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坐落在山東省臨沂市,其前身是1941年5月為適應山東革命根據地建設需要,在中共山東分局領導下,由中共濱海區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其後經歷了濱海公學、臨沂師範專科學校、臨沂師範學院等發展階段。
2010年1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臨沂大學。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實踐中,學校艱苦創業,玉汝於成,現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學科專業較為齊全、辦學條件優良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設有64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等9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000餘人,辦學規模位居山東省省屬高校前列。
現有專任教師19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4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260 人,外籍教師100餘人。學校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教學科研設備、圖書、網絡資源,1000萬元引進國內外一流課程,1000萬元用於師資和管理人才培養,教學條件實現了多媒體化和網絡化。
教學實驗設備總值2.6億元,生均設備儀器值超過7000元,超國家標準40%;實驗室60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300多個;館藏紙質圖書400萬冊、電子圖書300萬冊。
學校佔地面積7600畝,校舍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資源共享的時代潮流。
是目前國內設計最先進、面積最大的園林化、生態化、數位化校園。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是目前國內高校建築面積最大的專業教學科研樓體之一。
學校以學生就業「出口」為導向,實施開放辦學和國際化辦學方略,發揮課程建設的核心帶動作用,率先進行大學新課程改革,構建了以工具課(外語和網絡)、基礎綜合素質課、專業方向骨幹課、實踐技能實訓課、職業生涯設計(畢業論文和設計)為主體的大學新課程體系,建立了應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
學校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資助優秀學生,學生受獎面高達40%,獎學金最高額度每人每年15000元,並為出國留學的優秀學生提供全額獎助學金。本科生考研率超過50%,其中80%以上考入北京大學等「211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