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是親人之間欠錢這事可就微妙了。來自河北的孫先生欠了嶽母22萬卻不肯全部歸還,這急壞了他的妻子張女士。
張女士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明明有能力歸還,為什麼要把事情弄複雜?可孫先生說了,這事兒就有這麼複雜,因為欠錢的事他感覺到了強烈的不公平。那麼夫妻倆的這筆欠債存在著什麼樣的紛爭呢?
要弄清楚是非對錯事情,還得從最開始說起。兩年前夫妻倆兩歲的兒子被查出有先天性雙耳失聰,當務之急就是給孩子做手術。然而高昂的治療費用卻讓夫妻倆犯難了。至少三十多萬的治療費用,讓這對年輕的小夫妻一時不知所措。為了讓孩子儘快得到治療,張女士首先想到了賣房。
張女士告訴我們,結婚之前他們夫妻倆各自都有一套婚前房產,自己的房子是母親全款買的,丈夫的房子是婚前公公首付貸款買的,在給孩子治病的這個關鍵時刻,她覺得賣掉一套房給孩子治病是最好的選擇,那麼夫妻倆的兩套房究竟該賣誰的呢?
張女士告訴我們,由於丈夫的房子沒有裝修她就想把這套房子給賣了。可孫先生告訴我們,出於對自己婚前財產的保護,父親堅決反對妻子提出的賣掉自己名下房產的建議。那麼房子不能賣,孩子治病的錢該怎麼解決呢?就在夫妻倆為此僵持不下的時候,嶽母挺身而出拿出了錢。
嶽母的慷慨解囊,讓夫妻倆既避免了賣房的紛擾,又拿出了足夠的錢給孩子做手術,孫先生非常感激,不過他指出這四十二萬的治療費並不是全部由嶽母出的,其中還包含了自己父親的20萬。因為父親曾經拿出二十萬給自己還房貸,但這筆錢被嶽母借去了。
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夫妻倆如願給孩子順利做完了第一次手術。術後一年,張女士又開始著急為孩子張羅第二次手術了。而這一次他們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手術費。
為此張女士再次提到了賣掉丈夫的房子,然而這個提議差點兒鬧的小兩口要離婚。孫先生告訴我們,其中賣房子給孩子治病是藉口,還嶽母錢才是目的。但是他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十分衝動的提出了離婚。
雖然最後張女士的公公為了小兩口的婚姻最終同意賣房了。房子賣了離婚風波平息了,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更大的風波才剛剛開始。孫先生提出要重新買一套房,這樣一來歸還嶽母的二十二萬就變得不可能了。
張女士告訴我們,當時母親公司資金周轉不開,為了給她的兒子看病,把房子都給賣了。導致一直以來都沒地住,只能窩在單位破房間裡。母親為她付出太多了,希望能幫母親分擔一點。然而孫先生卻有些不樂意了,他拋出一個觀點那就是當年買房的錢是父親出的,如今房子賣了,賣房的錢也應該屬於父親由父親來支配,自己和妻子都沒有權利使用。
這時觀察員喻晨帆拿起了話筒,他想要告訴孫先生和張女士,嶽母的欠款是夫妻的共同債務,應該要共同償還。觀察員李金萍認為,夫妻倆應該平衡婚姻的「忠」與父母的「孝」。
觀察員武韻認為,夫妻雙方應該認可和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雙方都表示,妻子事情攤開了說明白了就沒有什麼事情了。
調解最終在夫妻倆的一個擁抱中結束。希望他們都能就此放下芥蒂,打開心結。人們太多的時候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表達態度、處理事情,卻常常不自覺地忽略對方的感受,不夠體諒對方的心情,進而誤解也就隨之而來。其實說開了,彼此理解一下,包容一點,或許矛盾就會少一些。
來源:金牌調解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