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小的蒼蠅能躲過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

2020-12-05 科學獵奇

你知道嗎?蒼蠅作為「四害」之一,它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超過1.4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們在恐龍時代就以恐龍的殘羹冷炙,甚至是屍體為食了。 也就是說,蒼蠅可是吃過恐龍肉的存在。但是,在白堊紀的末期,恐龍經歷了一場浩劫,在這場浩劫中,恐龍滅絕殆盡。那麼,為什麼小小的蒼蠅卻能在這場災難中存活下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蒼蠅

蒼蠅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生物,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在許多資料中顯示,蒼蠅一共有幾萬種,但是其實這個描述並不準確,因為這裡的幾萬種是指雙翅目環裂亞目下所有昆蟲的總稱,蒼蠅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蠅科下所有昆蟲的總稱,目前已知的蠅科成員約有三千多種。

蒼蠅作為環裂亞目的成員,比雙翅目下的另一個亞目直裂亞目要晚出現了約5000萬年。單純的說什麼亞目,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們只需要明白一個關鍵的點就能弄清楚兩個亞目的區別,那就是環裂亞目的成員是蛹成蟲時,蛹的破裂是從蛹的頂端,而直裂亞目下的成員在蛹成蟲時,蛹的破裂是貫穿這個蛹的一條直線。其中,蒼蠅是環裂亞目下的代表生物,而蚊子則是直裂亞目下的代表生物。

蒼蠅最早出現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億年前,而直接的證據就是科學家在緬甸的礦井中發現了帶有蒼蠅的琥珀,而這個琥珀的形成時間就成為了蒼蠅最早出現的時間了。

蒼蠅的種類有很多,而且食性各異,有的蒼蠅主要以花蜜為食,比如食蚜蠅,有的則以水果為食,比如果蠅,而我們最常見的蒼蠅就是以腐肉和人畜糞便為食的家蠅了。家蠅的體色大都以灰色為主,腹部呈淡黃色。雖然蒼蠅不像蚊子那樣有刺吸式口器可以吸食人血,但是蒼蠅由於經常出入糞便和垃圾堆中,所以它也是許多細菌的攜帶者。並且由於它們經常出入人類的住所,所以這些細菌就有可能會帶到我們的食物上。因此,蒼蠅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害蟲。

雖然蒼蠅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害蟲,但是由於蒼蠅種類和數量眾多,尤其是還有一些蒼蠅是以植物為食的,所以它們能夠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因此,蒼蠅在生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蒼蠅為什麼能躲過白堊紀的恐龍大滅絕事件?

首先,我們需要說明一點,白堊紀末期的生物滅絕事件中,地球上的生物並不是全部滅絕了,事實上地球上五次大的生物滅絕事件都不是生物的集體滅絕,而是部分滅絕,就算是最嚴重第二次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也有10%左右的地球生物成功的躲過了劫難。而白堊紀的滅絕事件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在該次滅絕事件中,約有25%的物種躲過了這次災難,其中就包括蒼蠅、早期的哺乳動物、鱷類、鳥類等等。

那麼,蒼蠅是如何躲過這場劫難的呢?我認為有三個因素:

01 體型

蒼蠅的體型很小,即使比較大的蒼蠅種類也不過只有3公分的體長,小的體型就意味著對食物的需求量就較低。對食物的需求量低就意味著它們更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換句話說,只要是地球上還有動植物,它們就餓不死。

02 生存條件

上面我們說過,雖然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殆盡,但是地球上還是有25%的物種是存活的,而這些物種中不乏體型稍大一些的生物,比如鋸齒鱷類。這些生物的倖存就意味著當時的地球上的食物足夠這些生物生存的。有了食物就會有排洩物,有了排洩物,蒼蠅就有了食物,這是蒼蠅的生存條件之一。而且動物的排洩物本身就是蒼蠅繁殖的主要場所,這就有了繁殖的條件。

