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立刻就想到了「吃橘子之前為什麼要先剝皮」?這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橘子就是這樣的,地球生命的演化也是這樣的,難道還存在為什麼嗎?我們也想不通為什麼那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撞上的話,恐龍現在還可能存在於世,人類文明也不會出現,地球又是另一番面貌。可是,小行星就是撞上了,人類就出現了,歷史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吃橘子就得先剝皮。
地球生命的演化充滿偶然性,當然是從我們後來人的角度看的,是從上帝視角看的,覺得演化每一個節點上都充滿幸運,好像就是為了讓人類出現而準備的一樣,不信您看:
太陽首先從一片橫跨數光年的冷分子雲中誕生,如果這片分子雲不冷呢,太陽就不會出現了。太陽出現之後,猛烈的太陽風將物質吹遠,地球的胚胎開始形成,約46億年之前,早期地球出現了。
在46億-38億年以前,特別是頭五億年中,地球上遍布巖漿,來自於地外的巨大天體不斷撞擊地球,而且還有一個體型與火星一般大小的天體撞上去了,碎片在地球軌道上因引力作用凝聚成了月球,如果這顆天體不撞地球呢,人類不會存在。
38億年前,地球誕生了最早的生命,那時候的生命很原始,但耐高溫,這是環境促使它不得不耐高溫的。之後是單細胞生物,也很原始,10多億年前,複雜一些的多細胞生物誕生了,4.5億年前,海洋中出現了魚類,如果沒有出現魚類,則地球上就沒有那麼多形形色色的生物,更沒有人類。3.5億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兩棲類,生物開始向陸地上進發了,之後便是爬行類,以及更為複雜的哺乳類,哺乳類是迄今為止地球上誕生的最為複雜的生物,也最為高等。
恐龍屬於爬行動物,起源於2.25億年以前,在6500萬年以前因為一場天災而最終滅絕,這場天災就是那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在了尤卡坦半島上,掀起了巨大的災難。這顆小行星為何不早不晚,偏偏這個時候撞在地球上呢,大家可能很喜歡討論這類問題,感覺很特殊。
這顆小行星是怎麼來的?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顆小行星原本可能在小行星帶附近,因木星的引力攝動而脫離了小行星帶,徑直向地球飛來,造成了恐龍的滅絕,這麼來看,罪魁禍首好像是木星啊,人類還真得感謝木星呢,如果沒有木星,也就不會有人類文明了。
恐龍滅絕之後,哺乳類開始發展,後來出現了靈長類古猿,約500萬-600萬年以前,南方古猿因為環境變化而嘗試從樹上來到了樹下,如果環境不變化呢,南方古猿就可能要推遲下樹的時間了,這一推遲不要緊,後續的事情就都要改變了。
有人說,哪有那麼多如果,是的,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如果,已經成定局了,考慮那麼多如果毫無意義。從各個節點來看,生命演化充滿偶然性,稍微偏差,人類就不會出現,或者不會是如今這個樣子。
人類因為擁有智慧而顯得特殊,而顯得與地球上的其它生物格格不入,事實並非如此,人類也只是地球上的生物,因為腦容量的增加,因為學會使用了工具、語言、合作而逐漸擁有高智能,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的,是順理成章的,是符合生命演化趨勢的,沒有任何的特殊性。
我不知道是否回答了問題,在這裡只是想說明不要因為人類擁有智慧顯得很特殊而提起這個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