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作為美國本土的影視工業基地,它的排外性質是十分嚴重的。
尤其是種族歧視,在其中更甚。
這一點在昆汀之前拍攝的《好萊塢往事》之中,對於李小龍個人形象的醜化,就可見一斑。
李小龍在片中被塑造成了一個傲慢無禮的角色,最後被白人主角一腳踢翻。
這種情節,已經是刻意地在抹黑李小龍的個人形象了。
因為在李小龍生前的各種訪談錄像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李小龍並非一個傲慢無禮之人。
相反,他還是一個十分貫徹自己理念「be water」若水的人。
因此,在片中引發的爭議,甚至讓《好萊塢往事》在中國大陸地區取消了上映資格。
有人說,這是昆汀一向以來的風格,是你們太敏感了;
昆汀本人還是十分推崇李小龍的,之前在各種訪談節目都有談過李小龍。
每當看到這樣的評論,我都會感到迷惑。
怎麼,評判一個人,難道不是應該看他怎麼做嗎?怎麼變成了聽他怎麼說?
也有人說,這是好萊塢固有的偏見。
李小龍作為第一位享譽全球的華人國際影星,他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自然不用我來贅述。
我們不妨從他的生平來了解一下他,在做出評價。
武道生涯
1940年,被評為「粵劇四大名醜生」的演員李海泉,在美國加州舊金山中華醫院產房外焦急地等待著。
這是他第二個兒子的生產,在確定了母子平安之後,又給兒子起名「李振藩」之後,就又匆匆回到了戲劇的舞臺上。
李振藩,也就是日後的李小龍。
次年,在美國看不到粵劇發展的李海泉,決定舉家搬回香港。
李家在香港也算得上是有些勢力。
母親何愛瑜的身世則更為顯赫:她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位百萬富翁——何東的侄女。
而何東還有一位後人,正是叱吒澳門半個世紀的一代梟雄——何鴻燊。
換句話說,李小龍與何鴻燊還是表兄弟的關係。
後來,李小龍自然就在香港上學讀書了。
而其中,還和黃霑起了爭執,打了一架,這一件事情日後還成為了黃霑的誇耀。
黃霑雖然有些江湖義氣,但怎麼能夠打得過7歲就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李小龍呢?
甚至在1954年,李小龍還拜師當時的武道宗師葉問,在他的門下學習詠春拳,並且還在家中設了一個木人樁,每天勤練不輟。
習武之人,氣血充盈,加上少年氣盛,李小龍在學校經常與人發生爭鬥。
再加上學習不佳,在1959年的時候,李小龍就被家人送往美國讀書。
但李小龍在美國並沒有放下對武術的追求。
不僅對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拳種有過研習,還對長棍、短棍和雙節棍等各種器械進入深入的研究。
為了方便,他還在西雅圖開辦了武術館。
名字就叫做「振藩功夫道場」,並且還在各種武道大賽中,戰勝各種武道大師,揚名美國。
1967年,創立「截拳道」,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佔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
1972年,以截拳道宗師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名人堂。這標誌著李小龍新創截拳道獲得國外武術界的權威公認。
單是將李小龍在武道上的成就,就已經完全是一代宗師的地位。
演藝生涯
那麼他在演藝道路上,又是怎麼樣的呢?
很多人認識李小龍,是從《唐山大兄》這部電影開始的。
但事實上,事實上,當李小龍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已經獻上了螢屏首秀。
父親是粵劇名角,自然也有些娛樂圈的資源。
於是,剛滿百天左右的李小龍就客串了《金門女》這部電影。
後來更是憑藉《細路祥》、《危樓春曉》等電影,成為了香港家喻戶曉的童星。
但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習武的李小龍就被家人送往了美國讀書。
1959年,正是美國風雲變幻的時候。
因為,這是種族矛盾最為激烈的時候,也是民權運動發展到最高潮的時候。
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還在黑人的耳邊迴響。(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是發生在1963年,而用在這裡氛圍剛好,就穿越地用了,特此說明)
黑人在美國的遭遇已經悲慘了,而華人在美國的遭遇則是更甚。
彼時由於之前的二戰原因,美國人對於珍珠港耿耿於懷,日本人在美國的待遇,基本和戰犯沒什麼區別。
而在外貌上和日本人類似的華人,雖然不至於淪落到戰犯待遇,但也成為了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
甚至,在更早的時候,美國政府還通過了針對華人的《排華法案》,直接把「歧視」搬到了檯面上。
年輕的李小龍在美國,屢屢受到了白眼,但李小龍卻偏偏不信這個邪。
於是,在一邊舉辦道場的時候,一邊在尋找扭轉歧視的辦法。
有人建議他去好萊塢試試。
說到做到的李小龍,立馬打包前往好萊塢。
1964年,24歲的李小龍來到福克斯公司試鏡《青蜂俠》之中的加藤一角。
李小龍認為只要自己禮貌,並且將自己的價值展現出來,就能獲得製片人的好感。
所以,他正裝出席。
並且還給製片人展示了自己的功夫修為。
但是,好萊塢的排外和對外的歧視,已經是深入骨髓!