並且白堊紀的整個時期的環境都是溫暖溼潤的,這也是白堊紀恐龍的體型整體增大到極致的原因,而這種氣候環境無疑也是蒼蠅最喜歡的環境。

03 繁殖能力

氣候條件和環境都比較利於蒼蠅的生存,並不代表蒼蠅能夠一直生存,所以它還需要一項「法寶」,那就是強大的繁殖能力。我們細數遠古時期就出現且現存的生物,比如蟑螂,它們能夠活到今天,除了靠強大的生存能力外,主要就是靠繁殖能力了。蒼蠅也不例外,一隻雌性的蒼蠅一生可以產6-10次卵,而每一次它都能產下約100枚卵,這還不算,蒼蠅從卵到幼蟲僅需要半天最多一天的時間,而從幼蟲到成蟲最快僅需要三天的時間,而且蒼蠅的卵和幼蟲只要是在10℃以上、42℃以下的環境中都能發育。

因此,強大的繁殖能力,也是蒼蠅能夠生存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圖為蒼蠅的蛹

總結

蒼蠅能從白堊紀生存至今,靠的絕對不是運氣,而是實力,它們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強大的繁殖能力,正是因為如此,在早已經淪為「四害之一」的今天,在如此大規模的滅殺之下,蒼蠅還依然活得好好的,並且數量也沒有減少的趨勢。

