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我就在思考恐龍為什麼滅絕?至今也沒有找到合理的答案。
人類現在貌似很厲害了,好像沒有什麼能阻擋人類了!但回頭一看,人類歷史到底有多長呢?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依照腦容量的劃分,「能人」(基本是人了)距今大約是250萬年,人類歷史也就是250萬年。250萬年在歷史長河中,那真是太短了,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達到了1.6億年,人類的時間通過單位換算也就是0.025億年,和恐龍統治地球時間相比,人類真是太短了!
有人說,人類會製造飛機火箭,如果地球不適合生存了,可以離開地球,人類不會滅絕;另外人類自認為很聰明,將來可以搞出新的科技產品,即使地球廢了,人類也沒事。但不要忘記了,恐龍當年也很厲害,體型龐大,牙齒鋒利,還能飛,但最終也沒有能逃脫掉集體滅絕的命運!
目前認為恐龍滅絕的最大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但這個猜測有很多現象無法解釋。
1978年美國加州大學的兩位專家在義大利的一個地區研究白堊系和新近系界線的時候,在界線上發現了一層2cm厚的紅色黏土,經檢測發現這層紅色黏土中的金屬銥元素含量超過了地球上平均值30多倍。同時在其它歐洲地區、北美洲、南美洲東部、非洲西部大西洋裡、紐西蘭,以及我國西藏岡巴地區都發現了含銥層。金屬銥是地殼中的稀有元素,一般都是來自於宇宙塵。因此科學家推測,曾經有一顆直徑在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在6500萬年前撞擊了地球,形成了大爆炸,恐龍在這次大爆炸的影響下滅絕了。這種猜測目前支持率最高,但無法解決很多現象。比如恐龍滅絕了,但為什麼哺乳動物、龜鱉類、鱷魚類、蛇、蜥蜴,還有小昆蟲都沒有滅絕;另外天空中會飛的恐龍消失了,但鳥類卻沒有滅亡;還有海洋中菊石以及部分魚類也跟著滅亡了,但有些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卻沒有滅亡。
菊石(類似小蝸牛)竟然和恐龍一起滅絕了。菊石(屬於軟體動物頭足綱,最早出現於4億年前,殼上有複雜的縫合線像菊花一樣)在海洋中生長,它為什麼和恐龍一起滅絕了,非常奇怪!
有人說是哺乳動物興起導致了恐龍滅絕,因為恐龍是在中生代末期消亡的,而之後是哺乳動物的時代,存在一種哺乳動物專門吃恐龍蛋,導致恐龍因為繁殖問題最終滅絕。但也有反對觀點,反對觀點的意思是依照現在的科學,沒有發現有專門吃恐龍蛋的哺乳動物,另外哺乳動物和恐龍同時在三疊紀(2.5億年前—2億年前)晚期出現的,共同生活了這麼久,怎麼突然在白堊紀(1.45億年前—0.66億年前)末期就大量的吃恐龍蛋呢?同時解釋不了在海裡的菊石為什麼也跟著滅亡了。
又有人說恐龍是被一種植物的花毒死了,因為恐龍的滅亡點和被子植物的繁盛時期有些偶合。當時的被子植物是唯一有花的植物,五顏六色的花含有花青素,恐龍是被這種花的物質給毒死了。但也有人說這樣說法不對,當時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不僅僅是恐龍,為什麼那些動物沒有滅亡,尤其是解釋不了在海裡的菊石為什麼也跟著滅亡了。
還有人說是當時超新星爆炸,產生了巨量輻射,影響了恐龍的生殖系統,恐龍滅絕了。但天文學家認為這個不合理,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一顆恆星的最後消亡階段,天文學家對地球附近的天體研究沒有發現在6500萬年以前爆發的超新星。
科研人員根據對恐龍化石研究發現,目前所有的恐龍蛋化石都是發現在白堊紀末期,與恐龍滅絕的時間點比較吻合,可能是恐龍蛋出了問題。比如是不是恐龍蛋變厚了,蛋破不了,孵化不了,或者是恐龍蛋中毒了(法國科學家對恐龍蛋進行分析,發現蛋殼中含有劇毒的硒),恐龍最後滅亡了。但這種說法也有反對意見,還是解釋不了菊石或其它生物為什麼也在那個時候滅絕了。
還有懷疑是當時的氣候突變所致,通過科學家對化石的研究,現在科學界已證明在恐龍時代的最後幾百萬年的時間裡,陸地上的氣候季節性明顯增強,當時的冬天很寒冷,夏天很炎熱,氣候的突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這種觀點還是解釋不了菊石為什麼也在那個時候滅絕了,菊石是生活在海洋中。
恐龍滅絕還有一種原因,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恐龍的胃石,推測恐龍吃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猜想可能是恐龍在消化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氣體,他們的排洩氣體升到空中,導致了臭氧層的破壞,最終導致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動物的滅亡。這種猜測沒有人能說它不對,但科學家發現的胃石是在侏羅紀(1.996億年前—1.455億年前),而白堊紀(1.45億年前—0.66億年前)的胃石並沒有發現。
華裔科學家許靖華教授根據深海鑽探資料,發現在白堊紀末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4萬年的時間裡增加了8倍,他認為是彗星撞地球所致,彗星以高速衝入大氣層引起大爆炸,彗星物質化為氣體和塵埃,瀰漫在大氣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氰化物,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另外彗星的高速衝入還會引起大氣放電,產生的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大量植被遭到破壞。目前針對許教授的猜測,沒有反對依據,但是支撐依據也不足。
有一種說法是陸地火山爆發帶出來很多氣體和銥粉塵,火山爆發的物質破壞了陸地和海洋的生態,最終導致了恐龍滅絕,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海底火山爆發,爆發後海水溫度升高,也造成了陸地的氣候變化。但支撐這種可能的依據不是十分充足。
美國科學家針對恐龍滅絕提出了一種假說:太陽伴星假說。198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研究絕滅速率時,對整個地球上的化石生物的生存時代進行過統計,發現了生物滅絕事件集中在12個不同的時期,而滅絕事件的時間間隔平均是2500萬年,於是提出假說認為,太陽有一個圍繞著它旋轉的伴星,每隔2000萬年到3000萬年,這顆伴星就會轉到離某些大型的彗星很近的位置,這些巨大的彗星受到這顆伴星引力的幹擾就很可能在太陽系內產生幾萬次的彗星風暴,其中一些的彗星風暴襲擊了地球,因此地球每隔2600萬年到3000萬年就會遭受一次洗劫,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每隔2600萬年到3000萬年的時間發生一次大的絕滅事件,恐龍的滅絕不過是這種周期性的滅絕中的一次而已。但關於這種觀點,目前天文學家沒有找到任何關於伴星的證據。
有一種說法是,恐龍得了烈性傳染病滅絕了,或者說恐龍突變了變成了鳥,但這兩種說法貌似都解釋了不了,為什麼在那個時間點,龐然大物都不見了同時菊石為什麼也跟著滅亡。
從以上各種分析來看,小行星撞擊地球、彗星撞地球、彗星風暴這些原因可能性更高一些,恐龍在這種超強破壞中滅絕了,雖然人類比恐龍貌似要強一點,但我們不要低估大自然的能力,搞不好,滅絕的恰恰是那些認為不會滅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