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蜥蜴:
為什麼地球上先有恐龍,然後才出現了人類?在中國古動物館中,有一個被稱為鎮館之寶的古生物化石,它就是曾經在重慶展出過的「中國第一龍」。說到恐龍之鄉,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四川自貢、或者廣東河源這兩個地方,其實,雲南祿豐和內蒙古二連浩特的恐龍化石也很多,而河源博物館中藏有的恐龍蛋更是超過了一萬枚,在這個類別裡排名世界第一。
不管是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還是有恐龍腳印的化石,我國已經發掘出的數量就很龐大了,但是,恐龍這個物種的名字來源卻並非我國哪個科學家。早在1841年的時候,一位名叫理察·歐文的英國科學家意外發現了幾塊特殊的古生物化石,儘管它們的外觀看上去有點像蜥蜴骨頭,但還是比較明顯的可以辨認出這應該是某種史前動物遺留下來的,然後給其取名為恐龍,而這個詞的原意也是恐怖的蜥蜴。
人類怎麼沒有和恐龍同時出現在地球上?
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物種很多,不是只有恐龍和人類,任何生命的誕生都有其巧合和必然性,不同的自然環境會讓進化中的其他物種有可能出現不一樣的進化選擇。而且,誰規定了人類就應該和恐龍同時出現,或者比恐龍更早出現在地球上?哪怕是食性兇猛的恐龍,如果在人類社會發展至如今狀態的時候才出現,那麼對我們來說也不過是可從看恐龍化石,演變成在動物園中看到活的恐龍,畢竟人類有如今的成就靠的從來就不是體型比其他地球生命龐大多少。
對生物大滅絕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目前科學家們有證據表明真實發生過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就有五次之多,而每一次大滅絕的間隔事件都相差一億年左右:
我們尚且不能確定發生在4.38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大滅絕是不是因為氣候變化導致、3.6億年前泥盆紀物種大滅絕是否因為伽馬射線輻射、2.45億年前二疊紀物種大滅絕事件的起因會不會就是火山活動,以及6600萬年前白堊紀物種大滅絕到底是不是始於隕星撞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斷定物種消亡是有規律可循的,所有物種都會經歷誕生、繁榮和消亡,只不過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罷了。
人類有在地球上永遠繁衍下去的可能嗎?
簡單來說,恐龍並不是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動物,也不是唯一曾稱霸過地球的生物,但它們在地球上倖存了至少一億多年的時間,的確也說明了儘管這個物種的生存能力較強,也會因為我們難以確定的因素而在某個時間點演變為一個個古生物化石。毫無疑問,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也面臨諸多生存風險,最近幾年新的病毒開始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地球上,儘管現代醫學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但依然難以避免每次都會有不少人因為這些突如其來的病毒而失去生命。
不可否認,與地球上的普通動物相比,面臨相同災難的時候,人類具有更大的存活機會,這跟我們的社會形態和本身的自救能力等都有關聯。當我們反觀科學家們推測的過去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原因時會發現,不管是伽馬射線輻射、劇烈的火山活動、隕星或其他小行星撞擊地球,其實都有可能在之後的某天再次發生。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會每天都去觀測太陽活動的情況,以及研究所謂的小行星防禦技術,做這些科研的根本目之一,便是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好應對。
客觀來說,我們花時間去想為什麼恐龍比人類更早出現在地球上並沒有實際意義,而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然後避免人類因為相同的誘因而重蹈覆轍才是重點。不管是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還是帶給地球生命光和能量的太陽,它們終究都會因為進入到特定的星體演化階段而變得對人類越來越不友好。如果人類不放眼宇宙中更廣闊的空間,那麼,最終也會因為地球走到生命的盡頭而終結,這便是為什麼科學家們越來越迫切的想要尋找到「第二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