不僅在亞裔上有著刻板的偏見,甚至在地位上也不及白人演員,具體的闡述,我已經在8月12日的文章中有過描寫,這裡不再贅述。
所以,在拍攝《青蜂俠》的時候。
李小龍的角色加藤被設定為一個連臺詞都沒有,但是李小龍堅持不懈地和製片人溝通,讓這個角色慢慢變得立體。
在《青蜂俠》之後,李小龍在好萊塢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片約接踵而至。
然而,在拍攝《青蜂俠》的經歷,讓李小龍在片場看到了好萊塢關於種族歧視最真實的一面。
於是,他給自己訂立了一個規則:凡是涉及到種族歧視的角色,他一律不接!
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
但是,彼時好萊塢的種族歧視,就像是呼吸一樣自然。
所以,適合李小龍的劇本,基本上是真空領域。
很久沒有劇本找到李小龍,於是李小龍便想著,既然沒有這樣的劇本,為什麼我不自己親手寫出來呢?
於是,李小龍開始自我創作劇本,幾個月後,拿出了《戰士》的初稿。
為了將它拍成電影,李小龍找了所有朋友的關係,最終將它送到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製片人手中。
製片人對這個劇本十分感興趣,並且也對這部電影的票房前景看好。
但是依然對李小龍表示了拒絕。
拒絕的原因也十分符合當時好萊塢的風氣:他們認為,沒有人會喜歡看一部以華人為主角的電影。
李小龍這時候才明白了,在好萊塢看來,除了白人之外,基本上只能算作工具!
這時候,香港電影公司向他發出了組隊邀請。
於是,1971年的時候,李小龍離開了生活十二年的美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香港。
沒過多久,《唐山大兄》便上映了。
當時的香港影壇,在整個亞洲來說,也算是首屈一指。
和好萊塢一樣,也有著自己的規則。
一部電影有100萬的票房,就已經是很賺了,並且也意味著一顆新星的誕生;
200萬,那已經是天王巨星級別的票房了。
而《唐山大兄》有著300萬的票房!
一鳴驚人!
一飛沖天!
李小龍石破天驚般地在香港影壇中出現,成為了最耀眼的新星!
趁熱打鐵,李小龍順勢推出了那部振奮所有海外華人心,即便是如今也有著翻拍的電影《精武門》。
《精武門》不僅在香港火熱,在海外火熱,就連在大陸也十分火熱。
李小龍在香港僅僅靠著兩三部電影,就讓嘉禾大賺特賺,成為當時香港最賺錢的電影公司。
而李小龍也憑藉著這兩三部功夫電影,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功夫狂潮。
彼時的美國,也是十分喜歡李小龍,當時的漫威身為兩大漫畫巨頭,也是以李小龍為原型創造了「尚氣」這個功夫大師。
此前拒絕了李小龍的華納,已經是悔得腸子都青了,但為了尋求合作,也不得不前來找到李小龍。
李小龍也是不計前嫌,提出了《死亡遊戲》的想法。
片中集結了菲律賓棍王伊魯山度、韓國合氣道宗師池漢載、跆拳道高手唐龍、中國武打演員洪金寶與元彪,以及李小龍的得意門生:NBA球星「天鉤」賈巴爾都在應邀之列。
可謂是巨星雲集。
只可惜,在1973年,李小龍忽然離世,導致李小龍未能完整拍攝這部影片。
李小龍出殯的當天,天南地北的粉絲前來送行。
到如今,李小龍已經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所以,當昆汀要拍攝《好萊塢往事》並宣布會有李小龍戲份的時候,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但是,沒想到李小龍在片中成了一個勇鬥狠、性格傲慢的人,惹得李小龍女兒李香凝及粉絲不滿。
前NBA傳奇球星、電影人卡裡姆·阿卜杜爾-賈巴爾(「天勾賈巴爾」)也是十分不滿,通過《好萊塢報導者》發表評論文章,表示「李小龍是我哥們兒,昆汀的電影不尊重他」。
賈巴爾分享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好幾次在公共場合,我和李小龍在一起的時候,一些莫名其妙的混蛋大聲挑釁李小龍,想和他打架。他總是禮貌地拒絕,繼續走自己的路。李小龍武術俱樂部的第一條規定就是不要打架,除非別無選擇。他覺得沒必要通過打架證明自己。
他知道自己是誰,並且真正的鬥爭不在場上——而是在屏幕上為亞洲人創造改變刻板印象的機會。」
但昆汀一直沒有為自己的電影行為所道歉,並還說:「他的確是個傲慢的人。」
只能說,昆汀之前口口聲聲地說喜歡李小龍,但是在既得利益面前,也能轉手將他塑造成一個傲慢的人。
或許,有一天利益足夠大,昆汀也可能會將李小龍塑造成神!
畢竟,以這種唯利是圖的心理,只要錢到位,估計沒什麼不能幹的!
昆汀,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