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演化充滿偶然性,地球的誕生是偶然,生命的誕生也是偶然,恐龍的滅絕也是偶然,哺乳動物的興起也是偶然,人類的出現也是偶然,人類文明的出現也是冰川過後地球變暖產生的一個偶然。正是無數個偶然,構成了今天的人類社會。在地球的不同時代,適合不同的生物物種生存。
達爾文的進化論基本上是合理的,這已經被很多事實所證明,但是,進化論不能包羅自然界的一切,也不能對所有問題進行解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看到了生物進化的表象,並沒有挖掘出生物進化的真實本質。
為什麼那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撞上的話,恐龍現在還可能存在於世,人類文明也不會出現,地球又是另一番面貌。可是,小行星就是撞上了,人類就出現了,歷史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
其實,在地球上不單單有一個個生物物種的進化,更有整個自然界的進化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恐龍屬於爬行動物,起源於2.25億年以前,在6500萬年以前因為一場天災而最終滅絕,這場天災就是那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在了尤卡坦半島上,掀起了巨大的災難。這顆小行星為何不早不晚,偏偏這個時候撞在地球上呢,大家可能感覺很特殊。
這顆小行星是怎麼來的?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顆小行星原本可能在小行星帶附近,因木星的引力攝動而脫離了小行星帶,徑直向地球飛來,造成了恐龍的滅絕,這麼來看,罪魁禍首好像是木星啊,人類還真得感謝木星呢,如果沒有木星,也就不會有人類文明了。
事實上地球上歷來生物物種的形成,都是階段性自然選擇與選擇自然進化的結果,都是圍繞著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來進行,不同年代的生物物種都有隨機誕生與被淘汰出局的自然現象。
優勝劣汰的競爭表現在階段性的生物圈中無處不在,並能形成階段性生物圈中的優選機制,只有哪些能適應地球階段性環境變化的生物物種才可以持續保全下來,那此不能適應地球階段性環境變化的生物物種,將會逐漸被淘汰掉,直到完全消失。
每個時期的地球都不一樣,不一樣的氣候,不一樣的含氧量,空氣密度等因素,造就了物種起源選擇,如果恐龍時代就出現人類,那人類將會是巨人,蜻蜓就是個好例子,恐龍時代蜻蜓都一米多長,那要是人類呢?還有人類不一定就是地球原有物種。
所以,硬是把人類的出現與恐龍的出現扯上關係並不合時宜,況且人類出現之前不止有恐龍出現,還有太多其他物種在人類出現之前也出現了,為什麼非要提恐龍呢?
只能說,人類的出現是大自然的要求,當時的環境需要有人類這樣的物種誕生,與恐龍的出現與否沒有一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