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鉤距離多長比較好?設定正確後不但能提高中魚率,還經常中雙尾

2021-01-10 騰訊網

懸墜釣和傳統釣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別的不說就一個單鉤和雙鉤就難倒了很多新手釣友。比如說雙鉤之間的調釣,鉤餌在水底的狀態,雙鉤之間的距離都會影響到魚口和中魚率。而且不同的水情,不同的目標魚,雙鉤距離對漁獲的影響確實挺大的。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雙鉤之間的距離,怎樣提高中魚率和提高雙尾的機會。

1,正常釣底

目標魚是鯽魚之類的小個體魚。對於這種魚,我們講究的不多,一般距離控制在2個鉤距左右。因為這種底層魚,一般在底層覓食,不會上浮,如果鉤距太大反而會造成魚層混亂。而且因為個體不大,即使魚兒搶食,2個鉤距左右的距離也足夠了,不會出現擋口的現象。

如果是釣鯉魚,那麼鉤距就要適當大一些,比如說2-3個鉤距,同時子線的長度也要大一些。因為鯉魚的個體比較大,警惕性強,長子線承受的拉力更強,釣鈍一點讓鉤餌在水底更自然一些,鯉魚咬鉤的機率會更高。

2,釣浮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釣浮,但是釣浮是需要搜索魚層的,比如說釣鰱鱅的時候。一般來講我們釣鰱鱅的時候鉤距都會很大,比如說我就習慣在5釐米以上,有時候甚至10釐米。其實不僅是釣鰱鱅這些大個體魚種,哪怕在釣浮的時候你抽白條,小鯿魚,加大鉤距也能明顯提高中魚率和雙尾的機率。不信你試試,如果你抽白條的時候鉤距2釐米,然後你加大到5釐米,中雙尾機率至少提高30%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通過調整鉤距來實現中魚率?

比如說天氣不好,魚兒很容易出現上浮或者水層不固定。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釣浮,也可以釣飛鉛來兼顧底層和中小層水域,也可以直接加大鉤距來兼顧更多的水層。比如說在釣草魚的時候,你無法判斷它們是離底了還是沉底,這時候可以用超長子線,加大鉤距,有時候鉤距甚至超過30釐米。一鉤離底,一鉤觸底,這樣中魚的機率會明顯高很多。尤其是在掛玉米作釣的時候,上鉤的玉米還會隨著水流左右晃來晃去的,魚兒很容易發現餌料的存在,能明顯提高中魚率。

有好幾次在釣魚的時候碰到魚情發生變化,底層魚沒口,只有鯿魚稍微活躍一些。這時候我一般都會把鉛墜網上推20釐米左右,然後加大雙鉤的距離,用個霧化比較好的餌料來釣鯿魚。旁邊釣友看我連續上鯿魚問我怎麼釣的,我說釣飛鉛,雙鉤距離10釐米。結果他照搬過去,但鉤距設定得太小,釣了一下午都沒有一次雙尾,我一下午雙尾十幾次。

加大鉤距不僅可以在野釣時使用,在黑坑也可以用這招。比如說有些釣友針對一些比較狡猾的青魚,也會用超長子線,鉤距在30釐米左右,一鉤掛螺螄,一鉤掛顆粒懸浮(上鉤),中魚率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結束語:釣魚的套路其實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多,網上的方法也到處都是,為啥有的人釣得好,有的人釣得不好呢?很多人都是理解了原理,但缺乏了應變,在釣魚的時候沒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所以路人甲建議新手釣友們,在釣魚的時候如果出現異常或者和你想的魚情不一樣,這時候一定要多思考,多想幾種策略來應對,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多試幾次之後,釣技會有個明顯的提升。