相關焦點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已發現的恐龍種類多達800多種,它們從三疊紀的晚期開始嶄露頭角,到了白堊紀末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這1.6億年間,不斷的有恐龍滅絕,當然也有新的恐龍出現。比如梁龍出現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到了1.4億年前時,它就已經滅絕了,而像霸王龍、棘龍這些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直到白堊紀的晚期才出現在地球上。
  •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類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
    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霸王龍足跡的發現,能否有助於探尋白堊紀世界恐龍種群密碼?在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因為體型碩大、行動敏捷、生性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恐龍的登場時機非常的好,它們迅速地搶佔了當時地球上的主要生態位,開始發展壯大。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從整體上看,恐龍的體型是逐漸的變大的,這一點用「柯普法則」就能解釋了,也就是「越吃越大,越大越有利」。不同的恐龍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這導致了其他爬行動物,原始哺乳動物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 鳥類為什麼能夠躲過那場大災難而沒有滅絕?
    導致了許多物種的滅絕。毋庸置疑,許多物種在演化史上都具有它相對的優勢。這些優勢或許將使他們躲過災難而免遭滅絕的命運。但是這解釋不了為什麼同樣具有翅膀的翼龍卻在大災難中滅絕了呢。 眾所周知,鳥類起源於1.65~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是獸腳類恐龍的後代,至今仍有超過10000個現生種廣布全球。人們也許會好奇,同樣是經歷了小行星撞擊,憑什麼恐龍和翼龍滅絕消失,鳥類反而繁衍昌盛了呢?有科學家的認為是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人們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造成了大部分鳥類的絕種。
  • 誰躲過了滅絕恐龍的大災難?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包括恐龍在內的全球75%(或以上)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被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或「K-Pg滅絕」。那麼,另外25%的倖存者是誰?它們如何逃過這次天崩地裂的大災難?
  • 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
    鄭秋暘/繪圖 攝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中,隕石撞擊地球及頻繁火山活動,使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最終導致植食性、肉食性恐龍等相繼滅絕。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
    翼龍的名字裡雖然有「龍」,但翼龍卻不是恐龍,而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就像生活在水中的滄龍一樣,它實際上也不屬於恐龍,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動而已,它屬於翼龍目。在科學界,恐龍是蜥臀目和鳥臀目爬行的動物的總稱。所以,翼龍的滅絕和滅絕是同時期兩個不同物種的滅絕。那麼,翼龍可以飛,為什麼沒有逃過恐龍的大滅絕呢?
  • 在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中,火山噴發或許使生物能夠更好的生存
    早在6600萬年前結束了白堊紀時期的大滅絕事件就一直在地質學家之間引起激烈的來回爭論狂野的火山爆發與更早的大規模滅絕相伴,白堊紀末期發生了德幹陷阱的噴發,這覆蓋了現在印度大部分的熔巖。形成Chicxulub隕石坑的小行星撞擊顯然也屬於「生命中的壞事」類別。但是Deccan的火山噴發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關於這些事件的相對貢獻的辯論是不可避免的。在最近幾年中,更精確的約會技術使噴發的時機更加清晰。
  • 我一直在思考——恐龍為什麼滅絕?
    但不要忘記了,恐龍當年也很厲害,體型龐大,牙齒鋒利,還能飛,但最終也沒有能逃脫掉集體滅絕的命運! 目前認為恐龍滅絕的最大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但這個猜測有很多現象無法解釋。但也有反對觀點,反對觀點的意思是依照現在的科學,沒有發現有專門吃恐龍蛋的哺乳動物,另外哺乳動物和恐龍同時在三疊紀(2.5億年前—2億年前)晚期出現的,共同生活了這麼久,怎麼突然在白堊紀(1.45億年前—0.66億年前)末期就大量的吃恐龍蛋呢?同時解釋不了在海裡的菊石為什麼也跟著滅亡了。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呢?專家說出答案,你可別不信
    翼龍,恐龍時代飛行的爬行動物,並沒有和不會飛的恐龍和水生爬行動物同時滅絕,它們在恐龍滅絕數百萬年後仍然繼續多樣化繁殖過。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恐龍在地球上進化了上億年,為什麼沒有躲過六千萬年那場浩劫?
    我們無法回到侏羅紀或者白堊紀去看看恐龍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文明,但卻可以從發掘的恐龍化石中來衡量三疊紀以來恐龍的智商發展!人和常見動物的腦化指數為: 因為經常有朋友搞不清楚鯨的大腦那麼大,為什麼智商卻不如人,這個腦化指數很能說明問題
  • 恐龍滅絕的原因為什麼能爭論100多年,它已經超越生物學範疇了!
    >⑤ 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雖然上一次大滅絕的規模並不是最大的,但由於是最近才有很多大滅絕的證據,特別是涉及陸地霸王龍、海洋霸王龍蛇頸龍和空中霸王龍翼龍,因此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恐龍有兩目七亞目。世界上發現了350個恐龍屬。其中一些在白堊紀末以前就已經滅絕了,但它們都是在白堊紀末滅絕的。例如,海洋魚龍在早白堊世就已經滅絕了。
  • 翼龍和鳥一樣都能飛,為什麼翼龍恐龍一起滅絕了,鳥卻能活下來?
    翼龍比較倒黴,和大部分恐龍一樣沒能挺過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災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古生物學家分析翼龍的化石才知道地球上原來還有一種會飛的「恐龍」,為什麼加引號?等下再介紹!看起來這也挺正常的,但自從我們了解了鳥類是進化自恐龍後,就沒法再平靜了!同樣都能飛,為什麼鳥類就逃過了劫難,翼龍卻掛了?
  • 若無這次大滅絕,哺乳類或提前1.5億年統治地球,就沒恐龍的事了
    二疊紀末大滅絕腰斬了合弓動物的稱霸之路距今2.52億年前,地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二疊紀末期大滅絕發生了。這次大滅絕事件的起因尚不可知,但其結果是96%的海洋動物和70%的陸地動物滅絕了。據統計,兩棲動物、合弓動物和蜥形動物的物種損失都達到了70%。
  • 它熬了2億年,躲過了世紀大滅絕,下雨天才出現的:三眼恐龍蝦
    和其他古老物種不同的是,它隨時會出現在普通人的身邊,相信很多朋友小時候都遇見過它,只是不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我也是在一次釣魚過程中發現的,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頑強的物種,那麼我們先來看看3個重點:三眼恐龍蝦的來龍去脈什麼能力讓它躲過了生物大滅絕無意中發現它是絕佳的釣餌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這個名字太陌生了,但聽到它的俗稱可能很多人就有了印象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或隕石的撞擊等滅絕事件導致的。少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病毒,或傳染病導致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海奧華預言》一書並沒有特別提到恐龍的滅絕。不過,Tom Chalko在其網站上寫道,"在大約500萬年前的時候,地球2顆小衛星中的一顆(2個月亮中的一個)撞向地球,造成全球大災難、洪水等,恐龍就滅絕了。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劉忠俊 攝 小行星撞擊破壞恐龍棲息地? 恐龍為何會滅絕,這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 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
  • 未來我們人類,會不會像恐龍一樣,大滅絕
    物種的滅絕是一項大概率的事件,其實我們地球上每年都有一個物種滅絕。歷史上特大型的物種滅絕至少經歷過20多次,最著名的有5次,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大滅絕,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還有離我們最近的一次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