意的給她說:你看,我放了兩個溫度計,雙保險,很安全的。結果,老外:No, No, balabala.說了一通。
-
溫度計校準
溫度計校準標準操作程序1.目的:確保溫度計的精確性,保證實驗時溫度的準確,保證實驗的準確。2.範圍:PCR實驗室溫溼度計。3.負責人:4.程序:4.1溫度計校準程序:4.1.1常規溫度計、低溫溫度計校正:a.本室工作人員取同其它溫度計規格相同的常規溫度計、低溫溫度計各一支,由設備科人員送到當地計量部門進行校正,並保存好校正記錄和校正溫度計的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