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一: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區別
易錯點二 : 二力 平衡的條件
易錯點三: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
易錯點四 :液體壓強和壓力
易錯點五 : 阿基米德原理 和浮沉條件
易錯點六 : 機械效率 公式的選擇
易錯點七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易錯點八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易錯點九 :內能、溫度、熱量 三者 的關係
知識點一: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區別
相互作用力:不同的 受力物體 平衡力:同一個受力 物體 【典型 例題 1】 關於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可能會改變B.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拔河比賽中甲隊獲勝,但比賽中甲隊對乙隊的拉力等於乙隊對甲隊的拉力D.跳水運動員蹬跳板時,他對跳板的力和跳板對他的力是一對平衡力【考點】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分. 【分析 】平衡狀態是指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平 衡力作用或不受力,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其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二力平衡條件 : 兩個力的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 作用在同 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解答】 解: A、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所 以運動狀態一定不變,故 A錯誤; B、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所受的重力和它對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故 B錯誤;C、拔河比賽中甲隊獲勝,但比賽中甲隊對乙隊的拉力等於乙隊對甲隊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 C正確; D、 跳水運動員蹬跳板時 , 他對跳板的力和跳板對他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 故 D 錯誤. 故選 C. 【點評 】 掌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四個條件 , 了解它們的概念 , 可對選項中的 說法逐一做出判斷,難度不大.
知識點二 : 二力 平衡的條件
如果兩個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 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則 這兩個 力 稱 為平衡力。 【典型 例題 2】(多選)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提水桶時手上出現壓痕,是由於水桶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手上B.用 3N 的力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等 於 3NC.用大小不變的力 F豎直拉起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質量為 m 的鉤碼, F一定大 於 mgD. 跳水運動員起跳時 , 跳板向下彎 , 人對跳板的作用力與跳板對人的作用力大 小相等【考點】 力與運動的關係;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 解決此題需知道: 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個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② 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 ,物體受到的了平衡 .兩個相互平衡 的力大小相等.【解答】 解: A、手提水桶時手上出現壓痕,是由於手提水桶時,手也受到水桶 對手的力的作用的緣故. A不正確. B、用 3N 的拉力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拉力的方向不一 定水平 , 故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是一對平衡力 , 即不一定是 3N , B錯誤 . C、 用大小不變的力 F豎直拉起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質量為 m 的鉤碼時 , 鉤碼由靜 止變為運動,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 F一定大於 mg . C說法正確. D、 跳水運動員起跳時 , 跳板向下彎 , 人對跳板的作用力與跳板對人的作用力是 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D 說法正確. 故選 CD . 【點評 】 此題主要考查了對二力平衡 、 相互作用力的應用及力與運動的關係 . 注 意物體只有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到的力才平衡.
知識點三: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 滑動摩擦力 的 影響 因素 : 接觸面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與接觸面積 大小 、運動速度 等 均 無關 。
【典型 例題 3】 如右圖所示 , 水平臺面由同種材料製成 , 粗糙程度均勻 , 在它上 面放著質量為 m1的木塊 ,將木塊用輕繩跨過定滑輪與質量為 m2的鉤碼相連 。木 塊在平行於臺面的輕繩的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 ,運動一段時間 ,鉤碼觸地 後立即靜止 , 木塊繼續滑動一段距離停在檯面上 。 繩重 、 輪與軸的摩擦均忽略不 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鉤碼觸地後木塊繼續滑動的過程中,木塊的動能保持不變B.木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木塊和鉤碼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C.木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木塊的機械能越來越大D.鉤碼觸地後木塊繼續滑動的過程中,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m2g 【考點】 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摩擦力的大小;力是否做功的判斷. 【分析 】( 1) 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 質量 、 速度 ; 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 質 量、高度;機械能 =動能 +勢能。 ( 2)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時的力,物體在該力的方向上 通過距離。( 3)木塊勻速運動,說明木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 平衡力 , 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 鉤碼觸地後 , 木塊由於慣性會繼續 向前運動,此時所受摩擦力不變。【解答】 解: A、鉤碼觸地後木塊繼續滑動的過程中,木塊的速度越來越小,所以木塊的動能越來越小,故 A錯誤; B、木塊受到重力豎直向下,木塊向下沒有移動距離,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鉤碼受到重力豎直向下,鉤碼向下移動了距離,重力對鉤碼做功,故 B錯誤; C、木塊在水平臺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所以木塊的機械能不變,故 C錯誤; D、 在鉤碼的拉力作用下 , 木塊沿桌面做勻速運動 , 此時木塊受平衡力 , 水平方 向的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 大小相等 , 則 f=m 2g; 鉤碼觸地後木塊繼續滑
動的過程中,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仍為 m2g,故 D 正確。 故選 D。 【點評 】( 1)掌握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機械能 =動能 + 勢能。( 2)掌握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 3)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知識點四 :液體壓強和壓力 先求壓強 ,再求壓力 。 【典型 例題 4】 如甲圖所示 , 密封的圓臺形容器裝滿水 , 靜置在水平桌面上 , 此 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 F1,壓強為 p1,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 F2,壓強為 p2,然 後將容器倒置,如圖乙,則此時 F1、 p1、 F2、 p2四個量變化情況是( ) A. F1不變, p1變大, F2變小, p2變大 B. F1變大, p1變大, F2變小, p2變小 C. F1不變, p1變大, F2變小, p2不變 D. F1變小, p1變小, F2變大, p2不變 【考點】 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 【分析 】 在水平桌面上 , 物體對桌面的壓力等於物體重 , 據此判斷倒放後容器對 水平桌面的壓力變化 ; 倒置後 , 液體深度減小 , 由液體壓強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 液體壓強的變化情況.【解答】 解: ( 1)將容器正放和倒放時,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都等於水和容器總重,所 以 F1不變; 由於水的深度不變,根據 p= ρgh 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強 p2不變; ( 2)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故 p1變大; 由於乙的底面積小於甲的底面積,底面受到的液體壓強相同,根據 F=pS 可知, 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F2會減小; 故選: C.
