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器人將由「奴僕」變「夥伴」!「人機共融」時代,中國該如何搶抓機遇?

2021-01-20 科技日報
「下一代機器人將『與人共融』,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中國將在機器人創新舞臺上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失掉這個機會,也許會更加落後。」13日,在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8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說。

圖為2018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暨2018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開幕式啟動現場


王天然表示,現在是機器人發展的最好時期,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如工業機器人在船舶焊接、飛機裝配等很多方面力所不能及,服務機器人不能真正的照顧、護理老人。「其根本原因在於不能和人融合在一起。」王天然說。


未來機器人將實現「人機共融」,即機器人和人的關係發生根本轉變,由奴僕變為夥伴。機器人技術正蘊含著突破,中國該如何抓住這個機遇?




工廠裡,機器人在有序地抓取零件,外面是高高的護欄,人只能遠遠地看著,這是人們常見的情景。現在人和機器人的關係,主要是控制,如果出現故障,機器人「發脾氣」就很危險。


「共融是人和機器人很近。」王天然說,就是能在同一自然空間裡工作,能夠緊密地協調,能夠自主的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夠自然的交互,同時要保證安全。實現這樣的與人共融的機器人,人與機器人的關係就會改變,是一種朋友關係,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幫助。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在做大會主題報告


王天然表示,與人共融,就是要讓機器人把人的符號化、學習、預見、自我調節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與機器的精準、力量、重複能力、作業時間、環境耐受力結合在一起。


通俗地講,未來工業機器人將走下神壇,成為生產系統中的一個部件,實現「即連即用」。它們將更靈活地變更作業、更快地編寫程序,靈活地移動和更快組成新的工作單元,費用也將更加便宜。




有數字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16%,服務機器人銷量增長24%。中國成為了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第一大市場,工業機器人產銷量連年刷新世界紀錄。


因此,一些人擔憂,機器人如此聰明,會取代人的勞動,從而統治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新一代機器人並非是簡單地取代人,而是要響應環境、要靈活、要與人合作。」王天然說。



對此,「工業4.0之父」沃爾夫岡•瓦爾斯特曾指出,人工智慧是工業4.0的驅動力,很多人認為工業4.0就是無人化生產,事實是即使在未來十年裡,其要實現的也不是無人生產,而是組合性的生產。


確實,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杜品聖博士表示,人工智慧是按照人的功能,如模擬人的眼睛、耳朵、大腦等機能進行開發研究,從而助力製造業發展。「並非此前人們擔心的機器換人、工廠無人、只能造人,而是機器助人、工廠要人、智能學人。」





足球場上,一個機器人摔到了,兩隻腿弓著,腰使勁往上仰,企圖爬起來,感覺像兩三歲的孩子摔倒一樣。「好費勁啊,還能這樣站起來。」邊上有小朋友說,這是記者在同期舉辦的2018Robo Cup機器人世界盃開幕式上看到的情景。


「這就說明機器人的柔順性還不夠,其關節不像人的關節那樣靈活,人手一個簡單的撐地動作,對機器人都是極大的考驗。」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說。


確實,在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喬紅看來,目前,高精度是機器人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之一,很多工業級裝備標準已經將誤差控制在0.02~0.04毫米內,但在一些要求極高的操作中,精度仍然不夠。為此,喬紅提出「環境吸引域」的概念,將機器人的系統映射到另外一個空間,約束對系統形成了廣泛存在的「吸引域」,利用存在條件以及相應的依賴吸引域實現高精度計算結果。


「再就是高柔順性。」喬紅說,由於柔順性操作沒有解決,我國3C製造業(計算機製造、通信設備製造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016年收入達9.84萬億元,仍以女工裝配為主;2017年3C行業機器人密度僅為11臺/萬人。


