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先生第56篇文章中*
***
【背景:「人類世」工作組(AWG)認可新地質時代名詞「人類世」一詞的定義,並投票贊成以20世紀中期作為人類世的起點】
孩子們,地球母親有多大年紀了?
46億年。
所以首先,親愛的,當有人嘲笑你沒有歷史感的時候,你分分鐘可以告訴他:
我的腳所延伸的,就是一段46億年的歷史。
對這46億年,喜歡定義和命名的人類做了以下的劃分。
在以上的紀元中,人們最喜歡最熟知的莫過於侏羅紀了。
恐龍大哥(不是成龍大哥)代表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力量。
當然,後來它們掛了。
以上的劃分又可歸結為兩大部分:
1、沒有明顯生命跡象的隱生宙,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2、有明顯生命痕跡的顯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新生代==
哪個與我們最相關?
沒錯,就是最頂端的新生代。
恐龍的滅絕終結了中生代,迎來了新生代。
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
這個時候,離我們很近了,也就……六千七百萬年前。
而新生代又分為兩個紀:
1、第三紀
老第三紀:植被以森林為主,食肉鳥類——不飛鳥,海洋有孔蟲,很多現存哺乳動物祖先的「發源地」
新第三紀:陸地上開始出現大草原,食草動物繁盛,大地面貌更加接近如今,動物種類歷史上最多
2、第四紀
更新世:冰川時代,冰期和間冰期不斷交替,動植物受巨大影響
全新世:說再多都得讓路,人類來了……
對,我們就在這裡。
既在食物鏈頂端,又在紀元的頂端。
於是另一句可以完美體現歷史感的話來了:我們,活在全新世裡。
==人類與地球==
而從這個時候開始,從人類登上歷史舞臺開始,地球就開始了被人類「改造」的徵程。
從前的那些動物植物們難道就沒有這麼幹過嗎?
它們難道就沒有影響地球嗎?
有!
只是它們都是在自然的循環之中不折不扣地遵循了自然規律。
它們對於地球的影響,不如說是地球對自己的影響。
可是,人不一樣。
恐龍這個侏羅紀霸主造不出原子彈,而人造了。
這個在全新世裡身形嬌小卻能量巨大的物種,對地球的改造作用,狠狠地掙脫了自然規律本身,讓自己成為了滄海桑田裡的王炸!
百度百科中提了這樣一句話:
在過去的兩百多年中,人類已經成為了主導的地質學因素。
==人類世==
人類世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02年,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提出。
以下為克魯岑的理論
自18世紀晚期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加劇,人類成為影響環境演化的重要力量,尤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城市化的速度增加了10倍」。
而那只是開始,加速之後,只有飛跑
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造成的各種影響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未來甚至在5萬年內人類仍然會是一個主要的地質推動力。
因此,有必要從「人類世」這個全新的角度來研究地球系統,重視人類已經而且還會將繼續對地球系統產生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影響。
於是,「人類世」概念橫空出世。
而近日,「人類世工作小組」投票決定:
認可地球已進入新地質時代——人類世。
這體現了人類(至少是科學界)對於這一地質新時代的認同。
人類從來就不安於靠天吃飯,不沉迷、不安分於大自然根據物種進化分配給自己的那個飯碗。
因此從採集時代開始,再到農耕時代,再到工業文明時代,人類一直在與自然的博弈中,獲取向上的階梯、爭奪晉升的空間。
地球母親的孩子越來越大,終於慢慢地幾乎不再受她的管控了。
到這個時候,這個熊孩子的吵吵鬧鬧就不再是小打小鬧了,其影響是深刻而不可避免的。
對於地球來講,草履蟲繞得過去,不飛鳥繞得過去,恐龍繞得過去,妖魔鬼怪繞得過去。
人類,繞不過去……
這個後來居上的物種,正在改變地球的自然周期!
這一次,作為孩子的人類,終於在影響、塑造地球母親的舞臺上,光榮地成為主角。
「人類世」,由此而始。
人類世的提出,是學術界的一個大跨越。
中國著名地球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東生指出,「人類世」雖然是地質學上的名詞,但卻提供了人與自然關係研究的新視角,並認為這個概念的提出可能是地質學上又一次飛躍,其意義可以與板塊構造學說相提並論。
那是多麼輝煌偉大的學術進步。
可是也許我們很難「彈冠相慶」起來。
因為人類世這個酷炫之中帶著遙遠神秘美感的詞語,更多地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之上:
人類已經深刻地影響(傷害)了地球,並將繼續地長期地影響(傷害)地球。
在近46億年的循規蹈矩之後,人類用了萬把年,甚至可以說只是用了兩三百年,就讓地球走上了一條偏離其傳統和內在規律的道路(至少是一個趨向)。
隱生宙、古生代、中生代乃至新生代的大部分,都躲在歷史的長河裡瑟瑟發抖。
46億年啊,在人類這裡,一聲嘆息。
所以——
「人類世」,初看時以為是人類來展示自大的。
後來覺得,其實是來反省自大的。
註:引文來自百度百科——人類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