【點評 】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壓強定義式 、 液體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 , 關鍵是知 道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力等於物體重.
知識點五 : 阿基米德原理 和浮沉條件 【典型 例題 5】 桌面上甲 、 乙兩個圓柱形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酒精 , 實心木球和 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 , 如圖所示 . 水 、 酒精 、 木球和鐵球的密度分別為 ρ水、 ρ酒精 、 ρ木和 ρ鐵. 將木球放入水中 、 鐵球放入酒精中 , 靜止時木球和鐵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分別為 F1和 F2.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若 ρ木< ρ酒精 < ρ水< ρ鐵,則 F1> F2 B.若 ρ木< ρ酒精 < ρ水< ρ鐵,則 F1< F2 C.若 ρ酒精 < ρ木< ρ水< ρ鐵,則 F1=F 2 D.若 ρ酒精 < ρ木< ρ水< ρ鐵,則 F1< F2 【考點】 浮力大小的計算. 【分析 】 根據實心木球和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 , 可比較二者的質量關係 , 從而可 知其重力關係,再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 F1和 F2的關係即可做出選擇. 【解答 】 解 : 將木球放入水中 , 木球漂浮在水面上 , 靜止時木球所受浮力等於木 球的重力:則 F1=G 木=m 木g= ρ木gV 木﹣﹣﹣﹣ ① 鐵球放入酒精中將下沉,則鐵球所受浮力F2=ρ酒精 gV 鐵﹣﹣﹣﹣ ② 比較 ① 和 ② ,實心木球和實心鐵球的體積相等,即 V木=V 鐵, g相同, 則若 ρ木< ρ酒精 ,則由 F浮=ρgV 排可得, F1< F2; 若 ρ酒精 < ρ木,則由 F浮=ρgV 排可得, F1> F2,故 ACD 錯誤,選項 B正確. 故選: B. 【點評 】 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 、 物體浮沉條件 、 阿基米德原理和液體壓強公式的 應用,分析好兩球的質量是關鍵.
知識點六 : 機械效率 公式的選擇 注意 是否忽略繩重和摩擦! 【典型 例題 6】( 多選 )如圖所示晾衣裝置 ,每個滑輪重為 0.5N ,晾衣杆重 4N .體 重為 500N 的小明要提升總質量為 5.6kg 的三件衣服,他以拉力 F豎直向下勻速 拉動繩的自由端,此時小明對地面產生的壓強為 3.2 × 10 4Pa ,在 2s 內,他將繩 端勻速豎直下拉了 1m . 已知小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150cm 2. g取 10N/kg . 則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拉力 F做功的功率為 10W 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 C.滑輪組的有用功率為 28W D.在 2s 內,人做的總功為 20J 【考點】 功率的計算;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分析 】 根據圖示可知 , 有兩個動滑輪提升物體 , 即 4條繩子提升物體 , 則物體 上升的高度 h= s; ( 1) 先根據 F壓=pS 求出人對地面的壓力 , 然後根據 F=G ﹣ F壓求出拉力 , 再利 用 W=Fs 求出總功,最後根據 P= 即可求出; ( 2)先根據 G=mg 求出衣服的總重力 ,然後利用 W=Gh 求出有用功 ,再根據 P= 即可求出有用功率;( 3)直接根據 η= 即可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答 】 解 : G 衣服 =m 衣服 g=5.6kg × 10N/kg=56N ; 2s 內衣服上升的距離 : h= s= × 1m=0.25m , ( 1) ∵ p= , ∴ 人對地面的壓力: F壓=pS=3.2 × 10 4Pa × 0.015m 2=480N ,
拉力 F=G ﹣ F壓=500N ﹣ 480N=20N , 在 2s 內,人做的總功: W 總=Fs=20N × 1m=20J ;故 D 正確; 拉力 F做功的功率: P= = =10W .故 A正確; ( 2) W 有=Gh=56N × 0.25m=14J ; 則 P有= = =7W ;故 C錯誤; (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 100%= × 100%=70% ;故 B錯誤. 故選 AD . 【點評 】 此題主要考查了壓強 、 總功 、 有用功 、 機械效率的計算 , 難度不大 , 關 鍵是從題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知識點七 :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典型 例題 7】 如圖所示 , 是電學實驗中常用的滑動變阻器 , 其作用除保護電路 外 , 還能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 關於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是( ) A. 在探究 「電流與電壓關係 」的實驗中 , 其主要作用是改變電壓 , 便於多次測量 , 得出普遍規律B.在探究 「電流與電阻關係 」的實驗中,其主要作用是保持 R兩端的電壓不變, 便於多次測量,得出普遍規律C. 在 「測量未知定值電阻 Rx 的阻值 」的實驗中 , 其主要作用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 均值,減小誤差D.在 「測量小燈泡電阻 」的實驗中,其主要作用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 誤差【考點】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分析 】 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 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絲的長度 , 改變連入電路的電
阻,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在不同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實際作用會有所不同 . 【解答】 解: A、 在探究 「電流與電壓關係 」的實驗中 , 其主要作用是改變電壓 , 從而改變電流 , 便於多次測量,得出普遍規律,故 A正確; B、在探究 「電流與電阻關係 」的實驗中,其主要作用是保持 R兩端的電壓不變, 便於多次測量,得出普遍規律,故 B正確; C、在 「測量未知定值電阻 Rx的阻值 」的實驗中,其主要作用是為了多次測量,求 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故 C正確; D、在 「測量小燈泡電阻 」的實驗中,其主要作用是改變燈泡兩端的電壓,測量不 同情況下燈泡的電阻 ;由於燈絲的電阻要隨溫度變化 ,所以不能多次測量求平均 值,故 D 錯誤. 故選 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滑動變阻器在不同電學實驗中的作用 ,要注意在實驗中 , 有時需要多次測量得出普遍規律 ,有時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而有時也不能求 平均值.