因此,喬紅認為,未來的機器人應具備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強度更大、可靠性更強、安全性更好、人機更融合等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靈手巧」,中國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機器人市場邊界無限 在多機互聯的場景下實現人機共融
    機器人市場邊界無限 在多機互聯的場景下實現人機共融 高工機器人 發表於 2021-01-12 15:52:08 撰文 | 劉凱程 12月22日,2020高工機器人&高工移動機器人年會技術向新專場
  • AIR 030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共融機器人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今天的首位演講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數字製造理論與技術研究的丁漢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題為《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主題演講。丁漢教授以2016年度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共融機器人項目為背景,首先介紹了共融機器人的內涵:能夠與作業環境、人和其它機器人自然交互、自主適應複雜動態環境並協同作業的機器人。
  • 工業與協作共融艾利特機器人助力企業自動化升級
    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艾利特在發布會上同時上新兩款產品,分別是全新大負載協作機器人EC612和工業機器人EI67。艾利特CEO曹宇男博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雙產品線上新,意味著艾利特機器人公司在「工業+協作共融」之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 中國機器人峰會常態化活動專題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0年12月29日,由立德機器人平臺(機器人大講堂)聯合餘姚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機器人峰會餘姚籌備辦和餘姚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共同舉辦的中國機器人峰會第三期常態化活動在餘姚召開。活動重點圍繞我國機器人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探討了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餘姚機器人產業。
  • 搶抓產業變革機遇 釋放數字經濟勢能
    他表示,廣州是商貿之城、樞紐之城、機遇之城、創新之城、品質之城,蘊藏著豐富的商機,廣州將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不斷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在此進程中,歡迎廣大企業以廣州為支點,有效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有力撬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搶抓『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RCEP籤署等帶來的新機遇,搶先品嘗市場『頭啖湯』。」
  • 共沐後疫情時代百舸「基」流,CCF-GAIR 2020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CCF-GAIR 2020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從 2016 年的學產結合,2017 年的產業落地,2018 年的垂直細分,2019 年的人工智慧 40 周年,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
  • 搶抓機遇,海陽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海陽敢為人先,搶抓機遇,以建立海上發射常態化保障機制為目標,規劃建設了東方航天港產業園區。4月22日,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正式開工,現場還籤約了商業固體運載火箭煙臺產業基地項目、商業航天固體動力項目等10個項目,東方航天港正式進入產業招商和對外合作實質推進階段。在項目規劃上,海陽跳出海陽謀布局,聘請航天科技十二院開展航天港產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
  • 馬爾科夫:機器人與人類是夥伴 中國落後美國5年(二)
    一方相信,用戶需要完全被計算機控制,而另一方則預見到,軟體助手將在計算機網絡中「生活」, 並代表人類用戶執行任務。從一開始,奇耶就對人機關係有著一種微妙的認識。他認為,人類有時想直接控制系統,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希望系統替他們完成某些事,並且不希望被細節騷擾。為此,他的語言把用戶希望系統做「什麼」,從任務   「如何」完成中分離了出來。
  • 馬爾科夫:機器人與人類是夥伴 中國落後美國5年(全文)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據怎樣的位置?早在中國加入「工業4.0」的時候,人工智慧就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規劃上。來自中國官方的報告稱,「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新一代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而且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20年,機器人業產值有望超千億元。
  • 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0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據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介紹,近年來,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和「共融機器人挑戰賽」作為世界機器人大賽的科研類賽事通過競賽活動推動了腦機接口和共融機器人等高精尖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成果落地,並逐步積累和匯聚了來自軍科、清華、上交、西交、浙大、哈工大、華科、沈自所、航天科工集團、兵工集團等多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相關領域專家資源。
  • 陳善光赴蘇平片區小練島調研:因地制宜 搶抓機遇謀發展
    陳善光赴蘇平片區小練島調研:因地制宜 搶抓機遇謀發展 2020-07-22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幻之都」需搶抓「電影時代」機遇
    成都,這座以科幻文學知名的「科幻之都」,如何在未來科幻產業發展中抓住機遇?□本報記者 熊筱偉 發自成都國內科幻產業進入「電影時代」  電影熱映的同時,國內科幻產業正發生巨變。  「《流浪地球》熱映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標誌著國內科幻產業從『文學時代』進入『電影時代』。」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人機協作是未來趨勢
    協作移動機器人具有哪些優勢?協作機器人會給傳統製造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帶著這些疑問,OFweek機器人網採訪到了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中國區銷售總監董威力。長期以來,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都被視為協作式機器人市場的引領者之一,因此對以上問題,MiR擁有最好的發言權。
  • 暢想後疫情時代發展前景 融360將在北京舉辦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衛星...
    2020年11月16日,融360|簡普科技(NYSE:JT)正式宣布成為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FF)的全球衛星活動合作夥伴,在北京承辦科技節的分論壇。本屆科技節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主辦,定於12月7日至11日舉行,屆時將展示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成果,暢想金融科技未來前景。
  • 科技革命給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掀起了一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變革,對未來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擁有獨特的教育制度優勢、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成功實施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踐經驗,具備搶抓時代機遇的先決條件。中國教科院課題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分析未來教育發展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
  • 《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丨東平縣老湖鎮:搶抓機遇 綠色發展 打造庫區鄉鎮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導語】《龍頭帶動 三抓一促》專欄今天播出東平縣老湖鎮:搶抓機遇 綠色發展 打造庫區鄉鎮高質量發展的標杆。下步工作中,老湖鎮將充分發揮黨委「龍頭」作用,堅定走大黨建、大產業、大生態鄉村振興之路。【解說】一是聚焦便民利民,堅決夯實大黨建。全面落實鄉村振興齊魯樣板17項指標體系。建設7處高標準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下沉機關幹部,探索鎮村幹部聯合辦公、輪值辦公、共破難題的工作模式,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 搶抓全新的發展機遇,精準謀劃青浦新城發展!趙惠琴赴新城公司和...
    搶抓全新的發展機遇,精準謀劃青浦新城發展!青浦作為五大新城之一,必將搶抓全新的發展機遇,以高質量的城市化,加快推動青浦全面現代化,在五個新城和示範區三地中脫穎而出。今天(1月8日)上午,區委書記趙惠琴帶隊赴青浦新城公司、青浦工業園區就新城建設和產城融合進行調研並強調,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深入貫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進一步明確定位、強化特色,充分挖掘潛力、構築發展優勢,力爭新城建設早發力、快發力,成為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宜遊的卓越新城。
  • 智能互聯時代創意如何興未來?萬興科技2021發布會即將揭曉
    【天極網家電頻道】創意時代,共見未來!   繼今年5月在業內首次吹響「數字創意賦能」新號角後,A股數字創意軟體龍頭企業萬興科技(300624.SZ),最近又將在北京舉辦數字創意行業應用研討暨2021新品發布會,與上百行業專家及夥伴共探數字創意新趨勢、新機遇、新未來。
  • 王宏志到企業調研時強調: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創新發展
    王宏志到企業調研時強調: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創新發展 2019-12-25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根:通過晶片聽音樂,人機共融的進一步發展
    當然,目前我們暫時無法得知 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新產品將如何繞過耳朵、耳蝸神經,將音樂傳遞進大腦。該系統的早期版本已經在動物身上進行了測試,並且有望在今年內進行人體試驗。對於人機關係,馬斯克曾表示,人工智慧將在智力上超越人類,人類唯一擊敗人工智慧的方法就是擁有相同智力水平的腦機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