相關焦點

  • 野釣經常中雙尾,預示著漁獲的減少?別不信!看完就明白了
    臺釣中提竿時雙鉤同時中魚,出現雙尾漁獲的現象我們稱為「雙飛」!
  • 野釣鯽魚,想要上更多雙尾,只需兩招搞定
    釣友們釣魚時都有過一桿上兩尾魚的經歷,尤其以計算魚尾數為成績的競技釣或者釣魚比賽時,雙尾率高的釣友獲得比賽冠軍的機會就更大。同樣的,野釣打窩後誘來的魚群到達一定密度時,雙尾率高不但能增加最後的漁獲,中魚後的手感和單尾是完全不一樣的。
  • 垂釣時老是中雙尾?別高興得太早,釣得穩才能持續上魚
    窩子裡有魚但數量少,那麼即使它很餓也不太敢貿然上前,要是有一大群魚聚在那裡,那魚兒自身的危機感就會下降,等到部分魚開始搶餌,那麼其他魚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完全沒了顧慮。魚多、活性好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全部的原因,咱們的線組配置、調釣及釣法也能增加中雙尾的概率。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你釣的鈍了,魚吞餌的信號沒有及時反應出來,等到第二個鉤子被另一條魚吃了,浮漂才有了反應,此時起竿就是雙尾。
  • 多長的子線中魚率最高?不是5釐米,也不是20釐米,建議收藏
    在懸墜釣中不僅子線和主線的搭配要合理,而且子線的長度也非常重要,可以說會直接影響到漁獲,那麼多長的子線才是中魚率最高的呢?先說說子線的作用,在懸墜釣中我們要求子線比主線要細,目的有兩個,其一,為了讓釣組靈敏度更好,讓中魚率更高。其二,在中大魚,掛底等情況後,線組不能承受大魚的拉力或雜物的重力後首先斷的是子線,確保主線以及魚竿的安全。所以說子線的作用在懸墜釣裡是非常重要的。
  • 根據水底情況調漂,提高中魚率,不再有魚星但沒魚口
    在這些複雜的底部選用正確的調漂方法能有效提高中魚率,也不會出現有魚星而沒有魚口的情況。池塘老泥底可以說,除了最近幾年的新塘或者是在沙質泥土上的魚塘之外,國內大部分有點年頭的池塘都是老泥底,因為這些灌溉用的池塘大多數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挖的,經年的泥沙基本已經快把池塘填平。
  • 紅尾魚經常被認為翹嘴,習性和翹嘴截然不同,紅尾魚其實不難釣
    了解習性才能釣好紅尾魚路亞紅尾魚需要的裝備有哪些?正確的裝備讓你得心應手作釣紅尾魚的技巧從紅尾魚的習性了解它,才能從正確的方向去作釣它。舉個例子紅尾魚喜歡棲息水溫較低水域,我們都知道黑魚和鰱鱅這類魚的進食活性就和溫度相關,只有在高溫的時候比較好釣,但是紅尾魚就算在寒冬也是可以作釣的,可以選擇持續天晴後又要降溫的日子,或是持續陰雨天轉晴的日子,這種日子紅尾魚會有一個強烈進食期,所以了解紅尾魚的習性很重要,讓我們一起了解紅尾魚更多的習性。
  • 長江支流釣魚,野釣長江武昌魚,還釣獲鯉魚和紅尾魚
    長江支流釣魚,野釣長江武昌魚,還釣獲鯉魚和紅尾魚。目前長江深山野釣是非常理想的,因為夏天非常適合在長江野釣,但一定要選用合適的餌料進行作釣,因為深山的長江支流水溫高,長江野魚的食慾會減退,以在使用餌料氣味要掌握適度,不要太濃,尤其是酸味和腥味更要注意氣味的適度性。
  • 冬季適應垂釣的兩種魚類,掌握這些方法,能提高中魚率
    釣點不過,話又說回來,冬天即便不好釣魚,並不是說釣不到魚,找準目標魚類,還是有機會釣到魚的。只要掌握方法,能夠提高中魚率。這兩種魚,就是我們平日裡常見的鯽魚和鯉魚。怎樣釣到這兩種目標魚,下面慢慢細說。第一要掌握魚的習性。
  • 釣紅尾魚再也不打醬油的幾種釣法,用過的都說好!
    提起紅尾魚,想必釣友們想到則是它鮮美的肉質,因此被很多的釣友所鍾愛。紅尾的體型偏長,外表呈銀白色,嘴巴尖尖,尾部呈淺紅色,因此得名為紅尾,也叫紅尾鯝。紅尾屬中等體型的魚類,最大體重可達約5kg,肉質十分鮮美,且無多少腥味,有十分高的食用價值,而且在我國多個水域中都可見到紅尾的身影。
