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蒼蠅作為「四害」之一,它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超過1.4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們在恐龍時代就以恐龍的殘羹冷炙,甚至是屍體為食了。 也就是說,蒼蠅可是吃過恐龍肉的存在。但是,在白堊紀的末期,恐龍經歷了一場浩劫,在這場浩劫中,恐龍滅絕殆盡。那麼,為什麼小小的蒼蠅卻能在這場災難中存活下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蒼蠅
蒼蠅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生物,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在許多資料中顯示,蒼蠅一共有幾萬種,但是其實這個描述並不準確,因為這裡的幾萬種是指雙翅目環裂亞目下所有昆蟲的總稱,而蒼蠅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蠅科下所有昆蟲的總稱,目前已知的蠅科成員約有三千多種。
蒼蠅作為環裂亞目的成員,比雙翅目下的另一個亞目直裂亞目要晚出現了約5000萬年。單純的說什麼亞目,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們只需要明白一個關鍵的點就能弄清楚兩個亞目的區別,那就是環裂亞目的成員是蛹成蟲時,蛹的破裂是從蛹的頂端,而直裂亞目下的成員在蛹成蟲時,蛹的破裂是貫穿這個蛹的一條直線。其中,蒼蠅是環裂亞目下的代表生物,而蚊子則是直裂亞目下的代表生物。
蒼蠅最早出現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億年前,而直接的證據就是科學家在緬甸的礦井中發現了帶有蒼蠅的琥珀,而這個琥珀的形成時間就成為了蒼蠅最早出現的時間了。
蒼蠅的種類有很多,而且食性各異,有的蒼蠅主要以花蜜為食,比如食蚜蠅,有的則以水果為食,比如果蠅,而我們最常見的蒼蠅就是以腐肉和人畜糞便為食的家蠅了。家蠅的體色大都以灰色為主,腹部呈淡黃色。雖然蒼蠅不像蚊子那樣有刺吸式口器可以吸食人血,但是蒼蠅由於經常出入糞便和垃圾堆中,所以它也是許多細菌的攜帶者。並且由於它們經常出入人類的住所,所以這些細菌就有可能會帶到我們的食物上。因此,蒼蠅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害蟲。
雖然蒼蠅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害蟲,但是由於蒼蠅種類和數量眾多,尤其是還有一些蒼蠅是以植物為食的,所以它們能夠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因此,蒼蠅在生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蒼蠅為什麼能躲過白堊紀的恐龍大滅絕事件?
首先,我們需要說明一點,白堊紀末期的生物滅絕事件中,地球上的生物並不是全部滅絕了,事實上地球上五次大的生物滅絕事件都不是生物的集體滅絕,而是部分滅絕,就算是最嚴重第二次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也有10%左右的地球生物成功的躲過了劫難。而白堊紀的滅絕事件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在該次滅絕事件中,約有25%的物種躲過了這次災難,其中就包括蒼蠅、早期的哺乳動物、鱷類、鳥類等等。
那麼,蒼蠅是如何躲過這場劫難的呢?我認為有三個因素:
01 體型
蒼蠅的體型很小,即使比較大的蒼蠅種類也不過只有3公分的體長,小的體型就意味著對食物的需求量就較低。對食物的需求量低就意味著它們更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換句話說,只要是地球上還有動植物,它們就餓不死。
02 生存條件
上面我們說過,雖然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殆盡,但是地球上還是有25%的物種是存活的,而這些物種中不乏體型稍大一些的生物,比如鋸齒鱷類。這些生物的倖存就意味著當時的地球上的食物足夠這些生物生存的。有了食物就會有排洩物,有了排洩物,蒼蠅就有了食物,這是蒼蠅的生存條件之一。而且動物的排洩物本身就是蒼蠅繁殖的主要場所,這就有了繁殖的條件。
並且白堊紀的整個時期的環境都是溫暖溼潤的,這也是白堊紀恐龍的體型整體增大到極致的原因,而這種氣候環境無疑也是蒼蠅最喜歡的環境。
03 繁殖能力
氣候條件和環境都比較利於蒼蠅的生存,並不代表蒼蠅能夠一直生存,所以它還需要一項「法寶」,那就是強大的繁殖能力。我們細數遠古時期就出現且現存的生物,比如蟑螂,它們能夠活到今天,除了靠強大的生存能力外,主要就是靠繁殖能力了。蒼蠅也不例外,一隻雌性的蒼蠅一生可以產6-10次卵,而每一次它都能產下約100枚卵,這還不算,蒼蠅從卵到幼蟲僅需要半天最多一天的時間,而從幼蟲到成蟲最快僅需要三天的時間,而且蒼蠅的卵和幼蟲只要是在10℃以上、42℃以下的環境中都能發育。
因此,強大的繁殖能力,也是蒼蠅能夠生存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結
蒼蠅能從白堊紀生存至今,靠的絕對不是運氣,而是實力,它們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強大的繁殖能力,正是因為如此,在早已經淪為「四害之一」的今天,在如此大規模的滅殺之下,蒼蠅還依然活得好好的,並且數量也沒有減少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