知識點八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典型 例題 8】 如圖所示 , 小華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 , 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 桌面上,再把一塊白色硬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 1) 實驗時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利用光的 ( 選填 「鏡面反射 」「 漫反射 」) 以便顯示光路.( 2)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 ,當光貼著紙板沿 AO 入射時 , ( 選 填 「能 」或 「不能 」)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 ( 3)試驗中用可折轉的紙板主要目的是: . ( 4)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係的普遍規律,當 . ( 5)逆著 OF 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 OE 方向射出,這表 明: . ( 6)試驗中,同組的小新利選擇不同的入射角分別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 的數據 , 如表所示 . 經檢查 , 四次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 , 但總結的 規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
實驗次數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 70 ° 2 30 ° 60 ° 3 45 ° 45 ° 4 60 ° 30 ° 【考點】 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 1) 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 , 是由於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 射而進入我們的眼裡;( 2)沒有平面鏡光就不會發生反射,在紙板上將不能看到反射光; ( 3)為了證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應把反射光線所在紙 板前後翻折;( 4)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 5)為了證明光路是可逆的,應該讓光線沿著反射光線方向傳播,看光線能否 原路返回;( 6)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應等於入射角,由表中數據可知,他所測量的 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解答 】 解 :( 1) 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 , 是由於光 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這裡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2)沒有平面鏡光就不會發生反射,就不能看到反射光; ( 3) 為了證明反射光線 ,入射光線 ,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將紙板 NOF 前後翻轉 , 觀察紙板 NOF 是否有反射光線; ( 4)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係的普遍規 律,應當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 5)為了證明光路是可逆的,讓光線沿著 FO 方向射向鏡面,若反射光線沿 著 OE 方向射出,則光路是可逆的; ( 6)根據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 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當入射角分別為 15 °、 30 °、 45 °時,反射光線與 法線的夾角,即反射角也應分別是 15 °、 30 °、 45 °,不是 75 °, 60 °45 °,而 75 °, 60 °, 45 °正好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 所以原因是將反射角看成了反射光線與
鏡面的夾角.故答案為 :( 1) 漫反射 ;( 2) 不能 ;( 3) 為了證明反射光線 , 入射光線 , 法線在 同一平面內 ;( 4) 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 ;( 5) 光路是可逆的 ;( 6) 將反射光 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反射角了【點評 】 此題考查了 , 光的反射定律的研究過程 , 需要學生能規範的用物理語言 表達.
知識 點 九 :內能、溫度、熱量 三者 的關係 【典型 例題 9】(多選) 下列關於內能、熱量、溫度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溫度越低,所含的熱量越多B.物體吸收熱量,它的溫度不一定升高C.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一定增加D.物體內能減少,它一定放出熱量【考點】 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係. 【分析 】( 1)熱量是指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不能說含有多少熱量 ; ( 2)晶體在熔化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內能增加; ( 3)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溫度有關,在質量一定時,溫度越高,其內能 越大;( 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方式,二者是等效的. 【解答】 解: A、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多,物體溫度越低,內能越少,不能說 含有的熱量多少,故 A錯誤. B、物體吸收熱量,它的溫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故 B 正確;C、物體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劇烈,內能增加,故 C正確, D、物體的內能減少,可能是放出熱量,還有可能是對外做功,故 D 錯誤. 故選 BC . 【點評 】 本題是一道熱學綜合題 , 主要考查學生對內能 、 熱傳遞的條件及改變物 體內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熱點,熱學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