  • 只需2招,讓你中魚率輕鬆提高一個檔次
    另外,對一些剛入門,但對臺釣中那些開餌,調漂有的迷糊的釣友,也可以先從傳統釣開始玩起,因為傳統釣大多用的七星漂,調漂過程不需要那麼精準,過程也比較簡單,但是卻能保證不輸臺釣的中魚率。另外,傳統釣裝備也比較簡單,一桿一線就夠了,一些比較差的環境也能應付自如,有臺釣無法比擬的優勢。
  • 隨筆|「雙鉤」還是「單鉤」,在古代繪畫中看古人執筆之變
    在中華書局新出版的劉濤《書法學徒記》一書中,他論述了「雙鉤」與「單鉤」兩種不同的執筆方法,並藉以古代繪畫,呈現歷史上書法執筆的變化。他寫道,唐朝是執筆法的轉折期:唐以前執筆寫字是「單鉤斜執」,與今天拿自來水筆寫字差不多。大約晚唐,雙鉤直執筆才流行起來,取代古來的單鉤斜執筆。上小學就用鉛筆寫作業,握筆似乎不教自會:拇指與食指握筆,其他三指相併墊在筆管下,筆管斜,筆尖向外。
  • 一起聊聊卷尾釣法
    隨著氣溫的升高,路亞鱖魚的黃金季節來臨了,釣鱖魚的方法很多,卷尾蛆是釣鱖魚最為常見的餌之一,幾乎每一個釣鱖魚的朋友們都會或多或少的使用,我也在很多場合使用卷尾,在我學習路亞的前四年時間裡,我一直只用這一種軟餌,幾乎用遍了能找到的所有卷尾,也有一點自己的理解,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 一鉤觸底一鉤懸真的好嗎?很多人弄錯了,野釣這樣調漂才高效
    突然被一個釣友問道:野釣到底是一鉤觸底一鉤懸浮好,還是雙鉤到底好。按照我以前的尿性一定是噼裡啪啦和他講一大堆,從釣什麼魚、浮漂的選擇、線組的搭配再到餌料的輕重等等全給他說一遍。但這次我回答的非常簡單,直接說明是雙鉤到底更合適,甚至還補充了具體的調漂方法,即調平水釣兩三目(或者調低目釣低目如調3釣2、釣3)。理論上來說,冬天魚口比較輕,那就需要釣得靈敏點,而從表面上看一鉤觸底一鉤懸浮的狀態肯定更靈敏才對,為什麼還建議雙鉤到底的方式去釣呢?
  • 長不足20釐米,重不過百克「泰山赤鱗魚」一種小型野生魚類
    以赤鱗魚入菜,可清氽,可幹炸,最有名的是「龍鳳寶珠湯」,喻赤鱗魚為龍,魚元或肉丸為珠。成品後色澤豔麗,口味清爽。常見名菜有:幹炸赤鱗魚、清汆赤鱗魚、鳳尾赤鱗魚等。1、因為赤磷魚是屬於底層魚,常年生長在水質特好的河流中,而且就生長在河流水中有石頭的石頭縫中,一般不會離開石頭遠了的。所以釣點必須在靠近石頭的邊上釣。
  • 釣翹嘴魚先把基本功做紮實,天氣越熱越能打動它的心!
    夏季又到了釣翹嘴的好季節,翹嘴魚肉質十分細嫩,適應水溫的能力較強,當水溫在二十至三十攝氏度時最為活躍。平時翹嘴鮊的食物主要是小魚小蝦,食物不多時也吃素餌,常常結群覓食,比較怕光,在水質較清且陽光照射時,就會遊到水體的中下層躲避。今天就大家介紹下釣翹嘴魚的基本功。
  • 樂釣者 | 視頻教學——雙尾切線多,作釣大個體魚難道只能單尾嗎?
    按理說,上雙尾是件好事,但是實際作釣中,中雙尾往往伴隨著切線,讓釣友們頭疼不已。說起原因,就是因為魚兒個體大,中鉤掙扎力度大,控制不好的話,子線很容易斷,嚴重的時候,兩條魚都會跑掉。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想,中雙尾還得承擔切線的風險,乾脆放棄好了。
  • 山川河流冬釣,釣獲一條5斤野生鯉魚,還收穫紅尾魚和鯽魚
    山川河流冬釣,釣獲一條5斤野生鯉魚,還收穫紅尾魚和鯽魚。四至八度的氣溫,氣溫明顯偏低,只要不是寒潮,只要不颳大風下大雨,冷並不想代表一定釣不上魚,否則冬釣大板鯽魚和鯉魚豈不成了空穴來風和無稽之說?昨天雖然零零碎碎的下了些小雨,好在晩上雨勢沒有繼續的下雨,山川河流的路面還是挺乾燥的,氣溫也沒有想像的那麼低,跡象表明應該是個野外冬釣的好兆頭。山川河流你是否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