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也有聽過,有沒有被書中的降維打擊所吸引?空間維度的概念最早由傳奇人物愛因斯坦提出。作為人類,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三維之間的維度,但對於更高維度的理解更為複雜,而愛因斯坦卻是一個能跳脫出來的天才。
為了理解維度,我們必須從我們的生活空間開始。我們生活的空間是由長、寬、高組成的,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空間。如果空間缺乏高度,那就是平行世界。一張紙可以生動地表達二維空間。如果我們繼續去掉寬度,它就是線行空間,也就是一維空間。如果我們繼續得到它的長度,它就是一個簡單的點,它叫做奇點,黑洞奇點也是,這是零維空間。
根據科學家的理論,整個宇宙是11維的,但人類的理解只能理解3維。例如,一個聰明的生物生活在我們周圍,但只能理解兩個維度。那它就處在二維空間了嗎?但在它們周圍,我們顯然認為是三維空間。雙方都是智能生物。誰對誰錯?
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中提出了四維空間的概念。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是在空間結構上,在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個軸之外,增加一個時間軸,時間軸是一個虛值軸。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在生活和時間中所面對的三維空間構成了所謂的四維空間。
而五維空間是一個由無數的四維空間組合而成的空間。如前所述,四維空間有一個虛擬的數值軸,但在五維空間中,時間的數值軸是分開的,也許是以直線的形式。但通過數學理論很難理解後者。在量子力學中,仍然成立的膜理論認為宇宙是11維的。
在《宇宙學哲學》中,宇宙的維度被理解為:在現實中,宇宙是五個維度:一個時間維度、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物質維度。它有五個維度。在精神上,它可以是無限的維度,因為精神是對過去事物的記憶,在那裡它可以不受約束!維度解釋到這裡就結束了,假如我們進入四維空間能做什麼呢?
在四維空間中,因為時間也是空間的一部分,時間不僅是給我們看的,而是直接可以看到過去的我們。可以說,四維空間就是我們的相機,它可以清晰地記錄我們的遭遇,可以呈現在我們眼前,但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時間只能前進、停止或倒退。所以在這個空間裡,我們能獲得上帝的視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空間放大了人類的美麗和悲傷。
那麼五維呢?科學家提出,在五維空間中,無數的四維空間被隨機地平行排列,每一個四維空間都代表著一種可能性。例如,在a的四維空間中,你可以看到從出生到死亡的任何時刻你都是一個男人。在B的四維空間裡,你可以看到你從出生到死亡的任何時刻都是一個女人;而在B的四維空間裡,你可以在C的四維空間裡看到你從出生到死亡的任何時刻都是一個男人,你可以看到你從出生到死亡的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動物。以此類推,在五個維度中,你可以看到你所有的可能性實際上都發生在不同的四個維度上。
正是因為過去和未來的時間線出現在我們面前,所以我們可以進入其中一條時間線,做一些小動作,這可能會導致其中一個四維空間發生變化。似乎我們擁有上帝的力量,但這種力量是極其危險的,因為它會影響未來和過去。我們怎樣才能確保我們所做的改變一定是我們預設的結果呢?我不確定。如果我做了一個改變,如果它引發了連鎖反應,所有的四維空間都崩潰了,這是否意味著「我」也真的消失了?
因為更高維度的存在局限於理論,相反,它讓我覺得其他維度並不是層層包圍的,它們可能是獨立分開的,人類得出的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其他維度。此外,科學家還沒有發現更高維度的入口或痕跡。為什麼他們堅信有11個維度?
11維空間的概念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提出的M理論,即各種超弦理論的綜合。該理論旨在指出宇宙是11維的,由振動平面組成。在高維理論中,高維時空是不可混淆的。例如,時間是三維空間中唯一的維度,但它是一個偽維度,其單位與其他三維空間不同。
在第四維空間中,第四維和第三維仍然具有相同的性質,即「時間是偽維」。因此,時間和空間是不一樣的。然而,許多人認為空間的第四維度是最好的研究對象。零維是一個點,而第一個維度是一條由許多點組成的直線。因此,我們可以猜測,人類可以從高維空間看到低維物體的投影。
事實上,前三維空間是指空間中存在的位置,而第四維是指時間中存在的速度。如果將三維空間比喻作一個立體的話,那麼四維空間就是貫穿三維空間的時間軸。即使四維空間的概念被引入人們的生活,人類仍然無法察覺到四維空間,因為人類已經被三維空間的概念所鎖定。
科學家認為,第十一維度空間其實就隱藏在人類的大腦裡,人腦是當今史上最複雜的結構之一,人類的大腦在思考和形成畫面時是不受維度空間的束縛的。因此,大腦這個結構或許是未來人類尋找到十一維度空間的唯一「鑰匙」。
然而,如何開發和利用大腦這把「鑰匙」打開四維空間和十一維度空間的大門,科學家們仍在努力。既然有些人可以無意識地進入四維空間,那麼就肯定有辦法人為地有意識地進入四維空間,對人類來說,進入四維空間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我們只能無限地想像它存在的可能性,但劉慈欣《三體》中的說法令很多人認同。
劉慈欣的成名小說《三體》,當中有一個涉及4維空間的劇情,說,這時候進入者在四維空間裡發現三維空間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猶如"天眼"一般,能看到千萬事。
在了解了四維空間的情況後,入侵者進行了深入思考,試圖找到一條拯救人類的途徑。最後,他們意識到四維空間中的高智能生物屬於矽基生命。最後,他們找到了摧毀四維空間的方法,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三維世界。
在國外的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我們也看到了它對高維空間的理解,並通過電影手法表現出來,讓觀眾感受到高緯度空間的存在更加立體。
劉慈欣還認為,在進入四維空間之後,我們將掌握時間,因此壽命的長短將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數千年來多少帝王企望的長生不老或將實現。
當然,目前這些都只是猜想,但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正是這些顛覆的新概念,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的思想實驗,《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還有馬雲、馬化騰,甚至曾經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尤其喜歡劉慈欣的《三體》。曾在讀完第二部《三體》後,讓白宮工作人員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喜劇的是劉慈欣以為是有人搗蛋,把郵件當作垃圾屏蔽了,直到後來白宮通過官方渠道聯繫上他,他才知道真的是白宮發來的郵件。
歐巴馬不僅催更,當他以私人名義來訪中國的時候,別人都是給單價30萬的錢求能與他合影,他卻點名要見劉慈欣。
《三體》不僅科幻方面的概念設計做得好,人文哲學的思考也貫穿其中,小說中很多經典的話,初讀時簡直是振聾發聵: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三體》一共有三部,《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筆者最愛第二部與第三部,初讀時簡直興奮到停不下來。即使晚上睡覺時,滿腦子也都是宏偉飄渺的宇宙,新奇的科幻概念,巧妙的故事構思。
最讓筆者震驚的是第三部中,被三體人截獲後「復活」的雲天明,寫給人類的3個童話故事。
童話裡藏著地球文明獲救的方法,但初讀第一遍不到結尾你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最後跟著作者的筆伐,一點點解開謎底的時候,有種看偵探小說爽到爆的感覺。
但凡看過這三個故事的人,沒有不佩服劉慈欣的。
日本文化界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讀完《三體》後,不吝言詞的稱讚它為「超級不可能」小說:
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體』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性的『超級不可能科幻小說』!
因此,我想給沒看過《三體》的朋友隆重推薦這本書,它確實值得一讀。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聖誕節、元旦節都要到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